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6月上,原标题为《萌点背后全是进化成果 “国宝”大熊猫的动物习性和特点》,有删节

作者:李思达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1869年3月,正在四川的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谭卫道(Armand David)从雅安宝兴县一名猎人手里得到一张奇怪的动物毛皮,颜色黑白相间,看上去挺像熊,于是达维德便按动物学林奈命名法称呼其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后来,他将收集到的更多该动物标本送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佬”米奈—爱德华兹(A.Milne-Edwards)。爱德华兹在仔细研究后,发表了《论西藏东部的几种动物》,认为“就其外貌而言,它的确与熊相似,但其骨骼和牙齿与熊有区别,而小熊猫(Panda)和浣熊相近”,因此他主张将“黑白熊”改名叫作猫足兽,便是中文学名“猫熊”的由来。

 

“猫熊”变成后世的“熊猫”,据传源自一桩有趣的乌龙事件:20世纪40年代,我国在重庆北碚自然博物馆首次展览大熊猫标本,可能标注者是西方人或深受西方影响,标签上的中、拉丁文标注顺序为左至右,而时人都按中国传统读法从右至左将“猫熊”念成“熊猫”,从此(大)熊猫便成为此种动物的正式名称。

 

虽然名称被定下来,但生物学家对它到底该归于何属何科又发生了争论。1929年,英国生物学家波科克(R.I.Pocock)提出,大熊猫鼻端裸出部为发达颗粒状皮肤连成的上唇,鼻孔下不见熊科动物的横沟纹,前后足长度相似,并且前足有较大足垫,这些特征都足以让它从熊科和浣熊科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大熊猫科;而另有人认为大熊猫和小熊猫有六点相似,应该有亲缘关系,个体大小和食性可能只是一种与熊类趋同的现象,也有人认为应该归属于浣熊科。美国生物学家戴维斯(D.Dwight Davis)在解剖的基础上认为:“大熊猫仅仅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熊,所以大熊猫可以放在熊科,或者对它与熊的差异予以足够的承认,则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科。”我国生物学家潘文石也通过比较研究后认为,大熊猫应归于熊科,但应独立为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正是今天科学根据大熊猫和熊染色体带型对比而得出的结论。

 

光是最为简单的命名与分类就让生物学家挠破头皮,由此可见大熊猫不光是外形与众不同,就动物学层面来说也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动物,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实属必然。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中工作人员正在看护大熊猫幼崽

生物学家眼中的大熊猫“萌点”

大熊猫为什么如此可爱?

 

普通人大概会回答说因为它体形胖乎乎显得憨厚,而行动起来又滑稽可笑;耳朵又大又圆让整个头部圆滚滚很可爱;黑眼圈加上黑白分明的皮毛显得对比分明,云云。但生物学家对此会给出一个情调全无的“直男”答案:熊猫体形并不算大,动作憨态可掬是因为它前后足都是内八,行走蹒跚;耳朵又大又圆是为了让听觉更为敏锐;头部圆乎乎是因为它吻部较其他熊科动物更短;黑眼圈是为了掩盖视力不好的真相,身上黑色毛皮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吸收热能,加快末端血液循环……总之,人家才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而刻意长得这样萌的。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孵化器中一只大熊猫幼仔正张着嘴尖叫

其实同为熊科动物,大熊猫在体形上的确不算出众,野生大熊猫的体重约在60到73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110千克,一般体长120到180厘米,肩高65到75厘米,胸围87到89厘米,臀高64到65厘米,后足长12到20厘米,耳长7.2到11.5厘米,尾长11.5到20厘米,从体形上看大体同中小体型的亚洲黑熊水准相当,同熊科霸主棕熊和北极熊完全没法比。

 

相对而言,人工饲养的大熊猫体形较大,普遍能达到80到125千克左右。有记载以来最重的一只大熊猫是1957年5月赠送给苏联莫斯科动物园的“平平”。它来自雅安宝兴县,和“碛碛”一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走出国门的“国礼”送给苏联。由于在莫斯科极受优待,每天能有2千克米饭或牛奶煮的燕麦粥、100克白糖、400克果汁、500克竹子芽和竹叶、2个鸡蛋,还有它喜欢的果汁、甜茶、胡萝卜、白桦树和柳树的嫩枝叶供应,因而“平平”居然长到181.5千克,创下纪录。

 

