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俄罗斯

作者:局势君

本文转载自:局势很简单(ID:TalkForEasy)

自打苏联解体以来,危机感就一直伴随着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带来了直接危机,这个属于天生危机;它曾经对欧洲国家的伤害间接带来了危机,这个属于历史危机;还有总统本人在内政和战略中面临的危机,这个属于普京的危机;危机感产生焦虑感,三方面的危机构成了俄罗斯的焦虑。

  1. 天生的焦虑

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

1991年的圣诞节,庞大的苏联官宣解体,变成了15个国家,俄罗斯是最大的那个。那么苏联是怎么来的?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沙皇374的家业终结在尼古拉斯二世的手上;几个月后列宁和他的小伙伴们发动十月革命,处决了沙皇一家老小,苏联就建立了。那么沙皇经营的俄国又是从哪儿来的?是莫斯科公国的历任负责人花了300多年反抗蒙古人成功后,加冕建立的俄罗斯帝国。

莫斯科公国原来归金帐汗国管,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于1243年建立,在拔都西征的过程中,就把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基辅罗斯给灭了。基辅罗斯于公元8世纪创建,以现在的乌克兰首都基辅为中心,维持了400多年。追到基辅罗斯和它的建设者罗斯人和斯拉夫人那里,俄罗斯的历史差不多也就到了头。

我们聊俄罗斯天生的焦虑,就要从莫斯科公国开始说起。当蒙古人的铁骑踏入东欧平原,将斯拉夫人的国家暴力收购以后,莫斯科公国就竖起了重振斯拉夫民族的大旗。从伊凡一世给蒙古人收税开始,一步步做大做强、收购兼并,伊凡三世打败金帐汗国的分公司大帐汗国,莫斯科大公国取得了独立,后来伊凡四世继续扩张最终加冕为沙皇,莫斯科公国经验加满升级为俄罗斯帝国,之后持续向四周扩大市场,给后来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攒下了一望无际的家底。

斯拉夫人命运的转折是遭遇蒙古人西征,那之后他们就得从莫斯科那边重新创业,莫斯科大公国修在平坦的东欧平原上,在冷兵器时代,平原可不是个创业的好地方,那年头要想长治久安睡得踏实,得找到可以固守的天然地形,比如大江大河或者高山峡谷,所以沙皇们一生都没有停止寻找这些地形的努力,他们向东抵达北美洲,向北深入北极圈,向西进入中欧内部,向南到了蒙古高原。

焦虑的俄罗斯

(莫斯科共青团广场)

地形地貌是天生的,沙皇最初的选址在东欧平原,多年来不停扩张也找不到可以把自己包围起来的大山大海,尤其是西部地区,所以只能把边界线不断推到远离首都莫斯科的地方,越远越好,靠足够大的地盘来获得珍贵的安全感。老祖宗太勤快,给俄罗斯留下了全球第一大的国土,但是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俄罗斯的广袤国土带来的却是天生的焦虑。

俄罗斯唯一拿得出手的山是大高加索山,它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边界,在天然地形方面最让沙皇满意,但高加索山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相对于俄罗斯广阔的国土作用非常有限。而和欧洲接壤的西部是沙皇最希望有山的地方,然而那里平坦得可以踢球。除此之外,在蒙古高原有一些山脉,可是那里历来威胁不大;北边亟需一点山挡住来自北极的寒流,可就是没有;远东地区要是没有山可以迎接太平洋暖流,结果那里有山给挡着进不来,结果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就是苦寒之地。要是上帝可以显灵帮忙,沙皇宁可终生做愚公,把南方的山搬到莫斯科郊外,把远东的山搬到西伯利亚北边,让俄罗斯成为人间天堂。

俄罗斯国内倒是有一座颇有名气的山:乌拉尔山,不过有人管乌拉尔山叫做“丘陵”,因为它的平均高度只有500米-1200米,骑着毛驴都能穿越。乌拉尔山把俄罗斯一分为二,左边属于东欧平原,右边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利亚。整个俄罗斯的面积是1709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的面积是1276万平方公里,占了俄罗斯总面积的75%。由于北边没有像样的山挡着,西伯利亚就收获了冷这个最大的特点,每年冬天咱们北方的同学都被冻得怀疑人生,可以设想一下500公里以外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日子,他们还想生娃吗?

