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作者:猴格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安史之乱的影响特别大,就连最近的《长安三万里》都以它为背景,来讲述李白和高适的故事。其实,不仅是大唐因为安史之乱由盛转衰,东北亚还有一个民族,也因卷入安史之乱而实力大减,就此沦为“孪生兄弟”的兼并对象,从而失去独立发展的机会。

 

这个因安史之乱改变命运轨迹的民族,就是和契丹号称东北“二蕃”、被大唐拉拢羁縻的奚族。

 

异种同类的兄弟

奚,最初称“库莫奚”,曾被史家误写成“库真奚”,隋朝时简称“奚”。库莫奚,其名始见于《魏书》,与契丹“异种同类”,都是东胡系统的鲜卑宇文部后裔。东晋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huàng)击败宇文部,宇文部的残余分子则逃到松漠间居住,这批流亡者就是库莫奚和契丹的前身。

 

经过几十年的野蛮生长,这批流亡者发展到相当规模,引起北魏拓跋珪的注意和忌惮。北魏登国三年(388)五月,拓跋珪北征库莫奚,在弱洛水(即西拉木伦河)之南大败库莫奚,俘获“马牛羊豕十馀万”而还。

 

正是因为弱洛水之战,库莫奚才为世人所知。也是因为此战,契丹才从库莫奚中分裂出来,与其“分背”而居,契丹居东,库莫奚居西,和东北诸夷一样,定期向北魏朝贡,以换取己方需求的用品,悄悄发育。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宋元嘉二十六年、魏太平真君十年(449)的契丹与库莫奚。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身为孪生兄弟的奚人和契丹人,也因同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争夺牧地、水源、牲畜、人口等等——而经常大打出手。当时的奚族实力强于契丹,失利的契丹只好“遁保青山及鲜卑山”。也正是奚人曾比契丹人更豪横,契丹还被中原王朝称为“奚丹”,排名也常在奚人之后。

 

北朝末期,奚人发展为五部,各部首领称为“俟斤”,与发展为八部的契丹人相继进入部落联盟阶段。奚人五部以阿会氏最为强大,因此阿会氏长期担任联盟盟主,五部“皆受其节度”。

 

随着拓跋魏的衰落,奚人势力也向南扩展,一度进入塞内,引起东魏高欢的警惕。东魏武定三年(545)十月,高欢建议朝廷在幽州、安州、定州和奚人相连的地区,修筑城墙以为防备。北齐的高洋、高演兄弟在位时期,还分别亲征、大破库莫奚。

 

等突厥人崛起后,奚人和契丹人大概在北齐天保四年(553)左右,先后被其征服,哥儿俩开始被迫臣服突厥,成为突厥南侵的马前卒。在外部势力的压迫下,奚、契丹反而减少争斗,进入合作对外模式,毕竟同宗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

 

新兴的隋朝为了对付突厥,利诱奚人、契丹人等东北诸夷内附,以此孤立突厥,奚、霫(xí)、契丹等“争来内附”,向隋朝贡献方物,唐朝崛起后又向唐进贡。

 

但他们并没能彻底摆脱突厥的奴役,随着唐与突厥双方势力的此消彼长,东北诸部族也时而朝贡,时而入寇,直到太宗贞观年间才真正倒向胜出的一方——大唐。贞观十八年(644),奚人大酋长苏支和契丹酋长于句折一起率本部兵从征高丽。

 

奚、契丹因为地处辽西,战略地位在东北亚极为重要,如果大唐控制这块区域,与之形成掎角之势,向东可以经略辽东,向西可以压制北亚,因此,唐廷极力争取两蕃,以图控制辽西走廊,达到牵制突厥和高丽的目的。

 

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契丹酋长窟哥、奚酋长可度者,率其部属前来归附,太宗遂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赐姓李氏;又置饶乐都督府,以可度者为右领军将军兼饶乐都督、楼烦县公,赐李氏。随后,太宗还在营州设置东夷都护,以统松漠、饶乐之地,让大唐的权威以营州为中心向东北地区辐射。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总章二年(669)的松漠都督府和饶乐都督府。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奚、契丹“两蕃”和大唐也曾出现过小摩擦,但影响都不大,因此,大唐北部边疆进入“殆三十年,北鄙无事”的安稳时期。一直到武皇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窟哥的曾孙松漠都督李尽忠,和妻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因为不满营州都督赵文翙的苛刻暴戾,举兵反唐。向来和契丹同气连枝共进退的奚人,也一同起兵,攻陷营州,杀死“总统乖方”的赵文翙,重新投靠再次强盛起来的突厥汗国。

