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作者:王延鹤

本文转载自:智谷趋势(ID:zgtrend)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
“气压低、氧气少,看似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关键的点就是GDP5.5%的增速目标。
总理用了不少时间和篇幅来做进一步的解释。
 
“5.5%的增量已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水平。”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了解中文的微妙,就知道这样的表述意味着什么。
 
从一定意义上,这就是把经济增长目标放在核心位置的意思。
在政府工作报告2022里,“稳”字出现了76次,以往的“稳”你可以理解为“稳健”,当稳出现了这么多次,那么这个稳的意思就只有一个“确保”,增长就是大局
今年的增长压力山大。
2022年可能会是过去三十年来,中美经济增速离得最近的一次。
中国追赶美国的脚步,可以放缓吗?看看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你就知道答案是绝对不能。
但动力要从哪里来?恐怕今后更多地要立足于我们自己。
出口、消费、投资的三驾马车中:
外贸面临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大宗市场剧烈震荡和供应链不稳的风险;
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超65%,但消费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恢复缓慢;
投资的加码已经开始,在中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信号下,各地已启动新一轮基建潮。
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激活中国铁打的市场主体——企业更上层楼。
中国超过4000万家企业里,95%以上是中小企业。
他们贡献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就业,是中国经济的底座。
借用总理的那句话,中国的企业也已经来到了半山腰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但他们唯有前进,他们的身上是每年新增的一千多万的就业,是民生,也是国运所系,是发展。
事实上,当我们在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点小雀跃的时候,大多数人却不知道,我们的数字化应用在一些关键指标上依然是落后的。
 
