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ID:guanchacn)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本周的主要军事新闻很有意思,也很意外,是关于中国沙漠中的一系列“靶子”。

先是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报道,称发现了中国西部沙漠靶场中放在6米宽轨道上的“陆上体系化综合电子蓝军系统”,这种移动的平板车可以顺着100公里长的轨道运行,其最大速度完全可以模拟核动力航母,虽然轨道上的目标只能按照固定轨迹“航行”,但这个设施显然是用于模拟航母直线航行和在收到导弹来袭警告后进行规避的大S弯机动动作。

从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模型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出现在沙漠中的靶标仍然是蓝军系统中较小和简单的一个,它仅有75米长,十余米宽,前部还可以看到驾驶舱,靶标上安装大量角反射器用于模拟航空母舰的雷达反射信号。

而在珠海的模型中还有一个尺寸更大,能看到斜角甲板的平板车模拟装置,它的尺寸已经大到足以模拟航母的光电识别特征,且甲板上也使用角反射器模拟了停放的各种舰载机。

这或许表明目前的蓝军系统尚处于测试初期,以后会进一步采用更大,更复杂的模拟装置,甚至可能铺设有多个岔道的轨道,来模拟航母的多种航迹。

可以想象,伴随着内燃机或者电力驱动装置的噪音,一辆长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巨大平板车,沿着轨道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呼啸而过,空中的云层被高超声速飞行器耀眼的火光照亮,一枚枚火流星划过长空,最终一头扎在高速行驶的轨道车上,这种场面将具备何等的震撼效果。

可以说,在珠海航展上展示“蓝军系统”的模型,完全就是在告诫对手:“不是想知道我们的导弹能不能在复杂情况下击中海上移动目标吗?来,你的卫星往我沙漠靶场上看啊。”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团展示的陆上体系化综合电子蓝军系统,其实旁边还有个“海上蓝军系统”的模型呢

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简单明白的威慑手段。

海军学院新闻网稍后发表的文章称,中国在2010年首次进行弹道导弹攻击海上目标试验,2019年首次进行对海上移动目标的打击试验,两艘中国退役的大型船舶为我军的陆基远程反航母体系的建设做出了自己最后的贡献。

同年,在沙漠中美国卫星就发现了轨道系统和平板车,但当时美军显然并没有真正搞明白这个试验装置的具体任务。

其实据珠海航展上的了解,我们的这个蓝军系统,或者说陆上模拟航母移动靶标的研制工作早已开始,原因也不复杂,因为要模拟航母的运动特征和电子信号、乃至光电识别特征,用船只还是比较复杂和昂贵的。

沙漠背景虽然和大海还是略有区别,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区别不大,轨道车系统的成本又相对很低,对于这种模拟打靶来说更加合适。

所以伴随着我国反舰弹道导弹和反舰高超声速导弹系统的开发,这个靶场设施的研制工作也早已经同步开展了。

不过2019年搭建实验设施后,据美国报道称,不久就看到设施暂时停止继续施工。

直到今年珠海航展我们放出模型,同期美国人也发现中国的靶场设施施工已经恢复,除了靶标、轨道之外,还在周围沙漠中建设了大量用于观测试验的附属设施。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旱地行舟”设施卫星照片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100公里的试验轨道还专门设计了大S弯,模拟航母紧急躲避动作

这也许表明,正式的试验或许已经为时不远。

我们也可以推断,既然如此高调地展示模型,而且靶场设施还安装了大量光学、电子跟踪观察设备,那么,接下来很可能,这次打靶的画面,将会公开发表,当然公布的很可能会是一个精心设计,尽可能减少可以用于技术分析内容的画面。

如果是这样,可以说那不仅仅是我国军事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也是我国对外宣传、战略威慑手法的一次划时代进步。

此前,我国的高超声速飞行和打靶活动都没有公开图像资料发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民众还需要通过外媒报道,才知道我们又进行了一次了不起的试验,而这次……

