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作者:铁血老蒋

本文转载自:蒋校长(ID:jiangxiaozhang666)

撰文:伯劳鸣夏

在长征之前的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输掉了最后一次。

广为人知的原因是,红军执行了错误的路线,与敌人拼消耗,堡垒对堡垒,导致家底薄弱的红军损失惨重。最终力量耗尽后,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我们往往聚焦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反围剿中犯的错误,以及毛主席、朱总司令、彭德怀、林彪等人拼命地挽回败局却无济于事。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然而,除了主观上的诸多错误外,客观上讲,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国民党军绝对是历次反围剿中最强大的。

国民党军直接参战的就有50万兵力,天上有200多架飞机,算上外围布控的兵力加起来足有百万。装备方面也更加精良,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步兵连都装备重机枪与若干轻机枪,火力密度大大提高,火炮的数量与质量也远超以往。

这些客观实力的差距,让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变得异常艰难。

01.

蒋介石总说“攘外必先安内”,在第五次围剿红军时,蒋介石确实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内部环境。

然而,蒋介石没有将这种安定的内部环境作为“攘外”的准备,反而将此时视为围剿红军的绝佳契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九一八事变后,报纸上屡见

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

中国南北的各路军阀当时已经在名义上听从南京政府,尤其在十九路军福建事变失败后,各路军阀不敢再公开反蒋。这让蒋介石不必再担心自己后院起火。除了广东是陈济棠的独立王国,蒋介石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北、东、西三面合围。

与此同时,南京政府开始积极向英美靠拢,不惜一切争取英美的经济、军事援助,仅1933年就从美国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贷款,这些钱主要用来购买武器。1933、1934这两年间购买了6000万元的武器,这些武器配发给中央军,使得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的水平。

同时,蒋介石请来了德国国防军之父冯·塞克特将军作为军事顾问,指导“剿共”。

在国际国内环境相对安定的背景下,蒋介石调动百万大军,步步为营,步步推进。企图凭借人力、财力、物力上的优势,消耗掉中央苏区的元气。在他眼里,各路大军每天齐头并进2里地,仅5万平方公里的苏区,一年内就会被蚕食殆尽。

02.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一次战役总结中,周恩来写道:

“如果我们看到四次战争中白军军官的无能,那我们看到现在是狡猾机警得多了。”

国民党军的战斗力的确比前四次有所提高,除了武器装备更加先进充足外,在军队的改造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在编制上,大部分师取消旅一级,将每师两旅,每旅2到3团,改为每师3团、4团、5团。

比起旅,团一级的单位人数更少,在山地作战中更容易施展开,更加灵活。同样的一个师,分散成三个团,比分散成两个旅,控制的面积大得多。

蒋介石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对自身失败的原因也是有反思的:“人家死中求生,拼命牺牲努力!我们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似乎是要从生中避死,实在是死中不知求生!”

为了提高军官素质,尤其是不怕死的精神,蒋介石效仿当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在1933年7月开办了庐山军官训练团,到9月共办了三期,受训中初级军官达7500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蒋介石视察庐山军官训练团

庐山军官训练团每期时间半个月到一个月,虽然蒋介石请了塞克特作教官,以及英美等多国的军事顾问来当老师,但这么短的时间显然学不到什么。

就连蒋介石也承认庐山军官训练团在学科上基本没什么进步,主要就是培养国民党军官的作战精神,“注重战斗、团结精神的教育,耳提面命,树立各级长官的战斗意志和团结精神,以拉近和中共在这方面的距离。”

红军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也发现了敌人的变化,时任红5军团第13师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回忆:“尽管敌人在红军阵地前倒下了一大片,但后面敌人还是一股劲往前冲”。

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国民党军师长、旅长来到一线指挥屡见不鲜,带头冲锋的不少都是团长、营长,甚至有多位国民党军团长敢和红军拼刺刀,这在前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是极罕见的。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效果有限

好比每次交白卷的学生终于能考两位数了

03.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一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经常利用敌人贪功冒进的心理,抓住过于突出孤立的一支敌人,然后将其全歼,使得敌人全线崩溃。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军鲜有能成建制歼灭敌人的机会。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诱敌深入

活捉了敌18师师长张辉瓒

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就算跌倒两次,也不能跌倒五次。吸取了四次教训的蒋介石认为,前四次的失败是因为急躁冒进。所以他改变了策略,总的方针就是“不先找匪之主力,应以占领匪必争之要地为目的”。

虽然这种着眼于一城一地得失的方针在解放战争中让国民党军一败涂地,但对于地域狭小的中央苏区来说,这种一点点压缩红军活动区域的策略还是很致命的。

尽管办了几个月军官训练团,但蒋介石心里知道,国民党军的战斗力与红军相去甚远,一旦在进攻时遭遇红军阻击或包围,依旧摆脱不了被红军消灭的命运。

因此蒋介石干脆让自己的军队不动,像当年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一样“结硬寨,打呆仗”,龟缩在工事里,一点点向前挪动。“先集结兵力,坚筑工事,用一个呆笨方法让自己固守起来,以后再找好的机会来消灭他”,这便是蒋介石的碉堡策略。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蒋介石对曾国藩很崇拜

