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最近,得益于傅老师和司马南老师的宣传,网上关于“零”的讨论多了起来。

 

零有多重要?

 

没有零,就无法定义负数,例如,将3与-3相加得到零,可以说-3是3的相反数。没有零,就没有正负数的相对概念,某些含零的坐标无法表示,某些对数运算无法进行,西史宣扬的笛卡尔坐标系就会坍塌,不复存在。

零扩展了对负数、分式、无穷级数和极限的理解,可以用零来定义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例如,分母不能为零,某个数不等于零),通过类似方式,还能定义无穷级数和极限的概念。通过零,可以研究乘法逆元、域论等抽象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没有零,有些复杂的数学运算就无法计算,包括某些代数运算、函数计算,乃至是微积分的计算。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表示和处理数字的方法。在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零来表示某个变量的初始值或未知的值。此外,零还在整数和实数运算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加法和减法的中性元素,也是乘法中的吸收元素。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没有零,奇数偶数的概念无法定义。如果一个数加上它自己的相反数等于零,那么这个数是偶数。而如果一个数加上它自己的相反数得到奇数,那么这个数是奇数。此外,零是数论发展的基础。构建复数、虚数和数域等抽象数学结构,也离不开零。

……

如上所示,一个小小的零的问题,可以牵扯出一大堆数学基础问题,导致西方科学大神的形象土崩瓦解。

所以,精神跪族们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开始利用信息差拼命狡辩。

 

殊不知,笔者在此前的系列文章中早已将这个问题系统地梳理完毕(该系列已经有大约二十余万字,可以单独出书了),只是由于是多篇文章,有的人只看到了某一篇或其中一部分而已。为了让更多的人系统地认清这个问题,现将各篇文章中有关“零”的部分汇集起来,聊作增补,以正视听。

 

 

一、关于 Zero 的考证

 

1)1789年托马斯·雪瑞登(Thomas Sheridan)的一本英语词典《A Complet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第二版)关于字母Z部分,没有Zero一词。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2)1812年斯蒂芬·琼斯《英语通用发音解释词典》(《A General Pronouncing and 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第426页中,没有Zero。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3)1816年威廉姆·恩菲尔德在伦敦出版的《通用发音词典》(《A General Pronoucing Dictionary)第322页,Zero一词尚未出现。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4)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Z字部分(第480页)仅仅寥寥数个单词,还找不到Zero这个单词,更不要说赋予其数学概念“零”了。没有Zero(零)的概念,数学的基础计算都有大麻烦,更遑论发展高等数学了。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5)查阅1869年罗存德《英华字典》第四册第2012页可知,虽然1869年时已经出现了“Zero”这个单词,但其解释仅为“结冰之处”、“凝冰之号”,并没有“零”的数学解释。


而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字典中有没有注明 Zero 这个单词来源于“阿拉伯”或与阿拉伯存在一丝联系? 显然没有。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6)在1872年诺亚韦伯斯特公司出版的英语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第833页中,对于“Zero”的解释中才第一次出现了“没有(Empty)”、“密码(cipher)”、“零(nothing)”等解释。仔细看看,当 Zero 在1872年出现“零”的解释时,有没有标注它来源于阿拉伯? 

 

有人宣称,【Ar.】是阿拉伯(Arab)的缩写。

 

我们权当这个说法是对的,先记清楚【Ar.】后跟着的两个单词“cafrun”、“cifrun”,后面会作比较。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7)日本人井上哲次郎(1855-1944年)增订的罗存德字典(明治三十二年,即1899年)再次印刷的版本第1210页中,“Zero”的有关解释虽然在1869年罗存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极冷点”,但忙中出错,忘记把“零”的解释加进去了,造成了遗漏。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二、关于 Cipher 的考证

 

如前所述,在1872年诺亚韦伯斯特公司出版的英语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第833页中,对于“Zero”的解释中才第一次出现了“没有(Empty)”、“密码(cipher)”、“零(nothing)”等解释。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关于“Cipher”一词的演变,有必要做一番考证和说明。

在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第70页,的确有Cipher这个单词,且标注为“零”,且举了“一百零一”的例子。那么,这个Cipher的“零”的概念,究竟是来自于西方,还是源自于华夏呢?