 

虽然李尽忠、孙万荣很快被杀,但营州之乱给大唐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营州都督府被迫内迁渔阳,辽西广大地区都脱离大唐的实际掌控,大唐对东北几十年的经营成果消弭殆尽,甚至高句丽灭亡后被安置到营州的粟末靺鞨及高句丽遗民,也趁营州之乱逃离唐军的监管,跑回长白山割据自立,成为唐朝东北边患之一。

 

可以说,正是营州之乱的发生,令大唐终结了其作为诸蕃共主的时代。脚踩两只船的奚人,和大唐的关系也再次进入时而朝贡、时而交战的摇摆状态。

 

大唐的东北二蕃

等唐玄宗在政斗中取得胜利后,重新经营边疆地区,本身具备较强军事实力的奚、契丹,又一次进入大唐天子的视线:毕竟,两蕃对大唐的态度如何,也是大唐能否顺利经营东北的关键之一;毕竟,大唐一口也吞不下奚和契丹,所以,只能对他们一手武力打击,一手怀柔拉拢。

 

开元四年(716),暴戾的后突厥默啜可汗遇刺身死,汗国再次分崩离析,奚王李大辅(又作李大酺)和契丹王李失活果断向大唐表示臣服,玄宗下诏复立其地为饶乐州、松漠府,封李大辅为饶乐郡王、饶乐都督,以李失活为松漠郡王、松漠都督,并把宗室外孙女辛氏封固安公主、杨氏封永乐公主,分别下嫁李大辅和李失活。

 

这是奚、契丹首次被封王,也是首次与唐皇联姻,成为大唐驸马。为了拉拢奚、契丹,玄宗也算是下了血本,对酋长们许以高官厚禄、封王赐物、下嫁宗女,以求能够对大唐输出忠诚。当然,奚、契丹不止要向大唐保持忠诚,还要定期朝贡尽义务,并遣送亲贵子弟入朝宿卫,充当质子。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唐代奚族质子热瓌墓志拓片

拉拢奚、契丹的同时,玄宗又把侨居渔阳的营州重新迁回柳城,并设置平卢军使,在营州开屯田,“召辑商胡,为立店肆”,以营州为据点,在东北重新建立统治秩序。

引发内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契丹新王李娑古想除掉他猜忌的牙官(泛指下属)可突于,却被其反杀,奚王李大辅出兵支持李娑古,也被可突于击杀。

 

从开元八年(718)开元二十二年(734),契丹都被可突于实际掌控,他先后拥立四任契丹王,这四位中,李吐于(又作李咄于)被可突于赶跑,李邵固被可突于杀害,李屈烈和可突于一起被李过折刺杀,只有李郁于是正常病死。那个自立为王的李可折又被可突于的余党涅礼(又作泥礼、涅里、雅里,据辽史记载说他是阿保机的始祖)灭门。奚族也因为可突于,死了一个李大辅,跑了一个李鲁苏,部族还被可突于裹挟着叛唐。

 

长期内讧导致契丹势力中衰,从涅礼开始,契丹就沦为奚人的附庸,以奚人马首是瞻,“大贺氏附庸于奚王,以通于唐”。

 

按理说,奚族应该趁着契丹中衰之际,抓紧机会扩充地盘,将契丹兼并,但他们偏偏没有出现阿保机式的好汉掌舵,反而因为卷入安史之乱,让自己的势力大衰,最后反被契丹兼并,也是时也命也。

 

天宝年间的大唐如日中天,诸蕃莫不恭顺,安禄山也靠着杀戮奚、契丹而平步青云。边将对奚、契丹的欺凌蹂躏,致使二蕃和大唐的矛盾日渐尖锐,边疆安宁也被严重破坏。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唐彩绘釉陶胡人骑马俑。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不堪忍受边将凌虐的奚王李延宠、契丹王李怀秀,在天宝四载(745)九月各杀公主举兵反唐,本来就“以边功市宠”的安禄山又有出兵理由了。他为了谋取更大的官职,还以设宴为名,将大量受他忽悠的奚、契丹人骗来,饮用毒酒,“醉而坑之,动数千人,函其酋长之首以献,前后数四”。

 

