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遇到的青白眼(下篇)|三策智库

作者:薛理泰
本文转载自:三策智库(ID:Senstrat)

如前所述,毛泽东处于社会底层时,杨昌济教授、章士钊总长和颜福庆院长均对其学识和人品给予极高的评价,佛眼相看。除此之外,湖南宁乡县古刹密印寺长老同毛泽东邂逅相遇,稍许接触后,居然一口断言毛日后必定坐稳金銮殿。此即不可思议之事。

密印古刹历史悠久

细述毛泽东在密印寺巧遇方丈之事前,先谈一下这座古刹的来历。这有助于读者对此古刹有个概括的了解。

青年毛泽东遇到的青白眼(下篇)|三策智库

(图片来源自网络)

密印寺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为裴休任潭州刺史时所建。密印寺久已成为中国南方一大古刹,坐落在湖南宁乡市沩山乡境内,地处沩山毗庐峰,位于宁乡市区西74公里的大沩山。

至唐武宗会昌二年,朝廷一度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灭佛,此即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这四位皇帝大举灭佛的事件)之一。会昌年间灭佛,为时长达四年。在此“法难(佛教称灭佛为法难或教难)”期间,密印寺住持不得不遣散僧众,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

会昌六年,唐武宗逝世。继位的唐宣宗却笃信佛教。唐宣宗即位后,立即废止了唐武宗的灭佛政策。于是密印寺香火顿时再度兴旺起来,不多时就成为名闻中国南方的一大名寺。至于密印寺在朝廷乃至整个中国佛教界奠定崇高的地位,则是其后的北宋年代的事了。

北宋熙宁(1068年–1077年)年间,湖南安化县梅山匪乱不断,愈演愈烈。太后胞弟率军前往围剿,战局不利,全军溃败,太后胞弟反而被山匪劫持。密印寺住持景慧禅师闻讯,迅即率领全寺僧人出山平乱,终于解救了太后胞弟,并且弭平了暴乱。

宋神宗旋即封景慧禅师为国师,御赐“下马石碑”,敕令全国官吏至此庙,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从此以后,密印寺在中国社会各界树立了崇高的地位,而且此寺历任住持也被佛教界各方人士给予礼遇了。

唐宋时期,密印寺僧众多达三千余人,供养僧众的寺田也多达三千七百亩。经过历代变迁,寺院规模有了巨大的变化。

1918年秋,农民张三元率众登山,纵火烧毁了这座古刹。一日,有人告诉张氏三兄弟:“你们家的牛给和尚牵走了!”也许是平日乡民对和尚存有怨气,不一会他们聚集了上百人,带了几大桶煤油上山,趁越过一米五厚的土墩墻,闯入寺院,一夜之间烧掉殿堂四十余座。翌日,张三元远走他乡,和尚们报官通缉,两年后张三元被发小出卖,在安徽落网,被押解回宁乡县沩山乡处决。

1933年,众多僧人及居士奔走各方,集腋成裘,募集重金到位,于是在原址重建密印寺。自然规模今非昔比了。

今日寺院现存建筑有山门、钟楼、万佛殿、文殊殿、普贤殿等,共计占地面积九千多平方米。现任住持静雄大师。

山门:中间上方刻有“密印寺”三个字,下方刻有“般若道场”和一副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右边小门上方刻有“祖意”,左边小门上方刻有“禅心”。山门前方有一对石狮子。

钟楼:宋朝大观元年,密印寺铸有大钟一口,重达5048斤,外表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洪亮,远达数里。

万佛殿:万佛殿供奉三尊佛像以及四壁饰金的12182尊砖佛,匾额“万佛殿”是1945年蒋介石题写。

文殊殿:供奉文殊菩萨,他是智慧和辩才的象征。

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又称“大行普贤菩萨”,主一切诸佛的理德和行德。

上世纪60年代初,沩山人民公社社本部进驻密印寺,遣散了僧众,让他们还俗回乡间务农。文革初期,红卫兵掀起破四旧的运动,密印寺万佛殿释迦牟尼等三尊佛像及四壁饰金的12182尊砖佛被砸毁或破坏,寺内钟、鼓、法器、藏经等也被毁坏。

