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布局

本文转载自:黑天鹅商业情报站

近来,俄罗斯大军压境乌克兰边境。而美国也宣称准备向东欧增派美军——8500名士兵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最近有增派2000名;并威胁如果普京发动“侵略”,必定遭到“最严厉”的制裁和反击。在此剑拔弩张的局势下,舆论以至一些专家学者纷纷预测俄乌开战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不然。乌克兰危机,是美俄角力的产物。除非作为棋子的乌克兰发疯,要以卵击石,否则,开战的概率极低。

一、美国通过压制俄罗斯、制造“威胁”以维持对欧洲的掌控

苏联解体后,俄欧关系出现暖春。一方面,欧盟开始出现“战略自主”倾向。法德等主要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展开“积极接触”,意图将俄罗斯“融入(欧盟主导的)欧洲”。另一方面,一心想要加入西方的俄罗斯容忍了北约1999年和2002年的两次东扩。2001年6月,普京在与小布什在斯洛文尼亚会晤后表示,北约并非“敌对组织”,甚至提出俄罗斯也可以加入北约。

显然,如果欧俄实现融合,欧盟的战略自主必将成为难以撼动的现实。这是美国绝不能容忍的。毕竟,控制欧洲是美国维护霸权的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美国利用东欧各国对俄罗斯的“惯性恐惧”和法德等国想要“驯服”俄罗斯的野心,违背承诺,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2008年,两件触及俄罗斯安全底线的事件同时发生:其一,美国将反导系统部署到一线东欧国家,赤裸裸地威胁俄罗斯安全。其二,北约第三次东扩,接受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入盟;同时,乌克兰正式申请加入北约。至此,俄罗斯“入欧”梦碎,从“积极寻求合作”转向“不得不对抗”。而乌克兰则成为美国操控下的对抗的焦点。2013年11月,当亲俄的乌克兰政府决定搁置加入欧盟的申请后,美国直接插手,促成了推翻乌克兰政府的 “欧洲广场”(Euromaidan)运动,引爆了延续至今的乌克兰危机。

通过压制俄罗斯,美国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战略目的:一方面打压削弱俄罗斯;另一方面将俄罗斯逼到对立面,给欧洲制造一个靠自身力量难以应对的“安全威胁”。美国的“大战略”视野看,正是由于“弱而不垮”的俄罗斯的存在,美国冷战结束后继续主导北约并控制欧洲才有了现实的基础。所以,美国需要不断地制造危机,打压刺激俄罗斯,进而给欧洲制造“威胁”,这是乌克兰危机的本源所在。

二、俄罗斯以攻为守:戳穿美国,逆转不利的安全环境

北约在美国主导下的不断东扩并突前部署战略武器,使得俄罗斯外部安全环境急剧恶化。在此恶劣环境下,维护三个安全缓冲带——中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存在,成为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后底线。中亚是连接俄罗斯与南亚和中东的陆上纽带,同时与褒广的俄罗斯亚洲国土互为犄角;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则是俄罗斯面对北约的最后屏障。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确保这三个缓冲带的存在成为俄罗斯安全战略中的底线。然而,在美国的强势压力下,俄罗斯战略上处于被动。尽管普京抓住机遇搞了几次短促突击——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2015年武装干预叙利亚、2014年拿下克里米亚,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然而,拜登执政以来,一方面美国战略收缩,企图将力量集中于印太地区打压中国;另一方面自阿富汗撤军和澳英美三国联盟(AUKUS)成立以来,美欧矛盾加深;加之在国内面临重重困难和毫无胜算的国会中期选举,使得拜登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失去了与俄罗斯硬杠的底气和意愿。拜登反复宣称北约不会出兵乌克兰;最近国安顾问沙利文在与《外交政策》杂志的访谈中,尽管在乌克兰问题上依然持强硬立场,但却反复强调“外交”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其实就是不想武力卷入乌克兰冲突。

