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过亿!原来卖小白鼠这么赚钱

作者:牛荷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随着新药研发的升温
实验动物也身价倍增年入过亿!原来卖小白鼠这么赚钱

 

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扮演着“人类替难者”的角色。在新药研发的临床前阶段和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中,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随着近年来新药研发的持续升温,作为配套服务的上游,实验动物产业也愈发火热。根据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统计,预计2024年,全球动物模型市场将达到226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8%。

 

火热的市场,直接催生了实验动物倍增的身价。以猴子为例,8年前的食蟹猴单价不足万元,如今1只的价格已超10万,仍然“一猴难求、有价无猴”。作为哺乳类实验动物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小鼠,虽然普通小鼠价格便宜,但基因编辑类小鼠价格颇为昂贵,动辄过万是常态。

 

4月25日,成立仅4年多的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药康生物”,688046.SH)正式上市交易。这是继南模生物(688265.SH)后,科创板迎来的又一家模式动物企业。

 

药康生物的核心业务就是售卖小鼠,不过,这可并不是印象中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是专门的科研鼠。据招股书披露,其中最贵的“斑点鼠”(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在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单价超过1万元。

 

不过,这家企业的上市却引来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在知乎平台有一则提问——“如何看待南京大学教授靠卖‘基因敲除小鼠’,一只11723元,年赚近4亿?”目前该问题已被浏览超过438万次。

一年卖掉60万只,营收近4亿

 

看似稀松平常的小鼠,背后却蕴藏着大生意。

 

实验动物的种类很多,其中小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因基因组与人类高度同源(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同时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特点,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

 

药康生物成立于2017年年底,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看似不起眼的小鼠,经药康生物的培育及加工,成为身价倍增的科研鼠,在市场上卖得火热。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1年这4年,药康生物累计营收9.02亿元,其中2021年的营收达3.94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2.27万元、3474.42万元、7643.35万元、12492.75万元。2021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较2020年度分别增长50.35%、63.45%。

 

从以上数据来看,除了2018年出现业绩亏损,2019年至今,药康生物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即使2018年的净利润是亏损的,对药康生物而言并不是真正的赔钱。”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分析,药康生物成立后大规模扩张,在南京本部、常州、佛山、成都建有动物生产基地,辐射华东、华南和西南区域,同时大规模招聘工作人员,这些都很“烧钱”,需要时间收回成本。

 

药康生物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商品化小鼠,包括斑点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基础品系小鼠。

 

这些小鼠主要流向科研院校、三甲医院、创新药企和CRO(合同研究组织)研发企业,且销量逐年递增。招股书显示,最近1年药康生物的小鼠模型销量约60万只,主要包括可用于肿瘤药效研究的免疫缺陷小鼠、人源化小鼠以及糖尿病等小鼠疾病模型。

 

从单价来看,商品化小鼠价格差异较大。斑点鼠的售价最为昂贵,毛利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小鼠。数据显示,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斑点鼠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9433.96元/只、12565.93元/只、11723.99元/只、8790.90元/只,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94.88%、94.18%、95.65%、93.13%,堪称“鼠茅”。

 

药康生物表示,斑点鼠大大缩短了交付时间且支付的费用更低,同时部分产品为公司首创,存在一定市场稀缺性,故产品具有定价优势。

 

其次是人源化小鼠模型。2021年上半年的单价达1794.94元/只。基础品系小鼠、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疾病小鼠模型这3类小鼠的单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从商品化小鼠的销售收入来看,斑点鼠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销售收入一共占比将近50%,尽管这2类小鼠的销量不多,但因为单价昂贵,也贡献了较高的收入。

 

药康生物表示,对于研发完成的小鼠模型,通常以活体保种或者冷冻遗传物质形式保存,相关饲养繁育成本与其他普通品系小鼠并无太大区别,因此在斑点鼠售价昂贵的情况下使得其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有分析认为,这些昂贵的小鼠,毛利高的来源,是因为前期建立的时候就有足够高的技术壁垒。据悉,能够独立构建基因敲除小鼠的实验室,全国没有几个,而能把这项技术开发成标准化的商品,更是屈指可数。要建立一个这样的机构,人力、资源、设备等成本都很高,这些也自然要反映到具体产品的价格中。

 

值得一提的是,药康生物与南京大学息息相关,核心团队及早期模型品系均来自南京大学生物研究院。公司董事长、创始人高翔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回国担任南京大学教授,曾先后参与组建并运营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和生物研究院,还曾担任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及生物研究院院长。 

 

因为背靠南京大学,药康生物在成立短短四年多时间,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此也引来鼎晖、红杉、高瓴等众多明星资本跟投。

实验小鼠,贵在哪?

