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2024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发起“301调查”。

按照美方冠冕堂皇的讲法,调查是在审查了五个全国性工会的申请书后,才决定按《贸易法》发起的,这是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首次对中国具体行业采取“301调查”。

所谓“301调查”源自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是指美国政府为平衡进出口贸易的顺逆差,透过美国国会立法授权总统实施保护措施,以避免国内产业遭受国外竞争压力影响,其方法包括设定高关税、限定或减少进口配额等。

历史上,美国政府曾多次援引相关条文发起对竞争对手的贸易调查。

1976至1989年间,日本共遭受过美国发起的20次“301调查”,是接受调查案最多的国家。

1990~2010年间,欧盟又成为美国的重点关照对象,搞到后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于2014年通过了相似类型的反制条款。

自2018年起,中国成为“301调查”的主要受害者,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曾发起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调查,对中国总计超3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中美贸易战谈判期间的莱特希泽(中)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右)(《》)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拜登政府的贸易代表戴琪是一位中国台湾裔美国人,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相比,她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小了很多。

时间来到拜登任内,谁也没想到,造船业竟“意外”成为美国投射战略焦虑的对象。

4月17日,拜登在匹兹堡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总部发表讲话,表示将“认真审视”中国提振其造船业的工业策略。

同日,美国贸易代表正式启动了一项301条款调查,称中方“涉嫌利用非市场做法破坏全球造船业的竞争”,“外国资本和技术正在流入中国军民两用造船厂”云云。

一时间,造船业成为中美之间日益加剧摩擦的最新爆发点。

说来有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产业政策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被视为禁忌。

可随着中国企业逐步向高端产业链进军,西方政界、学界习惯于将这种成功解读为产业政策的作用,即企业拿了政府的补贴,或政府规划了行业的发展。

我们不排除类似解读是某些西方企业刻意引导形成的,以此来要求政府提供高额补贴,并掩盖自己创新生产能力的不足。

实际上,把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简单归因于政府补贴显然不合适,中国企业的成功往往是“自主创新+国内大市场”的结合,产业政策最多只是顺势而为,锦上添花。

但不管怎样,拜登政府很吃这一套理论,其任内推出了大量政府补贴产业的法案。

以大家熟悉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它将投入520多亿美元用于半导体行业补贴;法案规定,如果某家公司根据该法案获得补贴,十年内禁止在中国和俄罗斯设立高于28纳米制程的新设先进半导体工厂。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4月17日,拜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总部发表讲话。随着大选临近,各路工会成为拜登和特朗普争相拉拢的对象。

站在国家战略的角度,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的焦虑和恐惧其实不无道理,因为蓬勃发展的造船业背后往往对应着一支强大的海军。

二战期间,美国曾在短短数年内建造了1500多艘各式舰艇,其中包括数十艘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数以百计的驱逐舰、护卫舰。

当德国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从报纸上看到美国造船厂的下水纪录后,他长叹道:

“看来,我们在这场战争中要失败了。”

放眼今天,美国的造船能力主要集中在四大船厂——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巴斯钢铁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英格尔斯造船厂,其他一些中小型船厂已经失去了新造船能力。

而在四大船厂的营收中,维持运转的订单高度集中于军船,其产品在民船领域完全没有竞争力。

众所周知,寓军于民、军民两用是一种相对经济合理的军工生产模式,像美国造船业这种完全依赖军品的做法,只能无限推高军舰建造的成本,且很难满足战时生产需求。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二战期间美国批量下水的“自由轮”。历史上造船业曾是巴尔的摩最大的产业,但如今该市所有的船厂都已倒闭。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灯火通明的中国造船厂。中国造船厂不仅建造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轮,还为海军建造军舰,技术、人员、设备设施等往往可以共享,实现良性发展。

美国造船业萎缩的状态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在当下这样一个关口突然对中国发难呢?

因为早些年间日本和韩国的造船业一直非常红火,与中国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所以美国并不很担心。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中国造船业技术的突破,日韩船厂的份额渐渐萎缩,从而加剧了美国的担忧。

据统计,过去十年里,日韩在全球造船市场的总份额从55%下降到40%以内,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继续下去。

按照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的讲法,2023年各国船舶订单份额中(按照建造量计算),中国占60%,比2022年上升了9个百分点;韩国下降9个百分点至24%,日本仅占11%。

从前中国船厂只能建造集装箱船、散货船等附加值相对较低的船舶,运输液化天然气的LNG船订单基本被日韩垄断。

而现在,这些技术壁垒已通通被打破。

刚刚过去的4月29日,中船集团与卡塔尔能源在北京签署了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项目建造合同,总价值近60亿美元,创下单笔新船订单历史最高纪录。

按照上述趋势,未来十年全世界多数大型远洋船舶都将在中国建造,这让美国寝食难安,并将其视作严峻的“安全问题”。

美国看来,中国知名造船厂多采用军民融合战略,把军民技术、军民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以加强综合实力,源源不断的民船订单事实上支持了中国军工综合体的发展。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蓝线为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总额,黄线为对华出口总额。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已处于持平或下降状态。

眼见日韩盟友不争气,拜登又想起了他熟悉的“冷战剧本”。

简而言之,美国希望打造出一个排除“非友好国家”的新圈子——不光在军事、政治领域,也包括经济、贸易和产业等领域,像TPP、“民主国家峰会”以及“芯片联盟”等,均属于这方面的尝试。

按照拜登的想法,一些关键领域的大宗采购最好只在西方国家内部发生,把中国排除掉。

要是盟友不配合,美国干脆自己玩,大力推动本土船舶供应链建设,要求在美国国内港口之间航行的内贸船只必须由美国建造、在美登记等等。

这些保护主义措施看似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国内产业,然而其代价却是由全社会买单。

美国盯上了中国造船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很容易导致“定向通胀”,比如日韩等国因农业保护政策导致水果、蔬菜价格奇贵。

有学者指出,新时期以来,贸易保护主义被披上了一层政治正确的“外衣”,它们往往打着维护安全、绿色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名头的旗帜,行保护主义之实。

另一种有趣的现象是,因中美之间发生贸易纠纷,越南、墨西哥等国家趁机想要替代并占据这部分市场份额,于是它们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的力度,最终形成了一种“三角贸易关系”。

……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这些问题都是中国产业链攀爬过程中难以绕开的坎,只能以平常心应对。

套用一句权威表述: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并不能证明美国的强大,反而暴露出美方已丧失自信,乱了方寸。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43449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6日 上午12:05
下一篇 2024年5月26日 上午12: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