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作者:乌鸦校尉

本文转载自:乌鸦校尉(ID:CaptainWuya)

几天前,乌鸦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一个操持着乌鸦说不上来是哪里口音的可疑男子,对乌鸦伸出了魔爪。

他先是跟乌鸦核对了身份证件信息,随后又报出了乌鸦的本科院校,然后说:

“你大学细候啊,开过XX白条,现在国家在查介个网贷,你介个会影响你的征信哈,所以得注销一哈……”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乌鸦听着他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冷笑一声:

“首先,你这不是官方客服打来的电话,试问官方客服怎么会用个人手机号打来电话呢?

其次,就算你是真的客服,手机号码也不应该归属地是西藏吧,北京或者杭州可信度还能高一点?

而且,XX白条和X呗一样,是信用卡性质的,和国家打击的网贷有很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会影响征信?

最后,一般客服都说普通话,而且声音好听,你是没有经过培训吗?”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听着那头恼羞成怒挂掉电话的声音,乌鸦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

不过……以上激爽剧情均属乌鸦脑补,其实在骗子开口的那一刻,乌鸦已经眼疾手快挂断了电话。

乌鸦虽然在电话接通那一刻就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但秉承着多说多错容易被骗的原则,保不齐哪句话就要落入骗子的陷阱,逞一时口舌之快还不如把风险降低为零。

于是乌鸦就只能像吵架后悔没发挥好的小学生,在这里留下一段爽文。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几年前,校园贷风靡一时。不少沉迷于新款手机和电脑等物品的大学生们,纷纷走上了网贷这条路。

有的人运气好,碰上的是真分期,顺顺利利拿到货,早买早享受,虽然等贷款还没还完手机可能就摔碎了屏,但好歹没受什么苦;

有的人点儿背,碰上的是高利贷,一来二去滚雪球,一个手机的钱能滚出一辆车,无奈只得求助亲戚朋友,还上了钱还好,还不上的身败名裂也不好说。

挨一顿打,裸照被到处发,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有的被逼无奈只能退学,甚至还把家人也拖进了深渊。

而另一边的骗子们就这样连哄带骗带恐吓,赚了个盆满钵满。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在国家开始大力整治校园贷的背景下,骗子们原来的路数很快不灵了,但他们“与时俱进”,另辟蹊径,利用刚出校园的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被哄骗的心理,再搞一把诈骗。

当然也不一定是同一拨骗子,毕竟现在很多人的个人隐私信息都形同裸奔,给你放高利贷赚了一笔的同时,回手还能把你的个人信息卖给别的骗子公司。

看似并不高明的手段,却骗了不少人。毕竟当一个陌生人对你的信息了若指掌的时候,谁听了这话心里都会信上了几分。

心里有几分戒备的,门儿清自己绝对和校园贷没关系的,能像乌鸦一样迅速挂了电话;而那些心里本来就没底儿的,一接到电话,再被忽悠两句,自然也就泄了气。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几天前,公安部网安局就报道了一个这样的案例:受害人小燕(化名)和乌鸦一样,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金融平台的客服,告诉小燕她在大学时候,曾用过该平台的校园贷,如果不注销,就会影响征信。

小燕想起来上大学的时候,她曾经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同学,同学好像是用来刷单了。

常网购的人,就算没听过刷单骗局,也知道刷单不是什么好事儿。于是她下意识就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心里没了底。

很快,小燕又陆续收到了很多对方发来的邮件,都是各种文件,什么银行管理委员会啊,人力资源社保啊之类的,属实唬人。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在对方的接连轰炸下,小燕相信了对方,按要求下载了一个APP,跟着APP上面的步骤,两个小时里就把18万元打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上。

“我稍微有点迟缓,他就催我说没有时间了,你再磨蹭转账界面就过时了。当时,哪怕有两秒钟的迟缓对方就立马催我,让我立即转账,我稀里糊涂的就中招了。”

值得一提的是,小燕还是他们公司的反诈宣传员,演过相关的小短剧,就这样也还是被骗了。

由此可见,受害人是否被骗,和受教育的程度,并不完全相关。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电信诈骗在我们身边早已潜伏多年,不少人接多了相关电话,早就免疫,对此不以为然。

然而上当受骗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今天一个骗你贷款的,明天又来一个骗你注销的,双管齐下,正反夹击,总有人得被骗上两次;冒充客服退款的,网购迟迟不发货不去问客服,反而相信电话那头莫名其妙的骗子;

