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看到更多世界,请点击下方加关注,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并转发,以支持我继续分析创作,谢谢了!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昨天讲了英伟达股价的事,因为它不仅仅是股价,背后还关系到中美竞争,所以有不少小伙伴留言,今天还是继续聊一聊。
这件事背后的猫腻,其实不少。
我们以小见大,先从英伟达在美国当地时间5月22号发布的财报说起。
它股价大涨,就因为财报太好看了。
先说第一个数字:英伟达第一财季营收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之前分析师们的平均预期,是246.5亿美元。
多出了13.5亿美元。
再说第二个数字:净利润为148.1亿美元,同比上升628%。
第三个数字是:每股收益为5.98美元。
之前分析师的平均预期是5.59美元。
因为不管营收、利润还是收益,都统统超过了市场预期,所以财报公布后,它的股价在夜盘时,就出现了暴涨,突破1000美元大关,最高时冲到1069。
等到白天,也就是5月23号,美国股市出现了少见的奇观:上午开盘时,三大股指都在上涨,但到下午12点半之后,所有股票都开始下跌,只剩英伟达还在涨。
可谓是:千股齐跌,一枝独秀。
交易额和换手率,也高得吓人:到收盘时,英伟达的总交易额,超过了800亿美元,第二名也不过100多亿美元,简直就是遥遥领先,烈火煎油。
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昨天也讲过了:
美联储自从伯南克当主席后,就改变了政策,对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提供隔夜拆借利率,从2022年3月起,美国开始了暴力加息。
这些机构之前搞风投,搞创新,死亡概率挺高,现在难得碰到美联储加息,提供了这么难得一个不用冒风险,就能吃利息的地方,大家都纷纷涌来。
风投、创新啥的,都不怎么肯搞了!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躺平吃利息的人中,包括巴菲特
所以才弄出这么一个数字来:去年全美国,投向新创公司的资金,只有14亿美元!
之前不少财经大V、经济学者说:美国经济的活力,就在它的创新能力。
结果华尔街决定躺平吃利息,所以它现在创新这一块,也基本上没了。
然后美国就出现了这么一副奇观:
美国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人是希望降息的,因为他们日子会好过一点。
但华尔街已经光躺着,就有的吃,两年多时间,不愿意再去刀口舔血了。
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新利益集团,这段时间,美联储老是摇来摆去的。
美联储是和华尔街一伙的,所以他们就找了个理由,说我们现在科技行业,那是极其兴旺,蓬勃发展啊,这可以让我们经济快速增长,还能保持高利率。
那怎么证明美国的科技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呢?
老行业肯定不行,必须那种让人眼睛一亮。
美国现在不像当年,能拿出手的东西,一抓一大把,所以只能抠抠索索,摸出AI。
但美联储这么多年,用核动力印钞机,搞出来的钞票,却是不少。
水多,池子又小,英伟达搞芯片,实体的东西大家好理解,资金就涌去了。
于是,一个问题就出来了:5月22号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力捧,英伟达自己的财报数据,也挺好看的,AI这行业真是前途无量吗?
这问题挺重要,因为关系到美国国运:现在的美联储,可是把AI捧得挺高,提高到像当年互联网技术一样的地位,认为它能撑起美国未来至少十几年、二十年的发展啊!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要是说得具体一点:英伟达这家AI的领头羊公司,真能可持续发展吗?
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是这么宣传公司未来的。
是现在英伟达的GPU,需求水平可是达到惊人的程度啊,完全供不应求,每天英伟达都在紧急出货。
是AI技术,现在可是日新月异啊!
像谷歌,又推出了GPT-4o,还搞了一出“老树新花”:推出一个智能助手,然后大吹特吹,说这个智能助手,可是非常了不得啊,大家可以通过语音方式,和AI直接交流,还可以让AI看图片,进行视觉交流。
这就扯淡了,这种能进行语音交流的东西,我们某宝网上,那种几百块的音箱,随便买都能买一个,谷歌的最多也是升级版。
是全世界各国,因为要搞自己政府自然资源数据,所以对地区模型这一块的需求量,那是相当得大。
这一块确实可能有点市场。因为大约一两个月前,有位朋友告诉我:在非洲的赞比亚,就有美国公司利用AI分析,搞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铜矿。
但有没有黄仁勋说得那么大,得存疑。
最后他说全球搞AI的初创企业很多,有15000到20000家,所以对英伟达的GPU需求量非常大。
总之就是前景一片光明。
在讲完这些后,他还画了个超级大的饼,意思是说:我们之前,是把计算机当作工具,用鼠标、键盘,输入指令,编写程序;但现在新的革命来了,计算机已经能和我们交流,理解我们的意图,还能成为我们助手……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大致意思就是:这是一场真正的科技革命,而英伟达因为生产GPU,已经站在时代的风口,现在几万亿市值,不算什么,将来会更加扶摇直上。
但他说的话,是真的吗?
当然有真的,不然的话,谁会相信?
但这中间,有不少关键点,有夸大。
体现在哪里呢?
还是它的财报!
因为我们认真去看,就会发现:英伟达的季度环比增长,在不断地放缓,去年第二季度,是它的井喷期,第三季度增幅是88%,第四季度是34%,今年一季度是18%……
如果真如黄仁勋所说的,这是一场科技革命,或者如美联储5月22号会议纪要所声称的,AI行业将会成为美国未来一、二十年发展的支柱,它应该是不断上涨,而不是以这么快的速度,每月环比下降啊!
虽说哪怕在上升期,企业经营也有波动,这是很正常的事,但你不该在chat-gpt出来后,搞出一个井喷后,之后每季度的增长速度,都在沿着一条直线,快速下降啊!
不要说一个刚兴起的革命,甚至一个正在快速成长行业,都不会是这种表现。
到这里,又得说起之前我讲过的那件事了:“大过滤理论”。
1990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助理教授罗宾·汉森,提出了这个理论,大致意思是:在智慧文明的发展过程,会存在一些发展环节,它们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很多文明可能会被卡在某个环节中,很长时间甚至永远原地踏步。
在最近很多年,大家如果细细去想,会发现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说新的科技革命,基本都是能源做为先导的,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用蒸汽动力代替人力、畜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内燃机;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核电。
但现在天天在讲第四次工业革命,能源突破在哪里呢?
人类离可控核聚变,到现在为止,永远还是只差50年。
全世界的战争武器,也早就停下来了,剩下的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搞点美化装饰,或者修修补补,像最近的俄乌战争,大家用的武器,还是冷战时候的。
本来是当年准备打冷战的武器,结果几十年后,还是面对原来的对手,“乒乒乓乓”地一顿打,最后还是一点都没浪费,诡异地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现在的俄乌战场,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炮弹多的一家,占优势

