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印度为什么喜欢对外企搞杀猪盘?

作者:云石

本文转载自:云石(ID:yunshi911)

近期有好几则关于印度商业信誉的消息:首先是小米在印度被罚了48亿人民币,相当于小米在印度十年的全部利润。这两天,又传出富士康退出与印度矿业公司韦丹塔共同推进的195亿美元半导体合资企业的消息——不过这个好一点,鸿海好像只投了一个多亿美元的前期费用,看见情况不对就赶紧抽身。而更绝的是比亚迪,印度商务部计划向比亚迪采购1000辆纯电公交,提出先交10%的预付款,余款在车辆全部交付后再支付,但比亚迪坚持先全款支付后交货,并且只能人民币支付。此举引得印度商务部长勃然大怒,并在个人账号上发推,声称比亚迪不尊重印度的规则,损害了印度企业的声誉,给印度带来了“看不见的损失”——连拒绝跟印度做生意都成了有罪。

云石:印度为什么喜欢对外企搞杀猪盘?

不过,印度的愤怒,似乎并没有引发国际舆论的跟风谴责——虽然西方控制的国际舆论一向喜欢鼓吹印度诋毁中企,但难得这一次保持了沉默。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印度现在在国际上的营商环境信誉评价已经实在太差——他们不单单是坑中企,而是所有外企一视同仁——不止小米,此前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巨头都遭到过印度的巨额罚款,从2014-2021年这七年的时间里,选择关闭印度子公司会办事处的跨国公司累计高达2783家。大公司尚且如此,小公司就更不用说了,以至于外贸行业早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印度的单子,都得先全款后发货——否则生意宁可不做。

客观地说,这对印度经济的打击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印度这种国家,必须要引入外资,开展国际贸易才能发展经济;莫迪也一直不竭余力的招揽外资。但印度这种对外资坑蒙拐骗的玩法,只会将外资阻于门外——连外贸做生意都对他们退避三舍。

最关键的是,这种逮着一个坑一个的风气不光存在于商界和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也都是这个操行——小米和这帮欧美大公司,都是印度中央政府牵头坑的。

这就很奇葩离谱。你要说民间风气差政府管不了,或者地方政府停掉不听宣,那也勉强说得过去。可中央政府是莫迪直接控制的。你一遍拼命招揽外资,一边带头玩杀猪盘——这只能证明你主观上就没安好心。

那你还怎么吸引外资?谁还敢在印度投资做生意?莫迪的承接产业链转移,振兴印度制造宏愿的理想又怎么可能实现?

确实,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正常的逻辑也确实如此。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印度这个国家,就不能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逻辑来理解。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杀猪盘操作,可能是印度吸引外资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这么说?

在之前小米被坑时,我写过一篇《印度为什么杀鸡取卵》,大致概括了印度为什么要玩杀猪盘的理由——简单的说,印度的国情,决定了它必须发展制造业;同时美国极力推动的中国产业链转移,以规模和安全性来看,整个东半球又只有印度相对最适合,所以在美印的胡萝卜加大棒下,很多制造业还是去了印度。

只时,印度这个国家只有廉价劳动力优势,但除此之外,无论是体制、意识形态、文化,还是现有的基础设施硬件什么的,都很不适合制造业发展。所以企业们虽然去建了厂,但都不敢涉足太深,所以都普遍只玩组装厂——也就是零部件主要都是从外面进口,只是用印度人完成组装。这样印度从中获益有限,反而要因此支付开放市场的代价,赚的钱也不是再投资,而是千方百计转移出去。所以这么玩的久了,当印度政府觉得手里缺钱了时,就会出来收割他们。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也是这么过来的。一开始时,中国也是一穷二白,只能搞搞三来一补,充当世界组装厂。等到后面慢慢完成了原始积累,才一步步升级走到今天。印度既然立志模仿中国的产业链发展步骤,那就应该容忍这种起步阶段的卑微——你现在还在初级阶段,就这么杀鸡取卵,这不是自己断了自己的未来吗?

