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作者:哆来咪

本文转载自:视觉志(ID:iiidaily)

有这么一个梗:

如果你上班遇到一个人,努力工作不摸鱼还不在乎工资。

那么,他很有可能是卧底记者。

01

最近看了不少卧底记者的视频。

本来以为画风会惊险刺激,危机此起彼伏,心跳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熬夜看《使徒行者》和《潜行狙击》。

结果万万没想到,我打开的仿佛是五一特别节目。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 在浏览器、视频网站上输入记者卧底等关键词,你会看见记者们卧底在各行各业的身影

他们可以是餐饮店的一把好手,一天刷几百个锅,切五百斤土豆,虽然后厨工作很重,但他们手起刀落手起刀落,同事看了钦佩,老板看了欣慰。

他们还可以是服装厂的熟练技工,一天钉几千件衣服的摁扣,黑工厂里大家赶数赶量,给老板卖命,跟时间竞跑。而他们不仅能完成自己任务,还抽空发挥社交牛逼症跟工友们聊天搞关系做调查。

他们的足迹遍布各行各业,卖过二手车、在超市里剁过排骨、搬过菜、杀过鱼、处理过龙虾。

有你熟悉的行业,也有你听都没听过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能融入其中成为一个角色。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 优秀卧底记者代表,走了老板还舍不得

他们生动地将卧底记者诠释为了全能精英。

之前有一个央视记者的卧底经历就一战成名了,因为他将卧底梗变成了现实:为了调查,他一路开挂,最后成为公司二把手。

这个记者卧底一家二手车公司当销售,他的任务是调查揭露二手车平台欺骗消费者的现象。销售经验为零的他进入这个行业后,意料之外的是业绩居然还不错。

然而销售岗并不能让他拿到核心证据,于是凡尔赛的环节来了,这个记者一着急一努力,工作业绩直涨,职位也升到了二把手的位置,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 记者卧底实拍画面,手下的小弟正在就公司应该黑多少钱这件事来请示已经当上二把手的记者。

卧底卧到这个份上,真的成了“我杀我自己”。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02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用来形容卧底记者们其实再合适不过。

尽管有些记者卧底出了爽文般的经历,但对于更多的记者来说,吃苦才是他们的基操,他们每一次的卧底更像一场生死决战。

这些卧底记者到底能有多不容易?

石野,被称为打虎记者。他卧底过贩毒团体、地下赌场及黑社会等各种黑窝。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人如其名,有点野。

他曾以《吃霸王饭,打无辜人》为题揭露过一起恶性事件,为此受到各种威胁恐吓,最严重的时候有人叫嚣要“30万元买人头”。

 

把我的相片登出去吧,让他们来买我的人头。”

石野很快写了一篇《记者的正义感》,这篇文章登在报纸上,还特地配上了他自己的照片,这是他的迎战。

作为记者,他的敬畏只给了真相。

 

涂俏,一个有“死亡迷恋”情结的记者,她扮过“婚托”,揭露过“医托”,跟艾滋病人同吃同住,还曾经卧底在当时有名的“二奶村”。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她第一次惊险的卧底经历是报道“十元店”。

1998年的深圳,有一种旅店一晚住宿仅要十元,条件十分恶劣,一个120平左右的房子就住了近48个人,涂俏用“农村弃妇”的身份卧底进去调查。

她发出来的特稿很快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地几个部门出动百余人联合“围剿”,“扫荡”了三百多家“十元店”。

打击报复也紧随其来,被查封的老板深夜打电话恐吓她“小心砍掉你的一只胳膊一条腿”,还有更疯狂的,一群人直接围在了报社门口喊着要“火烧涂俏”。

跟石野这样的卧底记者比,面对威胁恐吓,涂俏的反应更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会害怕,会高度紧张,会“避难”不出。

 

但当下一个选题出现,涂俏依旧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她拒绝不了新闻就像女孩拒绝不了自己的初恋。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 涂俏的一部纪录片《凤凰路》讲述了吸毒女的故事,这个片子她花了六年时间跟拍

她记录红灯区女人们时的一句话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她:

这是真实的生活,我们想撕开一个伤口给大家看。

像这样的记者并不是个例,他们在刀尖起舞,他们在风口迎难而上。当实际利益跟心血付出不对等,他们的执着没有几人能懂,他们成了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作为观众,就因为他们奋力在前面撕开了黑暗的口子,在摄影灯闪烁的那一刻,我们才得以窥探到另一个世界。

03

然而是否真相大白,就意味着大快人心?

