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作者:赵恺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缘于“玄武门之变”后“被退位”的惨淡收场,令本该名垂青史的唐高祖李渊在正史之中的形象少了几分“伟光正”,甚至频频沦为衬托其子李世民英明神武的背景。这位一手开创大唐帝国的枭雄的才干究竟如何?我们不妨回首这位乱世枭雄从太原起兵直至一统天下的传奇人生。

得国太易——李渊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乱世是枭雄最好的舞台。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之上那些大一统皇朝由于自身积弊导致的内部坍塌,都会不可避免地演化为“大泽有鹿、天下共逐”的局面。如秦末的刘项之争、汉末的三国鼎立、唐末的五代十国,都可谓群雄并起、好戏连台。

与上述这些乱世相比,隋末的局面便有些尴尬了。首先,这场纷乱看似热闹,持久时间并不算太长。即便从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杨广下诏征调天下兵马、讨伐高句丽而引发社会动荡开始算起,至武德七年(623年),唐帝国斩杀降而复叛的辅公祏、一统天下,也仅仅过去了十二年了而已。

其次,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闪现出了太多亮眼的明星。有擅长谋划、隐忍洞观堪比司马懿的李密,有屡建军功、十足曹操作派的王世充,更有起于草莽、义薄云天、有几分刘备架势的窦建德。然而,这些风云人物都没能够笑到最后。天下最终落入了隋炀帝表哥——李渊的手中。怎么能不令观众失望。

更可气的是,与李渊同时代的群雄个个看似风光,偏偏在李渊面前都瞬间一一人设崩塌。心高气傲的李密兵败洛阳之后,竟然逃到李渊帐下寻求庇护,后又不甘久居人下,在叛唐的过程中被人射成了刺猬。王世充完成了从权臣到皇帝的华丽转身,却旋即兵败被擒。面对李渊之时马上跪地求饶,还乐于接受流放蜀地的命运,可惜还是死在血亲复仇的刀下。来势汹汹的窦建德,更是在战场上一触即溃,以至于死时连句硬话都没敢说。

至于其他的刘武周、杜伏威之流的表现更是拿不上台面。

拜托,你们这些乱世之中有机会上场的种子选手,即便没有项羽最后力杀百人的实力,也该学学那些末路枭雄自我了断的傲气。最不济,学学袁术留下个“我只喝蜜水”的贵族风雅也是好的嘛!

虽然胜利者本就有不受指摘的特权,更何况中国历史上的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也都曾如李渊般迅速平定乱世。但是刘秀和朱元璋好歹还有“白手起家”的人设,中间多少还有昆阳之围、鄱阳湖大战这般的“逆天翻盘”,可李渊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世家贵胄,一路走来别说没有什么危及生命的磨难,连磕磕绊绊都不曾遇到过几次。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在《隋唐演义》《兴唐传》等民间评话中,李渊沦为故事中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起兵反隋是二儿子李世民一手策划的;天下是辅佐李世民的徐茂公、程咬金、秦琼等瓦岗旧将打下来的;甚至连在太原留守这个职务都是李渊的小儿子李元霸通过殿前比武,为他老子赢下的。

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影视剧中的李世民。图源/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剧照

那么李渊的天下之路走得真那么顺畅吗?

贵N代的白手起家——李渊早年的奋斗史

 

表面上看,李渊得天下的确很容易。毕竟他的家族本就是与弘农杨氏平起平坐的“西魏八柱国”之一。于太原起兵之后,更迅速抢占了隋帝国的政治中枢长安。再以关陇之兵大举东进,进而扫平了天下群雄。事情的发展似乎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然而,又有谁能想到,李渊的贵族身份并没有那么高的“含柱量”。

后世谈及李渊的家世,大多会强调其家族传自“五胡十六国”时代的西凉君主李暠。李渊的祖父李虎曾跟随宇文泰平定关中、进而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正是凭借着祖上的荫庇,李渊之父李昞在身无寸功的情况下,受封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更先后担任抚军大将军、大都督、车骑将军等职。

李虎去世后,李昞又承袭陇西郡公的爵位,升任骠骑大将军,获得了“开府同三司”的权力。随着宇文氏正式篡夺西魏、建立北周政权,李昞又接下了追封他老爹的唐国公一职。不过在“进爵”同时,李昞并未“加官”,反而被外放地方,以刺史、总管的身份出镇以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为中心的安州。

李昞在安州的工作一般,因此后世史料无从溢美,只能粗略称之为“为政简静”。好在,此时北周武帝宇文邕与堂兄宇文护龃龉不断。均有意拉拢李家。李昞这才被调回中枢。并得以都督同、华等八州刺史,在宇文邕与宇文护这两股势力之中,李昞倒向于谁,史料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记载。但是宇文护倒台的天和五年(572年),李昞突然病逝。在李昞的四个儿子中,北周政府独独选中了年纪最小的李渊继承唐国公的爵位,本身便说明了一些问题。

承袭唐国公之时年仅七岁的李渊,显然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也使得其家族一度归于沉寂。直至开皇元年(581年),隋国公杨坚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于己之后,李渊才凭借着他那位身为大隋皇后的姨母独孤伽罗,被杨坚任命为了“千牛备身”。

