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本文转载自:沃德舆情观察(ID:yuqingguancha)

作者:庸之诚(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研究员)

前几天,听身边的朋友讲,他姑姑家的一个表弟,被骗去了缅北,现在每隔两三天,诈骗集团就会让表弟打一次视频通话,然后表弟哭得稀里哗啦,向家里人要钱赎身。视频的一边,是家里人哭干眼泪的哀痛,而另一边,被骗去的表弟也只能在镜头前扭曲露出半张颓脸,可能因为身体的其余部分,或多或少受到过些虐待,不适合再出现在镜头中吧。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8月26日,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

自缅北诈骗“案情”在网络和媒体如火如荼传播开以来,这是我所接触到的、首个身边的现实案例。

为了设法救回这个表弟,朋友动用了他的一切人际关系求助相关部门。通过跟朋友深度交流,这里我简单勾勒下案件的大体过程,很具有典型性。

表弟出生在东北农村,从小不学无术、缺少管教,小学都还没念完就辍学了,每天跟个地痞流氓一样,到处溜大街混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的混子们,有的家里条件不错,转身跟着父母做了生意,有的迫于生计认清残酷现实,要么老老实实务农种地,要么练个一技之长去谋生,要么干脆进城上工地搬砖。

而这个表弟呢,基本等于文盲不说,还丝毫没有上进心,任何技术都不想学,也不肯吃苦,然后骨子里还瞧不起那些靠体力挣钱的营生。所以,他在家主要就是啃老,长辈和同辈都批评他好吃懒坐,但他始终认为自己胆儿大有闯头,只是缺少个让他放手一搏的机会,只要他抓住机会敢拼命,就肯定能挣大钱。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2017年,表弟号称出门闯荡发财,不知道搭得哪条“线路”,瞒着家人偷偷跑到了菲律宾,在那边被送进了一家赌场,替黑帮当低级马仔看外围场子。其实,表弟这就等于被蛇头给非法海外劳务输出了,本质上讲也属于被卖了,只不过当时菲律宾是杜特尔特政府,当地对待华人偷渡客的态度还算温和,而且黑帮主要挣的是赌场钱,不是靠马仔去诈骗,或者倒卖马仔挣钱。

就这样,表弟在菲律宾待了8个多月,挣到了一笔钱,后来挺长心眼儿,居然托人又从黑帮中跑了出来,顺利逃回国内。由于外出鬼混不到一年,比在当地干五年体力活挣的都多,所以表弟飘了,更加坚信自己是个“大才”。

手头有了点钱的表弟,非但没有支摊创业干点小生意,研究可持续发展,反而是胡吃海喝,尤其愿意打麻将赌钱,据说当地玩牌多大的赌注,他都敢上手试一试。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两年,他从菲律宾挣的那几个钱,就挥霍一空。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此后新冠三年,表弟只能继续在家啃老,成天泡在手机上。今年年初,当一切秩序恢复后,表弟说他的“财运”又来了,于是瞒着家人再次出走,只可惜这次,他不仅财没带回来,恐怕人也很难回来了。

两个月前,离家三月有余、失联一个多月的表弟终于有了消息,但消息却是云南警方提供的。警方跟他家人说,在布控非法越境时,从某案件审理中获得了表弟的名字(当然还有其他人名),判断他应该是被骗到对面的缅甸去了。根据警方的描述,蛇头和缅北诈骗集团有密切合作,在网上或见不得光的渠道发布招聘,总体就是“快来啊,挣大钱的机会就在眼前”之类的话术。

不幸的是,这种看上去十分低级的“诱惑”,却吸引了不少人主动去应聘。应聘者先会被请去吃饭喝酒、打牌娱乐,还能通过参加团建之类挣到佣金,蛇头和诈骗集团就是靠抛出这种蝇头小利,让应聘者陷入“不劳而获”的快感中。然而不多久,图穷匕见,应聘者就被蛇头连忽悠带威胁,转手卖给了缅北诈骗集团。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诈骗、赌博、人口贩卖犯罪组织集中地KK园区卫星图

听警察说完,表弟的妈妈直接翻白眼撅过去了,醒了之后,天天以泪洗面。也就是前不久,表弟突然再次出现,跟家里连了线,通话中他丧气又胆怯地称自己欠了很多钱,所以被囚禁了,由于没文化也没头脑,“技术活”干不明白,业绩不好,挣不到钱还债赎身,因此只能向家里求救要钱。

表弟家里这边,刚开始准备卖掉农村房子,把钱打过去,但后来全家人聚过来商量,像我朋友这种早早走出农村、见过世面的亲属,就把实际矛盾摆了出来:大家只知道表弟在缅北,却并不确定表弟具体在哪,贸然把钱打过去,如果对面还不放人,怎么办?届时还能去跟诈骗集团讲诚信原则么?而且这个赎身钱,大概率是个无底洞,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直到把一个家庭榨干为止,而即便是这样,对方也不一定会放人。