正常逻辑确实是这样。但前面我们说了,印度这个国家,不能以正常逻辑来理解。所以,看印度的这些骚操作时,我们一定要把眼界打开。

中国的这一套忍辱负重是不是正道?当然是正道!不仅逻辑上是发展正道,现实中也有中国的成功历史经验可以验证。

既然是正道,那为什么印度不走呢——你说民间和地方政府不走也就算了,一心致力于印度制造振兴的中央政府也带头不走,而是一门心思玩杀猪盘,这又是什么道理?

其实根子上,还是因为,中国的这一套正道,印度走不通。

在之前的《印度为什么杀鸡取卵》种,云石君就分析过中印两国的不同: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所以政府强有力,能给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这种政策更有连贯性;而且中国这边,只要上面支持产业建设,并将此作为发展目标,那下面官员都会围着这个指挥棒打转,这就极大的减少了外资投资办厂所遭受的政府层面障碍;而且中国由于全国一盘棋,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资源配套,都可以统筹解决,成本较低,效率也较高。

而反观印度,其是联邦制,又没有经过土地革命,土地私有——也就是集中在各个大地主手上,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征收土地,电力保障还是其他各式各样的资源调配,效率都十分低下。而且由于文化上不统一,中央政府对地方影响力弱,所以印度的教育体系十分糟糕,所谓的义务教育流于形式,甚至连语言都无法做到全国统一,再加上文化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产业工人的基本素养。

这就是印度无法像中国那样一步步耕耘的原因所在——它的国家基本面,决定了它无法像中国一样,提供一个供企业成长发展的良好路径。靠莫迪的忽悠和美国的支持,印度确实可以吸引一些外资,过来从事一些初级的组装厂级投入,但外资也不是傻的,印度内部的这些大坑不先给填平,它是不会进一步深入投资的。

这就一下卡住了。中国因为体制、文化、意识形态的因素,它内部的坑本身就没有印度那么大,填坑成本也较低——所以可以通过初级三来一补、组装厂赚的钱,一步步的填坑,进而一步步的吸引外资加大投入,甚至慢慢培养本土资本。而印度由于国情差异,导致它的坑实在太大,填坑成本也很高;它赚来的钱,不足以支付下一步的填坑成本——钱砸进去了,坑依然填不平,这就意味着资本依然不会进一步投资。发展链条就被阻住了。

这么说可能比较晦涩,我用比较形象化的举例来说明:

比如人力资源。无论是当年的中国人,还是现在的印度人,因为他们都处于农耕文明环境下,所以都是不具备现代工业基础的——也就是不适合充当产业工人。所以要想建厂,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越高阶的产业链,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越高。

这个对中国来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虽然中国的这帮产业工人一开始也大都是农民,但由于中国人比较勤劳,纪律意识比较强,而且普遍经受过义务教育,所以组织起来进厂后,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成本比较低——不光是技能培训成本低,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也比较强。所以他们也更能接受出卖劳力赚钱,多劳多得的模式,并服从工厂管理——哪怕这种管理非常机械化且不人道,但只要不过分到极致,他们也能忍受。

这样的话,企业就很喜欢了——这大大降低了它的劳动力使用成本。而到后面要追加投资,升级产业链,需要大量工程师时,因为中国人的这种普遍工业化基础素质,一方面企业本身的技能培训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政府提供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工程师时,所需要的成本也较低;所以通过血汗工厂赚到的钱,足以支付这个产业升级所需人才的基础教育成本。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印度就不行。印度绝大部分人口是文盲;同时在文化方面欠账太多——民众自由散漫,缺乏组织性、纪律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这就导致印度的坑实在太大,光靠组装厂赚的那点血汗钱,不足以支持印度政府填掉这个基础教育和文化改造的大坑。这样一来,企业自然就失去了进一步在当地投资更高阶产业链的可能。

这是人力资源供应方面的。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你建厂得拆迁吧?建高速公路得征地吧?码头、港口、水电站这些,都涉及土地征用以及人口安置。

