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作者:王新喜

本文转载自:智能新连接(ID:znxlj01)

文/王新喜

7月31日,中国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两个关于无人机出口管制的公告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这则管制分别对部分无人机专用发动机、重要载荷、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民用反无人机系统等实施出口管制,对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实施为期2年的临时出口管制,并禁止其他未列入管制的所有民用无人机出口用于军事目的。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无人机出口管制,引发了很多讨论,背后的目的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管制,是针对特定的设备与性能指标无人机

从消息来看,无人机相关四类设备实施出口管制。1、无人驾驶航空器发动机。2、红外成像、激光指示、合成孔径雷达。3、无线传输设备或控制基站。4、无人机反制干扰设备。

简单来说,受管制的无人机,是具备特定性能指标的无人机。

比如,具备超视距飞行能力,续航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且最大起飞重量大于7千克,具有抛投功能,携带高光谱相机、红外相机和激光测距定位模块,支持非认证载荷等这些性能指标的无人机,可以用作植保无人机、消防无人机,也可能被改装用于军事用途。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管制措施针对的是整机出口,无人机管制出口,业内都联想到了俄乌战场。此前,俄乌战场出现了海量的无人机,却从来不说这无人机是哪里来的。

无人机是一种消耗品,伊朗没有这么强大的生产能力持续供应,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无人机方面,也不具备这样的大规模制造的技术能力与产能。中国才是一个是拥有独立研发、制造装备能力的国家。

中国对无人机出口的管制,是不希望无人机产品用于军事目的。目前对部分无人机管制出口,是因为上述所列的高性能无人机具备一定的军用属性。对军用属性的产品,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惯例。

事实上,2002年起,中国就逐步对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管制范围、技术标准与国际保持一致。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部分高规格高性能的民用无人机转用军事风险不断上升。

谁在大量进口中国无人机,改装之后用于军事?

这也是为何西方11国表示强烈反对。因为中国这个政策下来,受影响的是谁,要从数据来看。

中国无人机第一大进口国是美国。数据显示,去年一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无人机产品高达800多亿,在2022年中国无人机出口总额有3300亿元左右,而美国一个国家就从中国进口800多亿无人机产品,占据1/4。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同样在去年,澳大利亚进口中国无人机65亿;英国进口120亿;加拿大进口41亿,日本进口184亿;韩国进口81亿,也就是说,西方的“五眼联盟”再加上日韩两国,这些国家占据中国无人机出口的70%以上都不止。

俄罗斯对中国的无人机进口占到1.7%都不到,乌克兰更少。

这些国家从中国进口了大量无人机,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在俄乌战场可能也出现了中国产无人机。而这些无人机是怎么流入战场的?可能不是直接出口,而是通过第三方进口改装与转卖。这种不为人知的途径太多了。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因此,谁在进口中国无人机,并改装之后用于军事,其实从数据能够窥见背后的端倪。

中国对无人机进行临时管制,首先说明,无人机被部分国家进口之后进行改装升级用于军事,这与中国一再声称的不与双方进行武器支援相违背。

其次,这也是告诉全世界,中国坚持原则,临时管制无人机出口,就算只派侦察作用的也不能出口,那么杀伤性武器更不可能出口给双方任何一方。

这其实就亮明了态度,中国的原则是最早公开,而且执行的很彻底。不是某些西方国家说一套做一套。

总的来说,从字面来看,“未经许可不得出口”,限制不是禁售,而是要控制终端去向,这对俄乌战场有直接的影响,限制民用无人机和改装件出口,同时限制了战场上获得这类无人机的途径。战场上再也不会有大量、廉价、优质的高性能无人机。这可能会间接影响战局的走向。

无人机限制出口:国家安全、科技向善、大国担当

事实上,国内在政策层面对科技产品出口,一般遵循科技向善的目的与要求,无人机限制出口,也是基于这个目的。毕竟,无人机在民用上有巨大的消费需求,这是国内出口无人机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无人机技术和无人机设备出口最强的国家。在无人机方面正在具备制高点优势。

此前,深圳无人机协会会长杨金才在行业活动上表示,消费类的无人机,中国已经占据全球74%的市场,工业级的无人机已经占据全球55%的市场。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可能用于军事用途,或直接参与作战的无人机进行管制,宁可自己利益受损,这就是大国担当。

当然,这背后,也是为了国家安全,我们注意到,这个出口管制中,专门提到反无人机系统?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全球反无人机的投资占比逐渐提升,反无人机与无人机相当于矛盾的两个方面。

所谓反无人机,就是是一种专门用于对抗无人机的装置或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干扰、破坏无人机的操作功能或飞行能力,相比于出口无人机,出口反无人机系统对国家安全本身是不利的。

使用电子信号进行干扰的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也可以对遥控指挥的无人艇进行干扰。现在电子对抗系统出口了,以后就可能在作战中被对手使用,甚至会影响到民用航空的安全。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因此,一些高风险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出口,中国宁可不做。所以,对于这类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也是防患于未然。

工具箱里的反制工具还很多,未来谁卡谁脖子还不一定

总的来说,这个管制措施的出台,针对性是非常精确的,也印证了我们在对外卡脖子的能力,印证了我们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话,我们的武器库中,中国的反制工具还有很多。

也就是说,目前的形势正在反转,中美科技战,中国开始反攻。之所以中国处于大反攻阶段,其实从无人机管制就能看出来,中国是无人机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而其他的部分进口国家又是经济体量比较高的国家,因此对中国无人机的需求也高,进口量高。

他们自己如果有能力自己造,肯定不会从中国进口,这反映出,从工业和生产的角度,中国才是真正具备完整工业化能力的国家,其他国家都不是相关产品的全产业链国家,二来,这些国家在某些相关技术也不到位。

因此,这反映出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工业化与制造业能力掌控在自己手里,未来要传承,要升级,不能丢,这点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从市场竞争与实力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家在未来5~10年,都难以建立无人机全产业链。

中国无人机出口管制,谁受伤?背后信号,看懂的人不多

所以现在美国越来越慌,因为趋势摆在这里,美国无力改变自己的去工业化,而中国的工业化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稀有元素+强大完备的工业能力以及庞大的人口、人才市场与发展潜力组合,决定了中国在科技战中具备打持久战的能力,美国不会停止科技封锁,但未来谁是赢家还不一定。

因为实力摆在这里,潜力也被逼出来了,随着卡脖子的项目被逐一攻克,工具箱里的武器只多不少,因此,从未来长期的角度来看,科技战越往后期走,形势对中国越有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8516.html

(13)
上一篇 2023年8月13日 下午12:43
下一篇 2023年8月13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