笔者注意到,在该页中,对Cipher的英文解释为“in arithmetic,is denoted by 零”,大意便是“在算术中,由零来表示”。注意,不是西方所称之数学(Math),而是算术。那这个算术,是否与华夏有关呢?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解释不对,Cipher这个单词肯定来自于西方,证据便是1785年的《约翰逊字典》(第六版)中有Cipher一词,而且解释为“一个算术中的符号、数字,表示没有”等五个含义。看字面意思,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可是,这里却有两个疑点:

其一,Cipher在1785年既然有了五个解释,那为什么仅仅过了37年,与1822年的马礼逊《华英字典》,就只剩下了一个含义?为什么要删除其余四个解释?

其二,这删除的四个解释,为什么至今仍在使用?例如,第五个解释为“暗号(密码)”(a secret or occult manner of writing, or the key to it),在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中并不存在。如果1785年就有“暗号(密码)”的解释,为什么翻译成中文时,却没有这个解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785年的这本第六版的《约翰逊词典》,在对Cipher进行解释时,虽然注明其来源于拉丁语,但却十分清晰地说明它起源于东方(from an oriental root)。

注意,这里标注的是“Oriental”(东方的),而不是“阿拉伯”。Oriental在语境中,主要是指中国和日本。众所周知,日本文化又源自华夏。

所以,如果把两本字典的解释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Cipher与两个关键词高度相关,一个是“算术”,一个是“东方的”。东方的算术,这不就是华夏的算术么?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由是,通过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可以大体确定Cipher有关“零”的解释与华夏有关。

接下来,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华夏有关“零”的历史。

元始4世纪以前,中国已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便是这样表示的。

这是公认的华夏发明,所以不用怀疑。

在华夏的筹算中,最早的算筹“一数一筹”都是直的小细棒、没有算筹就等于零,所以算筹在布筹时空档就代表零,零,无也。华夏早就使用了十进制,早就有了正负数,也有了零的概念。比如10,9+1进位十位上写1,单位上就是零,只是这个零不写出来而已。

元始前100年,在中国的筹算中,已经用方框□表示空位(汉字的〇是从□演变而来,详见沈以谈《简明数学词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该信息由李岳伍老师提供)。

宋代蔡沈《律率新书》中用方格表示空缺。

[南北朝 北周] 甄鸾 注《夏侯阳算经》(四库全书本,第12-13页)卷中“称轻重”记载:

“以二十四铢为法,除得一万五千四百四十三两八铢。”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西汉] 司马迁 撰 · [宋] 裴骃 集解 · [唐] 司马贞 索隐 · [唐] 张守节 正义《史记》(百衲本,第36页)项羽本纪第七史记七有云:

“史计九千九十四字。”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东晋] 范宁 集解 ·  [唐] 陆德明 音义《春秋榖(gǔ)梁传》(四部丛刊景宋本,第21页)庄公第三记载了“零”:

“春秋榖梁卷第三,经传伍阡壹伯肆拾叁字,注陆阡丹贰字。”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又“襄公第九”(四部丛刊景宋本,第16页):

“经传:肆阡陆伯捌拾玖字……音义:玖伯单肆字……”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唐] 元稹 撰  ·  [清] 张元济 校《元氏长庆集》(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第1页)卷第三十九对“零”的使用非常清晰,“零并不计”

“斛斗三千一百五十二硕一斗三升三合,草九千九束,并不计。”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今说》第七章,第三节记载:

“乾为一。乾之五爻,分而为大有,以当三百六十之数也。乾之四爻,分而为小畜,以当十二万九千六百之数也。乾之三爻,分而为履,以当一百六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之数。

乾之二爻,分而为同人,以当二万八千二百一十六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之数也。

乾之初爻,分而为姤,以当七稊九千五百八十六万六千一百一十垓零九千九百四十六万四千八京八千四百三十九万一千九百三十六兆之数也……”

金朝《大明历》中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数字。

宋、元数学著作中多有细草计算详细过程描述。细草中的数字是借用筹算数字加一个〇。

〇大有来历,出自道家,以一空圆表示虚无,所以在数学中使用这个符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点都不觉得突兀。

