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作者:郭歆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1948年,在解放战争正朝有利于人民的一方发展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所谓的“币制改革”,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货币——“金圆券”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不同面额的金圆券。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它创下了多个中国史上的“第一”,比如寿命第一短的金融货币、通胀率第一高的法定货币。作为蒋家王朝的最后一块裹尸布,金圆券早已被人民扔进历史的坟墓。但是,为什么旨在打破囤积居奇、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金圆券,最后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通胀灾难?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因国民党无止境的内部斗争、转嫁矛盾,愤而抛下即将发行的金圆券。然而,即便是无人押运的金圆券,也没有引来任何的哄抢。来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截图

 

国民政府的货币观

 
民国的政府,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始终被两个问题困扰:一是钱总不够花,二是物资总不够用。钱不够,只能经常借外债;物资不够用,则是无解。战乱不断,百业萧条,别说工业品,粮食布匹这种物资都一直紧缺。可民国政府的一点点外汇,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满足四亿人需求的物资。政府自己也什么都缺,绞尽脑汁只能靠逼死人的捐税和超发货币,先解决困难。实际上,金圆券正是在法币滥发、信用破产后的无奈之举或者说,国民政府的主要决策者,根本是一群无知者。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白修德与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有过一次对话。二人就物价飞涨问题进行争论,孔祥熙气急败坏地对白修德咆哮道:“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你们美国记者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这不是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这是中国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对货币的理解水平。
 
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拥有铸币权的国民政府印刷了大量货币,主动造成货币贬值,以此抢劫控制区内的物资。1937年,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为16亿元,到1945年已经达到惊人的10319亿元,增加了738倍之多。飞涨的物价严重打击了国民政府的经济,让国统区的人民生活十分拮据。但客观来讲,这种方式确实为前线筹集到了大量物资,保证了国民党军队的基本补给,并让国民政府的财政维持下去。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国民党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当然,维持某一货币的购买力稳定,货币供应量、必备物资、控制区老百姓的预期三者缺一不可,即使货币供应量可控,物资充裕,但如果老百姓的预期是你这个政权快要灭亡,是不可能信任你所发行的货币的。所以说,国民党法币政策在1944-1945年之所以滥发到惊人的地步,跟国民党军队在前线不断失利有很大关系。
 
豫湘桂战役的失败,国民党的法币一度到了崩溃边缘。严峻的财政问题让国民政府在抗战的最后一年面临了极大风险——控制区域直线下降,控制物资预期不足。当时美国已经参战,在太平洋战场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国民政府的生存才又有了保证。同时,美国的经济援助,让国民政府的最后信用得以勉强维持。
 
国民政府靠发行货币、抢劫式搜刮物资,以及美国援助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正因为有了这个“经验”,国民政府才敢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又动了使用这一招的歪脑筋,可问题是,这次的情况已经跟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大决战前,市场已经投票

 
1948年,在人民解放军秋风扫落叶的猛烈攻势下,国民党军在各个战场遭到沉重打击。对蒋介石来说,比军事危机更加严重的,是已经濒临破产的经济危机。在全国国民党控制区内,财政已经近乎崩溃,全靠着印钞厂疯狂印出的法币来勉强支撑财政。当时,法币面值最高已经达到500万元,国民政府还创下过一天印刷“十万亿”货币的惊人纪录。可以想象,如此疯狂的滥发钞票,国统区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远远高于抗战时期。
 
广东造纸厂曾一次性购买800多箱法币当造纸原料,因为法币的价格比造纸原材料更加便宜。事已至此,只能说明当时民众早已对法币失去信任,许多地方都开始以物易物,甚至重新私下流通起金条银元来,更加剧了法币的贬值,也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务问题。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影视剧中,因法币滥伐造成的通货膨胀。来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截图
 
财政问题最终会影响到军事问题,在疯狂贬值的货币面前,手中有物资的人开始大量囤积居奇,因为卖出这些物资只能收到废纸(法币)。既然不能拒收废纸一般的法币,物资的持有者只能拒绝交易以对抗飞涨的物价,这样做的结果是,本已有限的物资更难流入社会,以及政府和军队手中,或者说,在国民政府滥发货币后,囤积居奇是不想被政府合法抢劫的唯一办法。
 
同时,在财政紧张和物资紧缺的双重影响下,前方国民党部队拿的是基本毫无购买力的军饷,购买不到物资,军需粮草供应不足,让本已屡战屡败的军队士气更加低落,战斗力更加低下。如果再失败下去,控制区域继续下降,物资更难以获得,国民政府覆灭的可能更大,货币继续印刷也购买不到什么了。

金圆券是最后一搏么?