我们之所以普遍缺少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过去70多年,其实一直在补课,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补起,一直补到现在,将快300年的工业革命进城,浓缩到70多年,当然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变化,实在太大,世界在飞速前进。

但其它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呢?
人家的感觉恐怕是:世界早就停滞!
除了这种感觉之外,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英特尔和微软最近将近20年的发展。
之前英特尔的是华尔街的宠儿,现在就不怎么行了,它现在的市值才128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3号,相当于我们这边24号,英伟达一天之内,所涨市值的一半。
当年的英特尔,可不是这样的呀!
它和微软,可是平起平坐,搞过一个外面人称作“wintel联盟”的东西的。
微软帮英特尔排除CPU对手;英特尔帮助微软排除Windows的操作系统对手。
两家这么一合伙,就差不多把PC市场,给垄断了。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但现在呢?
两家公司的市值,就天差地别了:
美国股市中,市值“老大”还是微软,3.17万亿;
但英特尔只有1280亿美元,连微软的零头都不到。
当年称兄弟,现在连当人家儿子的资格,都没了。
那在这二十多年中,发生了什么?
我们会发现:其实没发生什么,只是大家走的路不同。
英特尔走的路,和英伟达差不多,都是做硬件,CPU作出后,卖给人家就拉倒了。
微软不是,它深深地,切入了移动互联网,拿到用户数据,还保持了用户粘性。
和英特尔、英伟达相比,微软和用户的联系,更紧密,这才是背后的真正秘密。
那这靠的,是科技革命吗?
不是。
靠的是用户的沉淀、行为习惯,还有用户使用习惯的数据存储,就算有人想要从这里面迁移出去,也会变得非常困难。英特尔做不到,所以它不如微软。
这只是路径选择的不同,而不是技术先进、落后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在互联网技术革命中,微软和英特尔至少让自己的技术落地,还产生了很大的效益,但AI现在能干什么呢?
它能帮人写文章,但一可信度不高,很多数据是错的;二就是个八股文。最多拿到充分可信的材料后,帮人改写一下。
它能帮人画画,但它画的东西,大体看看是可以的,比学了三四年的人,肯定水平要高,但还是一样,没有灵性,没法给出人们很想要的东西。
当然它还能做视频,写歌词啥的。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但我们希望AI干什么?
是你真正能落地,替代人类的其它劳动,比如说简单一点,洗衣做饭什么的,复杂一点,就是代替人类劳动,这才能说是一场科技革命。
当然前面说过:不能称之为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必须以稳定、可靠,并且和现在能源方式相比,有指数级增长的,才是工业革命。
这些AI现在能做到吗?
至少在美国,不可能。
因为它没有应用场景,所以就算能做到,也只能在中国这种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红杉资本就曾经提到这个问题:企业投入500亿美元,购买英伟达的芯片,结果只收到30亿美元的营收,这种状态可持续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英伟达将来最好的结局,也就是英特尔。
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不如英特尔。
因为人家至少帮助一个产业落地。
但你呢?
到这里,我们差不多就能看出中美博弈,将会是什么一种结果了。
一是不管是在AI领域,还是在其它领域,我们注定会超越美国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过滤理论”确实在发挥作用,几十年前,美国确实遥遥领先,但它遇到了障碍,没法翻越,停了几十年,结果被我们追上。
而我们不管从体量,还是社会结构的紧密度,都远远超过美国,所以只要未来几年、十几年之内,没突然爆发另一场工业革命,我们超越它,是没有悬念的。
就算爆发,我们超越它,因为大家并驾齐驱,概率还是极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没那么爽了:现在我们其实又一次,站在了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未来是一片模糊,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发展,不清楚这次停滞将会有多长,也不知道随着这种停滞,我们会迎来什么。
刚刚,最让人害怕的真相,又浮现了

过去这么多年来,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地感到迷茫和无助,当然最希望的就是:突然有一天,火车汽笛声又响起,我们又行进在快速的旅程上。

但这种东西,谁也没法能说清。
过去那种快速增长,欣欣向荣,每个人都充满希望的日子,可能明天就到来,也可能我们这辈子,再也不会见到。
如果真这样,将来前路怎么走,这是我们现在就得思考和忧虑的。
看到更多世界,请点击下方加关注,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并转发,以支持我继续分析创作,谢谢了:



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434559.html

(1)
上一篇 2024年5月26日 上午12:07
下一篇 2024年5月26日 上午12: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