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力应对G7与中国从“脱钩”到“去风险”

本文转载自:华语智库(ID:huayuzhiku)

作者:李长久

七国集团(G7)2023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召开峰会。会议继续拱火加剧俄乌冲突和继续制裁俄罗斯,旨在削弱俄罗斯综合国力。G7在美国的主导下操弄涉华议题,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G7与中国从“脱钩”到所谓“去风险”损人不利已。美方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遏制打压他国,制造和挑动阵营对抗,严重危害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G7违逆大势,不得人心,不仅遭到中国和俄罗斯的坚决反对,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法国作家莱娅·贝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企图将G7变为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这是一个战略错误,我们必须在“包含所有国家”多边主义中向前发展。

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在广岛峰会前美国提议G7成员全面禁止对俄罗斯出口,欧盟和日本认为此举“根本行不通”而拒绝。

全球公民组织高级主管弗里德丽克·罗德尔指出,G7发表的联合声明显示,G7“偏离了轨道”,“没有提供真正需要的东西—行动”。

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说,美国试图故技重施,照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套路,打算像破坏欧洲地区安全形势那样,在亚太地区挑起冲突、制造混乱。

赫尔米认为,G7已成为一个被美国操纵的“政治化团体”,做出的决定完全“政治化”,是以牺牲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为美国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拥有繁荣发展的经济是所有国家的合法权利,像G7这样阻止其他国家发展的政治集团理应被历史淘汰,由某一国或一小群国家决定世界未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

我们有力应对G7与中国从“脱钩”到“去风险”

G7伪君子面目暴露无遗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023年5月21日报道,日本国际基督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斯蒂芬·纳吉海表示:“中国完全有理由说,G7是伪君子。”他说,中国可以反击的一点是,关于经济胁迫的指责更适用于美国,因为美国不仅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试图阻止技术流向中国,而且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已将100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各种制裁清单。

G7 5月20日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在台湾、军控、债务、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发难,G7伪君子面目暴露无遗。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G7广岛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宣称“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却绝口不提反对“台独”。

台湾中时新闻网2023年5月3日发表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题为《催化战争风险,贩卖军火,美国把台湾绑上战车》的文章揭露,自2022年8月以来,台湾紧张局势持续升温,这完全是由美台政客一起操纵起来的。近日,被称为美国“战争贩子”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前脚才高调“访台”,紧接着25家军火商就后脚跟进,他们到台湾的目的性很强,不是来推销战争,就是来贩卖军火。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

“希望两岸同胞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

二、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国际核军控规则不是G7的“家法帮规”,G7没有资格就核军控问题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中方拒绝G7的无理指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4日发表作者卢纲题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核武器储备相形见绌》的文章援引《浪费:2022年全球核武器开支》报告显示,全球9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021年在核武器上的总开支达到829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开支达到437亿美元,相当于全球9个拥有核武器国家开支的52.7%,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开支的总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21年估计,美国将在未来十年投入6340亿美元升级核武库,比十年前的预测增加28%。据德国斯塔蒂斯塔调查公司的数据,从2008年到2021年,中国军费开支占本国GDP的1.4%。低于北约成员国军费开支占其GDP的2%,远低美国军费开支与其GDP近3.5%的水平。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5月16日发表澳大利亚前驻日本大使约翰·梅纳杜题为《反华的媒体运动仍在继续……》的文章指出,反华运动从未停止……但澳大利亚一些媒体上“专家”全然不提美军遍布全球的大约800个军事基地,也不提在澳英美联盟中,澳方正与美国合作以使中国更容易受到美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梅纳杜指出,炒作“中国威胁”罔顾事实。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再点燃冲突的引线,将战火燃向世界,从波黑到科索沃,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利比亚到叙利亚。据不完全统计,仅2001年后北约发动和参与的战争就导致数十万人丧生,数千万民众流离失所。近一段时期,北约持续东进亚太、挑动阵营对抗、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已经引起地区国家高度警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应认真反省自身犯下的罪行,彻底摒弃过时的冷战思维,停止挑动地区矛盾,停止制造分裂动荡,真正为促进欧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长治久安做点实事。

