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竞争、地缘冲突之下,全球格局怎样演变?中国外交使命何在?

本文转载自:华语智库(ID:huayuzhiku)

作者:廖勤
来源:上观新闻 

新冠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回归,近年来,一系列危机持续加剧世界的动荡与变革。

展望今年甚至更远的将来,中美博弈、乌克兰危机将如何塑造和影响全球格局,中国外交有何机遇与挑战?

2月24日,京沪鄂三地学者相聚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2023国际形势前瞻学术研讨会,围绕“变局下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新征程”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总览和前瞻世界图景和国际格局,与会学者指出,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前有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后有乌克兰危机爆发延宕,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发生急剧而广泛的变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具体而言:其一,现实主义强势抬头,霸权国家对抗性思维泛起,小圈子、平行体系已现雏形。

其二,“超级全球化”已被“慢全球化”或者“有选择的全球化”取代。

其三,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各国政策差异明显,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矛盾演化为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甚至地区性动乱的可能性增大。

其四,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受到动摇,大国信任削弱,多边治理受挫,治理赤字增多。

其五,地缘冲突、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网络攻击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生发。

中美博弈牵动亚太

研讨会上,学者指出,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与大国外交,中美关系演进牵动亚太乃至全球国际格局的转型。

关于中美博弈态势,学者认为,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和关键阶段。其特点在于,两国正从短兵相接转向比拼内力,博弈从围绕具体问题向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信心、国家治理水平、塑造竞争态势、国际号召力引领力和国际道义的方向加速转变。

随着中美竞争趋紧,学者注意到,亚太地区战略稳定受影响,安全、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

安全层面,四个新动向值得关注:地缘政治对经济合作的影响已开始全面显现,“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战略稳定格局可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区主要力量纷纷加大军备投入和布局;中国“一东一西”两个邻国日本、印度的军事安全战略发生变化;美国亚太军事布局已从威慑为主转向打赢战争为主。

经济层面也出现四方面变化: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仍在发展,但优势、短板并存。优势表现在数字技术融合、贸易投资融合,短板则体现在地区经济制度安排和货币金融一体化融合明显落后;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塑造地区经济竞争格局,包括出现“亚太经济”和“印太战略”(“印太经济框架”)之争、中国-东盟和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分化;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产业链成为地区供应链和产业链变化的关键所在;乌克兰危机和台海局势的潜在变化或将冲击亚太经济。

乌克兰危机“因与果”

研讨会举行当天正值乌克兰危机升级整整一周年。危机起因、前景、影响等问题引发学者热议。

就危机起因,北约东扩挤压俄安全空间、拜登政府加强对欧洲控制、乌总统泽连斯基政策调整、俄罗斯战略观的发展和演变等被认为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因素。

就危机走向,学者预计,短期内结束可能性不大,战场对峙还会持续。未来或许会在一定时候达成停火,机会窗口期包括一方力不能支,或双方筋疲力尽,以及西方减少甚至停止援乌。但可能只有停火协议而没有和平协议,类似朝鲜战争模式。

就危机影响,学者认为,对世界来说,这场危机是“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里程碑式的节点。它反映了美俄之间深层次的地缘战略博弈,更折射出动荡变革期的全球国际关系特征。既给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国际关系演进打上深刻而复杂的烙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左右变革动荡期国际体系的嬗变与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危机之下,国际格局阵营化趋势显现。冷战结束30多年后大国冲突阴影重现,和平经受考验。

对欧亚格局来说,乌克兰危机使得地区大国对冲空间变小,欧亚一些中小国家承受选边站压力,可能从简单对冲转向多元对冲来化解负面影响。

对俄罗斯来说,可能加速了从“俄罗斯世界”向“后西方世界”的演变进程,以及面临后苏联空间重组的前景。

此外,对中国而言,乌克兰危机一定意义上也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测压。

守正创新,危中有机

面对变乱交织加速演进的世界,中国如何应对?中国外交肩负哪些新使命?

与会学者认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好自己的事,并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防范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同时,也要认识到“危中有机”的辩证关系,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也要学会逆势而上,化危为机,在世界变局与乱局中发挥建设性和稳定性作用。学者还建议,可以超越地缘和议题灵活结网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将战略传播应用于外交、继续与联合国深化合作等等。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296944.html

(1)
上一篇 2023年2月26日 下午2:41
下一篇 2023年2月26日 下午2: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