更有乌鸦之前讲过的杀猪盘,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刚入社会的学生,无所不骗,从钱财到感情,纷纷坠入了无底洞。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就拿两天前,@江宁公安在线 发的微博里,那个被网恋对象欺骗的阿姨来说。

这位阿姨坚信自己的网恋对象是一个父母双亡、妻子早逝,只有自己和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儿的混血海员,现在需要自己资助机票回家。

这似曾相识的剧情,把海员换成维和部队、雇佣兵都没什么问题,类似的场面民警见得太多了,相信就连阿姨本人多看看电视也见过。

于是民警纷纷劝说,阿姨90%是遇上骗子了,还给骗子打了电话,被直接挂断。然而阿姨不为所动,对民警的劝说不屑一顾,甚至还发出冷笑:“我哪有那么傻

虽然最终阿姨被劝了下来,但保不齐接下来她又要换个银行再来一遍上面的操作。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如果说老年人生活阅历满满也会被骗,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那么年轻人频频被骗又是为何?

深圳的曾先生接到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旗舰店的客服,说他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帮忙申请全额退款,曾先生没多想就答应了。

然而,对方却让他下载了一个视频会议的APP,打开共享屏幕,然后让他去借款转账到指定账户刷流水。

结果转账后,系统显示操作超时,通道关闭,又让他去另一个借款平台重复操作,还让他把银行卡里的钱全都转出去,曾先生也照做了。

结果可想而知,支付密码、账户信息尽被骗子掌握。这种通过银行盗刷、提取贷款的骗局,比别的骗局欺骗性更强,损失也更大。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由此可见,骗子的骗术既能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新技术,跟上科技的脚步;也能对症下药,因材施骗,年轻的就用学校吓唬你,年纪大的就用感情骗你,不大不小的就拿家里的孩子晃你。

随着手机的普及,每个人接到骗子电话的几率也就直线上升。

从前一家一户一个座机,骗子打来电话只能骗一个;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一骗能骗好几个,理由还都不带重样的。

虽说中心思想换汤不换药,反诈骗宣传也是一波接一波,但被骗人数依旧居高不下。

再加上电信诈骗的特殊性,好多团伙都在海外作案,并且金额分散之快超乎想象,就算1000块钱也能分散到几百个账户里,很难追回。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为了防止更多的公民受骗,为了让广大群众充分意识到诈骗就在我们的身边,上至国家机关,下至小区物业,各个使出了浑身解数,抓人的抓人,宣传的宣传,被骗了的追款,没被骗的防患于未然。

自去年4月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净网2020”专项活动,大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其中电信网络诈骗更是打击的重中之重。

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万名,同比分别上升60.8%和121.2%。

不少地方的电信诈骗发案率明显降低,但被骗的群众依然不在少数,骗子的手法们也愈发新颖复杂。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在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中,公安机关也总结出了防治电信诈骗的关键,那就是宣传。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宣传防范是压降发案的重要手段。

今年2月1日,国家反诈中心正式入驻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五家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政务号。

通过新媒体宣传的手段,来帮助用户们树立全面的防骗意识。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国家反诈中心总结出了十种常见的高发骗局,除了上面乌鸦讲的注销校园贷、杀猪盘、冒充客服退款以外,还有这几种:

用“低门槛”广告骗你下载网贷APP的,结果钱一分没到账,还贷了多少欠多少;

用兼职刷单来吸引人,结果引导你去网络博彩的,假网站让你的钱有去无还;

还有假装微信好友借钱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冻结银行卡的,“理财师”骗你去虚假平台投资的,骗你购物抽奖奖品不到账的,以及低价充值游戏币结果两手空空的……

诸多骗局,为受害者量身定做,喜欢玩游戏的、缺乏感情生活的、手头有点儿紧想赚钱的,总有一款陷阱适合你。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为了加深大家对这些案件的印象,引起大家对骗子的警惕,国家反诈中心根据真实案件改编了不少小短剧,寓教于乐,让大家能够时刻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审视每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或者利用人的恐惧心理编织的陷阱。

比如国家反诈中心推出的微电影《信念》,就请来了演员、明星们共同演绎经典的诈骗案件:

准备出国留学的主角接到了骗子打来的电话,骗子冒充公安局的警察,称主角参与了洗钱活动,会被限制出境,于是主角一下就慌乱了,给骗子转去了出国留学要用的所有钱,还找别人借钱,想要凑齐骗子指定的数额;

几天后,因为联系不上骗子,主角察觉自己可能上当受骗,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公安局,被证明是真的遇到了骗子;

在故事的最后,主角的钱并没有被追回,无法出国留学,而现实中不少受害人的钱也同故事中的一样,被犯罪分子拿去逍遥法外了。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国家反诈中心拍摄的短剧中,有的受害人追回了自己的财产,有的受害人只能含泪接受损失,这是现实的残酷,也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难点。

正因如此,防骗就更加关键,除了拍摄短剧,更有各种MV、剧本杀案例任君选择,努力面向所有人民群众。

从去年起,国家反诈中心开始向潜在涉嫌诈骗受害用户进行短信实时预警,会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发现潜在受害用户,然后给他们发送短信。

去年一年,推送预警短信1045万条,劝阻了870万名群众免于被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高达1876万元。

7月14日起,12381正式上线,一旦收到短信,就要高度保持警惕。同时也要注意,12381发送的短信不会包含任何链接,带链接的也是想要骗你点进去然后得到你的钱。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除了短信和新媒体平台外,国家反诈中心还推出了一款APP,这款APP的各个功能,都是为了防诈骗设计的:

当收到可疑分子来电或短信,或者安装可疑APP时,国家反诈中心APP就会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预警;

检测手机中所有APP和安装包,识别可疑应用;

在交易时,可以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进行支付安全预警;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线举报可疑内容,在线报案,并且查看不少骗局的经典案例,防患于未然。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当然,作为一款全新的政务APP,许多细节做得让大家不满意是很正常的,不少功能目前也都不太流畅,比如有人反馈这个APP要获取的权限太多了,又或者安装后无法收到正常的短信验证码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再加上不少地方为了完成任务,推广的时候强制大家安装,不安装甚至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因此也让不少人起了叛逆心理,安装了就卸载,怒给差评。

如此宣传,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可惜可能引起的是反作用。

怎么做更容易让大家接受,不少地方的反诈中心、公安机关等,还有下属的社区、学校都一直在探索。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拉横幅宣传,已经是基本操作。如何能把横幅打出新意,顺应潮流,全看宣传功底够不够深:

有的小区言简意赅,直言骗子就藏在我们中间;

有的编上一两句顺口溜,什么“好男不裸聊”“知否,知否,这是骗子的计谋”,朗朗上口,过目不忘;

还有的紧跟潮流时尚语,结合时事,更让人印象深刻,当横幅打出时,整个13X的租客都今夜无眠了。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除了小区里、马路边,防骗也做到了菜市场,一字一句里,全都是甜蜜蜜的提醒:

“草莓蓝莓蔓越莓,小心诈骗听到没?”

“一年的辛苦哪能白费,别被海王叫了宝贝!”

“网上的柔情蜜意再甜,也不能给他转钱!”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更有反诈中心APP的365°无死角广告植入:

只要轻轻扫个码,就能摸街边的警犬;

只要轻轻扫个码,就能走快速通道进入超级文和友;

只要轻轻扫个码,足浴按摩都能给打折……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除此之外,还有小区物业钓鱼执法,生动形象让业主们理解什么是诈骗: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更有阿姨身上背着“扫码算命”的帆布包,扫开后居然是反诈中心推出的反诈剧本杀: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既有高校给学生发放印有反诈骗知识点的卫生纸,又有民警把反诈标语印在鸡蛋上,可谓是把反诈骗做到了极致。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截止到6月,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过6500万,已向用户发送预警2300万次,接受群众举报涉诈线索65万条,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安部也宣传“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让大家谨防上当受骗。

上了当的及时报案,没上当的也要有防范意识,毕竟大钱骗不来还有小钱,小钱没有还能骗你贷款,只有你想不到的方法,没有骗子编不出的花样。

骗子的想法多种多样,我们能做的只有防之又防。

诈骗集团,终于对乌鸦下手了


参考资料:

公安部网安局:怎样的骗术,会让反诈宣传员也上当呢?

网友们在微博的发言、讨论和图片案例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48003.html

(1)
上一篇 2021年7月17日 上午11:38
下一篇 2021年7月17日 下午12: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