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本文转载自:東湄智匯庫(ID:DMZK2016)

 来源:北方青杨的口哨

作者:谭吉坷德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作者:谭吉坷德 来源:北方青杨的口哨

告别美国正在成为国际秩序中的一场革命,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如同黄昏中的最后一抹晚霞,逐渐黯淡。

 

在俄乌战争的炮声中,全球化最后的一点体面已经荡然无存,告别美国的队伍露出了显而易见的身躯,更多的挑战者出人意料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是国际政治势力的一场大洗牌,决定着原有的世界秩序能否赓续,也决定着很多国家的命运,更关乎人类的未来。

 

暴风雨真的来了,人类文明正面临着一个血色的临界点。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169. Don’t let yesterday use up too much of today. 别留念昨天了,把握好今天吧。(Will Rogers) 170. If you 三维空间中,我们只好将就点,把它表现得似乎是自己和自己相交一样。克莱因瓶的瓶颈是穿过了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并不穿过瓶壁。用扭结来打比方,如果把它看作平面上的曲线的话,那么它似乎自身相交,再一看似乎又断成了三截。但其实很容易明白,这个图形其实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它并不和自己相交,而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在平面上一条曲线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如果有第三维的话,它就可以穿过第三维来避开和自己相交。只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画在二维平面上时,只好将就一点,把它画成相交或者断裂了的样子。克莱因瓶也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处于四维空间中的曲面。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样;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家,在纸上画扭结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它们画成自身相交的模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如果莫比乌斯带能够完美的展现一个“二维空间中一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话,克莱因瓶只能作为展现一个“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参考。因为在制作莫比乌斯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纸带进行180°翻转再首尾相连,这就是一个三维空间下的操作。理想的“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应该是在二维面中,朝任意方向前进都可以回到原点的模型,而克莱因瓶虽然在二维面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无限前进。但是只有在两个特定的方向上才会回到原点,并且只有在其中一个方向上,回到原点之前会经过一个“逆向原点”,真正理想的“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也应该是在二维面上朝任何方向前进,都会先经过一次“逆向原点”,再回到原点。而制作这个模型,则需要在四维空间上对三维模型进行扭曲。数学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叫“拓扑学”,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连续改变形状时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的,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变成了拓扑学中最有趣的问题之一。莫比乌斯带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艺术,工业生产中。三维空间里的克莱因瓶 拓扑学的定义编辑 克莱因瓶定义为正方形区域 [0,1]×[0,1] 模掉等价关系(0,y)~(1,y), 0≤y≤1 和 (x,0)~(1-x,1), 0≤x≤1。类似于 Mobius Band, 克莱因瓶不可定向。但 Mobius 带可嵌入   ,而克莱因瓶只能嵌入四维(或更高维)空间。莫比乌斯带编辑 把一条纸带的一段扭180°,再和另一端粘起来就得到一条莫比乌斯带的模型。这也是一个只有莫比乌斯带、一个面的曲面,但是和球面、轮胎面和克莱因瓶不同的是,它有边(注意,它只有一条边)。如果我们把两条莫比乌斯带沿着它们唯一的边粘合起来,你就得到了一个克莱因瓶 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 (当然不要忘了,我们必须在四维空间中才能真正有可能完成这个粘合,否则的话就不得不把纸撕破一点)。同样地,如果把一个克莱因瓶适当地剪开来,我们就能得到两条莫比乌斯带。除了我们上面看到的克莱因瓶的模样,还有一种不太为人所知的“8字形”克莱因瓶。它看起来和上面的曲面完全不同,但是在四维空间中它们其实就是同一个曲面--克莱因瓶。实际上,可以说克莱因瓶是一个3°的莫比乌斯带。我们知道,在平面上画一个圆,再在圆内放一样东西,假如在二度空间中将它拿出来,就不得不越过圆周。但在三度空间中,很容易不越过圆周就将其拿出来,放到圆外。将物体的轨迹连同原来的圆投影到二度空间中,就是一个“二维克莱因瓶”,即莫比乌斯带(这里的莫比乌斯带是指拓扑意义上的莫比乌斯带)。再设想一下,在我们的3°空间中,不可能在不打破蛋壳的前提下从鸡蛋中取出蛋黄,但在四度空间里却可以。将蛋黄的轨迹连同蛋壳投影在三度空间中,必然可以看到一个克莱因瓶。制造经历编辑 过去,德国数学家克莱因就曾提出了“不可能”设想,即拓扑学的大怪物--克莱因瓶。这种瓶子根本没有内、外之分,无论从什么地方穿透曲面,到达之处依然在瓶的外面,所以,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外无内”的古怪东西。尽管现代玻璃工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但是,所谓的“克莱因瓶”却始终是大数学家克莱因先生脑子里头的“虚构物”,根本制造不出来。许多国家的数学家老是想造它一个出来,作为献给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礼物。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也有人认为,即使造不出玻璃制品,能造出一个纸模型也不错。如果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可是个大收获!直径和年龄 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920亿光年,甚至更大。[28] 目前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29] 形状 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一端高,暗示呈弯曲状 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一端高,暗示呈弯曲状 [30] 目前的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是类似马鞍状的负弯曲形状,该理论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的外形如同一个吹起的气球,我们则生活在宇宙的“表面”。[31] 同时,科学家也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宇宙可能是平坦的,2013年的调查发现如果宇宙是平坦的,那么误差只有0.4%。[32] 斯蒂芬·霍金表示,我们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更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如同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创 银河系 银河系 [33] 作的图形一样。霍金的想法以弦理论为依据,而该理论目前仍然还处于假设之中,并未被验证。如果用语言来形容宇宙的形状,应该是整体呈现多重镶嵌模式,具有无限重复出现的扭曲面,曲面间环环相扣,如同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圆形极限IV”图案,也与美国工程师P.H. Smith创作的“史密斯圆图”类似,体现出双曲空间的概念,是一种非欧几何的空间形态。[34] 层次结构 当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 即将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NGC 470和NGC 474 即将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NGC 470和NGC 474 [35] 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椭圆星系Hercules A中心超大黑洞引发的喷流 椭圆星系Hercules A中心超大黑洞引发的喷流 [36]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星系分类 根据可反映星系发展状态的序列号对星系进行了分类,可以粗略地将星系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37] 太阳系天体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 NASA公布的太阳风暴的照片 NASA公布的太阳风暴的照片 [38] 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39]  太阳的半径为696000千米,质量为1.989×10^30kg,中心温度约15000000 ℃,。[40]  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41]  现代星云假说根据观测资料和理论计算,提出:太阳系原始星云是巨大的星际云瓦解的一个小云,一开始就在自转,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演化成星云盘,星云盘以后形成行星。目前,现代星云说又存在不同学派,这些学派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42] 金星是离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43]  金星上没有水,大气中严重缺氧,二氧化碳占97%以上,空气中有一层厚达20千米至30千米的浓硫酸云,地面温度从不低于400℃,是个名副其实的“炼狱”般世界。金星地面的大气压强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900米深度时的压强。金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组成,失控的温室效应,是导致金星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金星没有内禀磁层保护,诱发磁层中磁场重联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金星大气被加热后加速逃逸。科学界认为,金星上大气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气所笼罩,从而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44]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45] 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直径142987km。它是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颗木卫。按距离木星中心由近及远的次序为: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五、木卫十五、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木卫七、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和木卫九。