同其他熊相比,大熊猫不善于奔跑和跳跃,行动看上去总是很笨拙憨厚,从形态来看是由于它前后足内八的缘故。而从进化的角度看,应该是同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没有必要捕猎的结果。不过大熊猫只是活动不如其他食肉动物那样敏捷,但人家毕竟还是熊科动物,全身关节极为灵活,而且四肢粗壮有力,往往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比如用嘴舔咬胯部和尾巴,在树上耍杂技等。其实,它们在野外不仅善于攀爬树木,就连在布满潮湿苔藓的岩崖上也能行走自如,甚至还会游泳——人们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就发现有大熊猫渡过水流湍急的皮条河,在青川县观测到大熊猫游过白水江,在平武县看到它们横渡涪江。当然,山洪暴发的情况下,它们还是无法逆天的。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天津动物园的大熊猫“喜乐”

大熊猫头部看上去很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吻部较短,但人们却不可小觑这小短吻,里面全是发达的咀嚼肌肉,使得它咬合力惊人,断竹啃铁都不在话下,不愧名字中带的“熊”字。只不过,大熊猫嘴唇的形状马上又“背叛”了熊族:上唇的正中线上有一条短而垂直的深沟直达鼻隔,酷似兔唇,鼻垫像猫,完全与熊相异,而且大熊猫鼻腔相对熊而言较大,显然是为适应高山空气稀薄处生活而发生的演化。

 

对普通人来说,大熊猫直径5厘米左右的黑眼圈让它显得尤其可爱,但生物学家却发现一个让人“震惊”的真相:在大熊猫的大黑眼圈层层包裹下是一对很小的眼睛,瞳孔为纵裂状,就像猫的眼睛。不仅如此,大熊猫视力很差,行动更多是依靠嗅觉和听觉,甚至就连吃竹子也不是先看,而是先闻一闻。这种习性倒是给它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在黑暗环境它们也能闻出竹子的鲜嫩与否,可以毫无压力地大快朵颐。其实,视力弱也可能是大熊猫进化所带来的结果,高山竹林中光线幽暗,大熊猫在其间行动,真不如多依靠嗅觉和听觉辨别动静。譬如哺育期里的雌性大熊猫为了安全,往往会将幼仔藏起来,相较而言听觉更重要,而发情时期的雄性大熊猫想要知道异性动情程度,嗅觉也远比视觉更可靠。

 

对大众来说,大熊猫黑白分明的皮毛颜色也是它的萌点之一,但人们自然也会产生疑问,如此明显的撞色外表在野外会不会太过明显?答案可能出乎意料,大熊猫生活在气温10℃、湿度为70%到80%的高山环境中,多为密林或雪地,此环境下黑白的毛皮基调色反而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气温低、湿度高的山地往往多雨雪天气,对其他动物来说或许是酷刑,但对大熊猫来说却甚是舒适,原因就在于他们那身黑白皮毛可以充分防雨雪防低温:毛又粗又长,坚实略带弹性,分布平均,臀背部的黑色毛长约35到45毫米,背肩部毛长约50到70毫米,而胸腹部的毛发长的能到100毫米,委实厚实。而在毛发之下,大熊猫还有一层厚4到6毫米不等的皮肤,最厚的垫皮可厚至1厘米,皮下组织为带有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还有大量皮肤腺分泌物、油脂对毛发起到保护作用,不仅让大熊猫看上去总是毛发光亮,更让它们能够安卧于雪地中酣睡而不用担心危险。毕竟,在高山之上,能对大熊猫造成威胁的大型猎食动物想要保持体温都已经不甚容易,若是还要激烈运动捕食,也未免太得不偿失了——大熊猫算是素食主义者,身体脂肪含量不高,对捕食者来说没有油水。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胡锦矗(左)与乔治·夏勒在野外发现大熊猫“珍珍”在一棵空心树中的产仔洞穴

总而言之,普通人眼中大熊猫的萌点,其实在动物学家眼中都有着科学解释,而且当人们了解大熊猫萌点背后的动物学原理之后,恐怕也会暗中给它点个赞:看上去大熊猫只是靠卖萌为生,但谁又能想到,它形态上的诸多萌点,其实都是为适应其独特的生存环境进化出来的“小心思”呢?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正在吃竹子的熊猫特写

喜欢玩耍游荡的“恋家宅”

人们喜欢大熊猫,不仅是因为它们外形动作可爱,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因素,譬如在动物园观赏大熊猫时,就能发现它们只要醒着就总是在玩耍,一会儿在木梯树木上爬上趴下,一会儿抱着轮胎滚来滚去,一副乐天派的劲头,往往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事实上,大熊猫喜欢玩耍还真是它们的自然天性,即便是在野外生存的时候,它们也不会忘记玩耍。动物学家就发现,野生大熊猫在吃饱喝足后会进行各种游戏,会在斜坡上坐着草皮或是雪滑下来,也会跑到河里玩水,甚至有时还会下山跑到村子里将当地农户的水桶器皿拿来当玩具,玩腻后才会随便扔在山坡上,可见其贪玩好奇程度。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大熊猫正在树上玩耍

