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国运”来了?

作者:泥腿看客

本文转载自:泥腿看客(ID:nituikanke)

2022年还有一个多月就结束了,要说今年的事很多,咱们先不进行盘点。但今年很多国家日子不好过,不过相对来说,最好过国家应该是印度。虽然10月30日,印度古吉拉特邦莫尔比市一处百年吊桥坍塌,141人遇难,但相比2021年印度疫情来说,这都是太小不过的损失了。

之所以说印度好过,因为印度突然之间成为世界的宠儿,各种“朋友群”都拉拢印度,无论美国的“圈子”,还是中俄主导的“群”,都有印度。

印度的“国运”来了?

印度今年可以说是最舒服的一年,俄乌冲突,印度疯狂进口俄罗斯石油。印度购油动作,把美国鼻子气歪了,本来美国带着那帮小弟制裁俄罗斯,没想到印度却给美国上眼药。但美国有求于印度,对印度的做法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当外界不明白印度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石油。但随着俄乌冲突发展,西方国家不断制裁俄罗斯,外界才明白,原来印度当了把“倒爷”,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高价卖给欧洲国家。

印度除了当“倒爷”,今年并没有任何灾难,甚至新冠疫情都远离了印度。前段时间最让印度高兴的是,印度人居然当选英国首相,可以说翻身做主人。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印度今年GDP可能会达到3.29万亿美元,比去年预计增长6.8%,其增速可能是全球第一。

有朋友问,印度这个国家看着很散,平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并不强,热闹一番后就会进入安静期,但印度却总能得到很多,难道印度“国运”来了?

一、有无国运?

关于“国运”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说法,是中国人周易学说里的一部分。我们常说的国运是指“国运兴隆”,就是国家顺风顺水,兴旺发达。国运不好的时候叫“国运维艰”,国家很艰难。国家发展都是有昌盛发达之时,也有困难时期,不可能长期在困难时,也不可能长期处于盛世。

为什么现在有人说印度“国运”来了?

从国际环境上看,现在印度所处的国际环境太顺了,不仅被美西方国家的所青睐,而且还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不断在东西方阵营中加群入伙,现在印度既不是东方阵营,也不是西方阵营。即使俄乌冲突中,印度也能玩得转,既不站队美国,也不与俄罗斯交恶。就如前文所说,印度还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

如今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上的一员,还是“美日澳印”四国会谈机制成员国,这是印度很得意的地方,因为美国有求于印度。如果失去印度,美国“印太战略”就将无法实施。

从国内环境看,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有望超过中国。印度经历过2021年初严重疫情后,疫情似乎在印度“绝种”了,虽然印度每天也有病例增长,但每天也就新增几百例,作为人口大国,如此少的新增病例,在全球来说就是控制疫情很好的国家。

从印度国力来说,经济增长超过其宗主国英国,经济位居全球第六。而且今年的GDP增速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

印度军事也有让其炫耀的地方,国产航母下水,而且前几年还发射火星探测器,等等,科技、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

印裔人群在西方国家地位不断上升,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是印度后裔,刚上任的英国首相苏纳克也是印度后裔,虽然他们对印度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但对印度来说那是值得炫耀的地方。

这几年,一些跨国公司为减少成本,不断搬迁到印度。虽然成本减少了,但效率却降低了。当然印度也享受了跨国公司带来的红利。

印度的“国运”来了?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做出的预测,印度可能在2023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并将保持几十年。

如今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但印度人口结构很理想,平均年龄不到29岁,比美国还低10岁左右。印度处于人口年轻化时期,如果能配套良好的教育及产业,印度红利期将助推印度发展。

从上面几个问题来看,印度只是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印度能否抓住并不在印度自身,需要看别国。印度之所以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里,一方面,中国迅速发展,让美国不得不腾出手对中国进行遏制,于是印度成为美国的一枚棋子。但美国想削弱中国不可能,那印度的“国运”也不可能实现。除非我们被美国打垮。

国运不仅要发的发展环境和机遇,而且是阻挡不住的。印度还有很多问题制约,目前的这种发展机遇期只是暂时的,印度能确保就已经不错了。

印度的“国运”来了?

二、制约问题

印度如果抓住前文所说的机遇发展,印度或许能抓住部分国运,但印度内部问题太多了,很多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烂在那里。

在谈印度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22年印度独立周年纪念时的插曲。

2022年8月15日,印度迎来独立75周年纪念日,总理莫迪在在首都新德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对印度即将成为发达国家设立的时间表。

莫迪称:在25年内,将把印度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对于莫迪的宏伟目标,外界引起了关注。其实莫迪也只是说说而已,以印度的政治制度,在任总理也吹一通牛逼,至于能否实现,他不负任何吹牛责任。

就连印度国庆仪式上的礼炮,莫迪都吹嘘是印度造的榴弹炮。据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印度就启动了“印度制造”计划,并宣布要印度要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莫迪在2020年时也提出了“自给印度”的口号,也想打造印度制造业。

莫迪要求年轻人用25年的奋斗,为印度独立100周年献礼,他鼓励年轻人要有信心和决心。

印度能否在25年实现发达国家的目标呢?

