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美国智库专家这样研判……

作者:场外思考

本文转载自:子牙观察

前言:随着近些年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各方都在对潜在的经济制裁和反制裁进行评估。

去年二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合行动,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制裁。俄罗斯虽然转向用卢布结算天然气等国际贸易,但其经济仍受到重创。这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一旦台海局势恶化,俄罗斯的遭遇可能在中国重演。

中国致力于打破美元霸权地位,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防范潜在的国际金融制裁造成的巨大风险。今年3月,中国与巴西达成一项以双方货币结算的贸易协定;4月,阿根廷也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中国进口商品。此外,受到国际制裁的俄罗斯、伊朗及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等,也在使用人民币进行部分贸易。

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月的中国跨境收支中(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收支),人民币使用率首次超过美元,占比达48%。

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仍处于弱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为58%,之后依次是欧元(20%)、日元(5.5%)、英镑(4.9%),人民币位列第五,占比为2.7%。

相比储备功能,在支付功能上,根据SWIFT数据显示,今年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为2.19%,前四名分别为:美元(41%)、欧元(36%)、英镑(6.58%)、日元(2.98%),人民币同样位列第五。

以上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背景。

那么,将中国标定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的美国,他们的智库专家怎么看待人民币国际化呢?知己知彼,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5月16日,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就此举行座谈,通过分析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探讨中国在未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金融制裁的策略。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中国及国际事务主任巴利·诺顿(Barry Naughton)认为,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可以利用贸易大国地位和对重要供应链的控制,来反制国际金融制裁。与此同时,美国主导的金融制裁在短期内无法对中国造成决定性影响,但北京意识到了二次制裁的风险更大。因此,中国的金融系统和企业并不敢直接挑战会招致制裁的美国政策。

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资深研究员马永哲(Martin Chorzempa)认为,虽然俄乌战争初期,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援助,但中国银联公开表示不会与受到制裁的俄罗斯银行进行交易,这昭示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已经向高层表明了二级制裁的风险和回报并不成正比。

马永哲认为“中国认识到,他们拥有的最重要的杠杆是让美国意识到对中国实施大规模金融制裁是一件非常昂贵且高风险的事。”他说:“如果你看美国对中国所有涉及技术或其他方面的政策回应,你会发现制裁是一回事,但制裁手段很少被使用,例如华为不在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的特别指定国民清单(SDN list)上。由于全球溢出效应,中国显然意识到,这不是美国想做的。”

他提到,为了应对潜在制裁,中国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以绕过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转移资金,但这个系统在境外资金流通上还不够有效:“如果中国的银行被列入制裁名单,那将是灾难性的……。现在替代方案非常有限,这让他们非常紧张。”

马永哲强调,如果两岸发生战争,正如中国的评估显示,以美国、欧盟为首的金融制裁联盟很难组建,因为在金融、经济和贸易方面(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度很高,制裁成本很大。不同于俄乌战争对欧洲的直接影响,届时欧洲国家会谨慎评估对华金融制裁的风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2628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8日 下午12:26
下一篇 2023年5月18日 下午12: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