不过大熊猫虽玩心重,性格却相当孤僻,一般都过着独栖的生活,会用排泄物标注出自己的活动范围,其他大熊猫闻到后就会主动避让。别说大熊猫之间等闲难得见面,就连动物学家想找它们也非易事。为跟踪调查野外大熊猫,动物学家想方设法,曾经于20世纪末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对五只大熊猫进行过无线电跟踪调查,这五只大熊猫三雌两雄,分别是“龙龙”“威威”(雄性)和“宁宁”“珍珍”“憨憨”(雌性)。趁着冬季食物减少时,工作者设置了8个捕捉点,用烧烤羊肉和猪骨作为诱饵诱捕,等他们上钩后就用氯胺酮(Ketamine)或氯胺酮和甲苯噻嗪(Rompun)混合液注射麻醉,进行常规测量之后安装好无线电项圈,通过设在山脊突出部的固定式天线以及工作人员手持天线进行监视。通过长达两年、每月至少5个全天24小时的监测记录(每15分钟一次),科学家总算初步了解到野外大熊猫的活动规律。

 

从监测结果看,大熊猫活动区域,即所谓的巢域(Home range)大约在方圆4到7平方千米左右,雄性一般为6到7平方千米,雌性一般为4到5平方千米。大熊猫就在如此有限范围完成日常觅食、饮水以及寻找配偶、生育等生活,同其他熊科动物比起来实在“宅”得太多。若是一头体形同他们相近黑熊,日常活动范围能大出好几倍,夸张的甚至可达十倍之多。

 

当然,若有需要,大熊猫也会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科学家就观测到生活在四川广元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唐唐”曾创下夸张的23.1平方千米记录。但这只是特例,因为当时“唐唐”生活区域内缺苞箭竹开花枯死,它不得不从6月开始就长途跋涉到海拔2600米以上地区去寻找可食用的缺苞箭竹,若是考察它实际核心活动范围的话,其实也不超过1.1平方千米。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2018年1月27日,位于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正在雪地中“游荡”的野生大熊猫

非常有趣的是,大熊猫平时虽喜欢独来独往,但内心似乎又挺渴望“社交生活”。就动物学家监测五只卧龙大熊猫来看,它们巢域其实都集中在方圆30到40平方千米范围内,不仅相互做伴,甚至活动区域还有重叠,特别是雄性大熊猫,“龙龙”和“威威”的巢域居然有一半相互重叠。不仅如此,它们还常常跑到别的雌性或亚成体大熊猫家去串门,莫不是想在雌性面前混个脸熟?另一方面,雌性大熊猫由于活动较雄性少,所以较为分散,巢域重叠范围不明显。虽然大熊猫们都有一颗渴望社交的心,但雄性大熊猫之间还是挺忌讳直接见面的,会在自己去过的地方留下排泄物作为标记,直到气味消失,其他雄性大熊猫才会进入该区域,若是实在巧合两头雄性大熊猫相遇,相对较弱的那只会主动避开。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大熊猫整天都在山里游荡,其实它们非常恋家,往往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巢域中度过一生。当初动物学家在卧龙设点观测,结果被“珍珍”发现,于是它就经常跑到工作人员的观察点中觅食,后来竟然依赖于人工饲料,摄食行为和活动都发生了改变。为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涉,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它迁徙原来巢域5千米以外的英雄沟,但没想到10天之后它又穿越山岭回到原来的家,又跑到观测点索要人工食物。无可奈何的工作人员狠下心,将它送到距离巢域东10千米的山野中,结果监测发现它一直在向西移动,最终花了39天穿过茂密原始森林,回到自己温馨的老家。由此科学家倒也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知识,那就是大熊猫原来有着出色的方向感。他们推测,大约“珍珍”是一边借助敏锐嗅觉,一边通过风向和月光星辰导向,成功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四川雅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中一对可爱的熊猫母子正在院子里玩耍

 

参考资料:

胡锦矗《大熊猫研究》

杜有顺《武汉动物园大熊猫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研究》

David. Wildt,Anju Zhang etc.《Giant Pandas:Biology,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Managemen》等

大熊猫这么萌,天生的吗?
END
作者 | 李思达

本文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3年6月上,原标题为《萌点背后全是进化成果 “国宝”大熊猫的动物习性和特点》,有删节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36558.html

(1)
上一篇 2023年6月13日 下午1:27
下一篇 2023年6月13日 下午1:3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