[46] 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水星的半径约为2440公里,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水星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摄氏 430 度,晚上约可达零下170 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温差最大的一个行星。[47]  水星的外大气层非常稀薄,是由水星表面和太阳风中的原子和离子构成。[48]  科学家确认水星表面含有丰富的碳,认为碳是水星表面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面的岩石是由低重量百分比的石墨碳构成。[49]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50]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直径6794km,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其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51]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颗行星,直径120536㎞,体积仅次于木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地球距离土星13亿公里。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强2.5倍,能够牵引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使地球处于一个椭圆轨道中运行,并且与太阳保持适当距离,适宜生命繁衍。当土星轨道倾斜20度将使地球轨道比金星轨道更接近太阳,同时,这将导致火星完全离开太阳系。[52]  土星是已知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假如能够将土星放入一个巨大的浴池之中,它将可以漂浮起来。土星有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和一个狂风肆虐的大气层,赤道附近的风速可达1800千米/时。在环绕土星运行的31颗卫星中间,土卫六是最大的一颗,比水星和月球还大,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53] 天王星是离太阳第七颗行星,51118km。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天王星的大气层中83%是氢,15%为氦,2%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上层大气层的甲烷吸收红光,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大气在固定纬度集结成云层,类似于木星和土星在纬线上鲜艳的条状色带。天王星云层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93摄氏度。质量为8.6810±13×10²⁵kg,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4.63倍。密度较小,只有1.24克/立方厘米,为海王星密度值的74.7%。[54] 恒星 恒星 海王星是离太阳的第八颗行星,直径49532千米。海王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45亿千米,公转一周需要165年。海王星的直径和天王星类似,质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气成分都是氢和氦,内部结构也极为相近,所以说海王星与天王星是一对孪生兄弟。[55]  海王星有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测量到的时速高达2100公里。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218 °C,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温度约为7000 °C,可以和太阳的表面比较。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56] 冥王星,位于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内侧,是柯伊伯带中已知的最大天体。[57]  直径约为2370±20km,是地球直径的18.5%。[58]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59]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大概在-238到-228℃之间。冥王星的成份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 卫星拍月球经过地球,可见清晰月球背面 卫星拍月球经过地球,可见清晰月球背面 [60] 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冥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61] 地球是离太阳第三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质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温度:t = – 30 ~ +45。[62]  英国科研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等可能剧烈改变环境的事件发生,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时间还剩约17.5亿年,不过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缩短这一时间。[63] 彗星是由灰尘和冰块组成的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绕日运动。[64]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彗星的化学遗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 在太阳系的周围还包裹着一个庞大的“奥尔特云”。星云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冰块、雪团和碎石。其中的某些会受太阳引力影响飞入内太阳系,这就是彗星。这些冰块、雪团和碎石进入太阳系内部,其表面因受太阳风的吹拂而开始挥发。所以彗星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越靠近太阳尾巴越长、越明显。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射线、气体和尘埃。[68]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柯伊伯带是冰质残片组成的巨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环绕着太阳系的外边缘。[69] 物质多样性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红巨星一旦形成,就朝恒星的下一阶段白矮星进发。[70]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71]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电子将脱离原子核,成自由电子。这种自由电子气体将尽可能地占据原子核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单位空间内包含的物质也将大大增多,密度大大提高了。形象地说,这时原子核是“沉浸于”电子中,常称之为“简并态”。[72]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73] 类星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还找到一种在银河系以外像恒星一样表现为一个光点的天体,但实际上它的光度和质量又和星系一样,我们叫它类星体,现在已发现了数千个这种天体。[74] 超新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一般认为质量小于9倍太阳质量左右的恒星,在经历引力坍缩的过程后是无法形成超新星的。[75]  在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内部不能产生新的能量,巨大的引力将整个星体迅速向中心坍缩,将中心物质都压成中子状态,形成中子星,而外层下坍的物质遇到这坚硬的“中子核”反弹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超新星爆发,质量更大时,中心更可形成黑洞。[76]  在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需要我们的太阳燃烧900亿年才能与之相当。[77]  超新星研究有着关乎人类自身命运的深层意义。如果一颗超新星爆发的位置非常接近地球,目前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此距离在100光年以内,它就能够对地球的生物圈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样的超新星被称为近地超新星。有研究认为,在地球历史上的奥陶纪大灭绝,就是一颗近地超新星引起的,这次灭绝导致当时地球近60%的海洋生物消失。[78]通常认为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是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实际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可以很好的和当时的观测数据相吻合,因此地心说被大众广泛接受并被当时的教廷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的一部分。所以在《天体运行论》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仍然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支持者就是乔尔丹诺·布鲁诺了。布鲁诺一生始终与“异端”联系在一起,并为此颠沛流离,最终还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他支持哥白尼日心说,发展了“宇宙无限说”,这些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都使其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因而,他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近代科学兴起的先驱者、是捍卫科学真理并为此献身的殉道士。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近代以来关于罗马梵蒂冈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斗争是被严重夸大的。布鲁诺1600年遭受火刑的原因,并非因为他支持日心说,而是因为他的泛神论、多神论等令宗教恼火的宗教思想。然而不论如何,布鲁诺确实对日心说的传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事实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些不利于旧有的亚里士多德宇宙论和托勒密体系从而反过来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月球坑坑洼洼并非像古希腊人想象的那般完美,太阳存在黑子(从而天界或 “月上界”并非不变),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完整相变的发现也暴露了托勒密体系的错误。然而,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以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得了真正的胜利。观点 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题为《短论》的论文。他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绕地轴的周日自转运动 ;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一种是用以使得被认为镶嵌在天球上的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能够保持地轴的指向不变的地轴回转运动。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日心说 日心说 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哥白尼用以支持他的学说的论据,主要属于数学性质。