可以说,玄宗开元初针对二蕃执行的拉拢怀柔政策——封赏、和亲、赐予——在安禄山的杀戮下已经全然失败,二蕃和大唐的关系彻底陷入恶性循环,这其中唯一的受益人,就是靠无数奚、契丹人的鲜血染红顶子的安禄山。

 

早在天宝十载(751)就已经窃取幽州、平卢、河东三镇大权的杂胡安禄山,随着地位的提高,野心也随之膨胀。他效法玄宗,利用高官厚禄、假子以及血统等手段为诱饵,笼络收买诸蕃人为他卖命,“养同罗、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人为假子”,比如后来赫赫有名的李宝臣、张孝忠等都是奚人。

 

当安禄山起兵反唐时,他的军队中裹挟着大量奚族丁壮,这些奚人被驱使着,背井离乡为他厮杀,像规模较大的睢阳之战和长安大会战,都是以勇悍、善射的奚人为主力。

 

安史之乱对大唐是一场浩劫,对奚人也是莫大的灾难,奚人的力量正是在这场劫难中受到削弱,即便后来他们看清楚安禄山、史思明的真实嘴脸,从战争中抽身,改协助大唐围剿叛军,但战争对他们的伤害也是不可弥补的。

 

随着回鹘的崛起,元气大伤的奚人被迫臣服,饱受奴役,再没机会恢复往日的实力,特别是在大中元年(847)幽州节度使张仲武的打击下,“帐落二十万”被烧,“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被唐军俘获,曾经豪横的奚人再也翻不过来身,转而被契丹兼并,彻底失去独立发展的机缘。

 

契丹的合作伙伴

唐朝末年,契丹人逐渐强盛,与他比邻而居的奚族“不敢抗”,只得举族接受契丹的役属,为其守边界。终于当上大哥的契丹人对前大哥奚族非常苛刻,动辄侵掠一番,辽太祖阿保机的父亲德祖撒剌的,德祖的弟弟述澜以及阿保机本人的赫赫功勋中,都有伐奚之功。

 

有个叫去诸(又作奇珠)的奚族别部酋长,不愿意忍受契丹人的“苛政”,大概在唐天祐初年(904)带着不满契丹的部众内附大唐,被唐廷安置在妫州羁縻,这一支归附唐廷的奚人被称为“西奚”,而留在本土接受契丹奴役的奚人则被称为“东奚”。

 

在契丹大辽的扩张下,周围诸蕃被征伐个遍,奚人也不能幸免。梁开平元年(907)五月,阿保机又一次击败东奚,扶持了一个傀儡奚王,同时设置监察官——奚秃里,以便监督奚王。奚秃里又作奚吐里,或称奚六部秃里、奚秃里太尉等,一直由契丹贵族担任,承天太后萧绰之父萧思温,就曾担任过奚秃里太尉。

 

梁开平五年(911)正月,阿保机亲征西奚,由于西奚依附刘守光,他没有达到吞并目的,转头吞掉傀儡东奚,遂“尽有奚霫之地”。西奚在刘氏败亡后又依附后唐,直到后唐灭亡后(辽天显十一年,936),苟延残喘的西奚才不得不投降契丹,被迁还本土。

 

阿保机虽把东奚并入版图,但并没有将其直接纳入政权体制内,依旧由奚王统治奚族。作为被征服的民族,奚人并不是毫无反抗。辽天赞二年(923),东奚就有个酋长据守箭苛山反辽,但很快就被歼灭。

 

因为奚人的叛乱,阿保机还对奚族进行改组,在奚五部伯德、楚里、奥里、遥里、梅只之外,又设堕瑰部,五部奚从此被称为六部奚,奚王勃鲁恩继续做契丹人治下、有相对独立性的藩属国奚族之王,对契丹朝廷纳税、进贡、从征。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耶律阿保机。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统和十二年(994)十二月,辽圣宗再次改组奚六部,他把奥里、梅只、堕瑰三部合为一部,仍名奥里,又把奚王府受奚王直辖的侍卫军南、北二克各置为部,以凑足六部之数,削弱奚王的军事力量。

 

次年(995)圣宗又以奚王和朔奴讨伐兀惹败绩为由,不但将其削官降爵,还把独立于契丹之外的奚六部,改隶属北府,进一步侵蚀奚族的独立性。手里只剩下行政权的奚王,从奚六部联盟的盟长奚可汗,变成契丹朝廷的大部族长官,不再是终身制。