焦虑的俄罗斯

(乌拉尔山、叶尼塞河与勒拿河的位置)

西伯利亚有两条奇怪的河,一条叫叶尼塞河,另一条叫勒拿河,这两条河从左到右把西伯利亚一分为三,分别是: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最东边就是所谓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人烟罕至位置偏远让克里姆林宫操碎了心。叶尼塞河跟勒拿河发源于蒙古高原,然后一路向北流去,最后汇入北冰洋,怪就怪在这里。刘欢老师的《好汉歌》第一句唱到:大河向东流。要是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听到后估计会有意见,大河不是向北流的吗?

河水向北流就容易出问题,尤其是流向北冰洋的河水,北冰洋一年到头都在结冰,所以叶尼塞河跟勒拿河的下游当然也常年结冰,这下游结冰就相当于河道堵塞,上游的水没地方去,就只能朝着河道两侧流,结果就出现了下游是冰原上游是沼泽的情况,而且还是冰冷的沼泽,短暂的夏季无法蒸发掉沼泽的冰水,入秋后河水再次泛滥,这就是西伯利亚河道附近的大致情况,远离河道的地方是苔原、针叶林和永久冻土。以上这些地区没法耕种、走过去也费劲,都知道俄罗斯人少,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地方太冷太湿没办法生存。

远东地区濒临太平洋,那里有沙皇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尤其是海参崴,它可是远东唯一的不冻港,尽管一出去就进了日本海,想去太平洋还得绕路,但总比没有强啊,所以那边必须好好经营。为了发展远东地区,为了防止远东地区被人占了自己一脸懵,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决定修一条横贯俄罗斯的铁路,他于1890年下令破土动工,1904年勉强通车,彻底修完到了1916年,这就是全世界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288公里。如果没有这条铁路,远东地区现在或许分属于我国或日本。

西伯利亚的自然条件实在恶劣,在发现矿产之前只适合流放犯人,发现矿产后更适合流放犯人,因为犯人就是免费的劳动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和斯大林同志,当年因为顽皮闯祸光顾过好几回。由于气候寒冷,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太短,人口就一直上不去,要不是那里有木头可以砍有矿可以挖,西伯利亚的人迹要比现在更罕至,为了鼓励民众过去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俄罗斯政府推出过很多“发钱送土地”的政策,但是效果很一般。

焦虑的俄罗斯

(西伯利亚地区的俄罗斯民居)

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导致俄罗斯人口大量集中在西部,形成了“西强东弱”的格局,这让历届俄罗斯领导人相当焦虑,如何改变这种不平衡让他们操碎了心。俄罗斯人要是放下傲慢和疑虑,让我们的东北老乡过去搞种植和养殖,繁荣远东根本不是事。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俄罗斯人可以跑到我们东北蹭饭,但是我们去他们那边可就难了,我们这边人丁越是兴旺,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就越是担忧,在两国经济水平差距持续拉大的情况下,要解决这种焦虑,只有放下顾虑和我国建立友好的双边关系,关系越好他们的焦虑就越少。

虽然远东有出海口,但显然不是好的出海口,当年沙皇看中的最好出海口是我们的大连港,为此西伯利亚铁路在动工前,图纸上就规划了通向大连的线路。铁路开工后,沙俄政府通过给清政府提供贷款偿还甲午战争失败后给日本的赔款,然后以债主的身份威逼利诱拿到了在东北修铁路的权力。1897年东清铁路动工,1903年全线通车,沙皇的火车可以从满洲里入境,经过哈尔滨、长春到达旅顺。一直到苏联时代,俄罗斯人还在觊觎大连港,此行为也导致两国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

远东的入海口也就那样了,在那之前沙皇最先尝试的是西边的入海口。从公元1700开始,沙皇彼得一世跟瑞典国王动了手,因为搞不定瑞典就出不去波罗的海。打到第12年的时候,彼得一世力排众议修了新城圣彼得堡,修好后再次力排众议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打造了俄罗斯第一支海军,最终在苦战到第21年的时候,击败了当时的瑞典,赢得了那场号称“大北方战争”的胜利,之后圣彼得堡作为俄国首都长达200年。

