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5年时间成为发达国家,莫迪的“印度梦”难以照进现实

作者:林民旺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开放并不是印度各派政治力量的共识用25年时间成为发达国家,莫迪的“印度梦”难以照进现实

8月15日是印度第76个独立日,印度总理莫迪依循旧例,在德里的红堡发表了演讲,声称“我们必须在未来25年内,在我们有生之年,把印度变成一个发达国家”。25年后的2047年,适逢印度独立100周年。
同时,莫迪还提出了印度发展的五项决心(Panch Pran)。这是莫迪第九次在印度独立日发表演说,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演说没有涉及到印度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宣布任何新的具体倡议或计划。

用25年时间成为发达国家,莫迪的“印度梦”难以照进现实

印度第76个独立日,总理莫迪发表演讲。(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屏)

“纸上谈兵”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印度政客从来都不缺梦想和勇气,“纸上谈兵”是印度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20年前的2002年,同样来自印度人民党(BJP)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就在独立日的演讲中说,印度要在2020年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迄今的发展现实是,尽管印度经济规模达到3万亿美元,人均收入增至1800美元,但是印度的人类发展指数却没有多大程度上的改善。
2016年,莫迪在红堡演说中承诺,要在印度第75个独立日时将农民收入翻一番,但是时至今日,却似乎忘记了要兑现此前的承诺。在2018年的红堡演说中,他提出,印度要在202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万亿美元的目标,在独立75周年的的2022年发展成4万亿美元体量的经济体。莫迪任内的核心目标是“赶德超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是,现实是,2022年印度的经济体量距离4万亿美元还远,到2025年印度也肯定实现不了5万亿美元经济体量的目标。
虽然莫迪是印度比较务实的政治领导人,但也没法摆脱“说大话”的特点。这实际上暴露了印度政治体制的根本问题,就是有“选举的民主”,但是却缺乏政治上的“责任制”,没有一套追责机制。不过,需要承认的另一面是,印度在莫迪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2014年迄今(刨除新冠疫情大爆发的2020年和2021年),印度年均增长率达到7.3%左右,是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增速最快的国家。
透过莫迪的第九次独立日演讲,更应该看到的是莫迪试图对印度国家与社会的重塑雄心。在所谓五项决心中,除了要建设发达国家,莫迪还呼吁人们要摆脱殖民地心态,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要以印度历史遗产为荣,甚至称“印度是民主之母”,言外之意是批评美西方对莫迪的国家治理方式和人权问题的指手画脚。同样,他呼吁建立统一和团结的印度,而不是像过去印度领导人以强调印度多元化为荣。他更强调公民的义务是第一位的,而不应该是将享受权利放在首位。
“人口红利”
不过,莫迪并没有为未来25年如何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提供多少细节的规划。
表面看来,印度有实现经济腾飞的可能性。印度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相对耀眼的经济增速,导致很多跨国企业期待印度能成为中国那样的世界工厂。然而,过去三十年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印之间的差距是在不断拉大,而不是越来越接近的。印度经济的持续崛起,面临一系列因素的硬制约。
2014年5月莫迪执政后,确实在经济政策、税法、劳工、土地等政策上“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到2018年年底,莫迪政府朝着“国内保护主义”的方向发展,从进口替代政策发展到了“自力更生”的政策,大幅度地提升关税,从平均13%的关税提高到20%。在国内,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税务审查等理由,对外资企业进行各种“经济勒索”,采取各种方式来扰乱、排挤、敲诈外资企业,导致外资企业集体退出印度,或者削减或者修改它们在印度的投资计划。
这种经济层面的“逆全球化”,表现在方方面面。印度近些年越来越质疑“开放”的正确性,特别是质疑过去那种没有“保护”的“全球化”参与。这种退步,核心原因在于:开放并不是印度各派政治力量的共识。印度自1991年的变革并不是印度主动寻求的结果,而是在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压力下,被动地做出的选择,以开放促发展的集体共识并没有在印度扎下牢靠的根基。而印度的选举体制的特点,也使其难以克服在经济开放进程中可能损害弱势阶层。
印度虽然拥有良好的人口结构,但是印度的人口素质存在巨大的问题。印度的人口优势要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发挥出来。这就是莫迪政府力图推进“印度制造”的原因,试图以发展劳动密集的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印度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这就需要承认两点,一方面是印度已经错过了拥抱全球化的最佳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发挥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那时的拉吉夫·甘地政府却将印度的发展导向了电子软件等服务行业,成就了现在的“世界办公室”。经济发展的原始路径差异,导致了后续发展上的路径依赖,莫迪政府要重新调整,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和人口的素质优势并不是一码事。印度在整个基础教育、医疗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加上没有基本的教育和劳动技能的培训,要扩大就业也非易事。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能抵消印度在人口数量上的优势。所谓“人口红利”,并不足以成为印度全面崛起的充分因素。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林民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301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下午12:52
下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下午2: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