奚族除了有自治的奚六部,还有被编户齐民、隶属南府的奚七部,即叠剌叠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以上为辽太祖置)、撒里葛部、窈爪部、耨碗爪部、讹仆括部(以上为辽圣宗置)。阿保机设置的三部都是俘户,圣宗设置的四部则是当初被俘、又被充当宫廷奴隶的宫分人,圣宗使他们脱离宫籍,分置为部。

 

当初阿保机在奚王身边设置奚秃里太尉方便监视,到他玄孙辽圣宗,同样对已经成为朝廷编民的奚七部不放心,他在与奚七部交界的地带设置侦候,从契丹八部中各抽调二十户充任侦候,负责侦查奚七部的动静,这些侦候,也被圣宗置为特里特勉部,隶属南府。

 

说到宫分人就不得不提辽二百多年间的唯一奚人后妃——辽义宗耶律倍的妾室、辽世宗耶律阮的生母柔贞皇后萧氏。

 

柔贞家族是奚人俘户,应该是太祖编户三部之一,因为叔祖克台哂参与谋杀于越释鲁,连累家族被没入宫籍,柔贞就是以宫分人的身份,成为耶律倍的小妾。并在儿子辽世宗即位后鸡犬升天,家族被迁出宫籍,立为国舅帐,一跃成为契丹后族三大支系之一——奚人萧氏。

 

统和十五年(997)四月,步步为营的辽圣宗,下诏罢免奚王五部岁贡麋的资格,又在当年十月,停罢奚王诸部所有贡物。这两道敕令明确表示,奚族首领不用再向皇帝进贡方物,言下之意即奚王不再是藩属,只是契丹治下的大部族长官。很显然,这意味着奚王的政治地位在继续下降。

 

就是在辽圣宗的“温水煮青蛙”下,权力急速萎缩的奚王,只能在统和二十四年(1006)自家的牙帐(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之地献给皇帝。圣宗就在那里营建中京大定府,后来成为契丹辽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辽中京道大定府。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太祖到圣宗的近百年间,奚族的自治权被一步步剥夺,最终完全纳入政权体系。

 

丧失权力的奚王看着好像很憋屈,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契丹皇帝对奚人如何打压防范,都不能掩盖奚族在辽国的超然地位,在其他民族面前,被“拟于国族”的奚人依旧是契丹人的好兄弟、好帮手,就像蒙古人倚重色目人一样,奚人同样被契丹人倚重。契丹立国的二百多年里,不管是创业、拓疆、守城、镇压反辽起义军、抗击金军等等,都活跃着奚人的身影。

 

奚人的最后辉煌

辽天庆四年(1114),女真人完颜阿骨打起兵,拉开灭辽序幕。

面对庞然大物一样的辽国,阿骨打很注意分化瓦解对手,他在起兵之初,就打着“不滥及无辜”的旗号,说女真渤海本是一家,借此拉拢渤海人别给契丹人卖命。在战争进行中,更是一手军事打击,一手怀柔招降,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力量。战斗力强悍的奚人,正是他争取的重中之重,他为奚人专门设置奚路都统司。毕竟,在辽国风雨飘摇之际,有很多奚人都坚定站在抗金第一线上,必须得分化他们。

 

因此,阿骨打屡次颁布诏书,展示他的宽容和仁慈。他的一系列怀柔政策,确实取得一定成效。有些奚人贵族眼看契丹朝廷不断溃败,前路渺茫,只好率部降金,像九百奚部的萧宝,奚王乃烈的后裔萧翊,奚五王族的挞不也、伯德特离补父子,萧王家奴等等。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金银器——契丹文“敕宜速”金牌。金牌上錾刻契丹文“敕宜速”及阿骨打花押,是金代用于传递军政要务的信牌。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也有兵败被迫投降的,像奚王萧霞末,奚部西节度使讹里剌、落虎父子等等。特别是萧霞末,在中京失陷后屡败屡战,和金军“皆殊死战”,在无力回天之下被迫投降。身为奚王的萧霞末降金,让奚人处于群龙无首状态,促使降金的奚人变得多起来。

 

但是,当萧干竖起大奚国的旗帜时,立即引发奚人奋起抗金的狂潮。

 

萧干,又作萧翰,又名回离保、和勒博,或写作夔离不,字挼懒,小字古尔班,是奚王挼邻的后裔,因为统领四捷军——以奚人为主体、契丹渤海汉为辅的劲旅,故被称为四军太师、四军大王等等。