对于卧底记者们来说,这个问题是存疑的,不少记者,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的可能是一个问号。

很少人知道十元旅馆的后续,许多读者以为三百多家十元店被”扫荡“就是结局,但其实不然,因为还有数以千计的常住旅客们被遗忘了,他们在旅馆被扫荡之后,被迫流落到公园和大街等地露宿。

十元旅馆被清扫,靠十元店在大城市暂时立住脚跟的穷人们也失去了片瓦来遮风挡雨,成为这座城市真正的流浪人,这才是深圳十元店这篇报道的完整结局。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 图源网络,对于刚到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十元店”是他们白手起家的起点

 

涂俏做这个报道的本意是呼吁人们关注这一群体,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间接导致这些人无处可归。她知道后失声痛哭,“我对不起你们。”

可能连涂俏都不确定:如果再来一次,她是否还会卧底十元店并将其写成特稿报道出去。

被还原的真相就像被引爆的炸药,这些卧底记者们更多的是担任点燃引线的角色,而爆炸之下究竟多少伤亡,又有多少人承担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惩罚,记者们也无法控制。

他们用精炼、确切的文字将信息传递给观众,留给自己的却是问号,他们无法不纠结,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镜头对准普通人的生活时,这样的思考更加无法停止:

“违法了就是违法了。”

“努力将第三方的伤害减到最小。”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这些都是记者们的反思,他们不曾写在纸上,但内心斗争过,也有始终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的,这样的人最后难免选择离开。

记者本身尚且摇摆,围绕暗访的争议自然更多。

《新闻调查》栏目对隐性采访制定的采访规范就明确指出:“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

而就世界各国而言,将卧底这样的隐性采访认定为最后的手段,这几乎也是一种共识,只有“穷尽一切采访手段无法获得信息、此事件与重大利益相关”时,才可使用。

这个世界留给卧底记者们的空间,比人们想象中的其实要小很多。

04

迄今为止我们其实仍可看到很多奔赴在前线的记者,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意愿当调查记者的人越来越少。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当流量成为财富密码,真相至上的口号已经渐渐喊不动,大数据冲刷下,记者们要守住自己的热爱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曾经曝光杨永信和三鹿奶粉的新闻人简光洲在说出“理想已死,我先撤了”之后,告别了记者这个职业;

 

台湾《中国时报》主任记者黄哲斌讽刺了“记者变成了广告业务员”的现象后断然离职;

 

而做过传销系列调查并因此获荐央视年度“中国风云记者”候选的傅剑锋同样转向了某个互联网大厂。

他们可能还热爱,但依旧选择离开。

 

正在消失的卧底记者,比熊猫还稀有。

在视频里,作为前调查记者的博主也提到了曾经跟自己一起跑新闻的同行们的现状:

他们大部分都已经转型了,有的去大厂做了公关,以前每天搞舆论监督,现在每天研究如何防控舆论监督,有的转型做了自媒体,以前写评论骂自媒体吃人血馒头,现在每天研究流量如何变现。

不得不说,颇有种“屠龙者终成龙”的意思。

然而曾经的英雄离开,同样也有新的血液注入,如今打开新闻,依旧可以看到不少卧底记者,他们还在坚持着。

1999年南方周末在新年贺词里说出的那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曾经振奋了无数人,时至今日,那种感动其实也并没有消失。

因为只要真相还被人渴求,调查就不会死亡。

 

参考文献:

1.韩冷、闫斐、吴珊:《“卧底”记者石野的独特新闻之旅》

2.阿成、万青:《“新闻女侠”涂俏:仗剑走天涯》

3.新京报:《胖哥俩肉蟹煲大量使用过期食材(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8593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0月8日 上午10:34
下一篇 2021年10月8日 上午10: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