为了解决资金和物资短缺的问题,蒋介石于1948年8月9日颁发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开始执行币制改革,用金圆券取代法币。自此,这个留下千古骂名的金圆券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按照蒋介石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1金圆券等于300万元法币,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必须都兑换成金圆券。凡兑换者,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严厉惩处囤积居奇者,并在各大重要经济区内设立经济管制督导员。颁布命令后,蒋介石生怕命令执行得不到位,特地派蒋经国亲自出马去上海进行经济管制。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蒋经国与蒋介石。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蒋经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打击投机奸商,时称“打老虎”。蒋经国为表决心,也公开表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于是,著名的蒋经国“打虎运动”正式开始,值得注意的是,蒋经国真正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抑制恶性通货膨胀,二是严打囤积居奇。蒋经国很清楚,稳住市场,拿到资金和物资,缓解前线已经危如累卵的战局,是这个政权最后的机会。
 
战场和市场相辅相成,不可能独自胜利。一开始,蒋经国的信用起了作用。在国民党政府的欺骗性宣传下,城市中产阶级被金圆券看似稳定的币值和奖励政策所忽悠,纷纷掏出本已不多的家产兑换金圆券。当然,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中产阶级希望国民党继续统治,最典型的是前“飞虎队”队长、美国人陈纳德,他把自己在中国多年挣下的家底全部买了金圆券。同时,蒋经国的“打虎运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许多囤积居奇的奸商被抓,杜月笙儿子入狱,杜家公司囤积的物资被收走。杜家这样有势力的公司被处理,自然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据统计,金圆券推行时,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共2亿美元。在蒋经国的打击下,囤积居奇的物资也被重新投放市场,物价也暂时得以稳定,全国物价基本冻结在8月19日水平。这些成果让国民政府的情况一度有所好转,但是很快蒋经国就发现,他所面对的情况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此时此刻的蒋家王朝所面对的早已是一个极为顽固的反动烂摊子,等打虎打到了“自己人”头上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蒋经国查到了孔祥熙之子孔令侃身上,宋美龄介入此事,同时连前方的蒋介石也对蒋经国施压要求放人,导致蒋经国不得不放孔令侃一马。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蒋经国、宋美龄和孔令侃。来源/央视《法律讲堂》截图
有人认为,这是蒋经国“打虎运动”彻底失败的标志,但如果仔细分析,蒋经国在上海只是一个局部,大局是解放战争的进程。当时,能稳住物价的机会只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蒋介石的军队能取得几个决定性的军事胜利,让国统区的人民相信蒋家王朝还能继续下去,并控制全国的局面。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如果要维系货币的稳定,无非是稳定提供足够的物资,并让市场获得信心。对国民政府来说,前线连战连败,国统区对国民党军队的信心早已丧失殆尽。国民党统治中心多在城市,广大乡村又多被人民解放军解放,城市的物资供应已经多被切断。如果想恢复人们的信心,唯有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重新夺回地盘以保障对城市的物资供应。
 