比如,我们千万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仅有25%,不到美国的一半(54%);更是只有约2%,刚完成了深度数字化。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美国数字经济规模13.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在中国GDP占比已超38%。
把这几组数据放到一起,就勾勒出一个侧写:
数字经济会是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和就业的稳定器,是继续冲顶的“氧气”。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数实融合在今年两会已是焦点话题。今年,对于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专精特新的支持力度只增不减。
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是生产力,算法是生产关系,构成数字经济的新动能。
中国的优势,恰恰在于拥有14亿人口的海量数据,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完整齐全的产业门类,以及领先世界的数字新基建。
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最终仍是靠企业的追赶和超越。
如果完成数字化的中小企业,能从2%提升到20%,甚至50%……推动作用不敢想象。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在三一重工的基地里,就藏着一面数字巨屏。
上面数据跳动,实时反映着分布在全国的数十万台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等工程设备的情况和数据。
每一台机器的工作情况,每一铲子的挥动……传感器都会精确反馈回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通过屏幕能看到的东西其实更多,比如哪些地方在密集调用设备,证明有大项目、大投资上马;哪里的机器已经闲置多时,当地的冷热也就自然清楚……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三一重工18号厂房大屏上显示的“挖掘机指数”。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
这几乎就是一幅中国建设的实时地图。
对三一重工来说,这张图让它在情绪万变的市场里,有了一张参考答案:哪里有生产需要,哪些设备要维护,一切资源可以向最有效率的地方倾斜。
在你读文章的这一刻,31省的地方政府公报里,超一半地方的投资增速目标高于GDP目标。
各地的火热建设,也让这张地图的情报、信息价值,更显意味深长。
而对政府决策者来说,这份数据拨开了笼罩在地方项目上的帷幔,从宏观到微观穿透全国投资拉动的实情。
所以,每一周,这份被称为“挖掘机指数”的数据,都会报送到国家部委。
感知市场,政策制定,精准匹配……一个庞大机器的飞轮开始转动,效率开始提升。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活地图,在实现数字化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现在大家最关注的事情,就是制造业的升级。
2016年到2020年,制造业在GDP的比重从32.45%降到26.2%。自从跌破30之后,一股危机感让全国都躁动了起来。
毕竟,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而制造业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而人口形势的变化众所周知,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又一次引发大讨论,在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的拐点后,长期在中低层次的中国制造,迫切地需要一场智能革命。
今天能走在前面的制造业公司,他们的转型往往始于无奈。
就拿三一重工来说,作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见证者,这几十年,它的命运伴随基建大跃进、四万亿几起几落。
痛定思痛,三一重工也回过味儿来:只有规模没有质量、技术上的大突破,等到周期低谷,裸泳者就只能自己尴尬。
在那之后,三一重工加码了数字化、物联网建设,开始向智能制造蜕变。
他们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把公司和工厂都搬到线上,积累数据的优势,在产业互联网、智慧工厂、机器人、新能源等方面,开始磨炼自己的技术优势。
那一面数字巨屏,就是这种进化的具现: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经济。
像海尔、上汽、宁德时代、宝钢、美的……这些历经多个周期的制造业龙头,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升级故事。
产业升级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但智能制造并非大公司的专属。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制造业工厂流程数字化
龙头公司先行业一步,而随着产业互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中小企业也能轻松上手中国智造。
湖南省的全康科技,是智能家电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他们利用企业微信,搭建了专属自身的数字车间。操作简单到车间里年龄最大的64岁老工人也能迅速上手。
广州有一家小服装厂叫智衣链,它们和这个产业上下26家企业工厂,做布料、纽扣、印花的,联系合作都很紧密。
而智衣链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云供应链”应用,通过企业微信连接上下游的应用共享功能,免费共享给这些合作伙伴。
这样一来,整个生产流程上所有的工人、设备、管理,都能在同一个数字平台上打通。这二十几家小工厂,就组成了一个完整、数字化的小供应集群。
直接成果就是,一件衣服的生产周期,从原来的7天,缩短到4-48小时。
在当前服装行业“先销售、再生产”——通过小批量生产服装,测试爆款服装,消除库存压力的超快周期模式下,这样能极速产出服装、做客户定制的供应集群,才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产生更高附加值品牌的可能。
制造业的逻辑是线性的,是生产与销售的循环往复;
产业互联网是有网络效应的,随着参与者、连接者的增加,有打破格局、指数型发展的潜能。
中国制造业需要叠加这种非线性的可能性,需要一场颠覆性创新的旋风。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中国公司们都已在数字化的道路上撒腿狂奔。
家电领域,海尔、美的、格力都是智能制造的先行者;
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蔚来,销量都在爆发式地增长;
新消费领域,安踏、元气森林、完美日记,都是数字化的直接受益者;
……
这些风口中沉淀下的赢家,哪一个没有经历过深刻的数字化改造?没有对组织架构进行刀斧整改?
他们家家都琢磨出一本行业转型的真经,并且用实践证明了:
在数字经济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不管哪个行当,都有重新来过、改头换面的可能性。
2003年,34岁的北大学生陆步轩卖猪肉,是一个多次上了报纸头条的热门话题。
人们给了他一个“北大屠夫”的外号。尽管他的档口能卖12头猪,是普通档口的十倍,但他剁碎的是老百姓对顶尖学府、高等教育的想象。
之后受邀回北大做演讲,陆步轩开头就说,“我是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的人。”
另一个北大学子陈生,却一点不觉得卖猪肉丢人。他开着小车去找陆步轩,希望搭伙一起卖猪肉,把这门生意也办出北大水平。
在一片不看好中,他们真的成功了。
两人一起办了职业培训的养殖屠宰学校,培养专业的人才;花大力气研发种猪、土猪,避免猪肉被“卡脖子”;又想把养猪场变成自动化技术的试验场,饲养、照料、温度等都交给机器完成。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大规模养猪,考验的就是精益管理。
每头猪的情况千差万别,既要精益管理每头猪的情况,又要保证一个猪场上万头猪的喂养效率。
他们多次实验,并找上企业微信合作,搞数字化管理——将每头猪的数据机器采集,单独建数字档案。
 