大人,时代变了。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推测,试验画面不公开才是正常的做法,毕竟通过公布的画面,对手可以推测一些关键数据,比如导弹命中目标前的末段飞行速度和轨迹等,这对于他们未来寻找对抗方法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当然如果我们自信对手在十年内都开发不出能够对抗这种导弹的手段,就有可能公布。

“旱地行舟”还不是本周唯一被对手注意到的东西,稍后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蹭热点发表的另一个报道其实更有意思。

《汉和防务评论》的主编平可夫曾在2011年歼-20首飞前放话,说如果中国试飞的是真正的五代机,他就停刊,当然这事儿,他已经食言而肥了。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平可夫本身大概是来蹭个热点,但这次这个热点蹭的还挺有意思的

只是该刊在此后十年里面几乎就淡出了大家的视线,曾经凭着吃“中国军事分析”发家致富的平可夫,甚至一度落魄到要卖掉收藏的名家小提琴来维持杂志的程度。

随着网络媒体崛起和中国军工企业真正走向世界,平可夫做军火掮客的梦想也破灭了,失去作为中国军工企业座上宾的待遇后,平可夫对中国军事技术的解读本身也只能说是在隔靴搔痒,这进一步降低了其杂志的信息价值。最终《汉和》杂志也变成了主要依靠不够专业的卫星照片判读,来分析解放军部队驻地、司令部位置之类东西来凑数,这对于各国专业的军事情报机构来说实在是毫无意义。

不过本周蹭解放军靶场的热度,他发表了一张卫星照片,照片内容是中国西部的火箭军靶场设施,可以看到在模拟机场停机坪上,停放着4架F-35战斗机实体模型。

这张照片其实内涵非常丰富,大概是《汉和》杂志十年来发表的最有价值的一张卫星照片,当然了,还是那句话,平可夫都能看出这照片的意义,各国情报机构要是没注意到或者分析不出来,那才是咄咄怪事。

关注我专栏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去年我编译的美国兰德公司为美国空军写的一份报告,就是《分布式空中战役》,这份报告中指出,中国远程导弹打击战役的作战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导弹精度够高,威力够大,攻击机场跑道以将其瘫痪,已经只是一个次要的作战方式了,火箭军在这样的战役行动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将敌方高价值的固定设施直接点名消灭,从而实现长期破坏和瘫痪美军作战能力。

按照这一认识,兰德对美军的建议是:在局势紧张时尽可能将集中在少数大规模基地中的机群分散出去,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岛屿上寻找一系列临时基地,包括能够驻扎一个大队进行为期数周作战的“二等”基地,和仅仅让一个中队进行临时部署的“三等”基地。

其中“三等”基地甚至全部设施都是临时的,实际上是“快速猛禽”部署方式的进化版本,可能它只存在一昼夜乃至更短时间,所有机场设施包括指挥中心、油库、弹药、其他后勤设施,乃至机场警卫部队,都用C-17和C-130运输机装载。换言之,按照兰德的计划,战时美军将不惜侵犯有关国家主权,临时抢占相关国家的军用或民用机场,用于临时部署美军战斗机。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正在装载物资准备支援快速猛禽演习的C-17,当时尚未进行改装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美军正在演练从C-17直接向F-22提供燃油

兰德的理论依据是,瘫痪一个大型机场的固定设施需要的导弹数量和瘫痪一个小型机场差不多,那么,如果用这种方式把飞机分散部署出去,那么要达到瘫痪美军的作战目的,需要的导弹数量就会翻上几倍,这样就可以迫使对手更快的消耗导弹,最终等到对手导弹消耗赶不上补充速度,最后美军就能翻盘了。

甚至,根据这种导弹只能打击固定目标的想定,兰德还建议,在来不及将飞机起飞转移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将飞机在机场上改变停放位置,避免遭到敌方导弹定点打击而被摧毁。