1947年,随着国民党战局开始走向颓势,大量农村地区被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物资供应出现严重问题,已经“门有长队,店无存粮”。到1948年3月,只能对市民实行配给制,即 “每人整米二市斤,碎米三市斤”。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带的上海已经如此,可见国统区的粮食供应极为紧张。除了粮食外,棉花、煤炭其他物资的供应一样不容乐观。军队作战,如果必要的物资供应跟不上,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非常巨大。美国记者西默·托平就在他的《在新旧中国间穿行》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见闻,在书中他提到,他在去往河南地区的路上,见到的国民党军队士兵吃的是“辣椒油拌冷米饭”普遍身材瘦弱。等他到了解放区却惊讶地发现,解放军士兵吃的居然是“热乎乎的面条”,士兵的精神面貌和身体状况普遍很好。对比之下,西默·托平感慨,仅从给部队提供的伙食上看,人民解放军一定会在中国取得胜利。可以说,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经进入一个死循环,军事失败使得地盘大量丢失,地盘大量丢失又导致物资短缺,物资短缺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军队战斗力下降又导致军事上继续失败。在重重失败面前,国统区的物资短缺问题已经到了危及国民党政权的地步。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为了抗议钞票贬值,上海人民制作了这种写有“物价天天涨,钞票不值钱”的印章,盖在纸币上。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唯一翻盘的机会就是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以夺回地盘重新恢复物资供应。但此时人民解放军已经有条件对国民党政权发起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2日,就在蒋介石颁发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的一个多月后,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经过52天的激烈战斗,全歼了国民党最为精锐的东北集团,包括全部美械装备的第九兵团也全军覆灭。11月2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东野百万大军,虎视关内。
 
辽沈战役的胜利,正式宣告蒋经国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沈阳解放的前一天,蒋经国放开了物价管制,本人也无奈辞职,上海物价立刻飞涨,金圆券以超过法币的速度急剧贬值,很快沦为废纸。囤积居奇现象则比之前更为猖獗,大批物资被少数人扣下坐地起价,市场秩序彻底崩溃。《申报》对此报道称:“黄牛党无缝不钻,长蛇阵随处可见,绒线香烟西药等物无一不被抢购……”

蒋介石竟是最大赢家?

蒋介石自己非常清楚,他的算盘是重新复刻抗战的“经验”,搜刮一切能搜刮到的东西赌一把,然后拼命向美国求救。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的失败已是板上钉钉,蒋介石开始了“大搬家”,即把自己搜刮到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去中国台湾,这最后一次搜刮的资源也是他自己去中国台湾的本钱。
 
他到底从中国大陆运走了多少呢?按照吴兴镛教授统计,运到中国台湾的黄金主要分四批:第一批1948年末起运,从上海运往中国台湾,合计258万两,另有银元400万;第二批1949年1-2月起运,从上海到厦门鼓浪屿,99万两,另有3000万银元;第三批1949年3月起运,从上海空运到台北,60万两;第四批1949年5-6月,从上海运到中国台湾19.8万两,另有银元120万。除了这些不义之财外,蒋介石海运走了大量的其他硬通货,比如外汇、珍宝、设备等。按照吴兴镛的研究,国民党从中国大陆带走的硬通货折合成黄金约为700万两左右,总共价值约为2.5亿美元左右。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影视剧中,载有大量金银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飞机。来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截图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当年在蒋介石逃台后,整个中国大陆被他搜刮的只剩下不到2000万美元的硬通货,也就是说,他偷了十倍于中国大陆的硬通货逃去了中国台湾,这笔钱奠定了台湾地区日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把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留给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成立,人民政府开始管理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城市,并在当天发布了《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金圆券的规定》,禁止金圆券流通。同时还宣布,所有金圆券按1:10万的比率进行收兑。金圆券自发行以来飞速贬值,早已成为废纸,所以收兑工作非常顺利,仅仅七天时间,收兑的金圆券数额已占其发行总量的一半以上。
 
当时,上海市民对常年通货膨胀早已心有余悸,所以囤积居奇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种情况,1949年6月8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电告华东财经委员会,查封上海证券大楼,严惩投机分子。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委员会又指示上海华东财经委员会,要求铁路等交通部门只接受人民币,还规定只能用人民币纳税。人民政府还从全国各地调集物资,保障新解放的城市物资供应。很快,上海、北平、青岛等城市的物资供应基本满足了城市运转需要。在充足的物资供应下,再加上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地取得的胜利,很快,人民币就成为最受人民信任的法定货币,也彻底扫清了国民党留下的通货膨胀和囤积居奇的阴霾。

金圆券改革,蒋介石或是最大赢家?

 

END
作者 | 郭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26353.html

(4)
上一篇 2022年8月10日 下午1:53
下一篇 2022年8月10日 下午2: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