 

小鼠一跃成为吸金的“香饽饽”。

 

据招股书披露,目前药康生物服务客户超过1000家,涵盖清华、北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和三甲医院,以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药明康德、Champions Oncology、Novartis、Charles River等国内外知名创新药企和CRO研发企业。

 

因为成本高、周期久,不是每一个实验室都有能力建立一个基因敲除小鼠的平台系统,对科研人员而言,从外面公司直接购买往往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只是购买普通小鼠,实验室每年购买金额会控制在1万元以内,但具体购买小鼠的频次和数量需要根据学生做实验的情况来定。”南京某高校科研人员任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像基因敲除小鼠这种模型,一般1个科研项目只买1次,买回来之后,实验室会对这批小鼠开展繁育工作,以节约科研成本。

 

任涵介绍,如果实验室无法繁育小鼠后代,而向企业持续大量购买,便可以压低小鼠的单价。但问题在于,买回基因敲除小鼠后,实验室往往自行繁育小鼠后代,这样一来,企业自然会定价昂贵。

 

实际上,小鼠的采购成本相对于整个科研项目的整体费用而言,占比并不高。

 

在任涵看来,除了购买费用,基因敲除小鼠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也较为昂贵,这其中包括繁育成本和SPF(无特定病原体)繁育环境的维护。他算了一笔账,比如花3万元从企业买来2只基因敲除小鼠,并对小鼠进行后代繁育。1个笼子的笼位费按5元算,开展一项实验,至少要维持20-30个笼位,这样算下来,1天花在动物房的钱就是100-150元,1个月按30天算,1年下来是36000-54000元。

 

“这还只是1名学生需要用到的小鼠量,如果这个课题组有3名学生,那么1年下来,整个课题组在小鼠繁育上就要花费108000-162000元,而一名学生硕博读下来,往往需要四五年甚至更久,费用就更高。”

 

“差不多都是这个价位。”广州某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陈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他的课题组基本上都是从国内企业直接购买小鼠用于二代测序实验,一年的购买量只有200-300只,并不算多。

 

不过,不同学科间的实验小鼠用量差异很大。据陈航了解,隔壁的神经科学领域课题组1周小鼠的用量要达到200只,1年下来要近万只,包括普通小鼠和少数基因编辑小鼠。据他了解,神经科学课题组仅饲养小鼠的笼位费1年就要十几万,做实验的费用更是要几倍往上叠加。

 

一家CRO企业工作人员林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所在的公司自己并不生产研发小鼠,目前主要是做实验需要用到大量小鼠,不过这些小鼠模型有固定的供货渠道可以购买,货源整体上不算紧缺。“一些比较普遍的小鼠,货源充足,品系比较稀少的小鼠可能买起来费劲一些。像基因敲除的小鼠,价格比较昂贵,至于贵到什么程度,主要还是和敲除的基因、具体实验相关联。”她说。

 

当然,在这背后还有隐形成本,比如实验动物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需要培养很长时间,不是说提供个仪器或者敢“砸钱”,就一定能办成,需要时间和技术的沉淀。“培养一名优秀的模式动物实验员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林菲说。

 

林菲以取小鼠这个简单操作举例说,做实验的时候,实验员需要将小鼠从笼子中拿出。她公司的实验员,上岗前,就需要提前培训6万次。“模式动物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要求很高,有时候可能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实验就失败了。”她说。

巨头玩家并不多

 

在学术研究与新药研发的共同驱动下,动物模型市场发展迅速,小鼠生意变得异常火热。不过,小鼠并不是谁想养就能养的,具备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资质的机构并不多。

 

科技部等部门于2001年联合发布的《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及有关商业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需要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组织和个人需要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据众成医械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1年8月底,全国动物实验机构共1789家,其中,同时具有动物生产和使用资质的机构仅有232家,占比13.0%。

 

“小鼠行业只能容下三五家大型公司,这有点类似于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后入局的企业鲜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机会。”前述业内人士指出,搭建基因修饰小鼠平台需要先建立高标准动物房,技术门槛很高,新进入者短期内无法构建研发至成品化的生产体系。资本市场也不会扶持一个重资产烧钱的后来者,这点从多家资本纷纷跟投药康生物便能看出。

 

国内外涉及实验动物模型的企业也不多。相较国内而言,国外的实验动物行业起步更早,因此模式动物、基因修饰模式动物的欧美市场更为成熟,规模也较其他市场更大。其中包括同时经营模式动物和临床前CRO业务的CharlesRiver、JacksonLab、Taconic等。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是模式动物的一类细分,不过由于模型构建壁垒较高,国内仅百奥赛图、南模生物(688265.SH)、药康生物少数几家机构具备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产品出售的能力。

(文中任涵、陈航、林菲均为化名)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18370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12:35
下一篇 2022年5月6日 下午12: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