文革结束后,北京恢复执行原有的宗教政策,方丈及尚在的僧众全部返回密印寺。信徒及民众过来礼佛者川流不息,香火迅即兴旺起来,其兴盛程度比过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青年毛泽东遇到的青白眼(下篇)|三策智库

(图片来源自网络)

2009年,在宁乡县政府支持下,企业及宗教界投下巨资,在密印寺兴建观音圣像,连底座总高度达99.19米,由600多吨铜制成,表面鎏金。其须弥座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高度21.9米,象征观音菩萨的诞辰纪念日。观音圣像眉心的红宝石产自于澳洲,直径25公分。通向圣像的拜道共619级阶梯,在中部设拜祭广场,气势恢宏,盛极一时。

高僧断萧瑜一生吉凶

1979年,笔者获金庸先生任命为香港明报资料室主任,在资料室看到青年毛泽东的挚友萧瑜著书的中译本《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译本有两个版本,一是简略版,一是全文版。本文叙述的密印寺方丈直断毛泽东将稳坐金銮殿一节内容,来自全文版以及其他相应资料。

萧瑜,原名萧子升,湖南湘乡人。当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他与毛泽东、蔡和森同为杨昌济老师的得意弟子。他们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都是第一师范的高材生,人称“湘江三友”。萧子升很早入学,他比毛泽东小一岁,却在学校里比毛泽东高三届。

萧瑜在书中叙述,1917年夏,他与毛泽东两人约定,不带分文钱,在长沙周边游学一个月,以检验他俩在中国社会的生存能力。在旅途中,他俩或者帮人打工,或者替殷实富户书写春联,以解决食宿问题。有时他俩兴之所来,索性由萧瑜磨墨提笔,书写对联,让毛泽东在街上兜售,这是因为萧瑜文笔好,书法佳,而毛泽东操湖南话口才了得,擅于鼓动、推销。在中国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的相关剧情中,对毛、萧两人密切配合,扬长避短,在街上兜售毛笔书写对联的这一情节描绘得栩栩如生。

毛、萧两人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先后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

他俩行至密印寺时,僧众诵经礼佛的场面煞是引人入胜,又觉得景色宜人,况且听闻此寺住持人是佛、儒双栖的大学者,就想拜谒方丈。然而,古刹名寺的方丈岂可轻易得见?读者诸君游览古刹名寺的经历必定不少,对此应该深有体会。然而,毛、萧两人恰恰巧遇方丈,并且获得方丈诚意邀请留在寺内盘桓了三天两夜,彼此多次促膝畅谈,可见凡此种种都是彼此注定的缘分。

萧瑜写道,方丈出面见了两人,相谈甚欢,就亲自带他俩游览寺内景观。一行人来到万佛殿之前,方丈先说:“这座殿堂里面供奉着许多菩萨,其中有尊菩萨是纯金铸就的。不知施主能否指出呢?”毛泽东走进殿堂,绕行之际,他对着一尊佛像随手一指说:“就是此尊金菩萨吧。”方丈及随行僧人顿时惊呆了,到此寺礼佛的施主成千上万,精确地随手指出此尊金菩萨的仅此一人呀。这就是当时在宁乡县名闻遐迩的“万佛之中指金佛”的故事。

尤有甚者,这一天本是乌云密布的阴天。方丈送毛、萧两人走出殿堂时,只见乌云快速散去,阴天变成晴天了,万道太阳光芒映射群山大地。方丈与随行僧众感到诧异,于是方丈一定要邀请毛、萧两人前往客堂谈经论道,并且敦请两人无论如何要在寺内逗留数日,以尽地主之谊。毛、萧慨然允诺。

