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作者:库叔说

本文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

文 | 徐渡泸

2021年,国家铁路重磅消息不断:新疆和田-若羌铁路段完成铺轨,环塔里木铁路实现闭合;国内首条跨海高铁——福厦线的湄洲湾跨海大桥合龙;举世瞩目的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全面开工;中国-老挝铁路正式通车。

这些铁路干线的竣工和开工,对“一带一路”和国防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铁路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共和国几代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砥砺奋斗。回溯历史,令人感念一个已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消失的兵种——铁道兵。

早在70年前,他们就被美军称为“世界上最坚决的修建铁路的人”。

文 | 徐渡泸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1

从东北修到广西,差一点被撤销编制

铁道兵的前身,是1946年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48年7月,护路军又补充了二线兵团,并吸收了哈尔滨铁路局的1000多名技术工人,成立了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兵力达1.8万人。在辽沈战役中,铁道纵队完成了抢修铁路、组织军运的重要任务。1949年入关后,开始直属军委铁道部,称军委铁道兵团。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20世纪70年代,在西北高原上,铁道兵某部指战员克服高原缺氧、缺水等困难修筑铁路。图|新华社

此后,“部队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铁道兵团一路抢修到了广西。至1949年底,全国2.2万公里的铁路大部分都被抢通,铁道兵团随即投入既有线路的永久性复旧。

铁道兵英雄杨连第(原名杨连弟),在修复陇海线8号桥时,只身攀上40多米的断桥桥墩,在窄小的桥墩上只靠一块木板作掩护,用小药量连续爆破的技术铲平了墩面,修通了这座陇海铁路上的重要桥梁。1950年,杨连第以“登高英雄”的称号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见到了毛泽东主席。

1950年6月,按中央财经部门的建议,铁道兵团准备兵改工,转入地方。在决定铁道兵团去留的关键时刻,铁道部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直接去见毛泽东主席,力主铁道兵应该成为解放军特种兵和战斗序列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兵种,应加强建设,以备战时之需。主席同意了滕代远的建议。

6月10日,军委下达命令保留铁道兵团。仅仅15天后,朝鲜战争突然爆发。

铁道兵抢通的几大铁路干线,首先发挥了重要作用:13兵团从中南地区沿平汉线迅速抵达中朝边境,9兵团集结在津浦沿线接续入朝,预备第二批参战的19兵团部署在陇海线待命,大量作战物资迅速囤积在鸭绿江一侧。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补给是以铁路、汽车、骡马分区分段前运,最后再靠人力运到前沿,而大宗物资和重装备运输,必须依靠铁路。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维持铁路通车难度极大,要求突前抢修的专业保障队伍,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政治觉悟。

于是,险些被裁掉的2万铁道兵,立即从中南和西北赶来,紧随13兵团之后进入朝鲜,与美军的空中优势展开殊死搏杀。

2

突击抢修铁路,怒拆定时炸弹

朝鲜多山地,多东西向河流,原有的3800多公里铁路,以南北纵贯线为主,所以桥梁和隧道很多,易遭空中攻击而中断。朝鲜战争爆发后,铁路被炸得千疮百孔,到志愿军入朝时,勉强能通车的只剩下107公里。

志愿军入朝后,一口气打过了三八线,铁道兵团全力跟进抢修。至1951年3月,923公里线路得以修复,后勤部门开始大量抢运作战物资。

此时的朝鲜上空,美军的作战飞机增加到了1700多架,首要目标就是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美机追炸列车,堵打隧道口,对重点江桥反复轰炸,铁道兵则拼尽全力反空袭、护线保桥、抢修抢运。前后方都变成了战场。

当时,苏联空军重点保护鸭绿江桥和水电站,中国空军成规模的参战要到1951年9月以后,中苏空军打出来的“米格走廊”也在清川江以北。志愿军不仅没有制空权,防空武器都很少,入朝时只有一个高炮团。

但我军的战斗意志顽强,从未退缩。美军白天炸,铁道兵晚上修,再炸,再修,随炸随修,以每月保证多少天夜间通车为指标,全力抢夺“通车夜”。

除了倾泻爆破弹,美军还投下了大量定时炸弹,来干扰志愿军对铁路的修复。这些定时炸弹砸进地面或路基数米深,搬移费时费力,爆炸时间不确定,对人的心理威胁更大。曾有炸弹在搬运过程中爆炸,一颗即造成修路官兵76人伤亡。