比打通波罗的海更早的,是沙皇对黑海的争夺。争夺黑海就要争夺克里米亚,在彼得一世继位的时候,克里米亚连同黑海沿岸地区,都属于“克里米亚汗国”,它是从金帐汗国拆分出来的一个国家,那时候克里米亚汗国抱上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大腿,所以要动它就得动土耳其人。理清了主要矛盾后,从彼得一世开始,俄国就发动了将土耳其人赶出黑海的“俄土战争”,两强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240年,最终在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击败土耳其人并占领了克里米亚。

焦虑的俄罗斯

(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拿下克里米亚后,女皇派人修了名叫塞瓦斯托波尔的军事要塞,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一直驻扎在那里,一直到今天还是。要是没有克里米亚,俄罗斯也就失去了黑海这个出海口,这就是普京在2014年顶着整个西方的制裁拿下克里米亚的原因。但黑海是个内海,唯一的出口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土耳其人手里,土耳其略施手段就能把黑海舰队从海军变成了“湖军”,这也很让俄罗斯焦虑。当年我们从乌克兰买了废弃的“瓦良格”号航母,土耳其不允许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航母在黑海上整整飘了两年,买这艘航母的创律公司都给拖破产了。

至此我们已经找到了俄罗斯的3个出海口,但是质量都不高。远东的出海口不但远而且被日本围在里面;从波罗的海出去一路上是北约国家的注目礼;从黑海出去又得土耳其同意,否则插翅难飞。出海口的问题让俄罗斯人很焦虑,于是在1979年苏联侵入阿富汗,想彻底占领阿富汗后继续南下直接进印度洋,这样大的脑洞背后是苏联人的无可奈何,可是这一步大棋遭到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抵制,苏联人深陷帝国坟场10年后惨淡收场,巨大的开支反而加速了它的解体。

从苏联解体到现在已经过了31年,俄罗斯改变不了寒冷的气候,改变不了远东的衰落,找不到高质量的出海口,改变不了和欧洲边界没有天然屏障的现实,只好在彼此之间人为制造出一个缓冲地带,正对着欧洲的缓冲国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俄罗斯的底线是不能允许这两个国家加入欧盟或北约,至少得保持中立,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亲如一家,但是乌克兰让俄罗斯人脑壳疼。

假如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国界不是铁丝网,而是大高加索山或者第聂伯河,那么俄罗斯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就没有现在这么敏感,可是地理问题比历史问题更不能假设,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安全焦虑是地理环境决定的,这是它天生的不可改变的焦虑。

  1. 历史的焦虑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是1709万平方公里,论大小绝对的全球第一,这是俄罗斯人最骄傲的资本。在印度和缅甸之间的孟加拉湾底部是孟加拉国,国土面积只有14.7万平方公里,是俄罗斯的1/116,要是跟俄罗斯比大小,骄傲的战斗民族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把孟加拉国直接忽略,但是要比两国的人口数量,那俄罗斯人就泄气了。

俄罗斯的人口总数是1.44亿人,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孟加拉国总人口1.65亿,整体呈增长趋势。对于绝大多数小国家,人口多了生存压力就大,孟加拉国的贫穷得到了联合国的官方认可。但是对于俄罗斯这种体量的大国,人口可是越多越好,但俄罗斯的人口就是上不去,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现在过了31年,俄罗斯的人口成功稳住了零增长的成绩。为什么人口增长这么难?因为俄罗斯的生育率很低。

影响生育率的经济学变量有三个:家庭收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31年来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是什么样大家也能感受到,总是没什么起色;俄罗斯的收入分配也不合理,低收入人群长期难以脱贫,那个群体的生育率一直很低;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怎样,是一种鼓励少生或不生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在2010年前造成了700万个丁克家庭。

影响生育率的社会学变量也有三个:家庭模式、婚育模式和受教育程度。俄罗斯有大量独生子女家庭和单亲家庭,四口之家的比例很低;谈到婚姻状况更让人口学家们忧虑,俄罗斯的年轻人要么不想结婚、要么结了也不好好过、一言不合就离婚;由于养育子女负担重,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就不乐意生娃,这个全球普遍现象在俄罗斯也普遍存在,表现为年轻人婚后不想生娃。

要是深挖影响以上6个变量的根本原因,总会找到俄罗斯的气候、环境、文化、制度等原因上去,这些原因都有很强的不可改变性,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没办法!我们在此谈论人口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但是普通人不会在这样的高度决定自己生几个娃,他们只考虑家里日子怎么过,这个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焦虑的俄罗斯