实际上兰德的这个报告早已不仅仅是报告,而且是美军实际已经开始落实的既定方针,比如,“快速猛禽”部署,最初的做法非常简单,只是将加油、加气、保障车辆和弹药拖车装进C-17货舱飞走而已。而现在美军对C-17飞机进行了局部改装,以更加适应这种任务。例如,将部分油箱进行专门隔断,以在其中储存战斗机行动所必须的润滑油,在机内安装武器挂点,以便把战斗机的导弹挂在C-17货舱顶上,增加机内空间利用率,还有在运输机机内安装为战斗机加油加气的设备,乃至发电机等等,基本上把C-17变成了可供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外场部署使用的“基地车”。

类似的,美军还进行了仅使用几个笔记本电脑和一些便携箱式机箱即可运行的大队级地面指挥控制系统的试验,也是为了便于在抢占的机场临时开设指挥部。

此外,美军还为机场地面保卫部队增购了一批轻型装甲车、无人车辆,以便在机场附近进行巡逻。

即使如此还嫌不够,这种临时部署仍然不让美军放心,为此他们近年来还进行了一系列以外场部署为主题的演习,演练了机场遭遇敌方特种部队空降突袭或者游击队火箭弹袭击之类的项目,甚至按照兰德报告中提到的内容,对机场地勤人员进行射击和战斗训练,以便在遭遇敌方特种部队或游击队突袭时,可以临时拿起步枪充当战斗人员进行抵抗。

基本上,这就是一个利用他们认识当中,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只能攻击固定目标的想定,而拟定的一个特殊作战模式,希望利用机动来降低导弹攻击的效果,让美军在主要海空基地遭到攻击而瘫痪的时候能够通过使用盟友或者“伙伴”的机场,继续作战。

同样,海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为此也开展了一系列类似的研究和修改其作战原则,包括美国海军近期将其预置浮动基地部署到琉球群岛等行动,其实际意义都和“分布式空中战役”概念类似,企图以机动躲避火力,避免过于依赖已有的固定基地,导致在导弹突袭中整个作战系统瘫痪的结果。

那么这样做有没有效果呢?我们不好说——但至少平可夫用的这张图片表明,解放军可不是不能打“时间敏感目标”哦。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照片中有大量的方块型的桩子,这实际上应该是用来安放飞机靶标的,每一个桩子表示一个飞机可能停放的位置。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在照片中四个桩子上插上了F-35的模型,这表明实际演练中,这些系留点上安放飞机靶标的位置是随机的。

虽然我们没有照片可以确认,但是很可能在实际测试的时候会有在不同系留点上会安放不同型号的飞机靶标,以供导弹或者空中侦察系统来进行识别。

也就是说,既然有这样的一个靶场,就意味着中国正在研究如何识别出在敌方机场上一群飞机当中,实时识别出重要的高价值目标,很可能意味着导弹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可以识别、分配目标进行打击。

当然了,这个靶场也可能有另一重目的,就是看我用多少发导弹打集束弹头,能够确保一个停机坪上的飞机都被摧毁——因为如果只是演练目标识别能力的话,可能不需要做一个实体模型,用平面的靶板也可以是吧。

所以这个靶场的状态,可能是对新型导弹武器进行全过程验证,从目标搜索识别,到实弹打靶,到打击效果验证,直接一勺烩。

如果有这样的能力,意味着可以用一枚价值一两百万美元的导弹直接消灭多架上亿美元的战斗机,这显然是划算得很。而美国人所设想的可以在紧急时刻快速把飞机转移出去,或者在机场上等着抢修跑道的美事儿,那也是不存在的了。

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国空军“分布式空中战役”理论的部分基础,即中国的导弹缺乏智能化识别机场上目标能力,不能灵活调整打击目标的概念,从根本上就不成立。

美国的信息化战争概念过于理想化,希望实现整个战场形成一张大网,由各种不同系统发现目标进行识别,直接向导弹、飞机等实施打击的武器传输目标信息,这样的想法有赖于巨大的带宽和覆盖三军的统一战场网络系统。

但是中国显然是回避了这一概念,直接由导弹本身,或者导弹系统内的无人机、高超声速滑翔体等侦察平台来识别目标,由导弹系统本身实现在飞行过程中重新分配目标,调整目标位置。这就直接回避了跨军种网络联通带来的许多难题,也大大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一个军兵种,甚至是一个发射旅内实现一套信息化作战体系。