三、中国的缓债额度已经超过了G7国家的总和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G7广岛峰会上称,一些全球南方国家在对华合作中接受中国贷款,最终陷入债务危机。事实是,中国高度重视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始终尽已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缓解债务负担。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报告,中国在二十国集团(G20)缓债倡议框架下贡献的缓债额度已经超过了G7国家的总和。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2023年5月17日报道,据英国乐施会估计,G7国家积欠贫穷国家约13万亿美元未兑现的发展援助和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资金。乐施会批评道,G7国家及其银行反而要求全球南方国家偿还2.32亿美元债务。这是G7广岛峰会召开之前公布的数据。乐施会是如下算出G7国家共欠贫穷国家13万亿美元的:G7国家违背了每年向较贫穷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的承诺。

据统计,G7国家的碳排放已在中低收入国家造成8.7万亿美元的损失和破坏。此外,富国在1970年承诺将GDP的0.7%用于发展援助,然而4.49万亿美元没有兑现—超过了承诺金额的一半。乐施会临时执行董事阿米塔布·贝哈尔表示,G7国家必须偿还其欠债。法国主办、有约4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于2023年6月22日至23日在巴黎举行。巴西总统卢拉22日在讲话时说:“不是非洲人民污染了世界,也不是拉美人民污染了世界。在过去200年里,真正污染地球的是那些进行了工业革命的人,因此他们必须偿还他们对地球欠下的历史性债务。”

美国为首的北约一再进行侵略战争和挑起冲突,造成数以亿计人口需要人道主义援助。阿联酋《海湾新闻报》网站2023年1月3日发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阿肖克·斯温题为《用于打仗的重要资源原本可以用于持续增长》的文章援引联合国估计,2023年全球将有3.39亿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美国疯狂制裁他国,导致全球半数人口生活受到冲击。

西班牙“世界秩序”网站2023年1月4日发表经合组织危机和脆弱性问题专家胡利亚·科迪纳题为《饥荒和流离失所者:2023年人道主义危机将创纪录》文章指出:“世界正面临现代史上最大的粮食危机和空前数量的流离失所者。2023年,将有近3.4亿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这一数字与2022年相比增加25%。2023年将有1.17亿人流离失所,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至少有4500万人将面临挨饿的危险,这被称为‘现代史上最大的全球粮食危机’。”

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2023年6月17日发表印尼前驻美大使迪诺·帕蒂·贾拉勒和全球公民组织联合创始人迈克尔·谢尔德里克题为《全球南方厌倦了西方的不尊重》的文章指出,西方的发展和成就都是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战争和破坏后获得的。如今,从气候行动和责任到贸易、再到人权问题,西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全球南方”厌倦了西方的虚伪。文章援引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话说,马克龙被西方在全球南方失去信誉的程度震惊了。

G7阻挡不住美西方全球霸权走向终结

G7广岛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表示,西方七个发达国家致力于“去风险化”。G7与中国从“脱钩”到所谓“去风险化”,都阻挡不住美西方全球霸权走向终结。

在“脱钩论”甚嚣尘上之际,中国与美欧国家经贸关系却在继续扩大和深化。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额达到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额达到8563亿欧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2022年8月22日发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与太平洋学院克芬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编辑部题为《连接中国的经济纽带》的文章指出,美西方国家“脱钩”政策难敌中国经贸吸引力。文章分析,可以预见的是,美西方国家的“脱钩”政策将不敌中国的经济吸引力。实际上,美国及其盟友和国际社会与中国的相互依存与日俱增。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而且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2019年商品贸易额为4.2万亿美元,2020年降至3.8万亿美元,2021年回升至4.7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商品贸易额从2019年的4.6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4.7万亿美元和2021年的6万亿美元。据有关数据,2021年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28.7%,达7556亿美元。美国企业2021年新增投资380亿美元,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180亿美元。正如美国美中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所解释的,在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没有任何共同利益或共同目标,因此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75年前提出的“遏制”概念成为约束苏联的零和框架。古普塔写道:“遏制战略的前提是华盛顿继续保持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政府的资源调动能力将超过美国。应对中国挑战的战略必须建立在现实主义和客观性而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23年5月29日发表该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题为《在对华贸易上“去风险化”是一桩有风险的买卖》的文章介绍:“去风险化”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3月底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提出的。随后,‘去风险化’被拜登政府大做文章。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6月14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倘若美国彻底切断对华经济关系,那将是一场灾难。

