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作者:栩先生

本文转载自:栩然说(ID:xuranshuo)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文 | 赵清 栩然  

发布 | 栩然说(ID:xuranshuo)

1

最近看到年轻人在网上发帖子,说刚刚步入社会,没什么背景,找了一个平凡的工作,然后就浑浑噩噩的过了一段日子。

时间一长,发现挺不对劲的,过去心里想的是“奋斗”,可现实却是做着不咸不淡的工作,拿着不高不低的工资,过着不穷不富的日子,等着不温不火的未来,如此而已。

用时髦的话说,这叫“躺平”。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于是,心里便泛起了一些迷茫:日子总这么过,也不是个事儿吧?可是,从哪里突破?从哪里改变?找不到头绪。

于是,帖子上就有人提议:“努力工作吧,在工作上体现你的价值!”回复却说:“你别像老板那样灌我心灵鸡汤了,让我努力工作,不就是想榨取我剩余价值吗?”

提议者说:“那你不努力工作,老板怎么器重你啊?”回复说:“他就给我这么点工资,我也只能干这么点活,让我努力工作,他得先给我加工资。”

提议者说:“老板给你加工资,总要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吧?那你的闪光点是什么?”回复说:“想一想,好像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闪光点,我一直在等机会。”

提议者说:“那机会来了吗?”回复说:“没来,所以迷茫……”

……

机会没来所以不努力,不努力所以不被器重,不被器重所以机会没来,这好像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循环。

那么,对于平凡人来说,出路在哪里?机会又在哪里?

每当看到这些迷茫的年轻人时,我都建议他去看看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吧,凭什么他获得了常人难以触及的机会?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在心里犯嘀咕:你别动不动就说毛主席、毛主席,人家是伟大领袖,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怎么比啊?

且慢,我们需要打破一个固有信念–他的伟大是天生的吗?

到底是因为他天生就不平凡,所以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呢,还是因为他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所以成为了不平凡的人?

我们必须分清这个先后关系。

民间经常对一些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出生、重大事件的发生进行神秘化、玄幻化的解读,好像背后一定有“天象”、“神意”等征兆,仿佛一切都是天注定,极少数的人天生好命,天生非凡,绝大多数人没有那个命,注定平凡。

史书就曾经描述了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70多年纷争,建立北宋、统一全国的开国皇帝)出生时的场景。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洛阳城北的夹马营出了一件怪事,赵弘殷将军的家,被一股红光紫气笼罩,左邻右舍以为发生火灾,赶去相救,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惊讶之余,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是天现异象,可能要发生什么大事情。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赵弘殷家生了个儿子。

生儿育女的事,家家都有,并不是新闻。但是,赵弘殷的这个儿子,却是与众不同。因为婴儿降生时,一股奇香裹着这个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小肉球,香气四溢,经久不散。

赵家生了个香孩儿的事,很快就在洛阳城传开了。于是,这件事也就成了新闻。

无独有偶,史书也曾对“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弑兄、弑弟、逼父退位,当上皇帝的历史事件)发生前的异常“天象”进行了记载。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金星连续数天在白天出现在长安城的上空。唐高祖李渊当时就担心这“太白当空”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预兆,命令专门负责研究天象的太史令傅弈进行调查。

在“玄武门之变”爆发的前夜,傅弈向李渊提交了有关“太白当空”的调查报告,根据史书记载,这份报告的最后结论是“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于是,很多人也用同样的思维“推算”毛主席的“命”,用一些细枝末节的因素去揣摩,说这是什么“天意”。但一定要记住,共产党是坚定的“无神论”政党,从来不搞什么封建迷信的言论。

毛主席的出生时间是1893年12月26日–一个非常平凡的日子,地点是湖南湘潭韶山冲上屋场–一个非常平凡的农家房屋,毛家只是当地一个非常平凡的农民家庭,韶山冲只是一个平凡的山沟沟。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在如此平凡的时间和地点,现场根本没有什么“天象”征兆,生儿育女是所有家庭的常事,毛家的男婴只是在此时此刻出生罢了。

人们之所以觉得这个时间和地点如此非凡,那是在他成为了伟大领袖之后,有人用“玄幻之说”进行了神秘化解读;在他成为伟大领袖之前,根本没人觉得这个时间和地点很神秘。

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最初毛主席就是一个平凡人,他只是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才会变得不平凡。如果我们总觉得毛主席身上有什么神秘、玄幻的色彩,就难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平凡的毛泽东,更难以从他身上学习。

这样,咱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讨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凭什么能获得常人难以触及的机会?