他认为一个科学学说是从某些假说引申出来的一组观念。他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它们必须能够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当时有许多反对的观点,但是哥白尼用当时的知识进行了反驳。反对理由:如果地球在转动,空气就会落在后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东风。哥白尼答复:空气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质,因此逼得空气要跟着地球转动。空气转动时没有阻力是因为空气和不断转动的地球是连接着的。反对理由:一块石子向上抛去,就会被地球的转动抛在后面,而落在抛掷点的西面。哥白尼答复:由于受到本身重量压力的物体主要属于泥土性质,所以各个部分毫无疑问和它们的整体保持同样的性质。反对理由:如果地球转动,它就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变得土崩瓦解。如果地球不转动,那么像恒星那些更庞大的星球就必须以极大的速度转动,这一来恒星就很容易被离心力拉得粉碎。哥白尼答复:离心力只在非天然的人为运动中找得到,而在天然的运动中,如地球和天体的运动中,则是找不到的。[2] 地心说 地心说 地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同心球”模型)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简单的说,“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是以太阳为宇宙的中心。创立编辑 哥白尼提出 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兰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 日心说 日心说 恩罗德,是费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哥白尼当时住在教堂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然而,经仔细观测,科学家们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一些科学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轨道学说,在原有的轨道(或称小天体轨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体运行轨道。这一模式称每颗行星都沿着一个小轨道作圆周运行,而小轨道又沿着该行星的大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几百年之后,这一模式的漏洞越来越明显。科学家们又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许多轨道,行星就这样沿着一道又一道的轨道作圆周运动。哥白尼想用“现代”(16世纪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轨道。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哥白尼不辞辛劳日夜测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测量获得的结果仍然与托勒密的天体运行模式没有多少差别。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么地球就该绕着太阳运行。这样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圆轨道模式,直接让所有的已知行星围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然而,人们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权力极大的天主教会是否相信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呢?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在世时不敢公开他的发现。1543年,这一发现才公诸天下。即使在那个时候,哥白尼的发现还不断受到教会、大学等机构与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终于,在60年后,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了哥白尼是正确的。[3] 阿里斯塔克斯提倡 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 约公元前 310年- 约公元前230年),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首位提倡日心说的天文学者,是古希腊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生于古希腊萨摩斯岛。他将太阳而不是地球放置在整个已知宇宙的中心,他是人类歴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期的日心说的提倡者之一。但是在当时的古希腊、他的宇宙观和杰出的智慧并未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并被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才华之光芒所掩盖,直到16世纪(约1760年以后),哥白尼才很好地发展和完善了阿里斯塔克斯的宇宙观和理论。古希腊天文学晚期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学派,阿里斯塔克斯是这一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部分著作至今已失传,流传至今的唯一著作,就是关于太阳和月球的体积以及到地球的距离的论著,但是,通过其他人的引证,可以知道他还写了另一本书,在书中他发展了一个变通的日心说的模型。在该文中,他叙述了从日食、月食中月球和地球的阴影比例大小,推测出太阳实际上比地球大得多、月球比地球小。又由月球在上弦和下弦间的夹角,推测出太阳距离地球是月球距离地球的十倍。阿里斯塔克斯认为太阳,月球和地球在每个月的首个或最后的四分之一时期内,构成了一个近似的直角三角形。他估计最大角约为87°。尽管他应用的几何理论没有错,但由于观测数据有偏差,他得出了日地距离是月地距离的20倍的结论。事实上,前者是后者的390倍。阿里斯塔克斯指出,月球和太阳有几乎相同的视角,因此他们的直径与他们到地球的距离是成正比的。这符合逻辑。阿里斯塔克斯指出了太阳明显大于地球,恰恰可以用来证明日心说模型。阿里斯塔克斯观察到月球穿过地球的阴影需要一个恒星月的时间。因此他估计到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的三倍。根据埃拉托色尼所计算的42000公里的地球周长,他认为月球的周长应为14000公里。事实上,月球的周长约为10916公里。阿里斯塔克斯还认为一个大的东西不应该绕小的东西转动,于是他提出了“日心地动说”(可惜未被当代人接受)。他认为地球一方面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导致天体的东升西落景象。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年中绕太阳公转一周,水、金、火、木、土等行星也是一样绕着太阳公转。他还认为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直径相比,恒星几乎在无限远处。因此无法看到由于地球公转而造成的恒星视差现象。关于阿里斯塔克斯的日心说 阿里斯塔克斯提出日心论的论文已经遗失。我们之所以知道它的存在,是因为一些后代学者曾经提起,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基米德与普鲁塔克(Plutarch)。阿基米德指出阿里斯塔克斯日心宇宙模型的重点为:* 太阳与固定的恒星不会运动。* 地球绕太阳运行。* 地球的轨道为圆形。* 太阳位于该圆的中心。* 固定的恒星距离太阳与地球极为遥远。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两个世纪之后,于论述中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他告诉我们,阿里斯塔克斯认为是由于地球每日一周地旋转,给予我们天空绕地球转动的印象。因此,阿里斯塔克显然了解地球是球体,而天空看起来像在旋转,其实是地球每日的旋转所造成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一般会认为他是新型天文仪器skaphe的发明者,skaphe是一种碗状日晷,与源自巴比伦人的平面日晷(gnomons)不同,skaphe可正确地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路径。普鲁塔克也告诉我们,阿里斯塔克教导地球沿着“太阳圆周”运行的观念,此即为太阳黄道(ecliptic)的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阿里斯塔克斯在把地球视为行星后,也将其他行星放到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阿里斯塔克斯知道他的模型将大幅增加宇宙的大小。若地球并未移动,那恒星就可能落在太阳、月球与行星之外。但若地球沿巨大的圆周绕太阳移动,它有时会比较靠近某些恒星,有时又会离它们较远。除非恒星距离地球极远,否则在地球靠近或远离恒星群时,它们看起来应该会扩大或缩小。但是由于并未发生这种现象,因此地球必然是在极大的宇宙中不断运动。不幸的是,阿里斯塔克斯的宇宙观和理论,当时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因而得不到一般公众的承认,克雷安德斯竟要求希腊人控告阿里斯塔克斯的渎神之罪。之后阿里斯塔克斯的思想学说就像珍贵的戒指被扔入大海般消失无踪。直到哥白尼的出现。伽利略的论证 伽利略是通过数学逻辑相信哥白尼。这一点与布鲁诺没有区别。同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一定程度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但是,在罗马宗教事务所组织的学术讨论中,伽利略没有战胜自己的对手,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当时“地球绕太阳”和“太阳绕地球”都有科学证据,而伽利略学说的破绽之一,是科学家探测不到“斗转星移”(Stellar Parallax)的现象。什么是斗转星移呢?这名堂十分吓人,其实意思很简单。如图一显示,假设星星 A 和星星 B 悬浮在太空中,我在地球表面之观察点 1 仰望星星 A 和星星 B 时,它们的距离好像十分接近,如果地球自转,即使我站在原地不动,我将会随着地球移动而去了观察点 2 ,由观察点 2 看同样两颗星星,它们的相对位置便会改变,由角度 Y 比角度 X 大就可以知道。换言之,如果发现有斗转星移的现象,那么地球转动就可以成立;假若没有斗转星移,地球应该是在固定地方。十六世纪时天文学家泰高.巴希(Tycho Brahe)以当时最精密的仪器,去探测是否有“斗转星移”,可是看来群星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好像没有改变,因此地球转动之说不被接纳。但是,伽利略指导数学原则的价值。他始终相信日心说。意义编辑 地心说的错误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应运而生了。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种运动;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 日心说 日心说 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此外,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视运动。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开创新纪元的学说,对于千百年来学界奉为定论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变化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 15世纪末叶,在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portant in the formation of his personality. School Even before Jobs started elementary school, his mother had taught him how to read. This, however, led to some problems once he got to school. “I was kind of bored for the first few years

