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作者:黄汉城

本文转载自:黄汉城财经(ID:zgtrendPlus)

作者:黄汉城

台湾海峡,即将迎来特殊的历史进程。

二战前后,日本曾推出惊世骇俗的“弹丸列车计划”。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日本研制像子弹一样快的高速列车,并幻想穿越对马海峡,修建一条200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将孤悬海外的日本岛与东亚大陆接起来,实现东京直达北平。 

后来帝国主义的灰飞烟灭,让这个耸人听闻的设想一夜梦碎。 

近百年过去了,一个新版本的弹丸列车计划横空出世。而其中的主角,正是长期被遗忘的中国省会城市——福州 

从世界工厂广东到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中国东部沿海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基本上只要是省会城市,都拥有超然的“副省级”地位,而福建省是少有的缺口之一。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福州历史上曾三次递交升格为副省级市的申请,三次都石沉大海。 

这导致福州成为全国唯一省内有城市比自己行政级别更高的省会。 

这种匪夷所思的格局,让横跨数省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自始至终都缺少一个中心。整个福建陷入了厦、泉、福长达数十年的三国演义。 

论名气和影响力,福州不如厦门。论人口和经济总量,福州长期不如泉州。 

不过,十二年前,福州在中央的部署下已悄悄实施一个大胆的工程,“再造一个厦门”。 

借助于新版本的“弹丸列车计划”,福州正逐渐从亚洲的边缘变成舞台的中心。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地级市,但是它的战略价值,已超过了济南、长春、厦门等副省级城市,即将在未来的亚太经济圈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福州,正步入历史上的三峡。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在揭示福建版图巨变之前,我想先说另外一件事情。 

你有没有注意到,台湾海峡的西岸,其实存在着几个巨大的谜题。 

第一为什么福州的房价能长期盘踞全国前十? 

早在2010年,福州的房价就率先迈入万元时代,位列全国第七名,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厦门。

但是同年福州的GDP排在全国三十名开外,水平并不高。 

直至今日,福州的房价仍能徘徊在十名上下。 

这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福州人的收入非常低。 

2020年,福州的城乡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0464元,排在全国第45名,比马鞍山、嘉峪关、湖州这些中小城市还要低,仅为第十名无锡的70%。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收入低,房价却贵到离谱,你不觉得这很诡异吗? 

第二.为什么福州的产业结构,远远落后于厦门? 

1980年,厦门晋升为特区,福州1984年入选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享受特区某些特殊政策,两者的起步时间其实是差不多的。 

但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两者形成迥异的产业结构。 

2018年,福州的纺织化纤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 

轻工食品产业1870亿元; 

机械制造产业158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1378亿元; 

冶金建材产业1117亿元;

能源产业797亿元; 

石油化工产业393亿元。 

看到没有,堂堂一个省会城市,第二大支柱产业竟然是轻工食品。而最大的产业,同时也是福州首个超2000亿的产业集群则是纺织化纤。 

两大支柱产业合计4682亿元,占比全市规上工业的48%。 

而另外一边,厦门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0亿元,是福州的近两倍; 

机械行业1923亿元; 

新材料产业888亿元;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589亿元;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417亿元。 

作为最大的两个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和机械产业合计4443亿元,占比厦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5%。而其他战略新兴产业也有不俗的表现。 

为什么外界普遍觉得厦门比福州发达? 

其根源就在这里。 

当福州在为纱锭长丝产量问鼎天下感到骄傲时,厦门在忙着吞吐平板显示器和芯片,跟摩尔定律打交道。 

尽管经过四十年的筚路蓝缕,福州形成了近一万亿的工业总产值,但这种大而不强的制造业,使得福州在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存在感一直不强。以至于经常有人误以为,厦门才是福建省的省会。 

同样的起跑时间,同样都是与台湾隔海相望有着地缘优势的城市,为什么福州没有移植到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让纺织化纤、轻工食品这种听起来有点low low的产业,成为了最大支柱产业?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第三个谜题,为什么从中央到省市,都在拼命往一个小岛砸钱?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如果我跟你说,有个边远落后的省级贫困县: 

无任何矿产资源; 

偏离任何经济走廊的主轴; 

淡水和电力资源非常匮乏,需要外部调入支援,电价要比其他地方贵一倍;

人口仅有30万,主要靠渔业为生;

生态环境恶劣,每年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是世界三大风口之一。“狂风过处风沙起,一夜沙埋十八村”。到了冬天,村民连家里的锅都不敢揭。 

按理说,这样的不毛之地,任何重大投资都应该绕道而走才对吧? 