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独孤伽罗和杨坚。图源/电视剧《独孤天下》剧照

按照隋朝的官职,李渊担任的这个全称“太子千牛备身”的职务,不过是正七品。而且隶属于太子左、右内率府,即便可以在杨坚的长子杨勇身边混个脸熟。但真想要大展鸿图,怎么也得等到杨坚殡天之后才能有所指望。李渊很快便耐不住寂寞,再次去请自己的姨母帮忙,干脆去求外放为一州刺史的机会。

有趣的是,李渊的早年经历和李密有些相似。身为蒲山郡公李宽之子的李密于大业初年也凭借父荫当上了千牛备身,不过此时隋炀帝杨广已然登基,一眼就看出李密这小子不是好人,当即让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安排李密下岗待业去了。由此可见,李渊较早离开长安宫廷这个“是非圈”,无疑是明智的

步入行伍——李渊迟来的军旅生涯

 

仁寿二年(602年),一直对李渊颇为关心的姨母独孤伽罗皇后病逝,两年之后姨夫杨坚也突然病逝。继位的表弟杨广对李渊似乎还不错,先是将他从陇州调任到相对富庶一点的岐州,随后又借着改州为郡的东风,先后任命李渊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杨广更将李渊召入中枢,让他当上了管理天子衣、食、住、行的“殿内少监”。

杨广在李渊表哥面前似乎没什么皇帝的架子,甚至在一次宴会公开指着男生女相且满脸皱纹的李渊,管他叫“阿婆”。面对这样玩笑,李渊当时是什么心情,世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渊并不享受这种陪皇伴驾的日子。

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影视剧中的杨广。图源/电视剧《隋唐演义》

大业九年(612年)杨广第二次出兵征讨高句丽之际,李渊离开了行在,主动留在了前线枢纽“怀远镇”督运粮草。逗留于怀远镇期间,李渊发现越王杨素之子杨玄感偷偷召回了在辽东前线的两个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李渊把这个信息通报给杨广,杨广得到消息后立马回师扑灭了杨玄感的叛乱。

此时,大隋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民变四起。杨广无奈之下,只能令李渊于大业十一年(615年)以“慰抚大使”的身份,前往山西镇压农民起义。

和平年代不太会当官的李渊,在战场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在龙门与母端儿领导的起义军的交锋中,李渊带领十余骑的亲卫,往来驰射。竟然一口气射出了七十余箭,且所瞄准的目标无一不是应弦而倒。最终母端儿战死,起义军全线溃散。李渊命手下将所有敌军的尸体垒砌成一座“景观”。望着那座由累累尸骨组成的“丰碑”,已然49岁的李渊摇晃着颇为酸痛的手臂,第一次感到人生竟能如此的充实。

李渊这样的关陇将门家族显然还保留着强烈的尚武风俗。其多年磨砺的体魄和刻入DNA的战斗本能,可以在单兵格斗中轻易碾轧未经训练的民兵。

李渊刚刚击败母端儿所部起义军,杨广便在声势浩大的北巡中被突厥铁骑包围在雁门郡内。李渊虽没有直接参与解围的军事行动,却也将自己16岁的次子李世民派到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中效力。这份忠君体国的热忱,令杨广很是感动,随即将老将樊子盖所部兵马交由李渊指挥。李渊进而以怀柔的手段瓦解了盘踞绛州地区的敬盘陀、柴保昌所部起义军,顺便还在当地收编了数万降卒。

大业十二年(616年),活跃于河北、山西一带的起义军领袖“历山飞”派遣部下甄翟儿攻打太原。正忙着准备南下江都的杨广任命李渊为“留守”,率领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等部,前往讨伐甄翟儿。两军于雀鼠谷遭遇,李渊数千人的直属部队随即被数万起义军包围。关键时刻,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卒赶到,配合大队步兵,一举将甄翟儿所部起义军击溃。

解除了太原之围后,李渊这位“留守”才算正式到任。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留守”并非是一个实际的官爵,不过是在杨广巡游天下时,代其处理日常事务的“政治分身”而已。如杨广征讨高句丽和南下江都之时,都命自己的孙子代王杨侑、越王杨侗分别在长安和洛阳出任“京师留守”和“东都留守”。杨广还会任命一些亲贵大臣镇守地方,出任诸如东莱留守、江都留守、彭城留守等官职。

除了上述“留守”之外,杨广还会安排一些官员出任“离宫留守”,以替自己看守那些短暂居住却囤积有大量财物、豢养众多宫女的行宫。鉴于太原当地还建有一座晋阳宫,因此杨广命李渊同时兼领“晋阳宫监”。不过,不等李渊在太原站稳脚跟,杨广又命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一同北上讨伐突厥去了。