一、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美国的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措施摧毁了原有的国际贸易秩序,由多边主义走回国家干预主义,使逆全球化理念成为了美国的上层建筑。

 

全球化作为美国主导的一项世界公共产品,它所支持的规则及其附着的价值观的凋敝,凸显出来的是美国及西方势力信心的衰落。

 

美国的带动下,全球主要国家都身不由己地走进了逆全球化。所有的大国都在搞贸易保护,通往自由贸易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栏杆拒马,曾经光鲜亮丽的全球化今日只剩下了一副躯壳。

 

中国替美国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力撑多边贸易体系。这使得全球化这个“超级全球秩序”变得很可笑,也具有相当的讽刺性。

 

近日“统一的国内大市场”说明中国也已经被动地做出了选择,不再帮助资本世界维持体面。这标志着全球化的终结和现存体系的最后破裂。

 

华尔街的利益不等于美国利益但却能够左右美国,今天的美国无法给世界贡献新的有价值的东西。他们抛弃了全球化就是想让这个世界比美国更烂,一向宣称肩负着拯救世界神圣使命的“山巅之城”最终摧毁了自己的道德形象和政治权威。

 

美国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躺着吃了几十年的红利之后,自身问题已经是积重难返。他们也知道单边主义是一杯苦酒,却也不得不饮鸩止渴。至于这种做法对美国的世界影响力会带来什么伤害,他们似乎对这个问题不再感兴趣。

 

今天的中国和美国,都把精力和注意力倾注在了下一代的经济引擎上,如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等。美国关闭了全球化的大门,就是要限制中国的崛起,提防中国第一个跑到终点。美国可以乐见中国比自己更烂,但绝不会允许中国比自己更好。

 

美国带领西方世界,把那些自由民主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最后的遮羞布全部揭下来的时候,标志着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自由市场进程已经全面崩溃,全球化由结构性衰败走向了彻底的死亡,人类正在返回蒙昧。

 

几十年来,全球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所有的世界格局。美国埋葬了全球化,世界走向丛林化已经不可逆转,丛林法则正在成为终极法则。

 

美国不再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也不允许别人来提供。自由开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类将在资源和生存权利的竞争中,不断地走向对立和对抗。

 

全球化死了,世界走上了寻找新规则体系的道路。是用和平的方式还是暴力的方式结束这一探索,这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问题。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二、中国为什么要搞统一的大市场