不。 

福州平潭专治各种不服。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过去,来访平潭的官员,连处级干部都罕见身影。 

但是自2010年起,短短两年内平潭就迎来了2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30多位副部级以上的干部,还有国家发改委等30多个中央部委入岛调研。 

2014年,这个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可有可无的县城,被纳入了全国第二批自贸区试点,时间顺序上仅次于上海。而同期全是天津、深圳、广州、珠海这样的一二线城市。 

这样的规格史无前例! 

伴随着中央的高度关注,各种超级工程从天而降。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平潭港金井港区) 

可供10万吨级集装箱船停靠的港口、计划填海造陆投资30亿元的海上机场、占地21个足球场大的高铁站、国际邮轮码头、地铁、大桥…… 

这些高等级基础设施要么已拔地而起,要么就是在来的路上。 

一夜之间,平潭彻底脱胎换骨。 

从一个遗世独立的小岛,变成了准海陆空立体交通的超级热土。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根据智谷趋势的统计,从2011-2020十年间,平潭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3842亿元,平均一天一个亿。 

这是什么概念?

同期福建省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4903亿元,占比达到15%。 

这样的投资力度,或许只有当年的深圳现今的雄安可以比拟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修建五星级酒店)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据说平潭的下水道工程能够开进卡车) 

历史上,关于谁是中国第一牛县众说纷纭。

有人推崇江苏昆山。作为全球光电产业高地,昆山一感冒,全球都要打喷嚏。由于制造业极其发达,昆山的GDP高达4276亿元,超过全球63%的国家。 

也有人认为是浙江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义乌的小商品。由于掌控了财富的流动,这里也是中国豪车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还有人说是海南陵水县。作为全国房价最高的县城,这里二手房均价3.49万。不管你在北上广多么傲气,陵水分分钟教你做人。 

其实,争到那么激烈,都是因为没有碰见平潭。 

在我眼里,它就是中国第一大县。虽然平潭经济上不咋地,但要是从政治的角度看,恐怕没有比它更顶级的了。 

那么,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雄心蓝图,让所有人都把它当做战略要冲之地,不计一切代价的投入?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上述谜题盘旋在福建的上空很久了。 

看似隔着十万八千里,实则彼此关系交错。解开它们,就等于拿到了一把打开福建的钥匙。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福州的房价能够长期盘踞全国前十? 

首先,这跟福州特殊的地形有关。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福州地貌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周边全是山山山……山地丘陵占了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只有中间和沿海一小块平原。 

2020年福州的常住人口为829万,建成区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23095人/平方公里,在中国大陆所有省会和直辖市当中排第四名,可见用地有多么紧张。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人多地少的失衡关系,一定会推动房价高昂。

其次,福州的房价并不单单由本地人决定。  

很多人不知道,全球其实有两个福州。从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福州就有移民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福州人的出国潮更是澎湃。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坊间流传,日本怕福清,台湾怕平潭,美国怕亭江,英国怕长乐,全世界怕福建,说的就是福州人的劳务输出。 

数据显示,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绝对是全国前十大侨乡。 

当中西部人口蜂拥至沿海地区打工时,大量福州人漂洋过海到国外去打工,造就了一大批新侨。他们省吃俭用,将赚到的钱源源不断的汇给国内的亲人。 

像2003年,仅通过有关金融机构流入长乐市的外汇达到 4.46 亿美元,每天平均120多万美元。这还不包括邮政、私人等其他的渠道。 

不过,这些热钱回到福州之后,更多的并不是进入投资领域而是消费领域。 

要知道,留守在国内的家人普遍缺乏经商、开厂的经验,要找到生产性投资的途径其实是挺难的。 

而且,福建人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文化特别浓厚,这就导致了大部分“侨汇”进入福州之后只有一种去处: 