元代朱世杰所撰《新编算学启蒙》(清道光时期金正喜影写朝鲜刻本,三卷)第117页中的“空格”便是用“〇”来表示的。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朱载堉《律吕精义》内、外两篇,在提出“新法密率”时云:

“盖十二律黄钟为始,应钟为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是故各律皆以黄钟正数十寸乘之,为实,皆应钟倍数十寸五分九厘四毫六丝三忽九纤四三五九二九五二六四五六一八二五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安有往而不返之理哉。”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正因为如此,苏州码子中便出现了的表示方法,而“X”在苏州码子中代表数字“四”。苏州码子脱胎于算筹,也是一种进十进位制计数系统。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四”用“〤”来表示起源很早,战国晚期燕国铸造的“一化”,正面就是苏州码子“四(〤)”。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明代著名算学大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介绍了苏州码子,将其称之为“暗马式”和“暗子马数”。

苏州码子九个字符的写法,还有一套写法暗码:

旦底(一),月心(二),顺边(三),横目(四),扭丑(五), 交头(六),皂脚(七),其尾(八),丸壳(九)。

它们的写法如同算珠,可以配合算盘使用。

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我们可以来看看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撰的《英华字典》了。

在这本字典第386页,1822年马礼逊《英华字典》中有关Cipher一词没有的解释“暗号(密码)”再次出现了。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 “XOOX” = “四千零零四” 等表述。除此之外,尽管罗存德故意将Cipher的来源从“东方的(Oriental)”修改为“阿拉伯(Arabian)”,但是其后的解释却白纸黑字地证明了此举的可笑,——因为在Cipher的解释中,不仅有苏州码子的表示方式,还有“打算盘”、“算数”等带有浓厚华夏色彩的含义。

若是再仔细瞅瞅,还会进一步发现“打算盘”、“算数”的英文翻译便是“to practice arithmetic”!原来,arithmetic 不仅仅具有“算术”的含义,还有“算盘”的含义!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查阅1866年罗存德字典第83页,Arithmetic一词的含义除了“学算盘”外,还有“九归”。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九归”是什么?

恰恰是华夏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个个位数为除数的除法。

[明代] 贾亨所撰算法全能集》(初黑口十行刊本,第14-15页)算法上“常用法二十项”之“八商除”中记载:

“且如九归,但能分为九分,定身除止能分一十百千万,令归除,又只能分二三十以上有零之数。”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元代朱世杰所撰《新编算学启蒙》(清道光时期金正喜影写朝鲜刻本,三卷)第7页中便对“九归除法”有详细介绍。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再查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在第29页中可以发现对Arithmetic的解释中除却算法外,恰恰也有“九九”、“九数”的解释。所谓九九,不论是九九乘法,还是九九归一,都是华夏古代算术中的一种计算方法。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而九数又指什么呢?

实际指的是华夏古代算学名作《九章算术》。

[晋] 刘徽注· [唐] 李淳风注《九章算术》(四部丛刊景清微波榭丛书本,第1页)音义“序”记载:

“九数(韵:色具切)。即九章是也。以算言之。故曰九数。以篇言之。故曰九章。”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由此可见,Arithmetic 也与华夏密切相关。 而在现代英语中,这些与华夏有关元素都被刻意删除了。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所以,当我们想要正确理解Cipher在1822年的英文注释“in arithmetic,is denoted by 零”时,必须回到那个历史背景,用原意而非今天的意思去理解。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定这句英语的正确翻译为:

“在(与华夏有关的)算盘/算术中,由零来表示”。

可见,Cipher有关“零”的解释,源自华夏,确凿无疑。

 

 

三、关于拉丁语 Null

 

有狡辩者称,拉丁语的零是nulla,并贴出了一张图。此人可能认为大家看不懂拉丁文,所以标注出的拉丁文版本不说明年代,但笔者仍然发现着几个关键词“last Quarto Edition”,呵呵,原来是最后一版的安斯沃思字典啊。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大家知道这个安斯沃思字典有多少个版本吗?