3

1918年的一天,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与陈独秀说了一件小事:杨昌济先生于6月份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从湖南来到北京,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杨先生想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就介绍了自己一个25岁的年轻学生,来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

正说着,这个年轻人就前来报道了:“二位好,我是杨昌济先生的学生,我叫毛泽东。”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站在历史定论上讲,眼前的3位都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尤其是这个年轻人;他来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也是历史上引发后来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起因,不可不重视。

但这里敲黑板了,在当时看来,这个年轻人就是个平凡人,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主要工作就是登记借阅报刊的人员姓名,实在是个不咸不淡的差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图书馆助理员不仅工资少得可怜–月薪8块大洋,而且还受歧视。连毛泽东自己都提到过这段经历,他在后来与斯诺的谈话中说: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不把我当人看待。

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经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不仅北大的学生们瞧不起他,就连有些北大的老师也瞧不起他。一次,他斗胆向著名学者胡适提问题,胡适却因为毛泽东不是注册的学生而拒绝回答。

斗胆问一句,此时有人认为1893年12月26日是个“天象奇异”的日子吗?有人认为韶山冲是个“风水龙脉”的神秘地方吗?一定没有!

倘若有,如果现场有人知道未来给中华民族改天换地的人不是自己,而是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图书馆助理员,谁敢有如此轻蔑的态度?所以说,你只能把一些神秘、玄幻的色彩从脑中拿掉,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毛泽东–他就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

用现在的话讲,这叫“职场冷暴力”,就好像陷入了本文开头所说的循环,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怎么办呢?按照“给一份工资干一份活”的说法,那就消极怠工吧!

可这个时年25岁的平凡人并不没有这么做,他不但兢兢业业干好了本职工作,而且还干了很多份外之事–每天图书馆闭馆,他都将内部收拾的井井有条,而且干了扫地、拖地、擦桌子、擦窗子的清洁工作。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做图书馆助理员的一个大大的好处:读书!由于职务便利,他每天都可以畅游在书海里,不亦乐乎。至于每月8块大洋的月薪,他反而不在意,够他日常开销就可以了。

他曾回忆那段在北京大学做图书馆助理员的经历,对他来说,那段日子感觉并不辛酸,而是如痴如醉:

“我一到了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一样。”

在这里,他广泛阅读了反映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代表作,学到了大量的新知识,受到了空前的新启示,这些是他过去在韶山冲、长沙等地无法接触到的。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期间,正是李大钊开始向中国民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大力宣传和不懈实践,深刻地影响着毛泽东。

毛泽东后来在和斯诺谈话时怀着深厚的感情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3

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接触到彼时中国新思想最先进的人脉圈子,不得不说,这是常人看来难以触及的机会,毛泽东却经由李大钊获得了。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很困难的事,在李大钊看来却很容易。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职场上也是如此,获得一些机会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非常难得的,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非常容易。

人生的几个关键时刻,确实需要贵人相助,可问题是:人家凭什么把机会给你?你需要给出一个理由!

就像是李大钊和青年毛泽东的关系,作为北大图书馆主任,毛泽东的一言一行,李大钊怎能不看在眼里?

毛泽东蓬勃的革命思想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深得李大钊的赞赏。和青年毛泽东一起工作,李大钊更为深刻地看到“新青年的创造能力”,展望着二十世纪人类“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试问,如果你是职场上的领导,你会把机会给一个积极主动、态度踏实、思想共鸣的人,还是给一个消极怠工、干一份活拿一份钱的人?如果机会给错了人,这个人不胜任,产生一系列的损失怎么办?

