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蒋介石,娶了19岁的毛福梅

作者:一棵青木

本文转载自:远方青木(ID:YFqingmu)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比你想的要严重的多。
有句谚语在中国已经流传很多很多年了,叫“女大三,抱金砖”
最近30年出生的中国人,对这句话可能莫名其妙,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女大三就能抱金砖。
因为在这批中国人的眼里,男大女小才是正常搭配,男大三抱金砖还差不多,怎么可能女大三抱金砖。
哪个男人会娶比自己大三岁的女人,还认为这是抱金砖,这不是搞笑嘛,当然是越年轻越好。
你觉得搞笑,那是因为你出生之后的一系列经历限制了你的认知。
数千年来,都是女大三抱金砖,妻子的年龄普遍大于丈夫。
别说什么一树梨花压海棠,那是妾,不是妻,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连人都不算,就是家里的一件物品。
古代正妻的婚嫁,和现代的婚嫁,背景完全不一样。
1887年,蒋介石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溪口镇的一个小康之家。
在蒋介石出生的5年前,1882年,一名叫毛福梅的女子出生在宁波奉化县岩头村的一个小康之家。
1901年,14岁的蒋介石结婚了,正妻是19岁的毛福梅,两人还生下了蒋经国。
蒋介石长大后又是考军校又是赴日留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识字的大背景下,就算谈不上大富大贵之家,也绝对算是小康家庭的顶峰了,在奉化县溪口镇那绝对是响当当的人家。
以蒋介石家庭在溪口镇的地位,当地的农妇他想娶哪家娶不到,为什么要娶大自己五岁的毛福梅?
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五赛老母,但蒋介石的母亲还健在啊,毛福梅侍奉了蒋介石老母一辈子。
为什么,蒋介石到底是为什么要娶大自己五岁的毛福梅,蒋介石的母亲为什么又会同意这种婚事。
就算是包办婚姻,按今天的婚姻思维,也应该给蒋介石找一个岁数相当甚至更小的女孩子啊。
因为在当时,整个浙江,乃至于全国的风俗,都是女比男大。
男子要早早结婚,14岁就要结婚,女孩子反而可以拖到16~20岁才结婚。
众所周知,女性发育的远远比男性快,14岁的女孩子已经落落大方了,身体和智商都基本成熟,而14岁的男孩子还和个小屁孩差不多,身体和智商都极度幼稚。
为什么以前男孩子要结婚那么早?
在浙江奉化县,甚至有“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的说法,意思就是如果在大婚之日,新郎看到爆竹燃放后激动的忘乎所以,跑出去和其他孩童一起抢爆竹蒂头,那是非常不祥的预兆,表示夫妻很难到头。
我之所以知道这个习俗,是因为在介绍蒋介石婚姻的历史资料里,就记载了蒋介石在大婚之日跑出去和其他小孩一起抢爆竹蒂头这件事,把自己的母亲王彩玉气得直哆嗦。
蒋介石在大婚之日,也没有和毛福梅同房,办完礼仪后就直接跑他娘床上睡觉了,留毛福梅一个人在床上坐到雄鸡报晓。 
这个插曲不仅仅是蒋介石生平的花边新闻,也表示了当时奉化县男性结婚年龄之小,小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甚至小到可以无视父母警告,在大婚之日顽劣的跑出去抢爆竹。
年龄如此之小的男性,过于顽劣,14岁也就是今天的初中生,哪里能承担做丈夫的责任。
为什么蒋介石14岁就要娶妻,还愿意娶大自己5岁的毛福梅。
为什么19岁的毛福梅,又愿意嫁给仅有14岁的蒋介石?
按理说,应该是男不愿娶,女不愿嫁,结果却成了一对夫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几千年,中国都是男少女多,任何时候都是男少女多。
只有在男性远远少于女性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婚配情况。
毛福梅并不想嫁给小自己那么多的蒋介石,但是以毛家在当地的身份地位,能门当户对的家庭太少了,匹配的男性也太少了。
周边就那么几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大家熟悉的不得了,就没几个未婚男性,都等到19了都还没嫁掉,好不容易等到蒋介石这个正太长到14岁了,那还不赶紧把终身大事给办了。
为什么未婚男性这么少?
不止是有钱人家的男性少,没钱人家的男性也少,“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这个谚语是被所有家庭传颂的,并不只针对有钱人家。
民国时期的战乱不算严重,相比古代动不动就屠戮所有男性的战争已经算文明很多了,但即便如此,男性数量也比女性低一大截。
在整个古代阶段,男性都是消耗品,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战争只是死因之一而已。
出去做工,务农,经商,死亡率都很高,只要你敢出门,死亡率就飙升。
举个例子,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被割开一道伤口,然后被感染了,说不定就直接挂了。
那个年代没有抗生素,被感染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同样拿感染举个例子,在古代,不出门在家里做家务活的女性,存活率远远高于男性,但女性也有死亡的危机,主要是生育。
古语说,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门关,这个现代人完全无法理解,因为现代医疗技术已经把孕产妇死亡率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只有大出血和身体有基础疾病的高危孕妇才有可能死亡。
为什么古人说生孩子会是女人的鬼门关?
因为在古代,生孩子真的很危险,远不止什么难产、大出血等。
碰到难产、大出血这样的事,古代的产妇肯定是没救了,但不碰到这样的事,产妇也不一定能活着。
因为生孩子一定会出血,一定会撕裂伤口。
这样的小伤口在现代抗生素的面前,只是小伤,但是在古代,这样的伤口非常可怕,一旦被细菌感染几乎无药可救。
因此在中国所有地区都有坐月子的规矩,主要就是怕感染。
很多农村甚至立下这样的规矩,要求自家的产妇要足足在床上躺一个月不准下地,更不准见水。
对,那些婆婆们不让自家媳妇下床,不让自家媳妇洗澡,说这是为你好。
为什么这么做是为你好?
婆婆们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个规矩世代相传,祖祖辈辈都这规矩,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媳妇你也一定要这样,这肯定是为你好。
很多产妇都被气疯了,盯着油汪汪的头发在床上窝了一个月,难受死了,感觉比坐牢还痛苦。
我下地走动走动就会对身体不好?我去洗个澡就会对身体不好?
这规矩简直太沙雕,属于农村老人的无知和迷信。
现代社会有了抗生素,你认为这个规矩沙雕情有可原,但是在古代这规矩可真的不沙雕。
不让产妇下床走动,是怕产妇正在愈合的伤口再度撕裂,不让产妇碰水,是怕伤口遇水之后被细菌感染。
躺床上一个月,等身体所有伤口都愈合之后再下地洗澡,绝对可以让产妇的存活率大幅提升。
千年来都是这规矩那是有道理的,质疑的人全进鬼门关了,你能活着质疑那是因为你有抗生素。
没抗生素的年代,身体每被破开一道伤口,都是走一次鬼门关。
动物世界里所有的动物都极力避免自己受伤,因为一旦受伤就有死亡风险。
人类也一样,如果一只大鹅向人类发动攻击,几乎所有的人类都会害怕。
这只鹅肯定咬不死你,你站着不动鹅都不可能打得过你,为什么你会发自内心的害怕?
因为人类的基因告诉自己,不要被咬伤,被咬伤很危险。
任何动物捕猎其他生物的前提都是无伤捕猎,只要有受伤可能就基本不会出手。
但只要出门干活,哪怕再小心,早晚都会受点伤。
大量的男人,因为这个,挂掉了。