除了1751年的基础伪本、1773年两个同名伪作,还有1836年、1859年,以及此后所发行的专供学校使用的最后一版,一共有六个版本。

喏,就是这一版。虽然西人玩了一出心计,不写出版日期,但既然它是最后一版,时间就一定晚于1859年,推测为19世纪末期。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现在,反对者拿着该字典的最后一版来质疑,那他们为什么不拿早期的字典呢?咱们看看1836年的英语拉丁语字典中是怎么解释的:

 

拉丁语的Null(注意,不是反对者所称的nulla),就是【没有】或Cipher,等同于Ciphra。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到了19世纪末期,西人已经把Null与Cipher之间的联系给删除了。

 

 

四、拉丁语 Zephirum

 

关于拉丁语单词Zephirum,西史称翻译自阿拉伯文Sifr,而英文对Sifr的翻译则是Cipher(零)。也就是说,出于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然而,可惜的是,阿拉伯百年翻译是假的。阿拉伯是19世纪晚期才形成的概念。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图源:李岳伍老师)

 

为了掩盖Cipher(零)一词与华夏之间的关系(详见往期文章《》),西人在1884年出版的《牛津简明英语词源学词典》(《A Concise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篡改词源,主编这本词典的沃尔特·威廉·斯基特牧师(Rev. Walter William Skeat )抓耳挠腮,费尽心力,一共列出了461个英语的所谓原始词根,将这本词典中的所有词语全部归于这些词根之下。

 

在该字典第81页中,Cipher(零)就失去了真正的华夏源头,而只能认彼时刚刚“出生”不久的“阿拉伯(Arab)”为父。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西人又将Cipher与Zero 等同起来,再把晚于Cipher出现的Zero进行“故事创作”,塑造出了一个来源于“阿拉伯”,又可以从阿拉伯追溯到拉丁语,再从拉丁语追溯到意大利语的“发展路径”,以这样的曲折迂回的方式,绕到“西方中心论”上面去,间接证明西方才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当然,也有人诡辩称,Zero是个意大利语单词(是Zefiro的简写),其发展路径可以追溯至低拉丁语“Zephyrum”,从低拉丁语“Zephyrum”又可以追溯至阿拉伯语“Sifr”。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经不起考证和推敲。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编写的《外国数学简史》第263页写的拉丁译文是“Zephirum”,而1884牛津简明英语词源学词典》第81页写的拉丁语单词是“Zephyrum”,说明不太严谨。

 

笔者对上述拉丁语单词进行了查询,可惜在早期的拉英字典中根本就没有这两个所谓的拉丁语单词。

 

1773年542页版“罗伯特安斯沃思英拉词典”(《Robert Ainsworth’s dictionary, English and Latin》)中,没有拉丁语单词 Zephirum 或 Zephyrum,只有 Zepbyr 一词,英语解释为Zephyrus,看起来有点相近,但并没有具体的含义,更不要说对零的解释了。而且,也没有明确标注这个单词来源于“阿拉伯”。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再查1836年新英拉简明字典《A new abridgment of Ainsworth’s dictionary,English and Latin》第405页,没有拉丁语单词 Zephirum 或 Zephyrum,不过倒是出现了一个十分相近的单词 “Zephyrium”。那么,这个高度相似的“李鬼”是什么意思呢?

 

其解释为:

 

a promontory in the lower part of Italy, hod. cape Bursano.”

 

翻译过来,大意便是:意大利中下部的一个海角,霍德。布尔萨诺角。

 

敢问,这是对零的解释吗?哪里标注了来源于“阿拉伯”字样?有没有?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还记得前面所述的1872年那本韦伯斯特字典吗?

 

在这本字典第833页,对 Zero 进行“零”的解释时,假如【Ar.】被认定为“阿拉伯(Arab)”的简写,则该词源自于阿拉伯(Ar.)后的两个单词“cafrun”、“cifrun”,而不是1884年牛津简明英语词源学词典》所称的什么阿拉伯语“Sifr”!  