随军记者曾遇到一位未留名的铁道兵连长,非常能代表铁道兵的作风:

连队奉命紧急抢修,一颗露出地面的定时炸弹就在线路一侧,听说这就是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大家都在惊惧犹豫。这位连长却一屁股坐在炸弹上,说了一句“老子就不相信它能炸,大家该咋干咋干”,全连看到连长的举动,呼啦一下全上去了,迅速抢通了线路。

凭着这种“要死我先死”的气概,铁道兵中很快就出现了拆弹能手,专对弹体的起爆装置下手。因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他们上去拆弹,只能说:有信心,无把握。

铁1师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李云龙是河北滦南人,他拆第一枚定时炸弹时,请其他人都离开,但嘱咐要盯住自己的动作,如果炸了,活着的人要总结经验。李云龙共拆除定时炸弹30余枚,培训了大量拆弹人员。

铁2师的张凤梧,拆弹60多枚,在拆除一枚双起爆装置的定时炸弹时牺牲。

不久后,肩上挎着一把大号扳手,腰里插满工具,到处找定时炸弹来拆的铁道兵越来越多。

归铁道兵团指挥的东北铁路工程总队中有一个叫郭金升的普通巡道工,他一年就拆掉各种炸弹1500余枚,其中定时弹380多枚,光炸药就掏出来27吨,被称为“拆弹大王”,荣立特等功。这些拆出来的炸药被送到了前线,用来挖坑道。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这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郭金升在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战友们,介绍拆除定时炸弹的经验。图|新华社

而正是坑道,在后期的战场上,让美军对志愿军阵地无可奈何。于是,美军不再扔定时炸弹了。

3

“世界上最坚决的修筑铁路的人”

1951年夏天,朝鲜突发40年未遇的大洪水,我方通车路段大片桥梁垮塌,线路被毁,枕木被冲走2万多根。损失惨重、极端困难之时,美军“趁水打劫“,发起“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投入了70%的海空军飞机,对新安州、西浦、价州间的“三角地区”等铁路,开始了大规模、高密度的毁灭式轰炸,亦称“绞杀战”。

铁道兵没有被“绞杀战”逼退一步。

这时,杨连第已是副连长,作为桥梁抢修的技术骨干,他在沸流江大桥首开白天抢修的先例;在清川江大桥,又独创了用钢轨搭浮桥的方法,并当先骑坐在伸向江面的悬空单轨上,逐节绑扎钢梁,连续解决了抢修中的难题。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为纪念保卫清川江大桥而献出生命的1000多名志愿军铁道兵,1985年,朝鲜人民在平安南道安州郡文峰山修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碑的造型似两条铁轨,碑后镌刻有彭德怀同志撰写的碑文。图|新华社

当时,哪里抢修受阻,一听说杨连第增援上来了,立即士气高涨。后来,杨连第被选为志愿军归国代表,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回到朝鲜后,他不幸在反“绞杀战“胜利前的一个月,牺牲于清川江大桥。

在朝鲜停战三天后,朝鲜授予12位志愿军官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他们分别是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第、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杨育才、杨春增、李家发、许家朋。这里面除了彭德怀,全是一线步兵连队的战斗英雄,唯一的后勤英雄就是杨连第。

十个月的狂轰滥炸,美军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共产党在绕过破坏了的铁路和公路桥梁方面表现了不可思议的技巧和决心。”

“坦白地讲,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

“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人间的奇迹。”

等到志愿军空军和4个师高炮部队参战后,美军B-29重型轰炸机白天被禁止出动,战斗轰炸机也不敢低飞了,单机就敢突入江桥上空肆意炸射的狂妄不见了。到1952年6月,面对顽强的中国铁道兵和其他后勤部队,美军把轰炸重点转向朝鲜的电厂、仓库和前线其他目标去了。

接下来,正如志愿军步兵说的:只要口里有粮,枪里有弹,伤员运得下去,保证打胜仗。

4

107公里到1391公里

朝鲜战场的攻防态势,和后勤运输线紧密相关。前五次战役受制于后勤能力,志愿军进攻受到时间和距离限制,抗击美军反扑时只能采取带有机动性质的阵地防御,在美军绝对优势的空、炮火力下伤亡很大。