我们之前说中国反舰弹道导弹体系的时候就提到过该系统具备类似的能力,每一枚反舰弹道导弹本身都具备自身的光电、雷达、被动电子系统,虽然似乎导致导弹的成本上升,但是却大大降低了对导弹系统的要求,并且更适应在对手进行对抗前提下导致的战场信息网络断断续续,不够完整的现实环境。

而这张靶标照片表明中国的远程精确打击导弹同样具备类似的能力,而且很可能是在导弹系统内实现信息化配合。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轰隆一声,两亿多美元就没啦

此前已有军宣报道提到,解放军火箭军已经拥有自己的无人机单位,如果这些单位装备的是远程长航时无人机,那么它们完全可以实现任务区内地面目标的侦察识别和信息回传,直接为导弹开眼。

当然,中国的跨军种网络系统也由于“后发优势”,是为特定武器系统发挥作用而优化过的, 尤其是由于中国有打航母的需要,因此空军、海军的远程侦察系统一个必备的要求是具备与火箭军导弹部队的直接联通能力。

本周中国空军的无侦-7远程长航时侦察机正式服役,这种类似美国RQ-4的长航时大型无人侦察机使用机上的SAR雷达完全可以对上百公里远的敌方基地进行精确测绘,这也一样能够用于识别目标,和为导弹提供目标指示、打击效果评估等任务。

至于突防能力更强的无侦-8就更甭提了,目前的导弹要对其进行拦截难度很高。

卫星则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目前美军正在研制可以进行实时战场监视的“黑杰克”卫星系统,希望用这种低轨道卫星实现全天候无死角覆盖战场的太空侦察能力。

中国也许还没能做到全天候无死角覆盖全球,但是通过目前已经部署的遥感卫星星座系统,已经可以实现对部分海域的覆盖,用于反航母的实时侦察卫星主要还是用被动电子监视系统,需要与高轨道的凝视卫星系统进行配合才能识别目标,而这种高轨道凝视卫星的图像分辨率还不够高,只能对航母这样大小的目标才能看清楚。

但低轨道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大家都知道中国已经有民用高分辨率卫星,比如“长光”系列,“吉林”系列。

那么军用的呢?

反正依托高轨道的中继通信卫星,我们已经能够实现直播太空授课,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直播画面也非常高清。

那么……如果类似技术军用呢?

或者说,有什么理由,军用低轨道高分辨率侦察卫星的效果还不如民用系统,或者不能进行实时连续侦察吗?

至少,从技术上来看这些都是常规技术了。

所以问题只不过在于,究竟这样的卫星系统是已经在天上挂着,天天盯着美国基地看得都腻味了呢,还是正准备发射呢?

那么这次靶场的照片可能告诉我们,它就在那里。

其实相关的技术美国人不是没有,“黑杰克”也好,用“星链”为基础研制的新型低轨道反导跟踪星座也罢,这些说白了是钱到位,马斯克的猎鹰-9号就能给你往天上一下扔上去六十个的东西,效率可能还比我们用各种小火箭往天上发射的快呢。

但对于美国来说,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这里面沉没成本有点高,前一代卫星系统还有十几年剩余寿命,而且除了应对一个对手之外,其他对手用这些老卫星系统完全没问题。

这还不光是天上的问题,要同时指挥控制天上若干个由几百上千枚卫星组成的星座系统,显然需要投入巨资改进现有的卫星地面指挥控制、卫星监视控制系统。

于是就带来一个问题,美国进入冷战体制了吗?具体说,进入要针对一个全球对手进行全面军事准备,动用全部力量,不惜一切,使用除了全面开战外的所有手段来将其击败的状态了吗?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恐怕美国下不了决心立刻废弃老一代的卫星系统,不计成本地往天上撒豆子,只能是把这个工作以和平时期按部就班的标准,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时间里慢慢来。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美国现在可真是既不想,也玩儿不起冷战了