这个对中国来说相对容易——土地是公有制,本来就是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中央集权,上面拍板下面执行,上下一条心;由于权力集中,资源集中,动员搬迁什么的也都比较容易,所以搞起这些事儿来效率高成本低——虽然这个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一些人的利益受损,甚至出现一些之于个人的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状况,但从宏观来说,它对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方面,确实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而印度不行——土地是私有的,基本上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政体是联邦制,中央管不了地方,各地之间还互相扯皮;西式民主之下,又让这些代表传统生产力的既得利益者——比如地主之类的深度干预政治,所以就算莫迪政府想培育新兴生产力,去搞制造业,想为他们搞点好的硬件配套,但因为触犯了旧生产力利益,也始终搞不成。

这就是大麻烦。工业化本身就意味着新生产力对旧生产力的取代,所以必然遭到旧生产力下的既得利益者反对。中国这边是政治权力独立,而且掌握大量资源,从上到下打通,所以只要它想发展经济,它有能力强力推动——说直接点就是实在不行可以来狠的。虽然这种搞法简单粗暴,但至少事儿可以办成。印度政府没这个能力,所以当它要发展新生产力,要跟旧生产力抢资源时,连修条高铁征个地,都能扯多少年的皮还搞不定。

这就是印度政府面临的困境——因为搞不定旧生产力,以及代表旧生产力的传统利益集团,所以它无法拿到发展新生产力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不光本土制造业起不来,外企就算出于各种原因来了,也都不想深度扎根印度。

文化不行,制度不行,这就是印度搞制造业面临的根本性困难。当年的中国比现在的印度更穷更破,但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经过建国后的改造,已经具备了工业化基础,所以只要条件一具备,立马就能深度参与工业化,成为全球最理想的工业制造业基地。而印度,则受制于文化基础和制度限制,怎么搞都搞不成气候。

这些因素其实我这里不说,很多人也都略知一些。但这和坑外企玩杀猪盘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去了!

对印度,尤其是莫迪来说,困难再大,阻碍再强,也必须发展制造业——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莫迪掌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必须工业化,又无法廉价拿到资源来推动工业化,那印度就只有一个办法——成本转嫁!

其实印度的这些问题,看起来五花八门,其实都可以一招解决——土地征收难?你给地主实际价值双倍的钱,他们立马就会转给你。工人素质不够?培训嘛,中国工人培训三天,印度工人培训一个月,不够的话两个月。行政效率太低政府腐败?用钱把上上下下全喂饱,保证他们不会刁难你!工人懒劳动效率低,那就雇佣双倍的工人轮班。工人素质差导致良品率太低?我多生产一些挑出好的来不就得了!

总而言之,只要你肯砸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当然,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就高上了天,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没有市场竞争力。

那怎么办?要么补贴,要么成本转嫁。

补贴肯定是不行的,莫迪没钱补贴。所以办法只有成本转嫁。

其实成本转嫁这个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是很普遍的。像西欧工业化早期的圈地运动,以及美国的西进运动屠杀印第安人,以及当时普遍的血汗工厂剥削劳工,就是典型的成本转嫁——打压土地价格或者掠夺印第安人土地,把土地资源廉价搞到手,然后扭曲生产要素价格,让劳工为了微薄薪水而进工厂拼命干活;后面玩开了,再侵占殖民地,廉价掠夺当地资源,奴役当地人民,并把殖民地弄成倾销市场。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一种成本转嫁。甚至中国在工业化早期,土地国有化,强拆强征土地,对血汗工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也是一种对内成本转嫁——利用政治强权,廉价甚至免费的将工业化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从特定人群手中征集上来,补贴给工业,降低其发展成本,以实现工业化进程的启动和推进。等后面原始积累逐渐完成,再予以规范化合理化(后来拆迁价格逐渐大涨,劳动保障体系也比20年前完善的多——之所以有这种变化,因为工业化进程顺利,国家手里有钱了,可以直接补贴工业,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不得不把工业化的成本强行转嫁给民众)