她指出:“尽可能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对我们和中国都有好处,如果我们试图与中国脱钩,那将是灾难的。去风险?可以。脱钩?绝对不行。”耶伦表示,贸易和投资在美中关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她说:“虽然我们的确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断绝关系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耶伦认为,美国公民通过购买中国制造的更便宜的商品“获取了巨大利益”,这同时也在支撑着美国经济。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两国建交当年的24.5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5584亿美元,在36年间增长了228倍,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随着三资企业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加工场”。从1993年起,中国对美国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但美国仍是受益最多的国家。

美国加州大学三位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的媒体播放器ipod,每台售价299美元,其中,美国获得设计、专利和营销收入163美元;零部件和运输费用132美元(日本东芝公司得到93.39美元);中国加工费等4美元。由于按原产地规则统计,中国向美国“出口”一台ipod,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就增加150美元。

2016年,美国一些权威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通过定量分析和实际利益比较研究显示,美国同中国的经贸、投资和金融合作,致使美国每年GDP提高0.7%,物价平均下降0.8%。如果没有同中国的合作,美国经济增速将下降1/3,物价将上涨1/3。这就是美国财长耶伦所说的美国公民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从耶伦所说“去风险”到G7广岛峰会提出“去风险化”,主要内涵包括:

一、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控制高新技术流向中国

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控制高新技术、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流向中国。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023年5月23日报道指出,美国对半导体供应链造成了大规模的干扰破坏。其核心目标昭然若揭:在自己发展的同时,遏制中国停滞不前。

美国对华“芯片战”损人不利已。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4日报道,英伟达公司CEO黄仁勋警告称,美对华“芯片战”不断升级可能会对美国科技行业造成“巨大损失”。他说,中国约占美国科技产业市场的1/3,作为其产品的零部件来源和终端市场,中国不可能被取代。

二、美国搞“小圈子”不得人心

美国主导G7“去风险化”,紧跟美国限制半导体出口的主要是日本等少数国家。韩国表示不会采取任何措施阻止中国从该国企业购买芯片。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23年6月12日报道,欧洲第二大芯片制造商加入了中国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资项目。意德半导体公司将与中国三安光电公司共同投资32亿美元,在中国西南部特大城市重庆建造一座芯片工厂。这表明,中国这个市场太大,不能仅凭华盛顿的不实之言而忽视它。越来越多的西方商业巨头重申他们对中国的承诺。

三、美欧国家减少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

彭博新闻社网站2023年5月5日发表作者马克·伯顿题为《为何“关键矿产”正在升级?》的文章介绍,中国在许多矿产领域主导着整个价值链,占据全球电池金属(包括锂、钴和锰)产量的一半以上,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例也非常高。冯德莱恩提出“去风险化”的讲话中说,欧盟97%的锂(对电池生产至关重要)从中国进口。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9日发表该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题为《在对华贸易上“去风险化”是一桩有风险的买卖》的文章分析,对于减少对华依赖这件事的难度,各方意见不一。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莉谢·施赖纳马赫本周说,如果没有中国,欧洲的绿色转型将不可能实现。中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及其所需关键矿物的生产国。一名西方情报官员称:“在关键矿产和稀土方面,我们花了30年时间建立起对中国的依赖,解除这种依赖将需要同样长的时间。”

