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作者:李子熙

本文转载自:李子熙(ID:Lizixi_2020)

近日,著名公知陈丹青参加一个论坛,胡说八道了半天之后,到了观众提问环节。下面有个年轻女观众,向他提问:
“您有没有觉得当下年轻人,有个问题是‘自我’太过剩了?”
言下之意,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很强烈,非常有个性,这个女观众问陈老师对此有没有同感。
我猜陈老师没同感,而且你无论说什么,他都不会有同感。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人家当了几十年的公知,有其一套成熟完备的话术,必须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岂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这样才能显得我的水平高,我在见识上碾压你,你们才会把我捧上天。
果然,陈丹青一上来,就把观众的观点彻底否定掉。
只见他板起了脸,仿佛从那名观众嘴里说出来的话,是不可理喻的,引得陈老师眉毛紧锁,还是那种密码锁,而且忘了密码。
他说:“我从现在年轻人的表达当中,我没有看到个性。”
你看,还是陈老师厉害吧,一张嘴就让你怀疑人生!
你不是觉得现在年轻人太“自我”吗?那我就告诉你,现在年轻人恰恰相反,太没“自我”,我看不到他们的个性。
你一听,哎呀,跟我想的不一样,那我可得洗耳恭听了!
学废了!学废了!以后我也这么跟人说话,看看会不会有人抽我大耳光。
其实那名观众不用大惊小怪,因为无论你说什么,陈老师都会反驳你的。相信我,公知都这样。《论公知的基本素养》开篇就是——你首先做个杠精!
他们的座右铭是,万物皆可杠。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可以杠的东西,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缺陷的眼睛。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假设这个女观众问的是:
“您有没有觉得当下年轻人,有个问题是‘自我’太稀缺了?”
那陈老师的回答就会变成:
“我从现在年轻人的表达当中,我没有看到共性。”
然后再吧啦吧啦,说一堆空洞的大道理,来验证他是对的。总之,他怎么说都是他对。嘴在他的脸上,不在你的屁股上,他怎么来劲怎么说,怎么舒服怎么说。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闲言少叙,我们就事论事,现在陈老师说年轻人没个性。
他的理由是:“我很少很少看到一个年轻人给我有个性的表达,让我一惊,这话他这么说、这么看。”
陈老师啊,我只能说您老了,跟年轻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代沟。
说年轻人没有个性表达,您到网上看一看,到年轻人中间走一走,绝对亮瞎你一对钛合金狗眼。
就知道张嘴瞎哔哔,您认识几个年轻人。您打交道的那些年轻人,看见您那张上了密码锁的脸,谁会跟您掏心窝子?跟您客气客气而已,您还真拿“客气”当成了“不客气”,还批判起来了。
您是个话唠知道吗?所有有您在的地方,都是您在说,嘴巴就没停过。不说话的时候就是在抽烟,公共场合给别人吸二手烟。您何曾耐心地听过别人说什么?
我不知道陈老师的孩子多大了,如果陈老师能多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交流,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狭隘了。不要轻易给年轻人下结论,这样显得您很油腻,年轻人比您想象中的厉害得多。
我说的跟孩子多交流,是地位平等的那种交流,而不是天天板着脸,皱着眉头,让孩子在您面前颤颤巍巍,不敢说真话,不敢掏心窝子。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陈丹青有这个盛气凌人的毛病,拒人于千里之外。
我有一次参加个论坛,恰好是他在上面演讲。
他的嘴里不干不净,“他妈的”、“傻X”不绝于耳,你都奇怪这种人怎么登上的大雅之堂。当代文化圈都被什么玩意儿掌控了,文艺界的人现在都雅过敏了吗?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言归正传,接下来,陈老师开始叨逼叨逼叨:“(年轻人)语言都趋同,表达方式趋同,词语趋同。
我翻过您那几本破书,也在网上看过您的言论,我没觉得您的语言很诡异、表达方式很奇葩、词语是天外飞仙,所以我不知道您如何界定“趋同”这个概念。
您要是创造出来新的语言,别开生面的那种,能让人嘴里长出蓝莲花白莲花来,争奇斗艳的,劳烦您出本《陈丹青大辞典》,让我们学习学习,怎么才能做到您说的不“趋同”。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陈老师又说:
“我不觉得今天的孩子,比我们那会儿孩子有个性。还是因为你们每个人有个手机,网络和整个的媒体,在教你们怎么说话。然后你们同一性越来越强,方言正在消失,各地区的差异正在消失,独生子女和我们接受的教育,正在有效地越来越消灭差异,同一性越来越强。”
说实话,陈老师,我也不觉得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个性,不觉得你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差异性。
你这种人,其实就是青春叛逆期一直没过去,一直延续到今天。估计也过不去了,从青春叛逆期一直过渡到更年期,至死仍是个没长大的少年。
陈老师自己坐在井里看天,非说天是圆的,不可爱,没个性。陈老师,那不是天没有个性,那是您在井底泡得太久了,得多出来活动活动、蹦跶蹦跶,没准能逮住一只大天鹅呢。铁锅炖大鹅,不香吗?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下面,我要郑重地批判一下,陈老师对于“个性”的认知,有两大错误:
第一,他理解的“个性”,我必须打个引号,其实更像是“叛逆”的意思,杠精附体的那种“个性”。
陈老师所理解的“个性”,是很幼稚的那种,特别孩子气,大家千万别去模仿。
恨国党、大小公知也是这样的,他们总以为“个性”,就是“追求新奇”,就是“跟常人反着来”。
常人做的事情,我不做;常人说的话,我不听;常人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常人说不好的,我偏认为好。
陈老师之辈,觉得这个叫有“个性”,这个叫“独立思考”。我给陈老师们浇一盆凉飕飕的洗脚水,你们这个不叫“个性”,不叫“独立思考”,这个就是有病,就是东北人说的“艮人”。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跟“智慧”一毛钱关系没有,属于“脑子里进水”一伙的。
第二,他认为自己所谓的“个性”,优于“共性”。
从矛盾论来解释的话,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存在谁天然优于谁,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陈老师没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脑子,他是画画的,他就觉得“个性好”。
但是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啊,您不能拿您画画小圈子那点可怜巴巴的认知,去套用全世界啊!
狭隘了陈老师,我得批评您,人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拥抱世界,拥抱他人。
陈老师所说的“差异的消失”,是全世界都在经历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副产品。
现代化发展到了今天,您可以怀旧,您可以担心现代化会抛弃点什么。但人不能太贪心,不能什么都想要,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在卖乖,那不厚道,也很虚伪。
您不能穿着一身名牌衣服,带着名牌包,人模狗样地出入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高档会所、企业家论坛,享受资本家吹嘘、文艺圈捧臭脚的时候,还痛斥这时代夺走了您儿时裤子上五彩斑斓的补丁吧?
这叫得了便宜还卖乖。
说真的,陈老师,您在享受着现代化红利的同时,真的梦想回到充满个性的部落式社会吗?
那我给陈老师一个好建议,阿富汗那个地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十分有“个性”。您去那里居住吧,也可以给自己找找绘画的灵感,看看能不能找回过去的艺术灵感。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毕竟几十年了,您一直在吃年轻时的老本,出道即巅峰,漂洋过海去学习西方艺术,结果一年不如一年,不但突破不了《西藏组画》的天花板,还渐行渐远,往地下室的方向一路狂奔。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您还好意思说人家年轻人没个性,看看自己这些年的画吧,有什么个性可言?
无非是商业性的涂鸦,迎合资本的喜好,浪费着大把的资源,每天就给社会制造视觉垃圾?
轻人的生活,比您丰富多彩多了,比您有“个性”多了。您不懂年轻人,就别瞎哔哔了,好好画画去吧。

陈丹青,别把 “无知” 当 “个性” !

虽然水平也就那样了,不过跟资本好好勾搭一下,忽悠外行人还是够的。
对了,陈老师,我这写得算不算有“个性”?不满意的话,我下次再“个性”您一下。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81169.html

(1)
上一篇 2021年9月20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21年9月21日 上午10: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