(参加活动的俄罗斯人)

国际政治领域的牛人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里说过,俄罗斯是个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成熟社会,这样的社会没办法形成具有扩张和进攻能力的年轻力量。攻城略地确实需要不知疲倦、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让一帮中年大伯上战场想想就累得慌。持续增长的年轻人严重匮乏,俄罗斯就失去了对外扩张的基础,即使沙皇几百年来养成的扩张习性在俄罗斯人体内含量很高,但也是有心无力。

可是欧洲国家不这么想,二战结束已经76年,冷战结束也有31年了,欧洲国家却一如既往地防着俄罗斯向西扩张,欧洲人这种心态帮了美国一个大忙,在北约没什么正事可做的情况下,也从不担心组织有解散的风险,任何人去北约上班就意味着端了一个铁饭碗,只要美国和北约操作得当,让欧洲人对俄罗斯的担忧保持在高位,北约就能年年开会讨论预算怎么花。

欧洲人担忧俄罗斯是有原因的。

彼得一世在1700年和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打了“大北方战争”,21年的战争造成了无数死伤,沙皇最终从瑞典国王手里抢走了芬兰湾、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大片领土,从而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打开了通往西欧的海上通道。2016年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去叙利亚出差的时候,就是出波罗的海、进大西洋、再去的地中海,一路上浓烟滚滚相当拉风。

1763年波兰国王去世,多情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安排她以前的情妇做了波兰新国王,这就激起了波兰各地爱国贵族的反对,让女皇在老情人面前丢了脸。发了脾气的女皇纠集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过去干涉,成功稳住了老情人的工作。干涉内政这种事有了第一回就有无数回,它们仨在1772年分走了波兰三分之一领土,在1793年第二次分割波兰,1795年第三次分割波兰。这波兰王国原本也是中世纪的欧洲大国,三轮下来就此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

焦虑的俄罗斯

(二战苏联士兵的装扮)

1939年8月23日夜里,希特勒和斯大林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天这个条约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此条约还有个秘密协议外人不知道,这个协议是俩人把波兰一分为二的书面凭证。一周后希特勒入侵波兰,波兰人显然不是对手,两周后首都华沙被德军包围,波兰政府逃往罗马尼亚。9月17日斯大林以波兰政府不复存在,需要保护波兰的苏联公民为由从东面进入波兰,到10月6日波兰被彻底瓜分占领。战争中苏联抓了波兰战俘13万人,遣散了4万多,移交德国4万多,关押过程中死亡失踪2万多,精挑细选的1.5万名波兰军官被无情地枪杀于卡廷森林中。

在这个地球上,反俄反的最奋不顾身的国家就是波兰,波兰常年欢迎北约或美军到它们国家建立军事基地,从不考虑我们很在意的主权问题,在反对俄罗斯面前,外国驻军带来的主权丧失在波兰人看来都不是事。在俄乌冲突中波兰长期支持乌克兰,如今俄罗斯在乌克兰边界屯兵10万,波兰带头给乌克兰送物资送武器,同时还作为中转站帮忙给乌克兰递交其他国家支援的武器弹药,拜登派过去吓唬俄罗斯的1700名士兵也驻扎在波兰。

1945年4月15日凌晨,苏联红军点亮了探照灯,每200米分布140多盏,总亮度可达1000多亿度,驻守柏林的德国士兵被强光刺得完全睁不开眼。接着苏军上万门火炮、迫击炮齐发,一天射出去120多万发炮弹,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像是在下雨,德军的防御阵地被这种粗暴打法彻底摧毁。4月29日凌晨希特勒跟爱娃举行了婚礼,4月30日两口子在蜜月第一天服毒自杀,尸体被侍卫们拿出地堡烧毁。苏军占领柏林后,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们抢劫、屠杀,掀起了强奸德国妇女的狂潮。在瓜分德国期间,苏联官方搜罗了大批专家、文件资料、材料样品、机器设备,运回国内后大大促进了苏联的工业进步。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作为理亏的一方似乎无法高调地批判苏联人的战争行为,但是这些历史并不久远,更不可能被德国人遗忘。德国政府知道自己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德国政府还认为欧洲应该独立自主,所以在反俄问题上不会对美国和北约亦步亦趋,但是也不能脱离那些历史太远,否则德国民众不答应。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普京下令对企图收复南奥塞梯的格鲁吉亚政府军出手,“俄格8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如同闹剧一样很快结束,之后俄罗斯长期武装支持原属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保持事实上的独立,并给他们发了俄罗斯护照。2013年这个玩法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重演,这两个州如今也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武装独立,兜里有俄罗斯护照,8年来时不时和乌克兰军方爆发冲突;普京最大的动作,是在2014年将克里米亚变成俄罗斯的一部分。