G7对华经贸关系从鼓吹“脱钩论”到炮制“去风险化”,既阻挡不住G7国家实力地位继续下降,又阻挡不住美西方全球霸权地位走向终结,世界多极化不可阻挡。

日本《每日新闻》2023年5月2日发表作者赤间清广题为《日本经济的“残酷现实”》的文章指出,G7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日本病”加速G7招牌正在渐渐倒塌。20世纪80年代,G7在全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接近70%,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领导者。但是如今该比例缩小至不到40%。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3日发表作者马丁·沃尔夫题为《七国集团必须承认,它无法统治世界》的文章介绍:“再见,七国集团;你好,二十国集团。”这是《经济学家》周刊就2008年举行二十国集团(G20)首次峰会发表一篇文章的标题。这篇文章称,这代表着“旧秩序的决定性转变”。文章指出:“美国的‘单极’时刻和G7的经济支配地位都已成为历史。”文章指出:G7无法统治世界,各国必须找到一条合作的道路。

早在2019年8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中坦承:“我们正经历西方世界霸权的终结。从18世纪起,我们就适应了建立在西方霸权基础上的国际秩序。西方霸权在18世纪是经历启蒙运动的法国霸权,19世纪是经历工业革命的英国霸权和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拥有经济和政治统治地位的美国霸权。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一切都被西方所犯的错误和美国政府(不仅特朗普政府)近些年的选择所颠覆。”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网站2021年9月1日发表《大国的兴衰》一书作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题为《中国崛起是否意味着美国衰落》的文章称赞中国为“大国崛起”新添恢弘篇章。文章介绍,在整个20世纪,美国的经济规模是其他任何一个大国的2到4倍。珍珠港遭偷袭时,美国经济规模约为日本的十倍;希特勒贸然宣战时,美国经济规模约为德国的3倍。

“这种独一无二的局面结束了,中国的人口众多和经济繁荣使国际形势发生逆转。中国有14亿人口,而美国只有3.3亿,中国人均收入只需达到美国的一半,其经济总量就能达到美国的两倍。”肯尼迪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写《大国的兴衰》一书最后一章时就已经有证据表明,世界正朝多极局面转变。如今,美国即使仍是丛林里最大的猩猩,也不过的众多猩猩之一。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都是世界最大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同样,美国也要尊重中国,不要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西方国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2%,而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近20%。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认为:“必须把这个国家(中国)看成是未来的市场。中国在技术上将推动整个世界。同中国脱钩,就是同增长和技术进步脱钩。”中国与欧盟两大经济体经贸互补性强,深化双边合作将为世界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是平等合作伙伴

根据彭博新闻社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4月中旬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数据所作计算,到202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GDP增长总量中占比将达到22.6%,印度GDP占比达到12.9%,美国GDP占比为11.3%。IMF称,中国将成为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是美国的两倍。

“一带一路”合作与建设启动近十年来,已有149个国家即世界2/3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即1/3的国际组织参与。从港口和机场到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东西南北人员和货物往来畅通无阻,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023年5月21日发表哈佛大学在读博士生乔治·廷题为《拜登政府必须追求更高的目标》的文章写道:“事实上,作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的中枢。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以下趋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短短20年间,中国在有附加值的中高端技术生产中的全球份额从个位数增长到近40%,超过七国集团国家的总和,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