自然状态下男女出生比是100~105比100,多出来0~5%的男性就是留着死亡的。

但实际上5%是根本不够用的,男性消耗的太厉害。

今天的男女比大概是110比100,导致婚配的男性基本比女性大2岁左右,而当时毛福梅比蒋介石大5岁。

按这个比例类推,蒋介石结婚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男女比可能在80比100左右。
这都没考虑那个年代不少权贵男性蓄养大量小妾和姨太太这回事!如果考虑了,那男女比例差距更为惊人。
毛福梅家在岩头村勉强还算个地主,到了大城市真没那些小妾有钱有地位,但毛福梅却到了19才嫁掉,嫁给14的蒋介石。
这就是自古以来男性的折损率,战争年代折损率高,和平年代折损率也很高。
因为男性的折损率高,所以导致古代的彩礼并不重,毛福梅家并没有收蒋介石家多少彩礼,陪嫁也不少。
并不是毛家不想收天价彩礼,谁不想收呢,而是收不到,要不然也不会把19岁的女儿嫁给14的蒋介石。
在那个养儿防老的社会背景下,抚养女儿的花费和彩礼并不匹配,这也导致长期以来生女儿有“赔钱货”的说法,人人都想生儿子。
不仅要生儿子,还要生好几个儿子,因为折损率高,多生几个才有保障。
数千年来,这种想法都没有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就和孕妇产后坐月子不能下床不能洗澡一样是真理。
但新中国建立以后,医疗技术飞速提升,一瓶抗生素从价值一条黄金变成了白菜价。
女人生孩子不再是鬼门关了,男人出门干活也不是鬼门关了。
破了一大块伤口?
打抗生素就行了,最多再给你补一针破伤风疫苗。
这点小伤怕个啥,死不了。
医生治疗后,男人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但是,隔壁受伤的老王,也开开心心回家了。
男性的折损率飞速下降,人均寿命飞速提升。
这是好事,但也打破了数千年来男人为了家庭出门当炮灰赚钱的传统规律,导致男性的竞争对手,其他男性,数量大增。
男女的性别比,飞速的接近。
建国二三十年后,女大三抱金砖这个说法就已经逐渐的淡化了,男性数量越来越多,女性嫁人越来越容易。
在七八十年代,彩礼依然很轻,但女性嫁人基本可以嫁给同龄男性了,不用嫁给低自己三五岁的小娃娃。
这个时候,很多中国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依然迷信数千年来的传统,就是生男赚钱生女赔钱。
80年代中后期,强制计划生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了。
只能生一个!农村户口如果头胎的女儿,可以再生一个,但最多生两个!
数千年来生男更划算的传统尚处于巅峰期并未消退,突然遭遇了这个政策,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为了能生男,无数中国家庭想法设法的偷生。
偷生还算好,并未改变中国的性别比例,你连生9个女儿再生1个男孩,其他家庭只生1个男孩就不生了,全社会依然是1比1的性别比。
但80年代末期,一项所谓的B超看性别技术出现了,迅速火爆中国,大量的妇女选择性堕胎,只为生个男孩。
这个技术的出现,直接打破了中国的性别平衡。
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男女比例就突破到了105比100之上,然后开始一路飞奔,到了1998年已经变成了118比100。 