 

瞧,1872年的韦伯斯特字典,与1884年牛津简明英语词源学词典打起架来了。

 

在1884年之前,早期的多本字典中,有关 Zero 和 Cipher的解释,何曾出现过“来源于阿拉伯”的字样?而且,通过笔者的考证,已经证明了Cipher 与华夏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与所谓的阿拉伯无关。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过就是1884年才出现的这本《牛津简明英语词源学词典》而已。

 

既然斯基特牧师在1884年称Zero的词源是阿拉伯-低拉丁语-意大利语”,那只要查查“早期的拉丁语词典”,看看有没有Zero这个词、它是怎么解释的,不就明白了?

如果拉丁语词典中没有Zero,西人处心积虑炮制的词源链条就彻底“断链”了。

于是,笔者翻开了约翰迪莫克(John Dymock, LL.D.)于1836年在费城出版的一本《安斯沃思新英拉精简词典》(A New Abridgment of Ainsworth’s Dictionary, English and Latin)。在这本词典第405页,没有查到Zero这个单词。也就是说,1836年时,拉丁语中还没有诞生Zero这个词汇。那些拉丁语论文和专著中用Zero来表示“零”的概念的西方科学大神们,这下要露馅儿了。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再查1843年《英语拉丁语大词典》(A Complete English-Latin and Latin-English Dictionary)第三版第754页,才刚刚出现了Zeros【非Zero】,但其解释为“一种珍贵的石头,可能是一种水晶(A kind of precious stone, perhaps, a sort of cystal)”,与Zero(零)的数学解释相去甚远。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859年,托马斯·莫瑞尔(Thomas Morell D.D.)在美国费城出版了一本升级版的《安斯沃思精简英语和拉丁语词典》(《An abridgment of Ainsworth’s dictionary, English and Latin》)。在这本字典第1028页,也就是最后一页,没有查到Zero这个单词。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由此可见,现行西史的说法,不过只是采纳了1884年《牛津简明英语词源学词典》杜撰的故事而已。

 

五、关于阿拉伯翻译运动

 

宣称“零”翻译自阿拉伯语,源于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完全站不住脚。

 

西史叙事称,阿拉伯翻译运动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从上而下发起的一场翻译古代东西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学术活动,之所以被称作“百年翻译运动”,是由于其鼎盛期持续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若从翻译运动的初期算起,加上尾声,实际持续的时间累计为三百年。

初期:起于该王朝的奠基者曼苏尔(al-Manṣūr)时代,终于拉希德时代,在这一时期,教义学者们开始初步接触来自于古代印度、古代波斯和古希腊的哲学典籍,翻译完成了波斯文的《卡里莱和笛木乃》、印度文的《信德罕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等著作,他们开始尝试用“逻辑”、“现象”、“本质”等词汇来讨论宗教问题。

高潮:起于麦蒙(al-Ma’mūn)时代,大致对应着元始九世纪至十世纪。在这段时期,麦蒙修建了所谓的国家“智慧馆”,由官方统一领导全国的学术翻译研究工作,礼聘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学者参与该项工作,主要针对古希腊人为代表的西方典籍进行翻译,例如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毕达哥斯斯的《金色格言》、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等等。

尾声:持续时间为元始十世纪到十一世纪中期。在这一时间段内,涌现出麦泰·本·优努斯、萨比特·本·古赖等优秀翻译家,对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读和思辨。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存在的最大意义,便是“影响古希腊文明的传承”。因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找不出一本古希腊文的原著,其“古籍”不是希伯来文,就是阿拉伯文,所有号称古希腊人的手稿,都随着元始四世纪末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彻底焚毁而彻底消失,这一消失就是一千六百余年。

如果没有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西史宣称的古希腊文明就彻底断绝了。

有没有人认真考虑过,阿拉伯这个概念是何时产生的?它真的是一千多年前就早已存在的吗?