要么建豪宅,要么买商品房。 

所以,福州的房地产价格,并不完全由本土福州人的收入决定,而是由海内外两个福州共同决定。 

从楼市消费力市场来讲,它的“常住人口”远不止几百万,而是上千万。这些人全涌在巴掌大的福州城内,房价自然要高了。

而且,福州人喜欢到日美等发达国家打工,这些地方的工资长期高于国内数倍,汇入福州,就等于将福州的楼市购买力逼向一线城市。

举个例子。2007年,作为县级市的福清,每年的海外侨汇高达 200 亿元人民币。一个福清人在日本打工一年,平均能汇回 15 万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当时福清本地在岗职工平均每个月工资也就两千块钱,一年能存下万吧块钱就算不错了,这里头数倍差距都不止。 

侨汇巨多的结局,就是二三线的福州,拥有一线城市的房价。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大家记住“侨”这个关键词,它跟第二个谜题的答案是紧密相关的。 

为什么福州产业落后于厦门? 

先看福州这边。改革开放初期,福州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因为过去它长期处于海防前线,政府的重点投资项目极少。 

直至1997年之前,整个福建省仅有一条出省铁路。可以想象,无缘“宠爱”的福州有多么落寞。 

当财大气粗的央企们纷纷涌入宁波,自上而下托起一条连绵20多公里的化工产业带时,福州只能自力更生,苦苦奔波。 

那么,想要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应该选择什么先导产业呢? 

答案,一定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比方说,福州有丰富的水产资源,那就远洋捕捞,近海养殖,水产品加工,发展轻工食品。 

又比方说,福州有充沛的廉价劳动力,那就发展最最原始的产业纺织业。作为草根经济的代表,这种低端产业不需要任何技术和庞大资本就能搞起来。 

于是,福州冒出了很多家庭手工作坊。经过多年的沐风栉雨,它们逐渐演变成了恒申集团、长源纺织、金源纺织等巨头。 

福州长乐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丝、经编花边面料及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其产能分别占到全国的1/3、3/5和1/2。 

等到完成原始积累之后,福州又开始向上游原材料的供应端化学纤维制造业进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变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由此,纺织化纤、轻工食品就奠定了福州最大产业支柱的地位。 

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无奈。 

我在前文说过,福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侨”在福州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除了寄回侨汇影响楼市之外,那些在海外耕耘多年,有雄厚实力的侨胞(尤其是老侨)也会直接回到故乡投资,深刻影响福州的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共有约4000 家侨资企业落户在福州。福州累计利用外资约 327 亿美元,其中侨资占七成以上。  

不过,这些侨资主要来自于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南亚的产业底色是什么呢? 

处于工业化前期,半农半工的色彩比较浓厚,以吃穿住行的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不高。 

所以,侨资进入福州后,有很多是投在轻工食品、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对高端价值链环节的投入不多。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外来侨资与本土民资同频共振,巩固了这几个产业的优势地位,最后便成为了福州的重点产业。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我们再来看厦门。

70年代末,中央准备在全国选址几个经济特区的时候,福建其实推荐了两个地方,一个是福州琅岐岛,一个是厦门岛。 

前者位于闽江出海口,是一个距离市区30公里的荒滩孤岛,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薄弱。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或许是出于省会城市的本位主义,福建尤其主张在琅岐岛搞出口特区,把它放到了优先考虑的地位。甚至还与香港一家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让其整体开发琅岐岛。 

不过该方案被中央否决了。 

福州是闽东语系,而厦门与台湾同属闽南语系,语言相同,距离金门县更是仅有区区数公里。在这里建设特区,更有利于吸引对岸的资金和技术。 

事实证明,厦门在吸引台资方面确实做的还不错。 

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新台币升值,本土劳动力上升等诸多因素,岛内产业寻求向外转移。当时台商来厦门投资,还不敢大张旗鼓。 

等到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了戒严令,厦门开始进入一个以台商投资为主,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 

