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本文转载自: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 者:张奥平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图 源:新华社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2022年3月5日上午,全国人大听取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展望全年经济的风向标,也是短期一年国家经济发展的BP(“商业计划书”)。理解国家的BP,看清宏观形势与行业趋势,将使我们脚下之路走得更为坚定。

从报告全文释放的信号来看,2022年中国经济将实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之势,稳增长的动能将逐步释放,全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社融将实现逐步反转,新老基建将在上半年展现出强有力的反弹之势,政策发力点将围绕高质量投资,深化创新驱动,提振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展开。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主要目标:

5.5%左右,

体现出经济“稳中求进”之势

1. 经济增速目标5.5%左右:前低后高,稳中求进

经济增速的目标水平,决定着宏观政策调控的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给出的中国央行两大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022年GDP增长目标为5.5%左右,展现出经济更为积极的稳中求进之势。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全年经济增速实现2.2%,创历史新低,在低基数的影响,以及经济平稳复苏下,2021年经济实现8.1%的高增长,远超2021年经济增速6%的目标值。 

但进入2022年,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此三重压力的形成,既有外因(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也有内因(多行业政策改革调整、能耗双控等),并且相互为因,相互影响。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转弱。 

应对当前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报告中提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2022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比2021年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更为积极。因当前正处于短期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全年要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速,实现在去年经济增速8.1%高基数下的中高速增长,超过两年平均经济增速5.1%,政策发力将适当靠前,顶住短期的经济的下行压力,实现长期的行稳致远。

预计今年二季度将实现从衰退期走向新一轮复苏期。对于企业家或投资人而言,应走在经济周期的曲线之前,顺势而为,提前布局。 

此外,5.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体现了经济工作要实现质升量增,既着眼于质,又着眼于量,质与量并不是站在对立面,既积极又务实。同时,也将加大各项政策力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 通胀目标3%左右:温和上涨,合理区间 

通胀的目标水平,同样影响着宏观政策调控的力度。2021年,CPI增速目标为3%左右,但2021年全年CPI增速录得0.9%,远低于目标增速,经济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了相对通缩的局面,反映在经济中便是需求收缩,消费复苏缓慢,从而造成市场主体,企业自主投资意愿转弱。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通胀目标定为3%左右,因去年低基数与猪周期的影响,预计全年CPI将实现温和上涨,快速上行的风险不高,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不会对宏观政策,尤其是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形成掣肘。 

3. 就业目标新增11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5.5%以内:有序发展,回归常态 

就业目标与经济增长为正相关,经济平稳增长,新增就业才能实现。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实际完成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实际完成平均值为5.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就业目标定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基本与2021年持平。

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弱化,宏观政策的发力,以及经济的企稳复苏,就业目标已不再受制于疫情的影响,回归常态。 

从主要目标来看,2022年,疫情对经济影响将更为弱化,5.5%左右的经济增速体现出更为积极与以我为主的“稳中求进”之势。

从短期看,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则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长期来看,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代表到2035年,相比2020年的GDP总量或人均GDP需要翻一倍(人均GDP从2020年1.1万美元左右翻一倍到2035年2.2万美元左右)。这则要求从2021年开始,未来15年的年均增速要达到4.7%左右。

因经济增速的逐步下台阶,那么作为第一个五年的“十四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应至少达到5%以上。那么,2022年增速达到5.5%左右将为未来长期发展留下更多空间。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宏观政策:

财政精准发力,货币灵活有效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宏观政策提出的总体要求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这与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整体政策作出的“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部署,以及“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求一脉相承。 

1. 财政政策:注重精准可持续 

报告指出,“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首先,因去年财政的“超收少支”,为今年整体财政安排提供了空间,去年赤字率目标为3.2%左右,最终实现3.1%,2022年财政赤字率目标降至2.8%左右,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其次,减税降费力度增加,自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一直在推进减税降费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代表着减税降费政策将以更大的力度实施。

最后,从减税降费所重点针对的主体来看,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皆是当前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六稳六保的核心痛点,政策发力更为精准。 

此外,基建投资已成为应对当前三重压力,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从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因发达经济体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加速退出,以及疫情的逐步恢复,我国此前靠外需、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在今年会逐步转弱。此外,因短期内居民收入水平难有较大提升,内需中消费则难以实现有效复苏。 

所以,实现经济稳增长便需要依靠投资这架马车发力。而在投资这驾马车中又有房地产、基建、制造业这三大核心。 

首先,让房地产托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房住不炒”以及实现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总基调下,房地产无法为经济增长提供此前一样的支撑,依旧会保护房地产行业的消费属性,打击其投资属性。 

所以,稳增长的重点便落在基建与制造业。而基建投资又是最能适应政策发力的。

报告中要求,“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2022年新老基建投资将持续发力,优化升级。 

2. 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更有力 

报告指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可见,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从短期来看,伴随着去年底以及今年初降准、降息等,宽松政策的落地,宽货币(派发的货币)正在逐步向宽信用(使用的货币)转换。从经济的先行指标,2月PMI数据来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全面回升,需求端复苏明显,新订单指数为50.7%,重回荣枯线之上。虽小型企业受节后复工复产滞后,以及生产压力依旧较大的影响,PMI仅为45.1%,持续在低位回落;但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4%,展现出了较强的复苏态势。 