于是,朋友四处托人打探消息,根据当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讲,警方对此也很头疼,有力气也使不出,去缅北抓人救人,属于跨国跨境行动,需要缅甸方面的支持协助,不能中国警方自己跑人家领土上随意执法。但是,缅甸当地的警方,跟诈骗集团存在合作关系,而诈骗集团本身就是缅甸上层家族、军阀等政治势力扶植的一项产业,人际脉络错综复杂,因此当地警方根本不敢动他们,也不想动他们,毕竟这块蛋糕警方也有份。以上情况,给我警方实施跨境行动造成了严重阻碍,可以说,基本是个无解的命题。

最后,有经验的人说,目前看,想救人只能通过蛇头,某些蛇头组织门路熟,既往里送人,也往外捞人,挣的是内外双循环的钱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朋友通过一些渠道,周折找到了肯捞人的组织,但这捞人组织必然不是公益爱好者,不仅提出要先付大额定金,还说必须得提供表弟的具体位置(异国偏壤,表弟还关在里头,怎么可能知道),起码得确认是哪片厂区,因为缅北面积不小,有很多片厂区,里头封着的中国人多了,如果没有相对准确的信息,蛇头进去也是大海捞针。

无论怎么定性,捞人组织其实也是犯罪集团,如果把定金直接打给他们,他们一旦不办事,或者就说找不到人,那定金就等于打了水漂。所以,表弟家里人跟捞人组织谈不拢,一边说先救人再给钱,一边说先给钱再救人,正如美国朝鲜掰扯到底是先弃核再停止制裁、还是先停止制裁再弃核一样,又是个无解的命题。

可能对于有钱人家来讲,定金交20万、人赎出来再交30万,数目或许并不算大,但对于中国农村普遍家庭来讲,这个数额却是致命的。所以不要认为表弟家里人要钱不要命,钱交出去最后失手的概率,其实很大,人财两空的结局将更加令人绝望。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目前,解救表弟的事情,依旧没有解决的曙光,人被押在缅北集团手里,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接下来命运会如何。

真实案例经过大抵如此。下面说几句实话,可能会有人会不愿听,或者觉得残忍,但事实就是如此,需要被正确认识。归纳这个案例,以及个人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到的信息,可以得出个结论,就是:什么样的人会被骗到缅北去呢?

绝大多数被骗去的人,主要分为四种:一是背着案底的,二是欠着债务的,三是惯骗惯赌惯传销惯犯罪的,四是文化水平低、脑子一根筋、占便宜贪心不足、还渴望着梭哈能一夜暴富的。

总的看,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在国内过得不好或过不下去,本身就容易被归为某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然后抱着横竖都是死、不如赌一把的心态,主动选择去捞偏门,或者被设局下套导致彻底沦陷。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缅北诈骗集团从性质上讲,列不进恐怖组织的范畴,而只是恶劣的犯罪组织,他们与蛇头都清楚,绝不能在中国或缅甸的大马路上,如果他们随意见到个中国人就直接绑票走,那性质就严重了,届时可能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警方,搞不好是会招来特警或军队剿杀的。

因此,究其根源,被骗去缅北的大多数人,自己主观上多多少少都有那个意愿,诈骗集团和蛇头正是拿捏了这类人的“投机”心态,才有机会得手。当然,不排除有无辜被骗去的人,但数量应该有限。

在缅北诈骗集团内部,不同的人,待遇也是不一样的。主动应聘且业务好的,在里面不但不会受到虐待,还会受到重用,虽然听上去很荒唐,但事实就是如此,诈骗组织也跟公司一样讲究绩效和升迁。

而那些背景本来就不干净,到缅北还不服管束,加上业绩如果也不行的人,就很可能遭到暴力虐待,反抗者、逃跑者面临的将是诈骗集团更加残忍的刑罚,人 渣动起手,阎王也得抖三抖。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缅北是一个脏水坑,进去之后,无人能幸免不被污染。前不久,有媒体制作相关节目,宣称派了女记者卧底诈骗集团冒死拍摄,这种设定其实信度非常低。女性只要误入诈骗集团,都会遭到侵犯,没有几率躲掉。所以,女记者不可能独自拿着拍摄装备跑去缅北,同时又能毫发无伤地跑出来。

同样,目前很多地方媒体、自媒体搞了不少视频,包括对逃离缅北的受害人做访谈之类,按他们所描述,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坐火车喝了同座递上来的一杯水,然后就被麻倒了,醒来就到缅北了,类似这种内容多半都是隐去某些真相的,受害人之所以不讲其被骗过程的真相,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敢说,自己身上背了多少事,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其实警方也清楚,只不过不能对外公开罢了。

