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接前天文字)回顾毛泽东一生时,有一个特殊的年份经常被很多人忽略,那便是1924年。那是一个极其考验人性的时间点。
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国共合作,规定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国民党内担任工作,开启国共合作大幕。
三大选举出5位中央局成员: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担任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换句话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中共的核心成员。
1924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39号席上坐着湖南代表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这个级别已经非常高了。当时的蒋介石以“列席”的身份参加大会,地位不如毛泽东高。
换句话说,1924年的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高级成员。这个位置意味着吃喝不愁的稳定生活,意味着将来可以预期的荣华富贵。考虑到1924年之前毛泽东的人生,经历过枯燥的农村生活、以及压力颇大的蓉漂和北漂;这个似锦的前程,看起来更为诱人。换成绝大多数人,都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以取得更多的财富与权势。
然而毛泽东没有选择个人层面肉眼可见的前程和荣华富贵,而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那一切,离开了大上海,投入到沉默而辽阔的农村、拥抱生存环境极为艰难的农民阶层。他的这个选择,让他日后失去了很多亲人,却给中国带来了质变。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毛泽东思想逐渐在华夏大地上形成。
某种意义上来说,毛泽东走过的路,就是中国的涅槃之路。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首先是一种哲学思想。当然哲学也有很多种,有主干哲学(阐释宏观的社会与自然科学),也有枝叶哲学(阐释某些细分社会领域细节)。但是在历史巨人层面上,需要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既要与宏观规律契合,又要解决诸多具体细节。
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层面,最宏观的思路,就是把中国从农耕文明带入工业文明。
中国古代的辉煌,是农耕文明的辉煌。
中国近代的落伍,并非清王朝相对之前王朝的落伍,而是农耕文明相对工业文明的落伍。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在工业文明周期内回到自古以来应有的位置上。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需要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百余年之前的那个时代,对于中国精英而言,面临着两种宏观的哲学系统:
一、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哲学。鸦片战争之后,很多精英(如曾、左、李、康、梁等)试图用传统的哲学救世,失败了。
二、英美那一套资本制衡主义也被很多精英(如孙、黄、宋等)视为金科玉律,最后也败了。
三、纯粹唯物的马列主义。国际派(如王明等)试图照抄苏联教条,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毛泽东思想在哲学层面架起了一道桥梁,把中国的传统思想和马列主义连接起来,并且吸纳了部分西方自由主义精髓,作为中国走向工业文明的基础框架。具体到实践层面,就是带领中国最庞大而沉默的基层农民群体,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因为要解决很多巨大的难题。
所以毛泽东是一个哲学家,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家。一般的哲学家,如诸子百家,如朱熹、王阳明等,基本上只研究哲学问题。毛泽东也研究哲学问题,各个时期的文章都充满哲学思想,尤其是陕北窑洞里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哲学味道非常浓烈。但毛泽东还把哲学议题落实到了社会实践层面,即从军事、政治、经济和伦理层面进行落实完善(这里说的是完善,并不是完美)。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为了描述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我在《不被理解的毛泽东》最后一卷《巨人难题》中,借助农耕文明的走势做了对照描述。
农耕文明时代曾经有过几个历史性的重要拐点:
中国在农耕文明阶段的第一个拐点,始皇帝重整河山,在华夏大地奠定了牢不可破的中央集权制。但是这个集权制并不完美,其核心是围绕天子设立的家天下体系。这个体系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假设天子如超人一般全能(两千多年的时间证明,那种完美的君王是不存在的)。
对应毛泽东的人生,就是从投身革命到共和国建立的那段时间,经历了诸多大事件。其中的难点在于,抛弃家天下系统,用一个强大的政党带领国家继续前进。这就涉及到顶级的军事和政治实践。
中国在农耕文明阶段的第二个拐点,汉武帝把农耕帝国推向极致时,搞了独尊儒术。这个举动的争议颇大,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独尊儒术终结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争议归争议,确实也奠定了农耕帝国时代的意识形态。
对应毛泽东的人生,就是确立唯物主义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个过程极其复杂,因为涉及到毛泽东晚年做的那件事,至今争议极大。
中国在农耕文明阶段的第三个拐点,隋唐搞出了科举制,解决了官吏团队选拔问题。但其中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因为那个时代,把官吏定义为“牧羊人”。
对应这点,毛泽东化身教员,一直在官吏选拔问题上耗费心神。因为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官吏的主要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这个世界有很多两面人,嘴上说着为人民服务,行动中都是谋取私利的能手。基于人性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晚年做了那件事,只是结果造成了很大的争议。
他在那首天下皆知的《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几句话除了大家经常提及的那些意思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历史巨人的孤独与紧迫感。
熟读历史的毛泽东知道,农耕文明阶段的中国处于领先阶段,在很多问题上可以经历漫长的的历史实践。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因为中国在工业文明周期起步较晚,必须快速解决中央集权制问题、国家意识形态问题、以及官吏为老百姓服务等问题。所以他晚年还在诗中写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以回到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维度,会发现一些非同寻常的节奏。
比如说,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层面的实践。
秋收起义之时,毛泽东更像是书生上阵。但是很快,毛泽东就蜕变为顶级军事家。因为他在秋收起义之后,带领队伍走上井冈山的途中,完成了“三湾改编”。
关于《三湾改编》的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但其效果非常明显,那便是诞生了一支无与伦比的军队。不论是红军、还是八路军、或解放军,不仅有别于历史上的任何军队,而且非常适合工业文明周期内的中国。随着中国综合实力逐渐增强,起源于《三湾改编》的那支军队也越来越强,已经逐渐壮大为地球村和平的基石(之一)。
毛泽东之所以能快速地从书生蜕变为顶级军事家,是因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是单纯的军事思想,而是有宏大的哲学思想为后盾。这便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军事实践的独特之处。同样,毛泽东思想中的政治实践,也非常独特地源自于宏大的哲学。
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实践,一个最鲜明的特色便是“构建”。
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带领大家去井冈山,并不是要当山大王,而是构建自己心中的蓝图。
在井冈山,为农村包围城市指明方向。
在苏区,进行关键性土改实践,奠定了共和国的雏形。
在陕北,搞敌后根据地建设,为日后建立共和国打下基础。
毛泽东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又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但本质上都是试图改善基层大多数的处境。这就指向一个清晰的现实,即分配问题。
如果说从哲学层面探索毛泽东思想,显得太过宏观;如果说从政治和军事层面探索毛泽东思想,显得比较高端;那些宏观和高端的话题如果用通俗的言辞解释,就是多照顾一下基层大多数,尽量缓解贫富分化,不要让社会阶层发生固化。他在提醒每个人,不要忘记初心与来时路,不要忘记对未来的预期和使命。
回顾过往,正如毛泽东本人不是完人(有部分人认为毛泽东是完人)一样,毛泽东思想也并非一个完美的思想体系,但是其核心价值(即缓解贫富分化与防止阶层固化)方面不会过时。古往今来那些站在历史金字塔顶端的巨人,大致都是如此,既思想实践中并不完美,但核心思想会永远存留于世间。
简单来说,毛泽东思想既是宏观哲学,又是解决微观问题的工具,并非万能,但确实可以解释诸多社会现象,给个体提供精神动力和现实处事指导。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430305.html

(4)
上一篇 2024年5月1日 上午1:43
下一篇 2024年5月8日 上午2: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