焦虑的俄罗斯

(现代俄罗斯特种兵)

从沙皇时代的俄罗斯帝国,到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再到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一直都在书写和欧洲的战争历史,欧洲人为此会永远提防俄罗斯。理论家们通过经济水平、人口数据、外交战略等因素认为,现在的俄罗斯不具备对外侵略的能力,可事实却摆在眼前,俄罗斯依然对周边国家有“侵略”行为,如今它囤积在乌克兰周边的10万士兵还没有撤退。因为这些行为,俄罗斯有了新的焦虑,那就是来自西方的敌视、抵制和制裁。

我们理解中的狭义欧洲是西欧和北欧,那里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全部加一起还没有哈萨克斯坦面积大,但它们是全球最富裕最先进的国家。这些小而强的国家在历史上打来打去,二战结束世界两强变成了美国和苏联后,欧洲人这才意识到是时候该团结了,再闹下去显赫一时的“欧洲列强”就活成小弟了,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同同体”是欧盟的第一个版本。

除掉英国,现在的欧盟还有26个成员国,这当中的很多成员国历史上曾经阔过,不可能把自己的内政外交授权给第三方机构运作,所以欧盟更像是个经济组织,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无能为力。欧盟看待外部国家的时候,也总是从经济角度看,要表达对某个国家的愤怒和反制,最常用的也是经济制裁这个方法,如果事情严重到了政治和军事层面,它只能依赖北约。

北约和欧盟不一样,欧盟是基督教民主国家的俱乐部,信仰不同制度不符合要求那就肯定进不去,所以信东正教的俄罗斯和信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不可能成为欧盟成员国,但是北约没有信仰限制也没有经济限制,门槛低得诱人,甚至连北约的头号对手俄罗斯也满足加入条件,俄罗斯还曾3次提出过申请。

在掌舵北约的美国看来,围着俄罗斯一圈的所有东欧国家和中亚国家都能加入北约,乌克兰要加入北约那是乌克兰的自由,俄罗斯没有权力干涉,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带来的焦虑感那是你俄罗斯的问题,是你的心理素质问题和你的国家实力问题,不是人家乌克兰的问题,阻挠人家那是没道理的,北约作为接收方就要一脸正气地替乌克兰主持公道,这也是欧洲各国的态度。

道理虽然没有问题,可是国际政治舞台有时候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况且俄罗斯跟北约讲道理是自说自话。要是乌克兰成了北约成员国,以目前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或者克里米亚的状况,北约很容易从中找到触发“集体防御”的导火索。俄罗斯可以对付它周边的任何一个小国,但它不可以对付北约这个组织,从人口到经济再到武器都不可以,所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就成了俄罗斯的底线,国家安全和领土得失只能讲实力,而不是讲道理。

刚刚过去的1月份,10万俄罗斯士兵部署在乌克兰边界,北约各国不断给乌克兰快递武器装备,战争差一点爆发,危险至今都还没有解除。普京在最近回答外界对这次纠纷的提问时,意外透露了他的焦虑,他担心乌克兰加入北约后,北约帮乌克兰把克里米亚收走。要是克里米亚没了,属于黑海舰队的船,也就飘飘荡荡靠不了岸了,那他怎么对得起彼得大帝的在天之灵呢?