 

中国“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贸易是一种依附型的经济结构。曾经的“中美国”使中国在经济上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与美国在生产消费上不可分割又处于从属地位的经济体。

 

正是这种经济结构,使得美国及其伙伴能够顺利地瓜分中国的市场,控制中国的主导产业并获得大部分利润,将中国实实在在的财富置换成抽象的绿色的美元符号。

 

这种经济体可以让美国合法地转移中国财富,使美国整个国家最终成为地球村顶端的食利阶层。

 

中国“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要修正这种依附型经济的扭曲,把内部市场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潜力和社会消费能力。从资本“与君王共治天下”转移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构建一个高效内需的大循环体系。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2008年的“出口转内需”到“以内循环为主”再到今天的统一大市场,脉络十分清晰。有一个特征是,外部环境越复杂越糟糕,这项工作步子就迈得越大。

 

“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构建一个消费力量强大的国内市场取代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的经济殖民化模式。目的就是应对已经出现并且会越来越严重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联合绞杀。

 

这是一项“被动”的政策,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中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超过70%;其中外资又超过70%;人民币发行依据中70%是外汇。“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就是要在几十年“出口导向”的经济转型之后迎来一次全新的经济再转型。这也是一个艰难的,漫长的过程,需要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充满活力的消费主体;需要让数量惊人的低收入人群不但有消费的动力,更要有消费的能力。

 

事实证明,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却得到了一个并不理想的经济结构。这个问题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反思,但是留下了一个大讨论的课题。

 

外部环境急剧恶劣,全球化名存实亡,贸易冲突愈演愈烈,西方技术封锁,贸易限制,经济制裁日甚一日。在外部循环难以消耗掉巨大产能的背景下,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战争的敏感时刻,这项一直“埋头苦干”的国家战略高调官宣背后的政治考量是什么,在释放什么信号,要表明什么态度。

 

基辛格曾经呼吁,中美应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否则一战悲剧将会重演。他一直威胁中国不要步子迈得太大,同时也告诫美国吃相不要太难看。

 

中美没有共同建立基辛格口中的新国际秩序的基础,因为不要说中国这样的大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自己拼命地生产劳动,而别人却开着印刷机躺着赚钱。

中国“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正是以国家安全为目标,为了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选择的战略突围方案。因为中国的体量巨大,毫无疑问,这种国家战略一定会促成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构造出世界经济的新秩序。当然,这个新秩序会令美国老爷很不开心。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三、中美脱钩摆上了桌面

 

不是中国要和美国脱钩,否则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经济结构。

 

几十年来,无论美国如何高调宣称自己的定位就是遏制分裂瓦解中国,中国都要给予美国最大的经济利益输送和国际政治支持,这就是“韬光养晦”。

 

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接受美国各种扇耳光一样的侮辱打压,一直在美国制定的到处陷阱的规则中忍气吞声,像下属一样被呵斥。直到一年前安克雷奇“中国外交官被迫向美国伙伴讲授政治礼节课”,直到“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那声咆哮,中国才挺直了腰板。

 

美国针对中国设计并推行的国家战略很流氓,但是很公开,明人不做暗事。美国国家级的“应对中国当前危险委员会”等机构就有十几个。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法案公开宣称他们的目标就是推翻中国政权,彻底遏制中国崛起。他们毫不隐讳地宣称“美国和民主世界在21世纪唯一最重要的挑战就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必须同时准备与俄罗斯和中国开战”。

 

中国的应对很东方化,对美国的定位时常徘徊于对手朋友甚至老师之间。一直在“装孙子”还是“真孙子”之间摇摆模糊。2012年以来,中国的面目开始清晰,这让习惯了高傲的美国很不适应。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对中美来说谈判桌是最没有用的物件。无论中国怎么做,做什么,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都不会改变。

 

美国最大的共识就是把中国看做头号敌人,就是反华。这是现在美国唯一的举国意志。中国成了美国所有问题的替罪羊,成了美国管控分歧,凝聚民众的唯一对象。这个时候谈中美友谊,只有搞笑的作用。中美关系,永远也回不到从前。我们可以忽悠外人,但是一定不要欺骗自己。

 

今天,中国朝野上下已经彻底地读懂了美国的强盗逻辑,认识到美国的各种侮辱打压,不是因为误解,而是要把中国锁死在食物链的底端,永远为美国和西方服务,永远作为他们美好生活的成本和耗材。中国明确地拒绝了美国的寄生权,选择了自强和斗争的解决方案,这对美国来说就是末日宣判。

 

全世界开采的黄金全部送给美国美国大约15年就能全部亏完。全人类的财富,都不够填美国这个窟窿。就算是上帝来当美国总统,也不能让躺着赚钱的美国洗心革面,自食其力。这才是为什么用美元收割世界财富不可能成为永久模式的根本所在。中美之间不是脱钩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是中国能否忍受美国无底线剥削和压榨的问题。

 

美国一直在寻求“一次性解决中国问题”,中国也在坚韧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双方像高手对决,渊渟岳峙,却都在寻找一击致命的契机。

 

如果中国的300年王朝周期律同样适用美国,他们现在连第一节课还没上完。粗野的贪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是一种有毒的组合。面对这样的对手,中国需要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

 

俄乌战争,中国正处于“帮谁谁赢”的位置上。这个时候中国不但与俄罗斯结成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同盟,而且紧锣密鼓地解决自身问题,显然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着清晰的预判。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四、中美争端的本质是什么

 

中美争端的本质,就是为了争夺生存权力;就是美国要保障其超级福利,中国也要争取美好生活。正是这一本质,中美才会跌入世界老大同挑战者不死不休的“休斯底德陷阱”。

 

脱离了这个根本,其他的意识形态之争,模式之争和文明的冲突,都没有反映出中美之间根本的分歧和矛盾。正是因为这个无解之局,美国才一直将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

 