时不时还效仿

最早提出碉堡策略的是滇军出身的金汉鼎。碉堡策略讲究不打运动战,大军往前走一小段距离就停下来修工事,建碉堡,碉堡与碉堡不仅要连成线,还要形成面,“筑成梅花式,构成火力网”、“务期星罗棋布”。

碉堡间距离一定小于机枪射程,一旦红军来攻部队就缩进碉堡。一个个碉堡把中央苏区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再妄图凭借人数与火力的优势将我军消灭。修筑碉堡的同时,蒋介石还命令修整道路,确保碉堡之间交通顺畅,一旦我军进攻,附近的国民党军就会迅速支援。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 金汉鼎与朱德是同门,南昌起义时

曾命令手下部队不准向起义军开火

在碉堡策略的指导下,国民党军被要求每个连每周至少修一座碉堡。在1933年10月前,全江西不过1100多座碉堡,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江西已经有14000多座碉堡,就连南昌城周围也是碉堡林立。

江西省内的公路里程也由1931年的不到300公里,增长到超过4500公里。公路与碉堡构成了一张大网,企图把红军困死在里面。

陈诚对此策略的描述是:“红军像塘中的鱼,我们要抽干塘里的水,捉塘里的鱼,而依靠的就是堡垒政策”。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 敌人修筑的碉堡

林彪曾说,“敌人每到一地,他立即进行筑垒,以立定脚跟,接着构筑联络堡、封锁线、马路,以取得别的联络与策应”。林彪认为这些堡垒与公路确实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些方法,都是着眼于使红军在政治军事上的优越条件困难充分运用,而使他自己在物质上兵器的优点能极力发扬”。

为了应对敌人的碉堡策略,我军曾大量使用“短促突击”战术,在敌人脱离碉堡前进时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让敌人在碉堡外被消灭。但因为敌人碉堡过于密集,各部队之间缝隙很小,红军火力严重不足,因而效果不佳。

04.

除了碉堡策略,蒋介石的另一个方针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将“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

而苏区感受最直接的,首先是敌人发起的经济战。

国民党军将苏区划为封锁区域,在交通要道设置哨卡,排查过往行人,禁止苏区的粮食与钨砂卖出,禁止向苏区运输布匹、盐等物资。所有商人不准和苏区做生意,否则处以极刑。

这对物资匮乏的苏区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我军有干部回忆,当时苏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枯竭,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苏区面积有限,人力物力匮乏

在政治上,国民党方面加强了宣传力度,摆出一副为贫苦人做主的架势。

一方面颁布法令减轻农民赋税,一方面从土豪劣绅中找一些人拉出来审判,假仁假义地装出一副为民做主的样子。同时还加强了军纪,不准杀害群众,甚至拿出物资来接济贫苦农民。

当然,就国民党军队的德行,这些命令大多数时间是阳奉阴违,但仍对一些群众有迷惑性。

在争取民众的同时,国民党也在进一步拉拢地主阶级,原则上承认和维护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尤其对那些被土改的地主,“对于被匪分散之田地,有契据有经界者,以契据付审查,无契据有经界者,以证明书状付审查,办理完竣,一律发还原主”。

当然国民党也意识到贫苦农民对他们的反感,因而颁布一些法令保护农民,比如减轻农民赋税,免除债务等。此外还向农村发放善后治本费200万元、治标费120万元。

当然,这些对广大穷苦农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只是国民党拉拢人心的手段,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国民党这些措施大多流于形式,或者短暂实行,大部分时间依旧是那个“刮民党”。

表面上同时拉拢地主豪绅与穷苦百姓,可实际上还是偏袒地主豪绅,为数不多的有利于穷苦人的政策,也因为政府机构毫无执行力而成为一纸空文。

因为作战急需物资人力,又不得不依赖那些地主豪绅,蒋介石要求各地政府“劝导各地士绅从速回乡,共襄要政”。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蒋介石下令屠杀苏区军民的手稿

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军彻底暴露本色

至于严肃军纪更是口号,国民党军不过是穿着军装的土匪,上峰强调纪律,就杀掉几个为非作歹的兵痞,然后老实几天,但没过多久就又恢复本色,所到之处“翻箱倒箧,形同洗劫”。

05.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时,面对的是空前强大的国民党军,而苏区经历了四次反围剿后,本就很薄弱的力量被严重消耗。

第五次反围剿与第四次反围剿仅相隔半年,苏区来不及恢复元气。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但即便如此,对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言,敌人强大这个因素,也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客观因素,而绝不是根本因素。

我们可以看看长征时期,红军比反围剿时弱小的多,但因为有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路线,我们仍然可以在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游刃有余。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

▲遵义会议后

错误的路线得到了纠正

历史已经证明,红军可以战胜一切敌人,只要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击垮。

纵观革命历程,我党我军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莫过于自身掌握不好前进方向的时期。

可以说,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991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15日 下午12:52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上午10: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