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是苹果怎么看,而不是雷蒙多怎么看

作者:雁默

本文转载自:底线思维(ID:dixiansiwei)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Mate 60一出道就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几乎所有目光都放在华为是否突破了美国封锁。不但没死还变得更强大是怎么回事?美国媒体尴尬了,被漂亮国往死里打的企业,没有这种前例,甚至无一例还有力气卧薪尝胆的。华为浴火重生,还为中国活出了自己,这当然是令人激动的一刻。
然而,华为却很低调,是不是用菜刀雕刻米粒?他们没说,只是不发一语地将米雕作品摆上架,让各方用显微镜检查,揣测,然后不可置信。
心理学谈的悲伤五阶段是:1.震惊与否认。2.愤怒。3.讨价还价。4.沮丧。5.接受。由于充满悬念,美媒的反应尚在第一阶段,而华为似乎有意避免让美国人进入愤怒阶段,只想和气生财,不急着开香槟,免遭人忌。
尽管华为表现淡定,但对中国人而言,感受就像李小龙击碎“中国人与狗不准入内”那块招牌,这一幕,太舒畅了。
重点是苹果怎么看,而不是雷蒙多怎么看
不能不提,华为还真有一位名叫李小龙的终端机BG首席技术官,因为美国的霸凌制裁,他放弃了优渥的45岁退休计划,理由是:因为制裁,我觉得我得继续干,干到我们重返第一的那一天……阿架!我耳里响起了李小龙的经典喊叫声。
既然华为不想太高调,我们也配合这家公司的呼吸节奏,先别唱太欢,对于围绕在Mate 60的许多问号,既然官方不方便证实,也就别追问,别过度推论。因此,无须急着用雷蒙多的视角看问题,讨论“小院高墙”会缩小还是放大。倒不如用苹果的视角看问题,讨论华为官方愿意高调说明的产品利多。
政治的归政治,商业的归商业。如果我是库克,会关注的首先是Mate 60是否能大量生产以满足需求,这不只攸关iPhone15的销量,也关系到红色供应链是否真能自给自足,以及这一切背后的成本意涵。
其次,让库克心里发毛的应该是“卫星手机”这档事,对迟迟拿不出杀手级应用的苹果,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三,苹果作为二合一的设备商与系统商,势必得紧盯鸿蒙系统的发展能走得多远多广,手机(含平板与其它穿戴产品)、PC、车用智能系统、自驾系统,均内含大量的AI技术想象,以及不同市场的整合,影响深远。至今,苹果的封闭系统在不同市场上的拓展仍乏善可陈,而华为重返手机市场,意味着鸿蒙的普产量的关键性。
关于产量,大有外媒认为华为用的是2019年的台积电芯片库存,因此Mate 60顶多只能生产400万台,这种看法纯属无知就不谈了。另有所谓专家呛“一年出货至少一亿台才算个咖”。问题是,华为并不打算在海外销售Mate 60,也没有什么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一年卖上一亿台,iPhone在2022年也才售出约5400万台,乱喊数字是模糊了焦点。
重点是苹果怎么看,而不是雷蒙多怎么看
华为预估今年所有型号手机销量是4000万台,一般预估Mate 60的一年出货量会超过1200万台,今年下半年销量约600万台。作为第一台“中国自主手机”——而且是高阶手机,一年超过1000万台的产量与销量是合情合理的。高销量应不是问题,产量若能拉高到一年超过1500万台,那么诸多唱衰的论调就不攻自破,包含用DUV多重曝光,良率低,成本高10倍这样的论调。
就目前而言,中国先进制程芯片成本较高这种看法不是全无道理,但成本到底是不是比较高,高又高出多少,我会看手机售价来判断。Mate 60的定价仍比同级iPhone低了一截,可见华为希望冲销量,如果Mate 60是赔钱货,冲销量就是不合理的。毕竟,作为第一款国产自主手机,意义重大,卖贵一点并不为过,不需要赔钱卖。
另一种推估是,若Mate 60销量达到500万台,将使iPhone15在中国市场损失约38%的销量。这个数字的计算依据来自于2022年iPhone同价格带以上机种在中国的销量。无论如何,Mate 60势必排挤iPhone15的市占。因此,从Mate 60与iPhone15今年的销量比较,可判断“中国自主”的威力大小以及持续性。
库克会先看Mate 60产能是否可满足中国市场,再以此推估其后续机种产能是否能满足全球市场。产能关乎成本,对苹果而言,同级对手的产品成本关乎的是自家产品的价格战略与性能布局。尤其重要的是,苹果未来若不得不买高价的美制芯片,华为用的却是物美价廉的国产芯片,那库克就会处于竞争弱势。
这样看就约莫能理解华为的低调,东西成功做出来,是过了第一关,产量能否超出预期,是第二关。若没过这第二关,全球市场分析师都会对“中国自主”含金量至少打个对折。相反地,若过了第二关,那就真坐实了Mate 60的划时代意义,形同李小龙牵了条狗,气定神闲地走进了那个公园。
处于悲伤第一阶段的美媒,特别找了些“专家”讥讽Mate 60为“过时产品”,断定华为的低调就是心虚,暗嘲Mate 60根本不是5G手机。不过,这种震惊与否认无法抹除库克的第二个担忧:卫星手机。