李渊和王仁恭对这一任务都不太上心,否则以两人手中掌握的兵力,怎么也不至于只凑出五千多人。这点兵力要想与数以万计的突厥正面抗衡,显然是做不到的。因此,李渊特意要求派出的两千人不仅要精通骑射,更要像突厥人一样适应于草原的生活。如此一来,此番征讨突厥李渊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战功,却训练出了一支长于远距离奔袭的精锐骑兵。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随着手中武装力量的不断强化,李渊的野心也膨胀起来。名义上此时的李渊还没有公然与杨广决裂,但暗中却网罗了诸多为躲避迫害而亡命天涯的隋朝官员。对于“行军司铠”武士彟等人不断暗中鼓动自己起兵自立的怂恿,李渊虽然表面上没有答应,却也给出了“当同富贵”的暗示。

当时,在太原地区真正对他的事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除了掌握兵权的王威、高君雅两位将领之外,便是身为“晋阳宫副监”的裴寂。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史料中,对裴寂的拉拢工作都是李世民独力完成的,李渊毫不知情。实际上,很可能是李渊先安排了自己的次子李世民找到与裴寂私交不错的龙山县令高斌廉,安排一系列的赌局,待裴寂高高兴兴赢下那些钱后,高斌廉再把李世民引见给裴寂,却并没有直接说出有关举兵的相关事宜,只是请裴寂为自己的父亲安排几个晋阳宫中的女子侍寝。裴寂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把事情给安排了。等李渊把生米煮成熟饭后,才故作诧异地对裴寂表示:“你这样是逼我犯错误啊!”此时,裴寂已是进退两难。毕竟,以李渊与杨广的关系,睡了几个宫女罪不至死,但自己拿皇帝的女人去做人情,恐怕罪在不赦,自然只能乖乖将自己绑在了李渊的战车之上了。

场外援助——李渊起兵及南下过程中突厥助力

 

就在李渊成功拉拢了裴寂等太原地方官员的同时,马邑方面却传来了太守王仁恭为部下刘武周所杀的消息。按常理,刘武周占据马邑之后倒向突厥,令太原门户大开,这对李渊十分不利,但李渊对此并不太在意,甚至还利用突厥大军压境、太原人心浮动之际,以勾结突厥的名义拿下了不愿意跟随自己起兵的王威、高君雅两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七日,数万突厥铁骑抵达太原城下。李渊却打开了城门,按照相关史料的说法,李渊是用类似于“空城计”的方法,最终令心怀疑虑的突厥骑兵主动撤退的。整个过程中,突厥方面不仅派出游骑从太原北门而入、东门而出,充分了解了城内的虚实,还轻松消灭了隋军王康达所部千余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突厥人却还是只在城外休整了两天,卷旗退兵了。

显然,促使突厥方面草草收兵的,并非是李渊“夜遣军潜出城,旦则张旗鸣鼓自他道来,如援军者”这般的浅显伎俩,而是更深层次的政治交易。就在突厥大军撤走后不久,李渊听从谋士刘文静的建议,亲自致信突厥的始毕可汗。李渊在信中藏头露尾地表示自己“大举义兵”的目的是为了“远迎主上”,希望突厥出兵配合自己南下,但也不要侵扰百姓。

面对李渊开出的“复与和亲”和“坐受宝货”的丰厚条件,始毕可汗颇为动心。干脆在回信中扯掉了李渊的遮羞布,直截了当地表示:“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

突厥人的这番表态令李渊欣喜,以至于裴寂等人提出李渊先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以安定天下民心之时,李渊竟颇为不满地表示此举实乃“掩耳盗铃”。虽然迫于形势还是作了,但显然始毕可汗的口头鼓励已释放了李渊心中“政治野心”的猛兽。

在委派从长安逃回的长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一同率军平定了西河郡之后,当年七月,李渊自封大将军,正式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起兵。突厥方面没有公开出兵,但陆续向李渊提供了大批优质战马和骁勇骑兵,更为重要的是,与突厥的同盟关系,让他拥有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

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图源/电视剧《秦王李世民》剧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渊所部虽然一度被隋将宋老生阻击于霍邑一线,但通过轻骑诱敌的策略,还是拔除了这颗南下路上最大的钉子。通过联络关中各地的义军,李渊抵达长安城下时,所部兵马已经由离开太原时的三万人扩张至二十万。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几乎没有经历太过惨烈的战斗攻克长安。次年,杨广在江都为宇文化及绞死,提前拥立代王杨侑为帝的李渊更在政治上占据了上风。他不仅首先否定了杨广执政的合法性,更最早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傀儡。李渊轻松地自导自演一出禅让大戏,并带着以逸待劳的数十万关陇子弟大举东出,很快便将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一一击破。

纵观李渊成事的过程,前期隋炀帝杨广混乱施政导致的天下大乱,以及对李渊的信用给予其极大的发挥空间。在太原留守任职期间,李渊通过结盟突厥获得稳固的后方以及军马、雇佣兵的支持,极大助力了南下长安的军事行动。李渊成功控制了关陇地区,足以凭借当地自西魏以来积累起的庞大经济、军事优势,迅速扫荡全国,完成以唐代隋的天下一统。

李渊何以凭借三万兵马七年定天下?
END
者丨赵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5299.html

(2)
上一篇 2021年6月6日 上午10:54
下一篇 2021年6月6日 上午11: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