你不想争夺霸权≠美国认为你不想争夺霸权;你现在不想争夺霸权不等于你有了足够的力量之后仍然不想争夺霸权。在以剥削和掠夺为特征的工商文明中,这是合理思维。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这是因为我们一直活在一个竞争资源的文明形态当中。在这种文明没有被更高阶的文明取代之前,人类的竞争无法避免。

 

美国要维护其霸主的福利,要想渡过危机只有牺牲中国。中国不愿意做待宰的羔羊,希望拥有公平合理的劳动变现权力。在资源竞争的文明形态中,这对矛盾无法调解,只有战争能够重新分配权力,也只有战争才能阶段性地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历史上所有解决危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美国要阻止中国这头最肥硕的奶牛脱缰而去的唯一方法也只有战争。他们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将资源转向亚太地区,完成了所有的战争准备。

 

这种两大强国的对决一旦发生必将是地动山摇,惊天动地。当失败和死亡意义相同的时候,也就没有了规则和底线。

 

中国国内常常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安慰的乐观情绪,认为美国经不起一场同中国的战争。理由是连阿富汗塔利班都能弄得美国灰头土脸。

 

这些人忘记了美国是修理“老二”的专业户。200多年里,美国陆续地把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日本,德国,苏联,这些超强对手相继踩在脚下。他们善于将软硬实力完美地结合起来,选择最佳进攻点,取得最完美的进攻效果。

 

在这方面,美国底蕴深厚,理念坚定,手段娴熟,经验丰富。美国一定会把资本世界全部力量集中到中国身上,一战解决中国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才能为衰落的美国续命。对美国来说,解决中国问题,就是解决世界问题。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中美之间共同的利益捆绑,但却忘了面对生存问题的时候,任何利益都不起决定作用;何况这个利益还在不断地缩水,何况通过冲突还会彻底地改变利益结构,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美国不太讲究面子,他们更注重里子,而中国正好相反。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任何侥幸心理都会带来亡国灭种的悲惨。面对这样残酷的争端,中国要有足够的精神国力,不但要有能够威慑对手的力量,更要有敢于使用这种力量的战斗意志。

 

眼前的普京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意志,他清晰地告诉美国,没有能力打败你,但有能力一起拉你下地狱。正是这个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格局,使第三世界自冷战以来从未如此地团结。正是这种意志,使俄罗斯恢复了曾经有过的大佬的感觉,让美国和欧洲努力地去适应自己的脾气。

 

不知道抗美援朝中国给美国留下的阴影还残留多少,但是应该让美国知道,70年前中国士兵让美军学会了用汉语说出来“投降”两个字;今天的中国也会把美国的51个州打成51个国家。中国只有这样能够震慑对手的气质和意志,并对任何级别的风险有足够的准备,才能够以战止战,才能维护和平。

 

五、中国在挑战美国吗?

 

任何走到老二位置的国家,都会被老大视为一种威胁,都是一种事实上的挑战。中国不但是一块肥肉,更是一种力量,没有任何一个老大会对这种力量视而不见。

 

美国如果找不到新的支点,实现经济的强劲复苏,巩固现有的权力秩序,拉大同中国的距离,恢复曾经有过的自信。那么,中国的任何行动,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被美国视为挑战。

 

“共产主义必死不可,否则基督教必亡”。当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迸发出强大生命力的时候,恐惧的不仅仅是美国,还包括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中国的行动也理所当然地被美国视为挑战。“一带一路”就是尝试打通欧亚大陆,并把非洲联通起来。如果达到这一目的,事实上,就形成了陆权全面孤立海权的局面,形成了全新的世界格局。在这个行动中,中国不但在制定游戏规则,而且也在向世界输出价值观。

 

这对“大号海岛”的美国来说,就是一种挖祖坟的行为,触动到了美国包括昂撒的核心利益。中国不停止这种行动,双方掀桌子甚至拔枪决斗都只是时间问题。这不是面子里子问题,这仍然是生存权利和生存空间的问题。

 

美国从“拥有最强资本的国家”蜕变成了今天“拥有最强国家的资本”。他们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那么美国就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资本,是华尔街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在这方面,美国和中国确实存在两种文明的冲突,存在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全球化的世界重心在美国和欧洲,但是亚洲的经济占比早已经超过了世界的一半。历史上亚洲长久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是绝对的文明主体。世界重心会不会重新回到亚洲,这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的集体焦虑,更是对美西方最大的挑战。

 

中国对美国的挑战无处不在,这是由中国的体量和分量决定的,是躲避不开的。俄乌战争还没有打出结果,但却打出来一个清晰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内循环的雏形和样本。几个区域正在走向抱团取暖,寻找内部有效率的循环系统,正在为后全球化时代提供一个示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围绕的中心和潜在的龙头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颠覆美元霸权,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也乐见其成。这就把中美两国推向了角斗场,这场决斗不死不休,一定会有一个倒下。

 

金灿荣说他研究国际政治40多年,但是俄乌战争真的看不懂。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新事物正在孕育当中。它最后长成什么样子,谁都说不清楚。

 

美国投入大量的资源围堵中国,这就在世界其他的地方留下了权力真空。更多的挑战者借俄乌战争亮明了自己的态度。伊朗,沙特包括印度都在利用中美的相互制衡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包括俄乌之战,普京也正是利用了这种战略空间。最终,美国会把这些帐都算到中国身上。

 

在今天的世界中,中国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中国还没有主导世界走势的能力,中国正走在艰难的经济上去依附,文化上去殖民,国家安全上去“内鬼”的道路上。中国还没有构建国际新秩序的强大力量。但是,中国一定会成为这样的力量。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六、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搞死中国

 

混黑社会的都知道,当老大受到挑战和威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国没有投降的权力。当你走到坐二望一的位置时,这个位置就是原罪。

 