 

笔者尝试从英语和拉丁语等字典方面对其进行溯源,力求还原出一些历史的原貌。

 

1755年的约翰逊词典中,找不到阿拉伯(Arab)字样,以及与之相关的任何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756年版的《约翰逊词典》,情况与上述1755年版本相同,没有阿拉伯(Arab)一词,以及任何与阿拉伯相关的其他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785年的约翰逊词典(第六版)。

上述情况仍旧得以延续,在该版本中,没有阿拉伯(Arab)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789年托马斯·雪瑞登(Thomas Sheridan)的一本英语大词典《A Complet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第二版),可以发现阿拉伯(Arab)以及与之相关的词汇仍未出现。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794年的《英语音义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ith regard to Sound and Meaning)封面上标注着“精选自雪瑞登、沃克、约翰逊字样。在这本字典中,阿拉伯(Arab)及相关词汇也未出现。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812年,伦敦。有一位名叫斯蒂芬·琼斯(Stephen Jones)的人在雪瑞登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本“升级版的英语字典”,名曰《英语通用发音解释词典》(《A General Pronouncing and 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现藏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该字典第29页,确认没有“阿拉伯”以及与之相关的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843年的《英语拉丁语大词典》(A Complete English-Latin and Latin-English Dictionary)第三版中,也查不到阿拉伯(Arab)及其相关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1866年罗存德出版《英华字典》第一册,在这本字典第78页,阿拉伯(Arab)终于以“亚喇伯人”的名义正式登场,并且同时衍生和创造出了“亚喇伯国(Arabia)”、“亚喇伯的(Arabic)等英语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此时虽然罗存德创造出了阿拉伯的初始概念,但尚未普及开来,还未取得“公认”,为世人所接受。以致于到1872年时,仍旧有许多人并不知道“阿拉伯”的概念。这一点可以从1872年卢公明《英华萃林韵府》的收录情况看出来。在该字典第20页,没有Arab(阿拉伯)相关词汇。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872年诺亚韦伯斯特英语字典将罗存德创造的“阿拉伯”词汇收入其中,将Arab解释为“A native of Arabia(阿拉伯本地人)”,Arabic / Arabian 的解释为“Pertaining to Arabia,or to its inhabitants ”,即“与阿拉伯人,或阿拉伯居民有关”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891年,哈珀拉丁字典(Harper’s Latin Dicitonary)——由查尔顿·T·路易斯(Charlton T. Lewis)和查尔斯·肖特(Charles Short. LL.D)新编、增补、大幅改写的一本新拉丁语字典《A New Latin Dictionary》,通过出版商哈珀兄弟在纽约发行。

 

该字典第150页中,对阿拉伯的相关拉丁词汇Arabia、Arabs等等,则是大书特书,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你看,阿拉伯的历史很悠久,解释很详细!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89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芬奈儿(C.A.M. Fennell. D.L.itt)的一本英语字典,名为《斯坦福字典(英式单词和短语)》(《The Standford Dictionary of Anglicised words and Phrases》),在这本词典中,西人开始着手构建有关阿拉伯的“历史”。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在这本字典中,西人宣称,Arabia是拉丁语中所称的一个国家,法语中将其称为Arabie。接着,又按年代来炮制历史,一直把历史前推至1393年,还与希腊人(Greke)扯在了一起,并在1547年时再次与古希腊(Greeke)“链接”在了一起。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到了1911年,罗伯特·亨特在芝加哥主编出版了一本《新美英语百科全书》(《The New American Encyclopedi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在该字典第247页,有关阿拉伯的概念和词汇占据了整整三分之二的篇幅,且图文并茂,生怕别人不知道了。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然而,Arab最初是什么意思呢?

笔者查阅1816年威廉姆·恩菲尔德的《通用发音词典》第17页,找到了一个最初的解释。原来,彼时的Arabic,其含义为“a kind of gum”,即“一种树胶”!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这种所谓的阿拉伯树胶,也被称之为“frankincense”(乳香),这是一种从树上提炼的有甜味的树脂,是一种香料。点燃时散发出香味,尤用于宗教礼仪,可用于提炼乳香精油、乳香纯精油。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有意思的是,祖国医学中恰好也有一味中药材,名曰乳香,它经常与“没药”(Myrrh)搭配在一起使用。

其分布于红海沿岸至今日之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但主要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

当了解完这段有关零的历史后,再来看看西史杜撰的词源历史,会觉得非常可笑,—— 法语Zero,来自于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单词又源于中世纪拉丁语(一个在拉丁语字典中不存在的单词),而这个不存在的单词竟与19世纪晚期才刚刚形成的“阿拉伯”概念有关。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一文全述之【零】,抽掉科学伪史的地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nghuozhiku.com/427507.html

(1)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上午2:34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上午8: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