IMF预测:“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8%提升至4.6%,2023年全球70%以上的经济增长将来自亚洲。”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6日发表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失题为《“亚洲世纪”的迷思》的文章写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表明,亚洲的发展可能继续加速,但同时也说明,中国在任何此类一体化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处于中心地位。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和中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共同签署RCEP,并推动协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区域人口、GDP、货物贸易额均占全球的30%。2023年6月2日,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全球最大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RCEP全面生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经济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东盟长期推动亚太地区合作并已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23年6月15日发表作者莉莉·扬·英题为《夹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东盟》的文章比较:2000年至2022年间,东盟成员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增长了两倍多,从1105亿美元增至3423亿美元。东盟与美国的贸易额从1351亿美元增至4522亿美元。东盟对美国的出口几乎翻了两翻,从879亿美元增至3567亿美元。与此同时,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2022年达到了9753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惊人的24倍。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在此期间增长了18倍,从222亿美元增加到4081亿美元。文章认为:“对东盟成员国来说,与中国脱钩并不是一种选择。”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2016年断绝了外交关系。在中方斡旋下,2023年3月,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5月18日抵达红海沿岸城市吉达参加阿盟峰会,叙利亚重返阿拉伯联盟。中国促和努力广受到中东国家欢迎。但是,国际社会和中东国家要高度警惕美国继续制造分裂、动乱甚至战争。中东(西亚)地区石油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2、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1/3,其中90%供出口。中东地区还蕴藏丰富的天然气和其他资源。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023年5月5日发表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研究和策略负责人戴尔·阿卢夫题为《中东国家正在重新平衡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的文章介绍,在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期间签署的联合声明中,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推动多极世界表示支持,其中包括已经确立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之后出台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文章认为,中东谋求战略自主推动世界多极化。与2020年相比,2022年中国在中东的投资增长了约360%,建筑工程投资增加了116%。国际社会继续支持中东国家和解合作进程,将为保障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南亚多数国家地处印度洋沿岸或大洋之中。印度洋地处亚洲和非洲之间,舰船通过马六甲海峡、爪哇海和南海,通往太平洋;通过霍尔米兹海峡进入波斯湾(海湾);通过亚丁湾和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和地中海通往大西洋。世界石油和其他商品运输的60%至80%经过印度洋。“中巴经济走廊”被誉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10年来“走廊”城市改造、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和农业发展都已取得重大成就。公路已从中国新疆直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2023年5月18日—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标志着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正式扬帆起航,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协力共创中国—中亚美好未来。

中国同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并肩前行。在中国经济还较困难情况下,中国开始援助非洲国家。1970年动工、1976年建成通车的坦赞铁路长达1860公里,中国5万多工程师和工人参与建筑,其中70人死于事故、野生动物袭击和流行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坦桑尼亚《公民报》网站2023年6月26日发表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长彼得·卡关贾的文章介绍,过去20年来,中国投入了1550亿美元修建了和升级非洲1万多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1000多座桥梁和100个港口,以及6.6万公里的输配电系统。在农业、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也取得重大成效。60年来,中国医疗队大爱无疆书写中非友谊篇章。1963年4月6日,一支中国医疗队从北京出发,经莫斯科、贝尔格莱德、拉巴特,辗转10天抵达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的赛伊达市,这是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派遣的第一支医疗队。60年来,中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截至2023年4月,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7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和艰苦地区。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累计诊治患者2.9亿人次,其中大多数患者在非洲。在2014年西非各国抗击埃博拉时,中国派出上千名临床和公共卫生专家逆行出征。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和非洲守望相助、并肩战斗,共同筑起守卫生命的“健康屏障”。6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白衣天使奔赴非洲,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架起中非友谊桥梁。

非洲55个国家,非洲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人口14亿,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翻一翻,突破20亿大关。自2021年《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以来,这个共同市场的GDP已达到3.4万亿美元。非洲蕴藏着全球30%的矿藏资源,已探明储量丰富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多的有铁、镁、铬、钴、镍、钒、铜、锌、铝、锡、磷酸盐等;黄金、金刚石、铀矿资源举世关注。非洲可耕地面积占全球可耕地面积的60%。2015年,非盟制定了《2063议程》,提出了非洲发展战略和目标。中国已连续多年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展望未来,在中非领导人共同引领和推动下,继续加强和深化合作,不仅将助力非洲国家实现过《2063议程》和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和目标,而且将为促进南南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注入蓬勃力量。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23年5月24日报道介绍和比较: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从2000年的120亿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495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不是唯一的问题。北京通过提供资金帮助修建公路、桥梁和机场在拉丁美洲赢得了朋友。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已加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4.9%,达到创纪录的1714亿美元。巴西总统卢拉率领包括很多企业家的大型代表团于2023年4月12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充分体现了中巴两国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10日报道,尽管双边贸易将主导卢拉此行的议程,但两国元首的会晤也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