特朗普时代,人们就评价美国的法西斯化已经达到了95%,那么谁来充当犹太人的角色,在美国的眼中只有中国。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即使投降了美国,也必然会被灭亡。第一个就是俄罗斯。美国一定要搞垮俄罗斯,除了前苏联给美国和欧洲曾经带来的压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是事实上军事力量的“老二”,具有挑战美国的军事实力。

 

第二个就是中国,因为中国是经济上的“老二”,因为中国这个“老二”还有些不安分,不但不在美国指定的低端位置上仰望谢恩,还要推行“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制造2025”,还要在高科技领域重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美国要搞死中国,首先必须掠夺中国的财富。过去十年全球增量财富的80%被中美收获。中国增长了8.8万亿美元,美国增长了6万亿美元,其余很多国家处于发展停滞甚至财富负增长的状态。

 

放眼世界,作为奶牛,能够满足美国人福利需求的国家,除了中国,美国找不到任何的替代品。

 

中国是财富含量上唯一能够满足美国吸血的国家。美国干掉中国,不但可以在霸权上消除威胁,在福利需求上也可以长期安枕无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会放过中国,中美关系无法调和的根本。

 

美国太君的美好生活需要有人来买单,中国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候选人。这个备选者其实有三个人,其中俄罗斯已经让美国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而在印度美国连可口可乐都卖不出去,意识形态渗透效果更差,准备尚不充分。

 

只有中国,美国不但已经把中国纳入了经济殖民化轨道,而且在经济,文化,舆论方面相当程度上控制了中国,美国在这些领域有数之不尽的买办卧底和意识形态代理人。所以,牺牲中国比牺牲印度更加容易,也比牺牲印度能更多地收获利益。

 

一旦中美两国发生冲突对立,中国存储在美国和西方3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就会瞬间消失,反而会成为他们对付中国的强大资源。

 

不仅如此,美国干掉中国还有其充分的心理优势和道德支撑。从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就被纳入了对美国的朝贡体系,实际上接受着美国类似于对战败国的管理。从战俘和奴隶身上吸取养分不仅合理,而且天经地义。

 

任何反抗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和忘恩负义。特朗普称中国为“修正主义”,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道德优势。曾经被不同阵营同时称为“修正主义”的中国,现在正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遗憾的是,几十年来的私有化和社会货币化模糊了中国人的双眼。在美国代理人的催眠中,我们几乎已经没有了国际敌人的概念,甚至羞于提及先驱者用鲜血凝成的意识形态和信仰,更忘记了曾经有过的骄傲与光荣。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原来以为是笑话,被打了嘴巴之后才发现是真理。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七、中美最大威胁都来自内部

 

上一任美国总统的追随者洗劫国会大厦让人们看到了美国的脆弱。中国有没有能力干掉美国是个未知数,但是美国非常可能会被自己干掉。

 

曾经的美国强大到令人绝望,只有和那时相比才能看到今日美国黄昏时的景象。

 

美国政治制度已经完全资本寡头化,这使他们不但在外部,在内部也彻底失去了道德立场。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利坚不是一个民族,也没有民族认同感。美国就是一个用金钱和福利粘合起来的利益共同体。

 

美国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寄生虫无法对外获得更大的利益,无法对外转移危机的时候,国家内部就会

对已有资源进行争夺。人们就会丢掉美利坚这个外套,转向对自己民族,肤色和宗教的认同。

 

特朗普就看到了美国最大的威胁不是中俄,而是国内“病态和激进的政客”。资本对这些政客的深度控制,使美国不会出现真正的改革集团。

 

利尽人散,一旦美国的经济停滞,对外吸血供养不足,借债和印钞难以为继,美国人超值的福利不能持续,内部就会分裂,就会成为无数个经济体甚至国家。一旦这种状况发生,美国将不复存在,会成为第二个解体的超级大国。

 

美国是一个天生必须成为霸主的国家,必须要有来自全世界的供奉和牺牲。美国不能成为世界第二,更不可能成为地区性大国。当美国走下神坛的时候,美国就不存在了。这是美国的诅咒。

 

美国一定会在一个时期寻找到一个国内问题的替罪羊,找到一个美国祭坛上的牺牲品,现在他们选中的就是中国。

 

中国最大的危险就是内部的买办和亲美势力,它们最大的危害就是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在精神和文化上被美国占领的国家”,使中国不再是美国权力网络里的真空地带。

 

他们把“开放”作为对中国人的道德要挟,完美地配合美国的对华攻略和意识形态洗脑,毫无心理压力地把中国引入美国设计的思维陷阱。他们让美国成为一直站在道德高地上的领主,而中国人却始终都是奴隶。

 

世界上最狂热地相信美国,对美国霸权充满信心,认定美国不可战胜的人不在美国而在中国。最可怕的是,这些美国的代理人成功地影响着中国。

 

美国的意识形态统治了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和自由派知识分子,在很多领域部分或接近完成了“颜色革命”。通过这些人美国掌握了中国的价值判断权和文化标准,使得越是背弃祖国的人越被赋予了道德优越感。

 

每当中美发生冲突时,都会有一大批“德高望重”,声名显赫的名人扑上来撕咬,摁着脑袋让中国人跪下去。这就是美国的“软实力”,也是“巧实力”,更是前苏联解体的动力。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使美国围剿中国的成本并不高,但利益极大。

 

他们对一切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主张都充满着天然的仇恨。比如那位“共同富裕是死路一条”的郑大人,比如一直致力于“顶层设计”的经济学家吴某某对中国发展芯片的愤怒,比如深情地希望中国销毁核武器来取信美国的顶级参事时殷弘,比如外交学院的吴院长撒泼打滚地要求中国必须“韬光养晦”,比如最近上海市委党校某院长情真意切地劝导中国降美弃俄。

 

这些人高官得坐,骏马任骑,就是对社会和民众最好的示范效应。不清除这些“手榴弹向后扔”的中国版戈尔巴乔夫,被渗透得像筛子一样的现状得不到改善,就不会有凝聚力,不会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其后果是任何对外斗争都不会取得胜利。

