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用“亚洲替代供应链”替代中国,此招不可谓不毒

作者:风留痕

本文转载自:动态大参考(ID:dongtaidacankao)

“亚洲替代供应链”概念是英国《经济学人》对美国遏华战略的解读。就是美国准备打造一个新的供应链以替代中国制造的地位。也就是所谓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乍一看,此招不可谓不毒。如果真的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替代供应链,也等于是弱化了中国制造的地位。

“亚洲替代供应链”,尽管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实际上也没有新意。因为近些年来,美国和西方一直在鼓吹寻求一个能够取代中国制造地位的国家。越南、印度曾一度是最佳候选国。

甚至于,美国、欧洲等国早就开始了从中国向印度、越南等国的产业转移。甚至于一些中国企业都开始向印度、越南等国家开始转移了。

《经济学人》提出的替代国家有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泰国、文莱、孟加拉国、柬埔寨、菲律宾、老挝等。

这实际上与拜登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有直接的关系。已经有意向加入这一框架的大多就是几个国家。美国是想借这一框架的建立来孤立打压中国。就被“经济学人”解读为了“亚洲替代供应链”战略。

这实际上就是迎合了一个“产业转移”概念。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第一次产业转移,是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将自己的低端产业转移给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及北美。

第二次产业转移,则是美国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钢铁,纺织等转移给了德国和日本。

第三次产业转移,是日本和德国等将纺织、机电等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给了亚洲四小龙和拉美。亚洲四小龙指的是中国台湾香港和韩国、新加坡。

第四次产业转移自然就是发生在中国身上了。也就是成就了如今的中国制造。

可见,产业转移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如今的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推动产业转移也是不可能避免的。

问题的关键就是印度、越南等国家目前能否接得住中国这个世界制造的大盘。

尽管印度、越南等国的发展势头不错,但短时间之内还替代不了中国制造的地位。也就是无法满足世界供应链的需求。直接导致了一些流入印度、越南等国的跨国资本又开始流出。

能否接得住产业转移这个大盘,还要看这个国家的实力和能力。当然也要看意愿。

越南有意愿,但劳动力资源和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印度也有过这个想法,印度的情况最像中国,可印度人的自大心理似乎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想做。

尽管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可以为自身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可也有被日益强大的跨国垄断资本控制一国经济之嫌。这实际上是印度、越南不是那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重要的是,如果在正常的或自然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入了政治因素,也就是加入了中美对抗的因素,相关国家就更危险了。

产业转移是一种经济现象或规律,特别是全球化过程中必然的要推动产业转移。但这绝不是可以利用来搞对抗的手段。加入对抗的含义这个转移就变得畸型了,也就难以为继。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自然也需要推动适应经济发展的产业转移。中国要提质,一些过剩的低端产能最佳的出处就是向外转移。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适应或准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转移。

而中国的内外双循环经济圈的建立,一个重要的作用就就是应对和推动产业转移。中国的内循环经济圈,实际上也就是内部的产业转移。

目前看来,要说推动世界产业转移,或者说为了迎接新的产业转移大潮,中国早就在做充分的准备。正因为中国早就在做准备,自然就会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动力。产业转移的方向就不会以美国的方式和意向运转。

正因为新一轮产业转移被赋予了大国竞争的内涵,转移的对象国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国竞争的战场。美国的拉帮结伙战略自然很难实现。这也是世界各国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重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要推动产业转移以弱化中国制造的地位,一边却也提出了振兴美国制造的口号。一方面限制资本的外流,一方面吸引资本内流。同时,美国还高举起了反全球化的大旗。这些都是阻止产业转移的强烈信号。这会相关国家无所适从。

美国要提出要实现“雇美国人购美国货”的口号。这就意味着美国要把自己变成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这就叫“逆流”。其最终的结果有二。

一是破坏了世界产业链的建设和破坏了正常合理的产业链转移;二是美国自身的产业振兴也难以实现。

而中国推动的产业转移,是不附带政治或对抗的因素,推动的是平等互利的合作。把一些产能转移到更需要或更有发展空间的国家,或者说在资本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或建立起自己的产业体系,这应当是更受欢迎之举。

这与美国优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中国产业转移政策的竞争力优势之处。

退一步的讲,中国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拥有最雄厚的基础建设设施,也就是建立了高效的运转体系。中国也拥有最多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中国也拥有最丰富的发展经验。重要的是,中国拥有最大的中产阶段消费者群体,也就是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内循环经济圈也已经基本建立和有效的运转。这就决定了中国制造的地位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被替代的。可以说,只要中国需要或不想,就没有国家能够替代中国制造的地位。

当中国制造的地位被取代的时候,也就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时候。到那时,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将更强大。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并不希望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那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已经与美欧等发展中国家相类似了。就意味着中国高端或核心制造已经取得了优势地位了。

如果中国一直专注于维护制造大国的地位,反而有可能迟滞制造强国建设。这样美国就不会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相反,如果制造业转移,中国将更加的集中力量主攻高端制造和优质服务业。那中国就只能是抢夺美国的高端优势了。

因此,美国目前不是意在推动世界产业的转移,也并不是真的想让某国某地区取代中国,而是想孤立打压中国。这一点世界各国也应当清楚。

所以,尽管产业转移不可避免,可是如何进行产业转移却不会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美国这一招不可谓不毒,可是却对中国难以构成毒力。甚至于到最后毒化的是美国自己。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0066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8日 下午12:21
下一篇 2023年3月8日 下午12: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