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作者:松子

本文转载自:博物馆丨看展览(ID:atmuseum)

近日,一则“云南野象北迁”的新闻引发了大家关注,这十几只大象长途跋涉北上,迁徙中“肇事”不断,破坏农田,至少造成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截图来自微博

此事还吸引了一批网络主播,他们居然直播起了吃象群吃剩下的菠萝。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截图来自微博

???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看到象群北迁感到奇怪,其实几千年前,大象曾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才不得不退缩到西双版纳和普洱一带的自然保护区中,而且仅余几百头。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图片来自:《大象的退却》

根据相关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亚洲象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最北界限,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北部。

在泰安的大汶口、邳县的刘林等地,曾出土过大约公元前4300年至2400年间象牙梳和象牙筒,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象牙梳、象牙碗、象牙杯等生活用品。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大汶口 镂雕旋纹象牙梳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夏商时期,亚洲象活跃于黄河流域,殷墟出土的甲骨中有许多商王猎象的内容,如“今夕其雨,获象”,意思是傍晚下雨时,捕获了一头大象。

人们很早就知道大象经驯化后可以载人、载物,进行运输,也曾作为畜力,协助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帝王世纪》曰:“舜葬苍梧,下有群象常为之耕”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商晚期 象尊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

对于科学知识水平不高的古人来说,大象庞大的身躯,以及奇特的面目,让古代一些地方的人视大象为神灵,还有的将其视作权贵的象征。

商周时期,出现了象牙镂空雕刻方法,并有染色、彩绘等技法。今殷墟遗物,有镂象牙礼器;商代有象答、象洱;周代有象笛、象瓤、象环、象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象牙制品的稀少,象牙制品成了达官贵人炫耀的一种手段。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殷墟 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气候发生了变化,加之人类活动,大象的活动领域逐渐向南迁移,渐渐栖息于汉水、淮河南北一带。

《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吴楚发生战争,吴兵西越大别山,三战而及楚都郢,楚昭王“使燧象以奔吴师”。这表明当时汉水中游不仅有大量的野象,而且已经用于军事战争中。

秦汉之时,大象活动范围有所缩减,汉代以后,受佛教影响,在寺庙周围往往雕有石刻的大象。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汉 鎏金铜象与鎏金银铜驯象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还有部分亚洲象的分布,但大多已退到长江以南地区。

《江表传》中记载了我们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孙权遣使诣阙,献 像二头。魏太祖欲知其斤重,咸莫能出其理。时邓王冲尚幼,乃曰:‘置像大舡,刻其所至,称物以载之,可知也。’”

当时,孙权送给魏王曹操大象两头,被他们视为奇珍异兽,可见在曹操统治的长江北岸,当时大象已经比较少见。

魏晋时期人们已经学会将大象驯化后,用于象礼仪、象表演等方面。《吴书》曰:“贺齐为新都太守,孙权出,祖道,作乐舞象。”这里是为了庆贺新任太守而令象舞。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唐 玉骑象人 故宫博物院

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南迁,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淮河长江流域的开发逐步加大,以及人们对大象及其副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大,长江流域栖息的野象生存范围进一步缩小。

《岭南录异志》记载,刘询出使云南,见到大象非常好奇。《唐国史补》记载,李勉做岭南节度使时曾带回几头大象。以上说明唐代岭南以北大象已经十分稀少了,而在岭南地区大象还比较普遍。

唐玄宗时,经常用驯象来表演“象舞”,以增加欢乐的氛围。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宴请各地藩王,席间想通过大象向他跪拜显示他称王乃天意,但大象并没有跪下,他恼羞成怒,坑杀了可怜的驯象们。

为了满足各权贵阶层的对象牙制品需求,南方各地向朝廷进贡了大量象牙及大象,象牙雕刻艺术也飞速发展,出现了浅雕、精细镂空等手法,还出现柒色雕刻技巧,日本奈良藏有我国唐代红色的牙拨镂尺。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唐 牙拨镂尺 日本正仓院藏

宋代,我国象已少见,中原地区很多人不认识,宋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薛八丈黄门昂,钱塘人也。……夫人偶过焉,适见而大骇,归告其夫曰:‘异哉左承,我侬今日过大内前,安得有此大鼻驴耶!’人传以为笑。”称大象为大鼻驴,可见当时大象是很少见的,这则故事也当作笑谈被记录下来。

宋人《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外国进大象六头……内有一雌象,叫做小三娘子……每日随朝殿官到门前唱喏,待朝退方回。”所谓“唱喏”,就是大象扬鼻发声,表示致敬,这可见大象之聪慧,以及当时训象技术的高超。

宋代的驯象大部分是作为贡品由南方诸国进贡而来,如《宋史》曾有真理富国在嘉泰元年向宋朝进宫两头大象的记载,真理富国就是今天的柬埔寨。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北宋 舜子耕田砖雕 故宫博物院

“二十四孝”有“舜耕历山”的故事,图中所描绘的耕田牲畜,非牛,非马,而是长鼻大耳的象

南宋时漳州人彭乘在《墨客挥犀》里有福建漳州、潮阳之地的野象群毁坏庄稼的记载,“漳州地连潮阳,素多象,往往数十为群,然不为害,惟独象遇之,逐人蹂践,至骨肉糜碎乃去。”

同时期的《漳浦县志》也有关于梁山盘陀岭下猛象出没为患的记载,可见当时,野象在福建一带分布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由于野象出没于人类定居地,破坏了当地庄稼,朱熹还曾写过一篇《劝农文》,“出榜劝谕人户陷杀象”,同时,榜文中“约束官司不得追取牙齿角,今更别立赏钱三十贯”的奖励措施,也促使人们为了奖金及象牙等,更多地参与其中。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明 牙牌 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牙牌”是明代一个宦官“长随”出入宫禁的通行证,用象牙制成

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对木材的需求有增无减,用于建筑和燃料;同时,开垦荒地破坏了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了环境,大象的栖息地也进一步缩减。

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造成人象冲突愈演愈烈。

嘉靖年间,“大廉山群象践民稼,逐之不去”,当地太守率乡民利用栅栏把大象围堵在一起,运用火攻之法,围攻象群,“象畏热,不三四日皆毙”,最终,10余只大象,活活地被烧死或热死,甚至幼象也未能幸免。

大象,大象,你们去哪里呀?

图片来自:Pixabay

所幸,现在我们面对人象冲突事件,手段可以变得温和,据报道,云南省相关部门早已派遣工作人员和无人机,不间断地对野象群实施勘察、跟踪,并安排有卡车防备,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前面提到的菠萝,就是工作人员为引导野象群而投喂的,除了菠萝,还有玉米、香蕉等。

无论此行野象群去往何方,希望人象之间能一直和睦相处,正是因为有许多不同物种的存在,这个地球才显得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呀!

封面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资料:

伊懋可,《大象的退却》

查茂盈,《中国象文化研究》

张洁,《中国境内亚洲象分布及变迁的社会因素研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4876.html

(2)
上一篇 2021年6月4日 下午12:38
下一篇 2021年6月5日 下午12: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