 

最近几年,这些人似乎失去了身影,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清算。他们在等待指令,正在寻找上场表演的时机。

 

买办和投降派是中国百年血泪最大的罪人,任何汉奸最风光最滋润的年代,都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八,全面战争能否避免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风险阶段,突出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明天会发生什么,连上帝都不知道。

 

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危机与大战的爆发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全球资源危机+国际封锁同战争从来都是孪生兄弟。

 

告别全球化就是告别美国,告别一个走下坡路但又拥有最强军事力量,最好战的国家,世界就已经走入了危险。

 

今日的世界正面临着187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人类面对着同一二战和大萧条时期相同的经济危机,冷战后的世界秩序正在崩溃。历史证明,在世界寻找新方向的时候,战争常常是最靠前的一个选择。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很多国家军费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选边站队。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能源及资源危机都将进一步给世界带来饥饿和恐慌。

 

当在“存量博弈”中活下来成为最优选项的时候,敌意就会在国家之间特别是各大国之间弥漫,最终一定会走到为了争夺资源而不惜一战。

 

危机正在快速地改变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转向国家主义,转向强人政治。强权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在进行舆论动员,准备面对最后的时刻,准备寻找弱小者买单。

 

俄乌冲突中,人们看到了美元霸权的薄暮,看到了美国朝贡体系的瓦解,看到了地区性大国的蠢蠢欲动,看到了不同国家的选边站队,看到了不同力量的集结。

 

今天的中国在这种单极霸权的世界中,是唯一重要的平衡力量。没有中国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糟糕。中国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手里掌握着”公平 “这个最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当然,中国“老二”的大块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全面战争其实已经打响,在科技,金融,意识形态,半导体,能源,原材料,粮食,卫生等领域早已经打得热火朝天。美国正在重启“租借法案”,80年前的那一幕重新上演。二战结束之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全面对立和全面战争。

 

这是超出所有人想象的总体战,所有的国家都在紧张地提防对手,同时在权衡利弊,判断下场的时机。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最终一定是军事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工商文明的底层逻辑。我们今天正处于严重的政治危机阶段,再向前走过去就是战争。俄乌冲突已经打响了第一枪,全面的军事冲突还有多远,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美两国身上。

 

美国从来都是世界混乱的源头,现在更是世界危机的“兵工厂”。他们不但挑起了俄乌冲突,还会挑起更多的冲突让这个世界面临全面危机,好让他们火中取栗,满足华尔街和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要求。任何一个失控的冲突,都会让世界走入黑暗。

 

在利益的驱使下,饥饿感会让美国把屠刀指向任何人。俄乌战争事实上正在绞杀欧元,一场极其惨烈的金融战争已经从卢布和欧元开始。大家都希望不要波及到全世界,但是善良的愿望总是会落空。

 

美国需要一场战争来解决中国,尽管看起来美国似乎经历不起一场这样的战争,但是对世界霸主来说,越是这样的处境就越危险,手段就会越极端。综合各种信息可以预见,美国对中国兵戎相见的时候已经为期不远。

 

相信新的台海危机将会很快发生,台湾将会像乌克兰一样成为下一枚棋子,将中国拖下水。美国一定不会让台湾有和平统一的机会,他们要用这张牌获得最大的利益。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到底在哪里,台湾一定是其中的一个。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不是在战争中崛起的,所有的软实力和价值观外溢都是胜利的副产品。中国当然也不例外。那种把强大和肥大混为一谈,认为中国有钱了,数着票子就会走向胜利的人,很可能是脑袋被美国驴踢了。

 

“一般来讲,大国的标志是有能力打赢战争”。不惧强敌,敢战才能止战。当年中国屡屡挑战美国,反倒打出了和平,打进了联合国,打来了中美之间的接触和三个公报。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战争至,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智慧。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九,哪里是新秩序和新文明的彼岸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旧秩序的碎裂声,新秩序的号角声,正不绝于耳”。这句话用在这里很应景。

 

“历史的终结”让美国狂欢了几十年,却忘记了只要有人类,历史就不会终结这一常识。在世界失去方向的今天,只有找到新文明的出发点,才会终结从前的历史,才会走向更高级的文明。

 

曾经的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尽管他的信仰从最开始就存在争议。美国把人类工商文明发展到了顶点。今天的美国告诉我们,这个文明正在不断的危机中走向“脑死亡”。随着美国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没落,世界已经显露出了多元化和多极化的特征,新的世界格局需要人类的新文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人类将在旧文明的糟粕和尸骸上面反思自己,寻找没有剥削和压榨,没有战争和血腥,没有弱肉强食和贫富悬殊的人类新文明。只有新文明才能让人类创造出和平恬静、鸟语花香的安静文化。

 

我们离真正的文明还有多远,哪里是新文明的彼岸,这应该是世界性的集体思考。人类早就应该走出工商文明的窠臼,破解比金钱利润更深刻的问题。

 

上个世纪人类为此作出的红色探索,正是通向彼岸的唯一桥梁。这一探索在资本世界和内部变节者的合力下失败了;但是失败了英雄仍然是英雄,再次站立起来的新文明身躯将会更加高大。

 

只有它才是真正的拯救者,它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进步的总趋势”。只有社会主义才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才能使人类享受新文明的福泽和关怀。社会主义这种“人类文明共同体”,是迄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强大的思想资源和人文精神。中华民族应该站在这个新文明的最高处,让世界看到社会主义的光华与璀璨。

 

伟大的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中华文明将是21世纪人类思想资源的提供者。美国最强预言家珍妮留下的最后一个预言是,美国将会衰败,人类的希望在东方,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让预言变成现实,也一定会让预言变成现实。

美国终于埋葬了全球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31328.html

(5)
上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2年8月21日 上午11: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