随着运输线的越打越强和坑道的发明,一线部队已可实行全线坚守防御,重新夺回了战场主动权。

前线供应全面好转,志愿军炊事员在坑道口炸上了油条,预示着朝鲜战场的这种变化已经到了。上甘岭战役,15军事先就囤积了充足的弹药,如迫击炮弹就储备了10个基数(1个基数400发),在阵地争夺和打敌反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天开打,597.9高地我3号暗火力点的一挺重机枪,一天就打了上万发子弹,这在以往不可想象。

这背后,是铁道兵和后勤部队拼尽全力在保障。

铁1师班长史阜民,在紧急抢修中钢轨型号不对、缺少合适的紧固螺栓,而18列满载装备给养的列车急待通过的情况下,以扳手插进鱼尾板和钢轨,用两手死死顶住,承受着剧烈的震动坚持一个半小时,使18列重车顺利通过,荣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上甘岭战役胜利后,美军在战线正面已无计可施。

为了防备美军的最后一手——从我侧后海岸登陆,志愿军急需抢建龟城-殷山之间的横贯铁路。洪学智副司令员说:说严重一点,没有这条铁路,如果敌人从西海岸登陆,前沿部队就很难活下去。毛泽东主席洞烛全局:“只要准备好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并指示龟殷铁路必须在1953年4月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铁道兵的另一部分前身——国内组建的5、6、7、9、10、11六个铁道工程师紧急入朝(已在朝鲜的是铁道兵团1、2、3、4师),10万铁道兵冒着美机轰炸,在冻土地段上顽强奋战,只用了60天,就建成了这条长129公里、有92座桥梁的重要联络线。比规定期限提前了整整1个月,而每提前1天,就能向前方运送3万吨物资和一个整师的兵力。

美国在军事上已经找不到办法,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铁道兵部队顶着美军扔在铁路线上的19万枚炸弹,付出了1336人牺牲、2989人负伤的代价,把朝鲜铁路通车里程由107公里,延伸到了停战时的1391公里。

最后,美国人还惊奇地发现,停战不到一个星期,朝鲜的铁路就修进了停战谈判地开城,这是无比顽强的中国铁道兵在向对手宣示最终的胜利。

5

“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

1954年,铁道兵正式成立,王震将军任首任司令员,原铁道兵团1-11师(8师于1958年成立)序号不变。

铁道兵回国修建的第一条新线,是北起广西黎塘,南至广东湛江的黎湛铁路,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系海南岛和南海、保证对外贸易的重要干线。

毛主席要求王震以“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修好这条路,关键是要快

王震一上任,就把兵部机关移到了黎湛铁路现场。一些机关干部牢骚很大,说其他军兵种领导机关都在北京,我们却在大山里,像个游击队,看着比别人矮一头似的。

王震大笑:我们这支军队都是打游击出来的,铁道兵以后还要把铁路修到喜马拉雅山去,还怕和别人比高?

铁道兵1、2、4、6、11师和独立桥梁团来了,开山炮一响,势不可挡,本来12个月的工期,9个月就打通了全线。

1955年7月1日,在庆祝黎湛铁路的通车典礼上,王震就坐在黎塘开来的第一趟列车的机头里,他年轻时做过火车司炉。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从广西黎塘到广东湛江的黎湛铁路于1955年7月1日正式通车。图为第一列客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自湛江车站徐徐开出。图|新华社

不过,筑路的铁道兵们见不到这振奋的一幕,他们已移师江西。因为与黎湛线同时勘测设计的,还有一条重要的鹰厦铁路(江西鹰潭至福建厦门)。1955年2月,鹰厦铁路开工,铁道兵1、2、3、5、6、7、10、11师和独立桥梁团齐集闽山赣水,削峰凿岩,移山填海。

鹰厦铁路于1956年年底全线贯通,这是福建省第一条铁路,重要性不言而喻——铁路的终点就是台海前线。

在1958年以前,福建没有海空军,解放后一直遭受着蒋机的袭扰和轰炸,空军入闽问题久议难决。鹰厦铁路通车后,歼击航空兵开始进驻福建前线机场,大批炮兵、装甲兵和海军鱼雷快艇等人员装备,经鹰厦铁路迅速部署到前线,于是就有了那场著名的“8·23”万炮轰金门。

【注:歼击航空兵为装备歼击机歼灭敌方空中飞机和飞航式空袭兵器的航空兵。】

1962年,为打击蒋军大规模登陆,大批部队入闽备战,鹰厦铁路更是满负荷运转。

从这两条新线开始,铁道兵进入了自己的常态:打的是大兵团作战,过的是游击队的日子——四方流动,连续作战,风餐露宿,极端艰苦。

与此同时,铁道兵2、7、9师和独立桥梁团又参建了包兰铁路(1954年10月开工,1958年10月运营),包兰线是华北和西北之间的第二条铁路通道,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重大。