  1. 普京的焦虑

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那年,22岁的普京通过非公开校招进了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新员工培训后他正式上班,低调工作到第9年被派往东德,1990年在柏林墙倒塌后他失业回到家乡列宁格勒,38岁转行进了政坛。今年普京整整70岁,算下来他混迹俄罗斯政坛已经32年,而苏联解体俄罗斯诞生是31年。

在老家混了6年,普京离开圣彼得堡去了莫斯科,又过了4年,也就是在2000年普京通过选举做了俄罗斯正式的总统,他的奋斗经历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老师、老乡、战友、同事的提携。从2000年到2022年的这22年里,普京想方设法一直掌握着俄罗斯的最高权力,至于他的头衔是总理还是总统,都不影响这一点。

俄罗斯法律对总统候选人的规定很简单:年龄至少35岁,在俄罗斯连续居住至少10年,必须是俄罗斯公民。仅仅看这3个条件,普京在余生中都是符合的。俄罗斯宪法还规定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以前超过两次后普京做了一届总理清零了他的连任次数,但是这种方法用第二次就不讲究了。2020年修改宪法时顺便通过了一项把普京的连任次数清零的议案,这是一个出乎地球人意料的新方法。

当总统当得久了,得到的关注也会攒得越来越多,每回临近大选,普京面对“这次会不会参选”的问题都有点不置可否,但是真到了候选人提名截止日期临近的日子,他总会半推半就地宣布参选。普京到底图什么呢?如果说他贪恋权力,倒也不冤枉他,这个既可以通过事实直接证明,他已经第4次做总统了;也可以通过反推间接证明,一个厌恶权力的人无法在那个位置兴致不减地坚持那么久,否则早像他的领路人叶利钦那样辞职让贤了。

焦虑的俄罗斯

(普京参加总统大选前登记身份)

但是仅仅以“贪恋权力”解释不了普京一再参选总统的行为。据考证,普京本人没有说过那句安在他头上的名人名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但是在每次竞选拉票时的讲话中,在每次当选后的就职演讲中,普京都有意思相近且态度诚恳的言论,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也非常努力。作为一个纯正的斯拉夫人,他确实在重振俄罗斯,这是他权力欲之外的政治理想。

俄罗斯和我国有一个地方是相似的,那就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封建强权统治模式,普通民众只能选择服从和被安排,当然也早已习惯了服从和被安排,自由要张弛有度地慢慢释放,像被西方蛊惑的叶利钦那样把自由的进度条一次性拉满然后点“确定”按钮,俄罗斯社会反而会因为“醉氧”而出问题,这个是普京和他的团队认识到的问题。

所以在普京做总统的前些年,是让俄罗斯一定程度上苏联化和沙皇化的过程,俄罗斯变成了俄罗斯人熟悉的那个模式,这个模式虽然不利于创新和经济繁荣,但是好歹国家的稳定和完整保住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振兴,这个老难了。

在一个已经总统制化的国家里,反对派是法律允许且合法存在的,在总统联邦制下进行权力集中,就需要在克里姆林宫以及全国85个联邦主体的重要岗位上安排自己人,这就出现了“寡头制”的部分特点,这种时候如果不能抵制西方自由思想的攻击,民众如果不能从整体国家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而一味追求个人的自由主义权利,那么反对派的力量会越来越大以至于坏了大事。

俄罗斯人有维京海盗的血统,还有游牧民族的血统,所以我们称他们是“战斗民族”,战斗民族并不安分,支持普京的人是他忠实的战士,反对普京的人又是他的麻烦。每逢重要的日子到来,全国各地总会聚集大量的青年男女站在街头摇旗反对普京,反对者中的部分领导者很有影响力,有些长期得到欧美的支持,反对派是法律允许的,这让普京很焦虑。

焦虑的俄罗斯

(被逮捕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

那些著名的反对者后来都触犯了法律,有钱没钱总能触犯法律,然后进去反思几年,比如霍多尔科夫斯基。几年出来后一般都会老老实实,如果出来后还是不老实,那就继续触犯法律回炉改造。还有一些屡教不改的偷偷跑到国外,在欧洲和美国的资助下将反对事业国际化,他们的命运会更惨一些,江湖上失传已久的神经毒剂会为了他们重出江湖,比如纳瓦尔尼。

2020年12月22日,一条上下议院通过的法案送到了普京的办公桌上,普京毫不犹豫地签字让它生效,这条法案规定:总统卸任以后,除非犯下叛国这样的大罪,否则他本人及其家人不能被任何人起诉,也不能被逮捕甚至搜查。这条法案的出现不一定表明普京2024年打算退隐江湖,起码在他连任失败的时候,不至于遭到生不如死的羞辱和清算,或者连夜带着亲人跑去叙利亚隐居,这个法案让普京来自国内的焦虑少了一大块。