经济的另一个先行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已企稳回升。2022年1月,新增社融达到了6.17万亿元,其中,政策推动的社融相关科目,如票据融资、政府债券、企业短期贷款等正在加速回升,这也将带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相关科目,如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贷款等实现回升。 

从长期看,宏观杠杆率的水平为2022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中分子是总债务,分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除以GDP。

去年总债务水平总体平稳,作为分母的GDP明显扩大,使得宏观杠杆率明显下降,为未来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创造了空间。 

年初,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确立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立场,货币政策将实现从总量上充足发力、从方向上精准发力、从时间上靠前发力。 

整体而言,前期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实现向宽信用的转换,后续宽松依旧具备条件。此外,报告指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中小微企业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痛点,中小微企业好,就业才能好,民生才能好,消费才能逐步复苏,中小微企业也将是未来货币政策的重要发力点。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深化改革:

全面股票注册制,强化反垄断 

在深化改革工作方面,报告围绕“要素市场化、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进行了工作部署。 

此外,需重点关注,一是报告指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科创板作为增量市场,率先打响了试点注册制的第一枪。此后,围绕注册制改革,中国资本市场先后实现了新版证券法落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退市新规落地、深市中小板被深市主板合并等一系列改革,2021年9月2日,作为全国资本市场的第三家交易所北交所宣布设立,11月15日实现正式开市,同样试点注册制。

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建立了北交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各有侧重的审核流程,主要安排与注册制改革后的科创板、创业板总体保持一致。自北交所正式开市以来,全面注册制改革再次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弥补了中国资本市场此前难以帮助“更早、更小、更新”的企业实现融资发展,以及让投资者投资分享早期高增长型企业成长红利的功能缺失。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在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功,以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实现合并后,仅剩沪深主板市场未实现注册制,全市场实现注册制已势在必行。 

二是报告指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以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对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需要理解的是反垄断不是反资本,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防止资本有序扩张,资本要有“红绿灯”。给资本设置“红绿灯”的含义,就是既有红灯也有绿灯,要划定边界、加强规范,同时更好地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那么,什么是“红灯”,什么是“绿灯”呢? 

红灯就是要停住,要踩刹车。涉及到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民生福祉的领域,市场主体以及微观个体平等式发展的领域,如此前存在发展乱象的教育、居住、医疗等行业是资本的“红灯”,是不会允许资本存在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的。 

而绿灯的字面意思就是要往前走,不仅要往前走,还要踩油门,高效通行。涉及到中国经济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背后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还有实现双循环战略背后的新消费、新国货、文化相关等领域将会更加欢迎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投入,这些则是“绿灯”,也是具备增量价值的行业方向。 

此外,资本和资本市场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也存在本质区别。资本市场既是资本的“守门员”,也是资本的“急先锋”。 

从直接融资体系来看,资本市场是资本实现最终收益的“出口”。首先,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野蛮生长,则必须要做好“守门员”的角色,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对存在有违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收割社会价值型的行业,要从严监管其上市融资及并购等活动。 

其次,要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则必须要做好“急先锋”的角色,明确所支持的行业,如目前资本市场中,科创板对硬科技、创业板对三创四新、北交所对创新以及专精特新的行业定位,引导市场中更多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流入相应的行业,提升行业发展效率,不断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方面的重要功能,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创新发展:

持续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首先,近几年国家如此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原因,是中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关键阶段

2021年中国人均GDP在1.26万美元左右,人均GNI(国民总收入)在1.24万美元左右,大概率将在2022年跨越世界银行所最新设定的人均GNI 12695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 

但根据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代表能站住、站稳,有的经济体曾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没站住,又掉了下来,如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经济体,背后的本质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能否从要素驱动(依靠资源或者廉价劳动力)、投资驱动(大规模产能扩张,基建与地产投资,政府主导),转向创新驱动(激发市场微观主体创新发展活力)。

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人力资本积累等都直接相关,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其次,创新驱动重点将从两方面入手

1)通过政策发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报告中指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为创新发展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 

2)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扶持

报告中指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等。

中小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未来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将持续加大。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扩大内需:

稳定消费,扩大投资 

在扩大内需部分,报告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其中,报告对稳定和扩大消费指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 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 

2021年全年消费复苏较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为3.5%,与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仍有较大差距,其中重点则是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线下接触式行业复苏较慢。今年稳定消费的工作将从这一核心痛点展开,各项帮扶政策将加大力度。 

报告中对扩大有效投资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此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为6400亿元,高于2021年的6100亿元以及2020年的6000亿元,对新老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力度将加大。 

重磅!2022政府工作报告6大重点解读:涉及房地产、资本市场、碳中和、中小企业…

绿色发展:

双碳工作有序推进 

自2021年双碳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双碳工作便开始全面展开。

此次报告中指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双碳的工作安排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去年,部分地方、行业、企业在进行双碳推进工作时“跑偏”,采取的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出现运动式“减碳”,从而对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了供给冲击。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重点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同时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将对众多行业产生影响。双碳不仅是技术变革,同时包括对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其不仅涉及到制度、政策方面,也将涉及到行业发展、金融市场等方面。

今年,双碳“1+N”政策体系中的文件将陆续出台,这也是双碳的“BP”,其对各行业的影响,以及增量机遇将在其中具体细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5431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6日 上午11:46
下一篇 2022年3月6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