金砖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国人口32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0%。法国《费加罗报》网站2023年4月20日发表作者夏尔·普朗塔德题为《金砖国家的经济实力真的已超过七国集团了吗?》的文章比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0年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七国集团(G7),2023年,预计金砖国家GDP将占世界GDP的31.5%,G7仅占30.7%。日本《每日新闻》2023年6月1日发表题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拟扩容制衡G7》的文章介绍,据2023年轮值主席国南非的金砖国家事务协调人阿尔尼·苏克拉尔透露,已有13个国家提交了正式申请,算上非正式表达加入意愿的一共有19个国家,其中不乏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尼日利亚这样的产油国。一旦这些国家入盟,意味着金砖机制将掌握全球过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厄瓜多尔拉丁美洲新闻社网站2022年11月21日发表作者佩佩·埃斯科瓦尔题为《你好,“金砖十”》的文章介绍,金砖国家不仅在扩容,而且努力与一系列组织和机制进行对话和接触,其中最重要的有上海合作组织、“欧佩克+”和“一带一路”倡议。痴迷于孤立和遏制的G7将会发现自己在作茧自缚,它最终可能会被‘金砖+’势不可挡的力量边缘化。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辅相成、互利共赢。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以占全球9%的耕地和占全球6%的淡水,养育占全球近20%的人口;中国近9亿人口脱贫,占全球减贫总人口的7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环境会越来越好,服务会越来越优。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将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广阔的赢利商机。世界银行6月6日发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1%,较1月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22年3.1%的增长水平;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较1月预测上调1.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将继续发挥引擎作用,中国市场将继续扩大。根据中国贸促会近期的调研报告,97%的受访外资企业对2022年第4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出台的外资政策评价为“满意”以上,对获取金融服务、市场准入等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80%。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市场规模、旺盛的需求、研发成果快速商用的能力以及充足的本土人才等因素,促使大批欧洲企业在中国开展本土研发,近六成受访企业表示未来五年将增加在华研发支出。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在华美企将在未来两年保持或增加对华投资。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5月中旬表示:“澳大利亚不希望与中国脱钩,相反,我们希望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往来。”2023年1月至5月,法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29.3%、179.2%、170.1%和63.3%。“中国经济的大海,百舸争流千帆竞,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2020年中国成为外企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20年全球直接投资(FDI)约为8590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缩水42%。美国吸引FDI1340亿美元,较前一年减少49%。中国引进FDI1630亿美元,与前一年增加4%,中国成为引进FDI最多的国家。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1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8%,消费多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最终消费支出从2012年27.5万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56.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GDP的比重从51.1%提升到54.7%。中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不仅不断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为世界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2021年中国消费品进口额达到1.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倍以上,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0%。中共中央宣传部2022年5月2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

中国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中国市场和扩大合作,提供广阔机会。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非洲、东盟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820亿美元、9753亿美元和4858亿美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11.1%、11.2%和7.7%,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是这些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巴西“其他声音”网站2022年11月17日发表巴西利亚大学博士生玛利娜·博尔法里内·凯娜塔题为《新丝绸之路上的巴西?》的文章写道:“中国的现代化既追求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又追求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这正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念的基础,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全球南方国家非常感兴趣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5月9日发表题为《转向卢布和人民币:自2023年初以来,俄中贸易额增长逾41%》的文章援引俄方预测,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突破2000亿美元。中俄合作从能源、农业、基础设施向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领域扩大,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走深走实,中俄携手开创亚欧合作新局面。

“去风险”与“脱钩”之间没有实质性区别。外媒指出,美西方鼓吹“去风险”暗藏巨大风险。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2023年6月20日发表作者卡尔·比尔特题为《“去风险”的风险》的文章认为:“加剧紧张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现在的任务是在我们无谓地破坏我们的经济前景之前,对‘去风险’这一概念进行去风险。”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近70个国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印度尼西亚前国会议长马视基·阿利耶认为,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始终着眼全球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目标,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中国将携手世界各国,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4382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日 下午12:31
下一篇 2023年7月1日 下午1: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