当前,缅北“案情”越来越朝着“舆情”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受到国家层面的默认,在国家推行反诈宣传的档口上,缅北的确是最佳的反面教材。缅北诈骗确实很猖獗,但我们的宣传也是加了码的,因为不加码、不夸张、不把这事描述得极为血腥和恐怖,就引不起民众的重视,这是警示教育类信息,能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的最高效的手段。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正是这种舆论环境,给很多媒体“蹭流量”提供了契机,他们通过撰写失真或博眼球的文章,追求高点击率,标题更是起得非常具有刺激性,诸如《目睹“生割腰子”——缅北逃回男子自述》《男子缅北戴手铐敲键盘,逃跑被抓哭求别噶腰子》。这类文章虽然起到了普法警示效应,但实际内容多有夸张和编造。

再比如电影《孤注一掷》,其虚构的情节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虽取材于缅北诈骗的真实背景,但作为艺术作品,剧本中势必要加入夸张的情节来营造戏剧张力,而观众一旦接收到这种定向传播的内容,就很容易掉入“信息茧房”,进而影响正确的认知判断。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其实,缅北诈骗集团不噶腰子。据悉,诈骗集团要从蛇头手里花15000-30000美元不等的价钱,买入受害人,然后让受害人去干诈骗业务,先把买人的本金赚回来,然后再继续盈利。这才是诈骗集团的主要业务,而不是重金买回来卖器官。

南亚地区确实存在非法买卖器官的现象,柬埔寨、泰国、缅甸有器官市场也是事实,但东南亚人、东欧人、拉美人才是世界上三大人体器官“供应者”,核心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穷人很多。尤其是菲律宾,甚至有超过百万的贫民愿意卖腰子换钱,有报道称,每年有超过1万名日本人,专程去菲律宾做器官移植。还有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乃至缅甸本地的穷人,为了生存,都有卖器官的想法。所以又一个很荒唐的事实出现了,卖器官现在居然是个买方市场,供应远大于需求,这就造成了腰子的收购价被压得比较低。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一个肾脏在菲律宾的平均价格也就只有 1500 美元左右,而且国家越穷,器官的价格就越低。东南亚这些国家,本身就不缺大量廉价器官提供者,因此价位就更低。

所以说,诈骗集团基本不会花15000美金买个人,然后噶2个腰子倒手卖3000,自己还赔12000,诈骗集团又不傻…可能有人会说,人身上还有心、肺、肝之类,都卖了不就行了。但我们要知道,移植器官需要非常高的医学技术,不仅需要匹配,还需要“现噶现装”,不管腰子还是心肝脾肺之类,不可能先噶出来放冰箱里冷藏,然后再去找买家,毕竟这是人体器官,不是显卡硬盘。

更重要的是,缅北医疗环境很差,噶个阑尾估计都费劲,上哪去噶腰子呢?还有诸如公海噶腰子、转移噶腰子之类的说法,都不靠谱,犯罪组织也不会愿意冒着非法越境转移的高费用、高风险,去卖个腰子的,莫不如在当地找个穷人的性价比高,而且器官买方也不会愿意冒风险,跑到缅北丛林或者公海上做手术,一旦中间出任何问题,那命就搭进去了,还移植个什么器官?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所以噶腰子这种事,听个拍案惊奇就可以了,别太当真。东南亚地区的确很混乱,但大城市和成熟的旅游线路,大多还是安全的,我们有防备心和警戒心是对的,但也不能过于杞人忧天。

讲了这么多关于缅北的情况,总而言之,就是想跟大家说:

一要理性看待问题,不能被“羊群效应”放大恐慌情绪,最后失去常识性的判断能力,进而形成思维定势,习惯性地妖魔化一切事物;

二要理解国家加码宣传的意图,我们确实要提高警惕,当前诈骗真的太多了,每个人每天几乎都会接到骚扰推销电话,甚至受到诈骗组织免费邮寄的东西,骗术太多,务必谨慎应对;

三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也不要幻想一夜暴富,更不要明知有风险还铤而走险,路走错一步,可能万劫不复,而误入歧途的事,多半都是自找的;

四要注意身边的“表弟”们,众所周知,劝人从良难上难,但该劝还是得劝,把事实、道理、危险给他们讲清楚,毕竟从人性角度讲,我们不能还未做尝试、就轻易放弃一条生命和希望,何况这人还是家人或朋友呢。

从“案情”到“舆情”,缅北是否已被妖魔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66697.html

(3)
上一篇 2023年9月1日 上午11:22
下一篇 2023年9月2日 下午12: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