卫星互联网与6G
iPhone14与Mate 50已经内含最初期的卫星通信功能,去年已经引起了一些讨论,但由于功能过于阳春——除了地区限制外,iPhone14仅能向特定机构发出求救信号并可收到回复,Mate 50仅能发出文字、位置等信息,且无法收到回复——被视为营销噱头。
虽如此,没有人敢低估卫星通信的巨大发展潜力,因为此功能关乎6G,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在商业与个人层面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潜在市场相当大。此一领域当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降低成本,而结合消费性手机以大幅拓宽用户数,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之一。
Mate 60的卫星功能拓展到语音通话,是很不简单的进展,这一步,iPhone15恐怕还没跟上,因为苹果走的是低轨卫星路线,而就算是马斯克的“星链”,也仅预估到今年年底能实现卫星短信功能。当然,马斯克的野心更大,且优势明显,他的方案甚至不需要手机有卫星功能,一般智能手机也能用。
重点是苹果怎么看,而不是雷蒙多怎么看
客观地说,Mate 60使用高轨卫星方案,应该只是一种过渡阶段,因为趋势指向低轨卫星的整合方案。
目前实现手机连线卫星的模式有三种:一、直接使用地面蜂窝频段,将工作都丢给卫星处理,手机不需要内建卫星处理器。这是星链选择的模式,所以卫星天线要很长。二、传统的卫星电话模式,使用专门的通信协议和频段。这是Mate 60目前采用的模式。三、使用3GPP标准频段。
Mate 50使用北斗卫星,Mate 60使用天通卫星,都是高轨卫星,特点是容量大,覆盖面大,需要的卫星数量较少,因此成本较低,但缺点是,由于距离太远,以致信号传输时延较长。一般人若打卫星电话,可以忍受语音延迟,但若在要求实时的场景里,这种延迟有时是致命的,如汽车的自驾系统。低轨卫星的优点之一,就是传输时延小,毕竟距离地面近。
Mate 60之所以用高轨卫星方案,主因是中国的低轨卫星布局还在路上,卫星数量不够多,但3颗天通卫星已足够一般人通话使用。不过,展望未来,消费性智能手机还是得选择低轨卫星,因为用卫星上互联网的时候,时延愈小愈好。
在商业领域,卫星物联网、自动驾驶、远洋航运等方面,低轨卫星方案都将扮演关键角色。重点是,近地轨道最多只能容纳6万颗卫星,属稀缺资源,而“星链”就规划了4.2万颗,中国则规划1.3万颗,全世界有能力的国家都在争轨道中的位置,积极发展。考虑应用面的广泛,以及高成本(大数量卫星与频繁的汰旧换新),智能手机终归要使用低轨卫星方案,协助加快商业化来支撑这个产业基建。
重点是苹果怎么看,而不是雷蒙多怎么看
60颗星链卫星堆叠在一起
有人说,6G就是“5G+卫星通信”,将网络从地面延伸到天空,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一体化”,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与商机大为扩增。由以上简短说明可见,低轨卫星将是6G发展的关键。
回到个人层面。只要你见过又贵又大功能又阳春的传统卫星电话,就知道华为这次的独门绝活,是将天线缩小到机身里而且可语音通话。诚然,使用机会可能不多,但消费性电子产品就是诉求多功能,事实上,智能手机的功能,一般人恐怕用不到20%,但还是会被用不到的功能所吸引。消费心理就是这么一回事,对许多人而言,卫星电话功能是保险的概念,买个心安,买个“万一”,买个“我有你没有”。
所以,库克当然在意Mate 60的卫星功能进展,它意味着在未来趋势上,对手抢占了先机,消费者对华为的忠诚度提升,以及电信营运商推销的热诚(因为可赚新的资费)。
iPhone15即将发表,华为Mate 60之外,紧接着就是Google的Pixel8要亮相。近日,Google做了一支广告消遣苹果,酸iPhone的进步如牛步,这次的亮点竟然只有Type-C充电孔。Pixel8会有什么大进展不知道,但若库克拿不出比卫星语音通话更大的亮点,至少在中国市场,苹果会哭一整年。
亮相短短10天,Mate 60已是一则传奇,限于篇幅,这次无法讨论企图心更弘大的鸿蒙系统,我认为作业系统比硬件更值得大书特书,如果李小龙与他的狗不但进了西餐厅,还被请上VIP席,原因应该就是鸿蒙。日后有机会再谈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71077.html

(4)
上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下午12:05
下一篇 2023年9月13日 下午12: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