多威电子、信华科技、友达光电、达运精密、冠捷科技、宸鸿科技、宸美光电、玉晶光电、旗胜科技、联芯、星宸等陆续落户。 

截至2021年6月,厦门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645个,合同利用台资193.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6.7亿美元,约占全国台资16%,以及厦门实际利用外资的三分之一。 

台湾的百大企业,至少有20多家在厦门投资落地。台企的工业产值,约占厦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放十余年前的话,这个数字还要更夸张,可以占到半壁江山左右。 

不同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很早就从“雨伞王国”、“玩具王国”蜕变成了“资讯王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当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2019年台湾省前十大企业) 

作为台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厦门自然也成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先进城市。 

以光电显示为例,在友达光电、冠捷科技、宸鸿科技、宸美光电这四家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台资巨头推动下,厦门成为了全球最大的LED光源类高端产品基地,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出口占全国近40%。 

福州与厦门的差距,其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外资的区别。 

如果说福州的关键词是侨资,那么厦门的关键词则是台资。 

这是两股完全不同的力量。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可能你会问了,福州离台湾这么近,难道就没有吸引过台资进入吗? 

有。 

而且还一度辉煌过。

历史上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第一个台湾个体工商户、第一张电子台胞证都诞生在福州。

凭借着地缘相近,台资企业于1999年成为继港澳之后第二大境外投资来源,是福州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03年,福州市累计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 1703 项,实际到资19.38 亿美元,大概占所有外资14%。 

其中,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公司纳税超过上亿元,是全国500 大外资企业。当时“福州市主要的大企业都是台资企业。” 

不过,有几个因素制约了台商在福州的进一步投资,导致其集聚速度远远慢于厦门,最后的规模和产业层次偏低: 

第一福州的政策洼地面积十分有限。 

1984年,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共131平方公里(包括鼓浪屿)。随后八年里海沧、杏林地区与集美,相继被批准设立为台商投资地区。 

“特区”范围由岛内延伸到了岛外,扩大到329平方公里。在这里投资的台商,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中央对于厦门的厚爱,可见一斑。 

而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扩容后也只有10平方公里,加上马尾台商投资地区的1.8平方公里,福州保税区的1.8平方公里,能享受同等税收优惠的“特区”范围总共才13.6平方公里,不到厦门的二十四分之一。 

虽然当时国家规定,在沿海经济开放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设立的外商企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福州的实际“特区”面积要大一些,但也大不了多少。 

因为福州老市区周边全是崇山峻岭,南北最宽处不足20公里。地域狭窄,驻厂困难,可利用的空间并不多。 

地盘这么小,你让台资怎么大规模涌入? 

第二台湾是个浅碟子经济体,岛内市场狭小,倒逼许多台商企业形成出口导向型的特色。即便迁移到了福建,也是“台湾接单,大陆生产”的出口模式,对于远洋运输的要求很高。 

而福州的港口一开始集中在闽江内河,航道水深有限,仅能乘潮、单向行驶2万吨级海轮,严重制约港口的发展,不少货物要跑到厦、沪等地出口,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直至2002年底江阴港投入使用,福州才拥有第一个海港。 

不过,随后不管是深水泊位的等级、远洋运输干线的数量还是可挂靠船舶的吨位,福州的发展总是滞后于同时段的厦门。因此,福州对于台资电子企业的吸引力,低于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的厦门。 

截至2021年6月,福州市累计实际利用台资59.65亿美元,不到厦门的一半。数据上可得到印证。 

尽管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福州也吸引了捷联电子、华映显示科技、华映光电等平板显示台企,以及福顺微电子、福顺半导体等集成电路台企,但政治劣势与地理短板导致了台资流入相对较少,产业链条短。 

而厦门相较于福州,延伸电子产业链的速度更快,形成完整配套体系的时间更早。产业集群的存在,反过来又增强了台湾几大光电巨头流入厦门的可能性。 

所以,最后呈现的画面,就是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侨资助力的纺织化纤和轻工食品,产业结构上不敌厦门。 

可以说,失去“特区”与“台资”这两张王牌,让福州失去了历史的眷顾。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8年厦门、福州、泉州的全口径税收总收入(扣除海关代征)分别为1159亿元、1037亿元、811亿元。同期福州、泉州、厦门的GDP分别为4791亿元、8516亿元、8467亿元。 

这意味着,厦门、福州、泉州每创造1亿元的GDP,分别产生2400万、1200万元、900万元元的税收。 

厦门的创税能力竟然是福州的两倍!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悬殊呢? 