14岁的蒋介石,娶了19岁的毛福梅

而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2019年统计的10~14岁的孩子男女比例高达119比100,反算下来这批孩子是在2005~2009年出生的,这是中国男女比例的巅峰点。 
1998~2008这十年,是中国人口失衡最严重的十年。

14岁的蒋介石,娶了19岁的毛福梅

这批人20岁结婚,因此中国的男女矛盾在2018年之后进入了一个巅峰期。
如此夸张的性别比例差距,让女大三抱金砖成为了一个笑话,近几十年出生的中国人无论男女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女大三就能抱金砖。
因为男人太多,女人太少,当年19岁毛福梅抢14岁正太蒋介石的婚配情况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
现代社会认为男大三甚至男大五,才能抱金砖。
中国男女性别比是在1991年突破105比100这个界限的。
假定20~22岁后开始考虑结婚问题,那大概就是2011~2013年步入婚配阶段。
看到这个时间点,你想到了什么?
没错,中国彩礼的一路飙升,就是以这个时间点为起点开始的,在婚恋市场上女性开始大量的供不应求。
到了2015年,甚至催生出了咪蒙。
咪蒙的爆火,不止是她自己的原因,也是顺应了当时男女性别比惊天逆转的大时代背景才出现的。
咪蒙并不是真正女权,其实全中国都没有真女权。
欧美的真女权,是向资本家开火,追求的是工作平等,社会平等,权利义务平等,这才是真正的女权。
而中国的所谓“女权”,从来不向资本家开火,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婚恋领域,火力全部对准那些准备和自己结婚的男性。
论证为什么彩礼应该这么高,论证婚后为什么女性的负担应该减轻,权利应该增加,这就是中国“女权”的全部任务。
只谈婚前婚后,绝不谈其他,中国“女权”的特色非常明显。
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沿着这条路发力,最容易看到结果,最容易立竿见影的增厚女性的利益。
男性必须要退,不退也得退,而资本家不用退。
因为婚恋市场没有平等和公平这一说,只有供需关系,男性供大于求,就必须退步,毫无议价挣扎的可能性。
男女性别比失衡,115个男人对100个女人,但只能一夫一妻,女性一发力,男性就必须退,一直到15个男性彻底崩溃,选择躺平,退出婚姻市场为止。
这是咪蒙们的最大优势,她们的理论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当时那些女性感觉自己看了咪蒙的理论后真的获利了。
但在工作市场,“女权”的最大依仗,也就是失衡的男女性别比,没用了。
资本家压根不认什么男人女人,你们统统都是人,给我创造价值我就发工资,不创造价值就滚蛋。
谈条件?认为女人数量少就应该涨工资?
资本家一脸迷惑的看着你,请问你在开玩笑吗?
因为要迫使资本家让步太难了,难到几乎不可能,费劲太多,收获太少,所以中国的“女权”清一色选择了更容易取得战果的领域,那就是婚恋领域来进行发力。
很多中国人讨论男女权利的时候总拿中外女性的权利说事。
什么欧美女性嫁人后要改夫姓,希拉里婚后改姓克林顿,香港特首郑月娥婚后改名林郑月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傲视全球,女富豪比例傲视全球等来证明中国的女性权益已经很高了,远远比世界其他国家要高,所以中国没必要搞女权等等。
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
你上班,会嫌工资高么?给你加薪难道你会拒绝么?
你无法加薪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辞职后无法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了,绝不是因为你满足了这个工资。
男女,其实都一样啊。
婚恋市场谁也别说谁了,女大五和男大五都是人口背景决定的,彩礼意思一下和彩礼重如山,也都是人口背景决定的。
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女权组织,虽然在婚恋领域鼓噪无比,看似给女性争取了很多东西,但其实一点用都没有,最多把本来就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个1~2年。
把这些“女权”全部清除掉,彩礼依然会飙上天,女性在婚恋市场的特权依然会大幅增长,最多延迟个两三年,彩礼的爆发速度没那么快而已。
让这些“女权”大量存在,也不会给女性带来什么额外的好处,最多把本应该得到的提前两三年。
不信你把中国这些“女权”都扔到男女数量平衡的欧美去,看看她们有没有那个本事帮欧美女性在婚恋领域讨到额外好处。
欧美是女权的发源地和老祖宗,努力了半个世纪连婚后要改丈夫姓这个条件都没拿掉,你觉得中国那帮女权到了欧美就能行?
你行,你上啊,欧美女性等着中国女权组织的解放。
中国高彩礼,男女权利义务失衡的核心原因一定是男女比,其他都只是诱因和催化剂。
能迫使资本家让步的女权,才是真正厉害的女权。
欧美的女权组织虽然没有在婚恋领域取得什么成果,但其实力量和成熟度远远大于中国女权。
中国那帮女权看起来辉煌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借了男女数量失衡的大势而已,有没有这些人其实结果都一样。
就好像你在电梯里做俯卧撑到了楼顶,并不代表你是做俯卧撑做上去的,功劳其实是电梯所有。
通过研究男女的性别比,可以直截了当的猜测出中国这帮不成熟的“女权”还能蹦跶多久。
刚才那个图里的数据大家也看到了,2019年统计的结果,0~4岁的孩子里男女比例是113.62,明显比以前降低,但依然在110之上。
2021年2月,曾经发布了2020年的户籍登记数据,虽然只有1000万人的数据,但大致男女比例是可以看出来的。 

