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件大事即将在中东登场

作者: 补刀客

本文转载自:补壹刀(ID:buyidao2016)

执笔/刀剑笑

一篇刊发在中国驻迪拜总领事馆官网首页的新闻稿,突然搅动了美欧一些媒体的神经。

本来,新闻稿就是对外通报,一场名为“星河璀璨·逐梦太空”的航天主题活动21日在迪拜举行。但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现场致辞时的一句话,被彭博社等作为重大消息摘了出来:

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峰会将于12月上旬在沙特召开。

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件大事即将在中东登场

首届,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再加上有报道说中国最高领导人可能在同一时段到访沙特,中阿将就经贸、能源以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议题加强沟通合作……

这些都让美欧舆论意识到:中国在中东要有大动作。

1

就是根据李总领事这一句话,彭博社24日专门做了一篇有关首届中阿峰会即将登场的报道。

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件大事即将在中东登场

除了12月上旬这个大概时间,驻迪拜总领事馆官网上的新闻稿没有透露其他细节。但彭博社记者下了功夫,他们又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上找到李旭航不久前的一次谈话。

11月3日,李总领事接受阿联酋最大阿文报纸《宣言报》专访,主要就是宣介首届中阿峰会的情况。

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件大事即将在中东登场

李旭航说,这次峰会对于巩固中阿政治互信,深化中阿各领域合作,推动中阿传统友好关系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中方高度重视这次峰会”,并正在为此做充分准备。

彭博社尤其关注的一个细节,是李旭航在采访中提到:这次峰会将是“疫情以来中阿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交流”。

按照沙特方面消息以及一些媒体的说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2月访问沙特。法新社等还试图做出一番“专业”姿态,表示中方总领事馆声明没有具体说明“访问是否与峰会同时进行”。

彭博社则要直接得多,说中国最高领导人将通过这次访问巩固与沙特的合作。另据其他媒体报道,首届中阿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面对面交换意见。

其实彭博社记者再细心点,就会发现最近中阿双方已经开始加大有关首届峰会的预热。

除了李旭航总领事一个月内至少两次公开谈及峰会,23日,埃及刚刚举办了一场“中阿峰会—蓝图与愿景”研讨会。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在开幕致辞中特别提到:

首届中阿峰会是当前形势下中阿加强团结协作的战略抉择。

 

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件大事即将在中东登场

再往前看,虽然疫情延宕反复,但中阿双方一直在筹办峰会问题上相向而行,共同努力的时间线相当清晰:

早在去年3月,第155届阿盟外长理事会会议就通过加强对华关系的决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再次欢迎沙特主办首届阿中峰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即积极回应,“下一步,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和阿盟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筹备好中阿峰会”。

同年7月,中阿发布声明,强调应为2022年在沙特举办首届中阿峰会进行筹备。

进入2022年,峰会推进工作明显加速。

到了今年4月,沙特媒体称峰会时间已经大体确定在今年晚些时候。

过去半年多来,中阿双方还都各自多次对举行峰会表达期待和信心。

2

首届中阿峰会在双方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旭航总领事21日强调,“这是中阿关系提质增速的大事件”。而“里程碑”,也是阿拉伯国家对这场峰会的定义。阿盟高级官员在今年9月的演讲中就已开始这样描述。

但一些站在西方尤其华盛顿遏华立场的美欧媒体,毫不意外地又演绎出了一套“番外故事”。

它们首先觉得这场峰会举办的时机“太凑巧了”。

怎么凑巧?就是正好在美国与沙特甚至更广泛的海湾和中东国家关系趋紧的时候。法广网站24日的一篇报道干脆在标题中就称,中阿在“美国沙特关系紧张之际迅速靠近”。

这一看就是所谓“中国趁虚而入”的老调重弹。

放到现在尤其站不住脚。美国与海湾国家关系,是华盛顿自己一手搞砸的,跟别人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丝毫不顾包括沙特在内一些海湾盟友的安全关切;强推“价值观外交”加大对海湾国家搞“人权外交”;放任冷战思维,强拉相关国家在对俄等问题上选边站队,忽视海湾国家在多元平衡外交方面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和需求……

为了一己私利施压“欧佩克+”石油增产,更是成为美国与海湾交恶的最新一根稻草。

况且,美沙争吵走向明面主要是在这几个月,而首届中阿峰会去年就开始筹备并确定了大概时间,硬说峰会是特意选择“这个时机”,只能用那个词形容了:无稽之谈。

除了时机,美媒还在峰会可能议题中读出了“对抗”。

彭博社记者在报道中“突然联想”,称从今年3月开始出现一些消息,显示中沙两国已经恢复商讨并且有意敲定“石油交易以人民币结算”机制。

显然,他们认为这也将成为首届中阿峰会的议题之一。

跟《华尔街日报》当时的“担忧”一样,彭博社这次也称:

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而且一旦沙特改用人民币结算,将对更多中东国家产生“示范效应”。

美国有人甚至惊呼,如果石油美元有变,石油乃至整个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都将失去基石,“整座墙恐怕都要开始坍塌。”

看得出来,它们是真的在为美元霸权受损提心吊胆。

确实,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国际社会“去美元化”也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被美元各种“薅羊毛”“卡脖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意愿尤其强烈。

对于包括中阿在内世界范围内推动跨境本币结算的努力,那些美媒和所谓观察家们酸得真是太自私也太徒劳了。

3

这种狭隘逻辑,自然而然又将它们引向那套“结论”:

北京一直寻求深化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关系,是将那里视为扩大经济机遇和“挑战美国”的开始。

一如既往,它们把美国中东外交的失败甩到“中国加强外交攻势”头上,既没有自我反思,也拒绝看到中东国家正在出现的新变化。

但眼下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沙特等海湾国家正在加强与亚洲的联系。

一家阿拉伯媒体在最近的报道中就特别关注到这个视角:

在20日现身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之前,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刚刚结束对印尼、韩国和泰国的亚洲访问之旅。光在首尔,两国就签署了涵盖多领域的大约20项合作协议。

过去十年来,报道说,“亚洲已经成为沙特原油的最大出口市场”,尤其是中韩日印等国。

再看今年1月海湾多国外长“组团”访华,几天前卡塔尔刚刚宣布与中国达成一项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这是该国“有史以来最长的合同期限”……

这些都已足见,与沙特和更广泛的中东国家加深合作,不是中国去挖谁的墙脚,而是有着源自互利共赢的双向动因。

日本防卫研究所一个名叫八塚正晃的研究员,今年8月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文,阐述他对中国在中东地区角色的看法。从以往言论看,这个学者对华算不上友好。

但在那篇文章中,他道出了一些大实话。

文中提到首届中阿峰会将在2022年年底举行,并称中阿关系“正逐渐步入新的时代”。

对于为何中国在中东影响力日增并且“受到欢迎”,八塚正晃分析:

一是因为北京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中东政治安全中发挥更大也更积极的作用,在中东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作用”。

二是中国在中东持续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又坚持不干涉各国内政和地区内部事务。

文章刚开头的一句话尤其具有概括性:

 “实际上”,这是中方从2000年代前半期开始,与中东各国之间“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各种级别对话平台而取得的成果”。

首届中阿峰会以及中国接下来在中东的“大动作”,不就是这样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吗?

图片来自网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71445.html

(3)
上一篇 2022年11月26日 上午11:38
下一篇 2022年11月27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