第一福州的产业结构没有厦门那么现代化,劳动密集型的比重较大,所以对税收的贡献相对较小。 

第二厦门的总部经济特别发达。 

四大经济特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除了国有银行之外,内外资企业均能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不仅外企愿意落户,内资也想要来分一杯羹。 

中国从2008年起才开始逐步统一内外商税率,直至2012年才完全取消了特殊的税收待遇。 

也就是说,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厦门一直在开外挂。 

加之厦门风景优美,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很多福州泉州的企业都愿意将总部迁移至此。 

比如福建中烟工业公司、中国工艺福建实业有限公司、鸿星尔克、七匹狼、361度等等。厦门观音山商务区内,密布着30多栋企业总部大楼,来自泉州的民企就达28栋之多。 

总而言之,当初特区花落厦门岛,而不是琅岐岛,就注定了两座城市不同的宿命,进而把整个福建推向了“南轻北重”的经济地理格局—— 

以厦门、泉州为代表的闽南经济带,因台资的大量涌入而成为全省经济中心,以福州为代表的闽东经济带发展相对滞后,仅掌控着政治中心。 

是不是很意外? 

几十年前中央的一个实验,竟然深刻塑造了福建全省的经济版图,奠定了今天海峡西岸的产业格局。 

之前,很多人仅凭GDP数值,就断言经济特区只撑起了深圳一个超级巨无霸,而在其他地方都不算成功甚至是失败。这其实是一叶障目。 

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式国家,有形之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远超我们想象。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福州跟经济特区失之交臂,最后沦为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省会。 

但历史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2013年,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动工。作为中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桥,它的建设难度前所未有,超过了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还因为这里所处的位置,是与百慕大、好望角齐名的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 

由于台湾岛和武夷山脉夹峙形成独特的狭管效应,海坛海峡每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0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简直就是建桥禁区。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但是,中国愣是投入147亿,用掉124万吨钢, 294万方混凝土,突破了这一片魔鬼海域。使得平潭一跃接入了首都北京的“始发终到”高铁网。 

为什么中国要如此费劲,去连接一个交通末梢的小县城?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因为,这是京台高铁大陆部分的最后一段铁路福平铁路,把高铁修到平潭,意味着我们离台湾又近了88公里。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终极”的高速公路骨架布局,其中规划了一条从北京到台北的放射线。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2008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预留了北京经福州到台湾的铁路通道。 

此后历年的国家交通规划,京台通道都赫然在目。 

而福州平潭,便是里头最重要的假想性支点。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图源:2012年《“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图源:2012年《“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图源: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图源: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如果真的要修建跨越台湾海峡的高铁或者公路,从平潭出发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案。 

因为这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区,离台湾新竹约130公里,而且沿途地质稳定,历史上未发生过超越7级的地震。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放全球来讲,它都是梦幻级别的超级工程。

从长度看,台海通道超过全世界所有的跨海通道:日本青函隧道全长53.85公里,海底部分23.3公里;英吉利海峡隧道全长50.5公里,海底部分37.9公里。 

从投资看,它的预算造价超过3000亿人民币,这个价格足以采购400多架全球最先进的F-35战斗机,再造一整个美国空军。 

虽然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你千万不要觉得它遥不可及。 

欧洲曾经流传一句话,“英吉利海峡只要起雾,欧洲就被切割”。 

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提尔曾经向拿破仑建议修筑一条穿越海底的隧道。后来因战争爆发戛然而止。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1880年,维多利亚女王由于无法克服晕船,同意了这个工程,两国工人操作钻掘机各自行动。然而,英国议会对欧洲大陆的恐惧从未消失,在其阻挠下,工程只挖了两公里长。 