过去这要由饲养员一笔一画的记录,现在机器监管下不但数据更健全精密,也不用搞得那么辛苦。
一个生产基地里上万头猪,最后只需要个位数的饲养员。
从猪场开始,陈生和陆步轩改造了整个养殖业,全国30万头猪的数据,公司财务、采购、库存管理,研发实验的进度,人员调配情况……都装进小小一块手机屏幕上,在指尖调阅查看。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这家公司,正是现在土猪肉市场的领跑者,壹号土猪。
有了他俩的故事,北大校长说出了那句,“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一家公司的“传统”与否,早就不能用它属于什么行业来开地图炮了。
公司IT团队有多大,科技人员在员工总数占比;是否有数字化平台,管理模式够不够扁平;有没有核心技术……这些远比公司生产什么、卖什么,更能代表它的未来。
一家养猪企业,能够走在500强公司的前面,完成数字化的惊险一跃,搭建公司的智慧大脑,你还能说他们是一家传统企业吗?
不管曾经多么传统的行业,固有壁垒都在松动,后来者借着技术红利的效率提升,在勇敢地创新实践。
固有壁垒正在被后发优势打破。
有没有利用数据、发现需求的能力;
会不会善用工具、追求极致;
能不能摆脱经验主义、拥抱变化。
在这场重新洗牌中,比的是谁更极致。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一些百年老店、国际知名品牌,都成了历史车轮下的灰烬。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全球企业如大梦初醒,加快搞起了数字化转型,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据麦肯锡调查,70%的转型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公司老板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犯了一个所有人都会犯的错:
把数字化本身当成了目的。而它其实只是识别需求、提升效率、激发创新的途径而已。
挤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公司那么多,车企、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五菱宏光能首先拿下“国民神车”的称号?为什么它的mini电动车销量始终雄霸排行榜首?
很多人说,不就是因为它便宜吗?
他们看到了五菱宏光的性价比,或是柳州的地方产业扶持……这些都对,但不能无视的是,五菱宏光读懂了消费者的心。
做地摊车、生产口罩、卖螺蛳粉、让电动车可改装……五菱宏光做的一系列营销话题和产品设计,都能成功破圈,这不是性价比能解释的。
五菱的口号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产什么。
他们怎么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呢?
以前,五菱的员工会长期泡在各大汽车论坛里,也分布在微博、公众号、知乎等平台上汇总信息。但是,这样得到的需求是模糊的、不精准的。
所以,五菱也在企业微信上大规模建用户社群。每天在那些数百人的群聊里,他们的核心客户给出意见建议,五菱也跟他们切磋讨论。
直到一天,群友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造一个车,满足活动半径10-20公里,能遮风挡雨,价格不要太贵。
后来一直霸榜的车型,五菱宏光MINIEV的设计雏形因此诞生。
提前逼近!中美GDP增速差距大大缩小,一场变局正在发生?
中国已经是数字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了。
过去十年,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移动支付、社交平台、电商经济、外卖服务……生活的各方面都完成数字化,“互联网+”在中国重新整合资源,新基建领先全球。
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也创造了一个数量极其庞大、高度适应数字化生活的消费者群体。
在2018年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相继开始产业互联网的大转向,投入到数实融合中的进程中。
要相信,中国的企业们比谁都敢赌敢拼、吃苦耐劳,他们不怕没有机会,更不怕客户们提意见。
他们欠缺的,是一面属于自己的数字巨屏,是把工厂搬进手机的技术,是能连接千万客户的能力。
企业微信,想成为那个实体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连接器,通过普惠、低门槛的技术,把人、设备、公司、产业链、万事万物连接一体,让企业能在产业互联网的指数性发展中渡劫!破局!
截至2021年底,企业微信上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过1000万,其中不少都是中小微企业;活跃用户数量超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数在5亿以上。
每1个小时,都有115万企业员工通过企业微信进行超1.4亿次的服务互动。
企业存在的使命,就是用商业的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是他们的社会价值所在,也是能够穿越周期起落、基业长青的密码。
中国走向智能制造、经济强国的历程,也是千万企业追赶和超越全球巨头的赛跑。
在这个黑天鹅齐飞的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绑定确定性,并躬身入局,与实体经济共进,主动创造未来。
普通人渴求的东西很简单: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份体面、受人尊敬的工作,成为繁荣的参与者和分享者。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技术革命,中国头一次不是局外人、追赶者,而是以领导者的姿态,在点燃世界经济的引擎。
是在较量中一飞冲天,还是消失在历史车轮下?这是千百万中国企业必须渡过的关隘。
剩下的,唯有时间与决心。

参考资料:

从连接到激活:数字化与中国产业新循环.戚德志.中信出版社

中国工厂的生产效率世界顶尖,除了一个环节…… .刘润

解码“挖掘机指数”:现场感知经济复苏“喜与忧”.经济参考报

北大毕业生养猪卖肉,有着光明的前途.微信公开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57963.html

(3)
上一篇 2022年3月12日 下午1:46
下一篇 2022年3月13日 上午1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