在游览寺内景观顺道休憩时,萧瑜毕竟年少气盛,性格活跃,便对方丈说:“听闻得道高僧都能预测个人命运吉凶,能否请方丈指点一二呢?”方丈脱口说道:“两位施主都适宜在政界发展,却不应该长久待在湖南省。萧施主应该往南方走,具体说来就是去广州寻觅机缘。不数年,又从南往北拓展前途,在政界觅得一席之地。你往北走,行至北京为止。接着你会遇到无妄之灾,一场官非坏了你的前途。今后远走异国他乡,之后你就终生不踏中土了。”

毛、萧两人离开密印寺前,方丈对萧瑜反覆讲述佛教义理,委婉地规劝萧瑜皈依佛门。萧瑜只是念想往政界发展,予以婉拒。最终方丈遗憾地说:“只怕萧施主今日不留沩山,日后也难留在中国了。”

萧瑜回到家里以后,积极地参与了毛泽东发起的群众性的启蒙运动。他声称,1921年中共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与毛泽东一起住在上海。每次毛泽东开完会,回来都告诉萧,因为他信得过萧,同时也想把萧拉过来加入共产党。

青年毛泽东遇到的青白眼(下篇)|三策智库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毛泽东与萧瑜。图片来源自网络)

后来萧瑜与毛泽东几经争论,终于两人分道扬镳,原因是在政见、性格上,两人扞格不入,积不兼容。具体表现在萧强调要遵循改良路线,因为他认为中国积弱已久,社会经不住大动荡了;而毛极力主张要发动革命,这年8月23日毛给他的老师黎锦熙写了一封信,“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毛的大本大源就“在于发动工农群众”。

国民党北伐成功后,萧瑜累官至农矿部次长。1933年,国民党元老、司法院副院长张继等人发动针对北平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及易的女婿、故宫文献馆秘书长李玄伯的诉讼行动。翌年,殃及萧瑜的一场官非从天而降,萧被指控私占故宫宝物。1934年10月29日,上海《申报》刊文称,“前农矿部次长萧瑜夫妇私运古物十箱,被法海关发觉扣留,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除由外交部令法公使馆详细查复外,行政院并令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严予查办,该会日内将开会议,讨论此案”。

至此,萧瑜仕途一蹶不振,乃至中国虽大,却没有他只身侷处的一隅之地。从此他时而法国,时而乌拉圭,一直待在国外。国民党元老李石曾(易培基的亲家)同他有交情,李在法国创办了中国国际图书馆,任萧为馆长。1951年,图书馆搬到乌拉圭,萧随之而去。1976年,萧在乌拉圭去世。

密印寺方丈果然一语成谶。萧瑜在这场官非降临因而避祸国外之后,“终生不踏中土”矣。

方丈直断毛稳坐金銮殿

叙完方丈替萧瑜看相定终身之事,再说方丈直断毛泽东日后稳坐金銮殿的趣事。此事过程一波三折,相当令人费解。

这位方丈替萧瑜看完相以后,接下来自然是为毛泽东看相了。他凝视片刻毛的面相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毛施主贵不可言。”就此打住,不再多说了。毛当然不肯就此罢手,跟着说了诸如“愿闻其详”之类的话;方丈不愿再说,也不能勉强。对话就此冷场了。

稍停一段时间后,方丈才继续说道:“毛施主贵不可言,贵不可言。他日毛施主得志,其奈天下苍生何!”言尽于此。在古籍中,“贵不可言”指的正是皇帝,而不是宰相或大将军,而且指的不是正坐在金銮殿上由臣子山呼万岁的皇帝,而是当时身为平民日后却可能称帝的未来皇帝。在古代,若干方士、策士有眼力劲,能识天子于底层,即形容那位未来可能称帝的平民为“贵不可言”,这样可以避免被称为“蛊惑民众”的攻击。古代史书就记载不少这样的实例。

毛泽东熟读中国历史古典,自然明白“贵不可言”的含义,自然无须再问端详。接下来,毛、萧两人就与方丈讨论宗教理念及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议题很广泛。