二战之后,欧洲一体化加速发展。 

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吉利海峡的综合运输量世界第一,每年有20万艘船舶,超100万辆车辆要通过这片狭小的海域,简直不堪重负,迫使两个宿敌下定决心,携手同行。 

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在历经200年的坎坷之后正式落成。 

从此,时速300公里的欧洲之星以及众多汽车摆渡列车,将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紧紧在一起。伦敦到巴黎缩短到2小时15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在人类的进步下,没有什么海市蜃楼会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平潭,早晚会成为台湾陆路登岸的第一站。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中央提前谋划,把平潭打造成大陆惟一对台综合实验区。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后,平潭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岛封关运作,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特殊监管区域。境外进入平潭的生产物资免税,内地的生产物资销往平潭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 

鼓励性产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东部地区,仅有福州平潭、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上海临港、海南自贸港少数几个片区享有,极为罕见。今日平潭之特殊,犹如昔日之厦门。 

…… 

不仅仅台湾汽车可以自由进出平潭行驶,台湾同胞可以在平潭当公务员,还有一些大胆的政策在酝酿过程中,未来可能提上议程,比如台湾的电视、报刊、书籍在此落地;实行双币制,新台币可以在岛上流通;台湾居民免签入岛等。 

简而言之,就是把平潭打造成为台湾同胞的“第二生活圈”。 

前期在经济合作领域,两岸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以后会扩展到社会领域,最后甚至可能延伸到政治领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特区中的特区”。 

这些,都为平潭未来承接台湾产业做好准备。 

等到台海通道落地,两岸格局都会重新改写。 

第一台海通道的右侧极有可能落在“台湾硅谷”新竹。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作为世界级产业中心,2020年新竹科学园区仅有区区6.8平方公里,却以13.4万的就业人数和393家的厂商,创造了2528亿人民币的GDP。亩产值比“宇宙第一”粤海街道办还要高出一倍。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平潭与新竹形成一个半小时生活圈之后,新竹的集成电路、光电、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有望延伸过来,再重新复制一个福建“硅谷”。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新竹厂商部分名单)

未来台湾之于平潭,就类似香港之于深圳。香港是如何辐射带动一个小渔村的,台湾同样可以。 

作为通道起点的平潭乃至福州,有机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龙头。 

第二,台湾海峡通道一旦建成,将成为两岸最便捷的“经贸脐带”。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根据台湾交通部门的数据,2021年,有1.8万艘直航船舶往返于两岸之间,吞吐了259万个标准集装箱、1.1亿吨货物,体量非常庞大。

这还只是海运的方式。

2021年,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总额达到2499亿美元,自大陆进口总额为783亿美元,大陆持续位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顺差来源地。

其中,台湾出口最大宗的单一货品是芯片,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额。这些芯片有不少是通过空运的方式来到深圳、上海、厦门、苏州。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台湾海峡通道建成后,不少货物会改道走铁路/公路运输。

福州,将一跃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十字路口,就如百年前中东铁路曾经让哈尔滨成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一样。 

台湾的区位条件也将焕然一新。 

一是通过中欧班列接入欧亚大陆桥,直抵发达的欧洲市场,全面融入 “一带一路”经济版图,二是通过铁路可以融入泛亚铁路网,加速与东盟的区域合作一体化。 

两岸的物流、人员往来成本降低,增强的是海峡两岸的国际竞争力,共同托起亚洲东方一个新的经济支撑点。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四十年前,因为厦金海峡只相隔几公里,厦门受到了历史的垂青,成为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一举改变了命运。 

如今,随着大国崛起,跨越上百公里的台湾海峡不再是遥远的梦,福州或因为平潭这个实验特区,重演一遍厦门的历史。 

当年琅岐岛做不到的事情,由平潭接上。 

目前,平潭的体量看上去还微不足道,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曾说过:我们希望经过20年或会更长一点的时间,再造一个厦门。 

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要发生大事了

这个设想,并非纸上谈兵。 

亚洲全新的一页,或将由福州开始。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71497.html

(3)
上一篇 2022年4月10日 下午12:56
下一篇 2022年4月10日 下午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