个人职业生涯的稳定与退休后的安危只是普京焦虑的一部分,国家的处境和未来更让他焦虑,因为普京有政治理想。俄罗斯从来都没有打算做一个守着大片土地卖农产品过日子的三流国家,而是要以自己庞大的国土为中心,先整合前苏联时代的东欧国家和中亚国家,然后向欧洲和亚洲扩展自己的宗教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最后在欧亚大陆形成一个庞大的联盟,而它自己是那个联盟中心的主宰者。

2015年元旦节,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起和推动下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听名字这应该是个跨大洲的经济组织,该组织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联盟”成立时只有3个成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7年过去了,该组织的成员国变成了5个,另外加入的两个是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而且都是2015年加入的,之后的7年再没有任何国家加入。要是看“欧亚经济联盟”来顾名思义的话,应该把欧洲和亚洲全包进去,但现实很骨感。

2016年6月份,普京又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这个计划更厉害了,它设想的是把欧盟、东盟、上合组织全部包括进去,在整个欧洲和亚洲所有国家之间,建立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核心当然是俄罗斯,目标除了实现共同体之间经济互通和政治互助外,还有对抗美国的想法。这个计划实在太大,囊括的国家太多,至今还停留在概念和草图阶段,尽管普京在不同场合屡次提及,但一直无法落实。

焦虑的俄罗斯

(普京接见军队高级将领)

任何类似牵扯了其他国家的计划,推动起来都是复杂、漫长以及进展缓慢的,尤其是涉及经济方面的计划,推动进展跟发起人自己的经济实力关系很大。大家或许也注意到了,不论是我国发起的“上合组织”还是“一带一路”计划,隔三差五总能看到一些进展和动向,而俄罗斯发起的“集安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大欧亚伙伴关系”,多数时候都很安静。

在新年之交,哈萨克斯坦发生严重暴乱的时候,“集安组织”抽调人马组成安全部队,在俄罗斯的主导下进入哈萨克斯坦平息战乱。或许这是很多同学第1次听说“集安组织”,也就只有出现这种级别的事情时,我们才能看到这个非秘密组织的身影。“集安组织”全名“集体安全组织”,2002年成立,已经有20年时间;它是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在合同到期后升级而来的,而独联体成立于1992年,所以算下来这个组织已经整整30年了,但它就是让人感觉陌生。

普京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在振兴俄罗斯的想法面前,他尝试推出了一些让俄罗斯成为世界中心的大战略,可是自身实力的差距让这些战略步履维艰,这太让他焦虑了。相比以前的苏联和沙俄时代,现在的俄罗斯只剩下军事影响力,所以比起那些空洞的庞大计划,普京2014年拿下克里米亚,2015年介入叙利亚冲突,2021年屯兵乌克兰边境,倒是在扩大俄罗斯全球影响力方面效果显著。军事手段虽然越用越香,可是带来了美国和欧洲的封锁和反制,让俄罗斯更加孤立无援,普京的政治理想乃至国家存在,都因此更加依赖我国这个战略协作伙伴的支持。

普京的个人能力很强,他解决了自己职业生涯不能长期持续的焦虑,解决了反对派让自己工作不稳定的焦虑,解决了退休后不能安度晚年的焦虑,却解决不了俄罗斯进步迟缓面临在头部国家掉队的焦虑,它受限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又受限于他改造后的国家制度,制度几乎是为他自己量身定制的,换了别人大概率玩不转,可是他又不能向天再借500年,终究还是得换一个人,这太让人焦虑了。

参考资料:
[1]温俊轩.地缘看世界[M].中信出版社.2021年2月.第4章:西伯利亚与东欧平原
[2]土肥恒之.摇摆于欧亚间的沙皇们[M].八旗文化.2018年2月.第四章:女皇时代
[3]闻一.俄罗斯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九章:卫国战争
[4]张豫.一个人的振兴-直面普京[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三章:走向权力中心,第八章:“双翼外交”
[5]毕洪业.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及影响[J].俄罗斯研究.2018年第2期
[6]马蔚云.俄罗斯人口低生育率初论[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2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40795.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7日 下午12:06
下一篇 2022年2月8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