但是美国的对手不追求全球无死角的窥探能力,不追求全球霸权,只要求维护自己有限的国家安全利益,只追求在自己周边实现全时监控能力,而对全球范围的话,只要追踪29艘大船嘛。

这就意味着它只需在局部范围内实现全时监控,需要的卫星数量就少了很多。

而且,中国过去从未在轨道上建立过一套旧的、完整的卫星情报系统——其实这和中国海空军2010年后开始爆发性快速发展是一样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半老不新的东西要留着继续用,我们手头的老玩意儿都是属于拿出来在电视上亮相,大家就会开始笑着说“你看解放军又来哭穷了”的。

所以可以不用想那么多,什么老装备还能接着用这类的问题,直接上新装备,建立新系统,就完事了。

类似地,在雷达方面,中国以前在砷化镓元件领域大家都知道落后得比较多,但这不是氮化镓元件换代来了吗?结果美国拿着几部氮化镓雷达喊“我这是世界领先,独一无二的神器”的时候,中国已经把氮化镓白菜化了,连这次珠海航展上装在高机动车上的小型野战防空雷达都能用氮化镓元件,实现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也正是因为上面说的,一个目标有限,一个后发优势,中国现在建立了一套美国梦寐以求的系统,而美国却一时间因为尚未决心进入全面冷战体系,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全面替换过去二十年折腾出来的这些为欺负小朋友而准备的系统。

结果就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已经在亚太地区取得了技术优势,而美国对此其实没有办法。

当然关于这件事,美国的技术官僚们是明白的,问题是在于政治圈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最近大家都知道美国议员搭乘军机去了台湾,有的朋友还挺激动,说美国又切我们香肠,“台独”当局会不会又自以为“有希望”什么的。

但……为什么另一部分朋友朋友都很淡定呢?毕竟台湾嘛,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个漏勺嘛,媒体圈风声已经出来了……据消息,这一架飞机上,搭了两拨人,他们到了台湾以后,做了两件截然相反的事情。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F-16V要这么好,李喜明你着什么急啊?

一边,几位议员的专车直接开去了伪“国防部”,台“参谋总长”李喜明到场恭迎。结果这几位共和党议员开口就直接要求台军购买美国指定的破烂武器,提出可以给台湾数百亿美元的额度来追加采购。而台军对此其实还非常不满,要求买更先进的武器,比如F-35战斗机。

不过最后大家都看到了报道,台湾现役F-16V的改装进程将提前半年,而美国向台湾交付新F-16 BLOCK70的时间提前一年,这无疑也是要真金白银的。有台湾媒体还表示,美军可能还会向台湾再追加出售一批地面武器,也算在空白支票额度之内。共和党议员显然是打算在这里面大捞一笔了,不过台军的作战能力显然不可能得到什么真正的提高。

这就让我想到,《三毛从军记》里,牛师长自杀前有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刻,牛师长:“委员长大还是外国佬大?”三毛:“外国佬大,外国佬大!”言毕牛师长长叹:“我们都是小把戏,小把戏!”几十年后,“参谋总长”李喜明大概也和牛师长心有戚戚吧?

另一边呢,飞机上的另一拨人,承担的任务就更有意思了,他们是去“交代后事”的……就是安排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要求台军最后做这么几件事儿……

换言之,这本身就反映了美国有一些人,其实多少已经预见到即将发生什么了,而另一部分政客呢,显然还心存幻想,或者想在这最后时刻,无论如何还要再大捞一笔。

其实不管是哪边,给台湾当局送去的,都绝对不是什么希望,恐怕只能感到双重的绝望罢。

中国靶场为何让美国人这么上心?

美国目前在台湾问题上,两拨人之间也差不多已经处于鸡同鸭讲的状态,双方完全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只能各行其是,而同时又互相觉得对面的行动在掣肘自己。拜登面对着这样的局面,又当做何感想呢?估计他也只能望着椭圆形办公室里吵得口沫横飞的两拨人,长叹一口气:“唉,你们吵吧,大的要来咯!”

来源|观察者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0336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1年11月15日 上午10: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