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作者:方浩

本文转载自:接招(ID:itakethat)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今天晚上,大上海保卫战就要迎来重要转折点,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即将全面恢复。从愚人节到儿童节,魔都人民终于可以在街上欢度端午节了。

1月份的时候我去过一次上海,前脚离开,后脚静安路就爆发了疫情。当时住的酒店距离“史上最小封控区”只有一公里。随后吉林、天津、深圳相继迎来严峻考验。很多人都说,上海是个例外。

因为即使在上海疫情大爆发的前夜,依然有人相信“上海不仅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这句话有错吗?在上海静默的两个月里,特斯拉率先提价,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随后跟进,白宫高官开始释放消减中国商品关税的信号……

至少与世界的供应链关系上,上海确实不仅仅是中国的上海。怼天怼地怼世界的马斯克,过去两个月拳打拜登、脚踢普京,顺带调戏一下白左,但他几乎没在推特上说过上海或中国一个“不”字。特斯拉需要上海,世界也需要上海。

疫情封控期间,上海人民身穿正装、手举红酒排队做核酸的照片引爆网络,有人说上海人爱装,都TM什么时候了还玩造型?

但我觉得这才是上海不能丢的腔调,上海之所以是上海,正是因为这个城市有一直没变的东西。城市文化不是防疫拉胯的原因,恰恰相反,城市文化是穿越各种周期的生命力所在。城市形象是可以装出来的,但城市文化是装不出来的。

从解放前的远东第一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暂时掉队,再到后来的奋勇直追,说明上海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只要出海口在,黄浦江就会滚滚东流。

多年来上海始终是中国上缴中央税收最多的城市,即使按省份排名,也仅次于经济大省广东。如果不是这次疫情,上海仍然是中国GDP第一城。

前天,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可以说不仅细致,而且精准。当下的上海经济当然需要兴奋剂,但更重要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封控,上海更需要精神层面的重新出发。

前几年上海领导一句“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引发全网大讨论。其实不仅上海没出马云,北京、天津、重庆也没出,为什么“上海出不了马云”就会上热搜呢?

因为上海不一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制造业中心,上海可谓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别的城市能做到的,上海理应也能做到。上海做惯了排头兵,也相当全能冠军。这对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其实,上海有浦东。如果说举着红酒杯做核酸是一种个体的市民文化的话,浦东所代表的改革精神就是上海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城市精神。

上海精神的上一次重启,还要追溯到30年以前的浦东。1991年,正在上海过年的老人对朱老板说:“尽管浦东发展的确实晚了点,但是上海一定能后来居上,做什么事都要放得开,大着胆子去做,不要怕失败。”

当时的上海,仅仅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不在4个经济特区之列。而90年代最初的两年,也是中国经济表现温吞的两年。就在这个时间点上,老人选择了坐火车南下,一路走一路看。

当他抵达广东的时候,对当地官员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由此,浦东拉开了开放开发的历史大幕,上海的命运也为之一变。“上海的发展不仅关乎这一个直辖市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前途”。他把改革开放称作“上海的最后一次机遇”。而浦东就是这一历史机遇的起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大胆去闯,大胆去试,不要怕失败,就是浦东精神,当然也是过去30年的上海精神。

前不久刷短视频,偶然刷到了老歌《上海滩》。有一位网友评论道:那时候没钱,但很快乐。其实快乐不快乐跟钱没有必然关系,而是跟希望有关。改革开放为浦东、上海乃至中国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知道了世界辽阔,机会无数,其实就是看到了希望,即使没钱,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

有人说经此一疫,外资会撤离上海。至少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很多外资继续看好上海、看好中国,毕竟坐拥全球最大人口市场。更重要的是,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不是一场疫情就能逆转国人对未来的希望了。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95070.html

(1)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午12:15
下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午12: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