普京抓住了美国近年来“力不从心”的机遇,以攻为守,在三个缓冲带主动出击,用最强烈的战略动作,维护了俄罗斯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首先,利用西方在白俄罗斯挑起的动乱,果断出手援助卢卡申科,籍此与白俄罗斯达成了一体化联盟。接着,迅速出兵弹压哈萨克斯坦动乱,一举清算哈萨克斯坦的亲西方势力,稳固了托卡耶夫政权,进而强化了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

在乌克兰,普京陈重兵于乌克兰边境,并非仅仅为了逼迫乌克兰签订“不加入北约”城下之盟,而是要一石三鸟。首先,戳穿美国。揭穿拜登政府想利用乌克兰危机加剧俄欧对抗,但无力也无心为此开战;其次,拉住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对美国和欧盟的态度和政策明显不同。俄罗斯在和美国谈判时态度强硬,寸步不让,但对欧盟呼吁的“诺曼底模式”——俄法德乌的四方谈判——却持积极态度。显然,俄罗斯希望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作用。最后,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是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坚持的底线。

三、欧盟将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特朗普时期以来,美欧矛盾不断加深。尽管拜登上台时高呼“美国回来了”,竭力拉住欧洲,但单边的阿富汗撤军以及澳英美三国联盟(AUKUS)的成立,却重重地伤害了法德等欧盟主要国家。并且,英国的脱欧标志着自工业革命以来海权国家操控欧洲大陆事务的终结。欧盟在法德等陆权国家的主导下,追求战略自主的愿望将更加强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盟在这次的乌克兰危机中,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尽管欧盟内部在对待俄罗斯的立场上有实质性的分歧: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对俄罗斯之间依然持有强烈的敌意,而法德等西欧国家对待俄罗斯则相对温和。但就整体而言,欧盟不愿同俄罗斯对抗。德国不顾美国强烈反对,坚持推进“北溪-2”工程,在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的同时,强化自己在欧盟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法国则始终没有放弃推动俄罗斯“融入欧洲”的企图,马克龙同普京之间也保持着频繁的通话。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盟与美国的矛盾早在2013年“欧洲广场”运动中就已显露,为此当时主管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纽蓝(Victoria Nuland)曾在电话中对欧盟大爆粗口。在目前的乌克兰危机中,美欧之间也有明显分歧。一方面,欧盟对俄罗斯的“侵略”表示谴责,以示“政治正确”;另一方面,欧盟对美国主导北约操控乌克兰危机、却将自己排除在和俄罗斯的谈判核心之外表示不满。更重要的是,欧盟在德国的坚持下,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同时积极推动用“诺曼底模式”——排除美国和北约的俄法德乌四方谈判——解决此次危机。

果不其然,在1月26日举行的俄法德乌四方谈判后,尽管俄罗斯拒绝了美国和北约就安全保障问题提交的书面回复,但表示“无条件遵守”乌克兰东部的永久停火协议,给乌克兰紧张局势按下了“暂停键”。并且,四方讨论了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表示将加强三方联络小组的工作以加快落实明斯克协议。此外,四方同意两周后在柏林再次举行会谈。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6日的谈判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不仅公开宣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意愿很低”,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且批评舆论“夸大战争的危险”,制造紧张局势,暗示他和拜登在1月27日长达1小时20分钟的电话通话中产生了“重大分歧”,因为拜登坚持认为俄罗斯极有可能“大举入侵乌克兰”,还煞有介事地说俄罗斯军队将在2月份“土地冻硬”后发动进攻。

泽连斯基和拜登的分歧表明,在欧盟推动的“诺曼底模式”谈判之后,俄乌之间在法德的促动下达成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共识。毕竟,在乌克兰问题上一旦开战,乌克兰、俄罗斯和欧洲都将是输家。为了防止这一灾难的发生,欧盟必须、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1月26日将美国和北约屏除在外的“诺曼底模式”谈判,确实是一个好的开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44703.html

(1)
上一篇 2022年2月15日 下午2:01
下一篇 2022年2月16日 下午1: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