20年前,时任总理瓦杰帕伊也曾提出经济发展目标,要求印度5年内实现8%的高增长,推动印度在2020年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但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过去两年了,印度发达了吗?

印度的“国运”来了?

莫迪也曾在2017年提出,要在5年后把印度建发达国家,但目前并没有实现。2018年,莫迪又提出2025年实现GDP5万亿美元的目标。有专家说,现在印度的GDP是3万亿美元,离目标还很远,还有不到3年就是2025年了,莫迪的“饼”画的太大太远了。

莫迪要求25年内成为发达国家,提到一些具体的目标,首先是摆脱殖民心态;其次要为印度历史传统和遗产而自豪,第三是建立一个团结统一的印度。

从这些目标来看,也是印度目前存在的问题。莫迪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好,那莫迪可以载入印度历史,但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印度现在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但世界银行通过数据划分,印度依然是中低收入经济体,人均GDP是1千到4千美元左右,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从印度政治来看,印度也是精英治国,现在莫迪的团队算是适应印度一个政治团队,但后莫迪时代呢?换上国大党后,印度就不可能按照莫迪政策来。因此,印度政策随政党更替左右摇摆,也会影响印度的发展。

还记得2020年、2021年全球疫情爆发后,印度疫情的乱象吗?当时印度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火葬场都不够用了,当街焚烧尸体。防疫人员到农村进行防疫,居然被赶出来,印度政治治理根本达不到末梢,这就是印度“散装社会”的来由。要想改变基层治理,很难做到。因为印度是从英国殖民者手中接管的,并没有经历独立战争。因此,在农村、部落里,还依然还有很多大地主、大资本家等存在,印度政府很难处理他们。

印度的“国运”来了?

印度民族宗教矛盾突出,经常出现民族和宗教间的争斗,特别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仇恨不可调和,随时就可以爆发宗教仇杀。当年莫迪曾在古吉拉特邦任邦主时,就曾发生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冲突,造成大量人群被屠杀。

印度历史上英吉拉与拉吉夫母子两任总理,分别被锡克教、泰米尔族的人暗杀,就是民族仇恨所引发的。

莫迪也提到了国家统一团结的问题很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时间从深层解决这个问题。但印度政客很难做到。

三、几点预测

现在网媒都在羡慕印度的发展,认为印度国运到了,将来印度肯定能成为世界大国中一员,未来大国可能是四大国。

但这种说法太早,印度如果超越中国成为发达大国,美国必然会对印度下手。即使印度的军事实力超过俄罗斯,美国也会对印度动手。

印度现在大国梦想很强烈,时刻想成为发达国家。但只要印度追不上中国,印度这个梦很甜,也会做得很长。印度也不要指望将来超过中国,就是世界无敌了。如果超过中国,印度大国梦想就将破裂,美国会对印度下手,那时印度就会被分裂成若干个小国。

这不是危言耸听,印度现状摆在这里了。现在美国只是没时间顾及印度而已。如今印度发展得好,还应该感谢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在前面顶着,印度会变成什么样?

当然美国衰弱,彻底丧失霸主地位后,印度也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但我们唱衰美国美国并不一定真的衰弱吗?

美国掠夺全球已经一二百年了,早就有了充足的经验和积累。美国如果衰弱,不是从外部弱,只会从内部自己弱。所以印度现在就盼着美国自我衰弱,不想站队美国,打压其他国家,否则印度好日子就会被打破,想再做美梦,需要再等百年。就如尼赫鲁当总理时,他也曾有大国梦想,当时印度也被外界认为迎来了“国运”。但尼赫鲁不好好发展自身,却挑衅中国,最终爆发了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国一举击败了印度,印度所谓的“国运”丢了,失去了发展机会。

如今的印度再次迎来了尼赫鲁时期的发展环境,如果印度不珍惜,想挑衅中国,认为打败中国就能迎来国运,那印度就必然会丢失70多年发展成果,彻底倒退。

印度能把握好现在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就是胜利,如果一味做梦,找不到自身定位,就容易被打回原形。

具体方式就是与中俄站在一起,小心美国套路。如果不选择中俄,印度同样也会失去发展环境和机遇,想再次发展就很难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70481.html

(1)
上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12:10
下一篇 2022年11月29日 上午11: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