 

他的人生履历非常丰富,率军抗金,被俘过又逃归,继续抗金,和耶律大石拥戴耶律淳建立北辽,耶律淳死后支持其妻萧普贤女称制,又率军抗宋,在燕京之战中力挽狂澜。金军进逼南京时,萧干和大石护送萧太后弃城逃遁,他不愿意再回到腐朽的天祚帝身边,和好战友大石分道扬镳,带着追随他的奚人和渤海人回奚王府。

 

辽保大三年(1123)正月,回到奚人聚居区卢龙岭的萧干,召集族人会于奥里部,建立大奚国,自称神圣皇帝,改元天复。这是奚族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权,也是奚人最后的辉煌。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古崖居遗址,为唐、辽时期奚族的聚居岩寨。来源/李树武《古崖居遗址》,《北京档案》2001年第1期

 

大奚国的建立,让奚人们欢欣鼓舞,据守观望的纷纷响应,投降金国也降而复叛,担心奚国和残辽势力呼应的阿骨打,迅速向中京都统斡论指示,尽量控制奚国对其他奚人的影响,不要使其蔓延,随即又开出优厚条件招降萧干,被萧干果断拒绝。

 

阇母建议攻打萧干,被阿骨打否决,他认为奚国不过是据险固守的乌合之众,只要他不出掠,就不必攻讨,等他自毙。

 

的确,处境尴尬的萧干很快就缺粮了,当年六月,萧干率部众离开箭苛山,向南觅食,被常胜军郭药师击败。八月,萧干与郭药师再战于峰山,萧干又败,被部下耶律阿古哲等人杀害,昙花一现的奚国仅存在八个月就灭亡。

 

两年后的金天会三年(1125)二月,天祚帝被金人俘虏,辽国灭亡,版图并入金国,不管是契丹人、汉人、渤海人,还是奚人,都成为金国治下的子民。立国初期的女真贵族还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文化水平太低,对辽国遗民防范压迫之余,还采取拉拢的怀柔政策,竭力让遗民为己所用。

 

身为遗民一员的奚人,和契丹人相比,更受女真人信任和倚重,但奚人在金国的待遇,却和契丹人一样,有个明显的分水岭,就是崇尚女真本位的金世宗在位之前和在位之后。

 

金世宗继位前,女真人对奚人的态度是信任重用,极力拉拢,努力把他们和契丹人拆分开。奚人们也尽力回报,他们或出面招降同族,或出兵协助金军镇压同族,或追随金军南下攻宋,或为官做宰为女真统治者服务。总之,奚人在金国的扩张和发展中,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中国东北强大的奚人,后来都去哪儿了?

金代铜坐龙,为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

 

到海陵王在位时期,他一向以天下主自居,并不计较臣下的民族和出身,因此,他成为任用非女真官员最多的金国君主,奚人在海陵朝廷就出现两个宰相,即萧裕和萧玉,还有萧怀忠,官至诸京留守。

但随着海陵南侵被金世宗背刺,以及契丹人移剌窝斡大起义,奚人也遭到歧视排斥,金世宗对参与契丹人起义、拒降的奚人进行血腥镇压,“尽杀其男子,以其妇女童孺分给诸军”。

 

朝廷也不再重用奚人,从他在位后直到金亡,奚人在《金史》立传的仅有三人,且最高只是地方上的某路副招讨,没有一个进入中央或者担任诸京留守的。

 

除此之外,金世宗还有意识地对奚、契丹实行同化政策,“俾与女直人杂居,男婚女聘,渐化成俗,长久之策也”。因此,他对奚人各部进行多次拆分迁徙,将他们徙居到金国各地,与女真人、汉人杂居,然后把女真人徙居到奚地,和留在原地的奚人混居。

 

人口的流动自然为奚族和徙居地民族的融合、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到金亡元兴之际,就没有奚族这个名称了,奚人被划分到契丹人中,再一起被归类到汉人行列。活跃了近千年的奚族,就这样从历史舞台上退场。

 

参考资料:

孟广耀《唐代奚族君长及世次考述》

马昊《辽代奚王及其权力丧失研究》

冯继钦《北朝时期的库莫奚族》

苑金铭《金代奚人的政治地位》

刘昫《旧唐书》

王钦若《册府元龟》

脱脱《金史》等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352224.html

(1)
上一篇 2023年7月21日 下午12:14
下一篇 2023年7月21日 下午12: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