毛泽东、萧瑜两人在密印寺居留三天两夜期间,与方丈在一间禅房里长谈了两次。萧在书中说,在第二次长谈时,彼此畅谈了对哲学的看法,“他(方丈)一直侃侃而谈,最后触及到孔子和老子”。方丈是佛教、儒学双栖的大学者,既然自己觉得与毛泽东有缘,就有意把本人对儒、释、道等哲学经典的独到见解传授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也从中得到启发。

据称,毛泽东在与方丈探讨中外宗教异同时表示:“中国没有类似其他国家的宗教战争,几个宗教和谐共存。这对国家来说不是坏事。”方丈遂说道:“只望毛施主记住这句话,日后不要忘记。”毛追问缘故,方丈不再言语。

毛泽东、萧瑜两人游学沩山期间,法一是方丈的贴身小沙弥,两人通过他与方丈联络。萧在书中说:“法一,十五岁,很会说话,字也写得很好。”还写道,“我和毛泽东就离开了寺院,向山下走去。法一送我们到山脚,洒泪而别”。法一还陪毛泽东游过月夜下的沩山。在小河边,毛在扇面上为他题了《归国谣》,词曰:“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这说明,在三天的接触中,三个人成了好朋友。

1917年夏毛泽东游学期间与密印寺结下了缘。其后毛再也没有机会再访沩山,却始终关爱着这方土地,可见“缘分”之深。

1955年12月23日至24日,毛泽东来湖南,在专列上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农业合作化、讲卫生、除四害等农村工作问题。中共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出席了座谈会汇报工作。张回忆说:“当时谈话两个小时,谈话时毛主席问我,双江口你去过吗?我回答说去过。毛主席又问,回龙山你去过吗?我回答说,去过。毛主席说,我也去过,那山上还有和尚。毛主席又问,沩山你去过吗?我回答说,我还没有去。毛泽东当时面带微笑,且意味深长地叮嘱道,‘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

1977年9月毛泽东逝世一周年时,张鹤亭已经调至湖南省机械局工作了。上述回忆是这时张写给宁乡县委的信中的内容。张在信中强调,1955年底毛泽东亲口告诉他,自己去过沩山。

青年毛泽东遇到的青白眼(下篇)|三策智库

(图片来源自网络)

如今密印寺后院,一座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毛泽东的手书:“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此话乃毛泽东亲口所说,而碑文却是由毛体字拼凑而成。密印寺内多处陈列着这一手书的镌刻本。

至于当年接待毛、萧两人的小和尚法一,后来还在乡村生活了许多年。1968年至1969年,宁乡县革委会计划筹建《毛主席早期在宁乡的革命活动纪念馆》,组织人员专门对毛泽东1917年游学活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组找过来时,法一早已还俗,姓姜,住在黄材镇。法一亲口给调查组讲了毛泽东在密印寺的经过,其中就有毛泽东“万佛之中指金佛”的故事。当时调查组认为法一讲话内容带有迷信色彩,没有革命意义,也就没有列入建馆内容,更没有存档。

至于当年密印寺方丈的法号,萧瑜在其书中没有提及。如今在关于沩山密印寺的史志中,唯独缺少1905年到1918年这一时段的方丈的名字。学者多方查证,也只是在湖南省文史部门编辑的一本诗选中,发现了一首追怀诗,诗的注释中有:某某僧,沩山住持,在戊午年(1918年)“以身殉佛”的文字。可见1918年秋张三元率众登山纵火烧毁密印寺时,这位方丈很可能死于这场法难了,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如今密印寺香火兴旺,信徒登山来访,不绝如缕。寺方已经把当年方丈与毛萧二人长谈的禅房、就餐的斋房、毛萧两人作客的住房等,一一标识,予以陈列,供来客参观。读者诸君若有兴趣,不妨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即可逐一映入眼帘。

(作者是前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科学家)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95173.html

(3)
上一篇 2021年10月28日 上午10:37
下一篇 2021年10月28日 上午10: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