14岁的蒋介石,娶了19岁的毛福梅

529万男孩对474.5万女孩,男女比例是111.4比100。
而根据历史规律,在男女比例突破105之上的时候,婚配市场就会失衡。
可以很明显的预计,中国婚恋市场还会继续失衡至少20年,至少20年内都会维持原样,中国式女权人士依然可以如鱼得水至少20年。
这和任何人的意志都无关,婚恋市场不可能平衡,男性注定要让步,而女权人士只要随便发点声,就可以把这个婚恋市场失衡的成果揽在自己身上。
如果世界短缺了1%的粮食,那粮价不是会上涨1%,而是会飙升到1%的人口拿出所有财富都被饿死为止。
如果婚恋市场短缺了1%的异性,那婚恋的价格不是会上涨1%,而是会飙升到1%的人口拿出所有财富都无法结婚为止。
而现在短缺的不是1%,是10~15%,男大三乃至于男大五的对策让供需失衡的矛盾延缓了几年爆发,但这种寅吃某粮的拖延政策并不会改变最终结局。
三到五年后,你再怎么男大三男大五都没用了,女性不够就是不够,除非你男大十,那可以再拖延几年矛盾。
你还别说,古语云,女大七,笑嘻嘻;女大八,准发家;女大九,样样有;女大十,样样值。
以前就是靠女大十来缓解男女失衡矛盾的,14的男孩娶24的女孩,但这种东西依然是治标不治本,只是在当时大幅度增加了女性的嫁妆,降低了女性的彩礼而已。
如何治本?
参考1980~1988年的中国出生比数据,只要自然生育,哪怕有发达医疗技术的帮助,男女性别比都是1比1左右,有时候男女比还会掉到99比100。
只要彻底放开生育限制,选择性堕胎就会消失,男女比例就会迅速恢复正常。
男性那些动不动就对比中外女性权益等幼稚的话,还是等男女比恢复到100比100的时候再说吧。
那时候说有用,现在说没用。
2021年,中国开放了三胎。
其实三胎已经够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根本生不到三胎,而且彻底放开生育限制我认为近几年也会出台。
2022年,中国的出生男女比例一定会急剧下跌,直奔1比1而去。
反算一下,2042年中国的婚恋市场会恢复正常,在此之前所有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目前的现状会长期维持。
我只能告诉你背后的本质规律,并不能改变这个结果。
另外,不要迷信几千年来所谓生男孩更赚这种说法了,以前确实是这样,能女大十,样样值,这样的年代肯定生男孩更赚。
但现在不是了,而且至少未来半个世纪我都看不到女大十重现江湖的可能性,除非核平年代这个问题被解决掉,或者人类失去了抗生素。
男女比最多恢复到1比1,男比女少不可能,这代表男性不可能有婚恋优势,最多就是平等。
生女儿不错的,怎么算都稳赚不亏,强烈推荐。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96429.html

(6)
上一篇 2021年10月30日 下午12:16
下一篇 2021年10月30日 下午12: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