6

风枪打穿万重山

铁道兵是一个技术兵种,始终重视技术进步和装备建设。从朝鲜回国时,全铁道兵仅有各种机械、汽车3000余台,此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至70年代,施工机械设备达到3.7万多台,汽车1.9万多辆。

铁道兵的作业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50年代时,土方作业多以人工为主,到了60年代人工逐步被推土机、铲运机、翻斗车所代替,实现了半机械化,进入70年代则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铺轨整道也由人工铺轨发展到轨排生产和机械化铺设。

不过,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是铁道兵成就最辉煌、贡献最大的时期,也是牺牲最重的时期。

这是因为,国有国情,地有地貌。这一时期,铁道兵承担了多条国内难度最大的铁路干线建设任务。

“大三线”建设的动脉血管——成昆铁路被称为“世界地质灾害博物馆”,其沿线遍布地震带、泥石流、岩爆、暗河、流沙、滑坡、地下涌水……地质结构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举世罕见。铁道兵1、5、7、8、10师和独立机械团、汽车团参加了成昆铁路大会战,1100公里的成昆线,平均每1公里就有两名铁道兵牺牲。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20世纪70年代,成都铁路局西昌分局乌斯河工务段危岩孤石处理领工区的工人,为了保证火车行车安全,在铁路两旁的悬崖绝壁上消除隐患。图|新华社

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后,被联合国称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另两个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除了在和平时期付出牺牲最多,很多铁道兵的身体留下了永久性的病痛。前些年,西南地区的一些老人在检查身体时,被发现患有晚发性矽肺病,这种病早年无症状,晚年病情发作后,会让人痛苦不堪。这些患病的老人都当过铁道兵,绝大部分都是风枪手,而且脱尘时间都在40年以上了。

修鹰厦线时,王震亲自进隧道打过一次风枪,出来后就下令:隧道兵每人每天补助二两黄豆,风枪手每天另加一个鸡蛋,一两奶粉。这个规定此后一直在执行。值得一说的是,为了落实黄豆供应,鹰厦线竣工后,王震就赶到黑龙江开办嫩江农场,第一批拓荒者就是退伍的铁道兵,再后来,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回看成昆线,它穿山越谷,桥隧密布,不要说当年不具备条件,就算是有大型机械,也不可能完全用得上。铁道兵打隧道,靠的就是钢钎、大锤、炸药和风枪。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一位隧道兵在隧道内操作风钻掘进。图|新华社

用风枪钻岩打炮眼,按规定要注水,以降低岩石粉尘浓度,防止得矽肺病。但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水用的情况太多了,为了抢进度,铁道兵战士不惜以健康为代价,上去就打干风枪。

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曾多次叮嘱,不要让战士打干风枪,要打水风枪。战士们也了解打干风枪的危害,但军令如山,施工进度不能耽误。而且就算成昆铁路能等,大三线中的航空航天、尖端武器、装备制造和钢铁有色等各大基地建设等不起。打干风枪是当时的普遍现象,这是铁道兵为后人做出的担当和奉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对贵昆铁路(1958年8月开工,1970年12月交付运营)进行优选法指导时,多次现场考察梅花山隧道后发出“我能解开数学难题,但我无法解出铁道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的感慨。此后,他还曾赋诗赞铁道兵:不畏艰难险阻,何惧水深石顽。十万大山已凿穿,凯歌直冲霄汉。

1978年,叶剑英副主席对铁道兵的卓越功勋进行了这样的评价:“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不久后的1984年,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铁道兵撤销建制,全体兵改工。铁道兵各师就是现在中国铁建的中铁十一局至二十局。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52条钢铁动脉

1984年,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这是铁道兵向八一军旗告别(资料照片)。图|新华社

在35年的征程中,有8000多名铁道兵牺牲,59000多名铁道兵负伤、致残。

他们带走了干风枪,留下了黎湛、鹰厦、包兰、成昆、嫩林、襄渝、京原、青藏一期、南疆等52条钢铁动脉,总长12000多公里,占当时全国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也留下了那支曾经响彻雄川峻岭、高原戈壁和雪山林海的《铁道兵志在四方》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呀,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20003.html

(8)
上一篇 2021年12月18日 下午12:29
下一篇 2021年12月19日 上午11: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