也许有人会说:毛泽东不是杨昌济举荐给李大钊的吗?杨昌济不但是毛泽东的恩师,也是他的岳父,如果没有杨昌济这个贵人,怎么会有李大钊这个贵人?

那么好,对于杨昌济来说,要选择重点栽培的学生,未来还将女儿托付终生这个学生,他“筛选”的不是更严格吗?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1915年,杨昌济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出教修身课,就在这一年22岁的毛泽东成了他的学生。

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杨昌济对毛泽东极其欣赏,在众多学生中总是对毛泽东另眼相看。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泽东胸存远大志向,立志救国家于为难。

初入学时期,毛泽东非常迷茫,他不知道如此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他曾经报考了肥皂学校、警察学校、商业学校等等多所学校,甚至退学整天泡在图书馆自学……

这样的行为,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学无术”的叛逆少年,毛父顺生知晓此事后,直接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但是,杨昌济打从心底里理解这个学生,他看过毛泽东写过的一些文章,里面笔锋苍劲,文字流畅,大有风卷残云、气吞山河之势,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有如此见识、绝世抱负的年轻人,是他生平之所未见,怎么可能是个“不学无术”之辈呢?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杨昌济在日记中写到:“毛泽东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

杨昌济曾多次主动找到毛泽东,为他分析当前国内形势,指出“非变法无以图存”,让毛泽东明确了方向。

因此,将毛泽东引荐给任何人,杨昌济都是非常有底气的!除了李大钊,杨昌济还将毛泽东引荐给其他大人物,甚至到临终时都给好友章士钊写信,举荐毛泽东、蔡和森二人:

“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就这样,先是杨昌济将毛泽东举荐给了李大钊,后是李大钊将毛泽东带入了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黄日葵、罗章龙、刘仁静等一批进步青年的圈子。

再后来,毛泽东又接触到了一个更广大、更开阔的世界,为他后来波澜壮阔的一生奠定了基础。

4

回看这段历史,青年毛泽东好像一次次抓住了常人难以触及的机会,使他从一个平凡人逐渐成长为伟大领袖。只是,简单的讲一讲往事还不足够,我们需要一步步的追问“为什么”,不断向下挖掘内在原因。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他会获得这些机会?答案一目了然–是杨昌济、李大钊等贵人给他的带来的。

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杨昌济、李大钊等人会给他机会呢?因为他态度积极、勤奋好学。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上的共鸣!

第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毛泽东在思想上会与众多贵人共鸣呢?深入思考,就会发现答案–远大的志向!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开头“躺平”的话题,年轻人怎么逃离那个怪圈?这取决于我们是如何看待工作的价值。

第一种看待方式,就是只看“直接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工作=劳动与薪水的交易”,因此在同等薪水的条件下,应该越少劳动越“值”,这样是聪明的做法。

只是,所谓的聪明,真的是聪明吗?

第二种看待方式,就是关注“间接价值”。换句话说,工作除了薪水之外,还能带来很多附加的价值,比如先进知识、高端理论、思维升级、切身阅历、高端人脉、稀缺机会、发展空间、眼光见识……

这些虽然不能立刻马上给我们带来回报,但未来增值空间巨大。因此,做得多反而能多学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价值!

否则,你凭什么有竞争优势?贵人凭什么帮你?机会凭什么给你?机会给了凭什么你就能把握住?

只会用上帝视角看毛泽东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读懂他

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工作时间还非常漫长,仅以目前拿到的薪水来衡量工作的价值,评估未来的收获,岂不是可笑?

志向远大的人,多向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学习吧,正是有他如此的工作态度,才会从平凡走向伟大!

不想讲一堆大道理,以上都是切身感悟,谨此奉上。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02422.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1月12日 上午11:45
下一篇 2021年11月13日 上午11: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