但印度现在的问题是,向外转嫁成本——也就是搞殖民地或者隐形收割什么的,印度没这个实力;对内成本转嫁,受制于体制、文化等因素,印度中央政府也摆不平各地那些旧生产力利益集团。而赎买,印度更是没这个钱;搞革命,莫迪也不敢。

那怎么办?只好把成本转嫁给外资企业甚至普通外国人了。大一点的,忽悠外资进来,让他们投资建厂,做大一点后罚款没收,把他们的利润甚至投资成本一顿收割;中等一点的,利用英语优势,针对美国搞电信诈骗——班加罗尔很多人就靠这个吃饭;小一点的,讹外贸商先货后款给自己发货然后赖账,反正坑一个是一个。这样就把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很大一部分成本,转嫁给了这些外国企业或者个人,自己就得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推动工业化的目的。

这就是印度专坑外企的逻辑所在。说到底,工业化是有成本的,尤其是早期,没有原始积累时,这个成本必须转嫁。而对印度来说,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缺乏转嫁的条件,那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对外企、外国贸易商乃至外国普通人玩杀猪盘这一条路子可走了。

这就是印度上到莫迪,下到小商人,举国都对这一套乐此不疲的逻辑所在。

当然,可能也有朋友问了,这么搞做不大做不长久啊——毕竟名声臭了,谁还会去投资呢?

这个问题嘛,首先,这种偷鸡摸狗的搞法,做不大是肯定的。但问题是,不这么搞,成本转嫁不出去,那工业化就直接做不成了。当你的选择只有做不大和做不成,只有捞一票是一票和啥都捞不着,你会怎么选?

至于做不长久,这个其实未必。毕竟世界这么大,印度又特能忽悠,还经常拿自己的所谓潜在市场来诱惑人,经年累月下来,总有不怕死不信邪的。反正印度也没指望做大,如果抱着捞一票是一票的心理,多少总有一些上钩。

而且,还有美国的支持。美国的支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推动中国产业链转移的大战略——只要这个玩意在,那企业就有制造业转移的刚性政治压力——哪怕就是敷衍应付,那也总得敷衍应付一下。而印度就可以多少分一杯羹。

而另一方面支持,就比较高端了——也就是金融操作。你说这帮外企,难道真不知道印度遍地是坑?他们多少是知道的,但知道为什么还要进?除了赌一把的心理,其实也是需要用这个10亿人规模的所谓潜在市场,来炒自己的股价。反正股市炒的就是预期,而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权掌握在华尔街手上,华尔街对印度的市场潜力一顿炒作,将它包装成一个隐性的定价标准,这时候跨国企业哪怕知道印度市场不赚钱,那也值得进去闯一遭——反正进去了,有了市场份额,就符合了华尔街的标准,股价就先炒了起来;如果后面玩着玩着发现形势不妙,其实根本赚不到钱,甚至还要被收割——反正大股东们早已提前套现,剩下的留给跟风的股民买单就是了。

这也是印度始终愿意跟美国眉来眼去的原因之一。印度也知道美国政府不会直接真金白银支持自己——它现在自己都一大堆窟窿不知道怎么填呢。印度也同样知道美国人不会真的支持自己发展工业——一个工业化的中国就已经让美国心惊胆颤的了,如果真让印度把工业化搞成,那不是又一个中国?不过,只要美国人铁了心反华,自己就可以跟着蹭吃蹭喝——虽然美国政府肯定是口惠而实不至,但印度可以利用美国反华的战略,利用外企股东和华尔街的贪婪,去忽悠他们来投资。

这也算是蛇有蛇道狗有狗道。走正道可以做大,但国情决定了印度走不了;既然如此,那也只好剑走偏锋,管他是不是歪门邪道,能走一条是一条,能捞一票是一票——就算做不大,但也总比啥都吃不着的强!

这也算三哥的一种活法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49714.html

(2)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1:35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午1: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