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作者:东老师

本文转载自:瞭望东方周刊(ID:lwdflwdf)

文|万宏蕾 史佳庆 王德嵘(实习生)

斜贯云南省中部500多公里
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哀牢山
4名专业地质人员在这里遇难
其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截图


他们供职的中国地质调查局
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是一支精锐的地质调查队伍
此前,他们均曾服役于武警黄金部队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地调局昆明中心

从11月13日上午9时进山
到11月22日上午8时32分最后一名失联者遗体被找到
一场举国关注的救援,没能等来生命的奇迹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镇沅发布

11月22日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
官网首页切换成了黑白色
悼念遇难人员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截图

23日21时许,在哀牢山失联遇难的
4名地质调查人员遗体被转移出山
因山高坡陡,转运用时约用38小时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镇沅发布

有救援队员披露
他们4人使用的是机械罗盘
因为哀牢山上有磁力紊乱现象
罗盘产生错误的方向指引
导致他们一直在围着临时营地转圈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有人会问,科技这么发达
怎么专业地质队员野外科考还这么危险
那是因为野外科考主要是针对
不同地域的无人区或原始森林地区
条件相当艰苦
大多时间都是在野外徒步调研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镇沅发布
 
据了解,在雨季或南方地区
很多未知的危险因素是不可控的
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瘴气
有毒动物或大量极具有攻击性野兽
而这些都是致命的危险因素
科技进步,野外装备提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险性
但是不能完全杜绝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镇沅发布
曾服役于武警某部、西安交通大学
生命学院博士李四楠告诉本刊记者
地质勘探工作中
不能有侥幸心理和个人主义的存在
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以保证生命安全为前提
我们要在地质工作天气预警、物资保障
野外作业培训常态化
以及任务安全推演上下功夫
采购定制更加专业的野外个人装备
扩大新型救援装备的投入力度

那么,地质调查工作究竟有多重要呢?

我国每年都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
全国共有2万多个样地
每一个样地都需要地质调查人员
实地测量、考察
从1933年开始,中国地质工作者
在华中、华南和西部地区
沿交通线和大江大河开展工作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

重庆北碚文星湾,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办公楼旧址

在战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
找到了金矿、铁矿、钨矿、磷矿
等重要战略资源
完成了中印公路等路线的勘测工作
 
为支撑战时经济、支持军民生活
募集抗战资金、保障战时交通生命线
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爆发前,中国地质学界
已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令国际同行钦佩的成就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玉门油田井场

1941年4月24日
我国地质工作者开始进行中印公路测勘
当时只能依据1∶100万地图开展测量
在荒僻测量区测量一处
了解一处地形
 
在修筑过程中
多次与日军爆发大规模战斗
中印公路从动工到通车
共牺牲3万多人

 

但这并未阻挡地质工作者前进的步伐
以粪便为导航摸索前进 
郑绵平院士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40多年的野外盐湖科考生活
无数次率队西征,出生入死
 
足迹遍及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
行程相当于3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而其中许多路是靠双脚走出来的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图源/中国院士馆  2002年无人区科考途中观察野外露头 

郑绵平曾表示
“一定由中国人自己完成
对世界上最后一个无人区的考察”
 
2001年,郑绵平带队到西藏羌北
考察无人区腹地的湖泊
对这片过去几乎没有资料记载
的生命禁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生命的禁区,也是所有资料的盲区
根本没有人类活动的文字记载
仪器再现代化也派不上多少用场
 
他们便以藏野驴和藏羚羊的粪便为GPS
摸索前行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院士馆 

2003 年,郑绵平院士(中)在西藏扎布耶盐湖科学实验基地与基地人员合影

郑绵平后又于2002 、2003年再次西征
先后三次率队进入“死亡之海”
深入到大漠的腹地
在渺无人迹的罗布泊盐湖进行科考

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地质科研生涯中
将终生献给他所钟爱的高原盐湖科研事业
身体残留金属片仍要重返蓝天
除了地面勘探,还有航空物探
石磊就是航空物探中的一员
在执行任务时飞行高度
甚至只有三四十米
 
即便在复杂的高原、山区
为了保证探测效果
飞行高度也不过几百米
低空飞行时机身颠簸大
最颠簸的位置就是舱位
而石磊要在这里测量分析
矿产的位置以及资源的储量、种类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

在一次矿产资源勘探任务中
作业的飞机因故障失事
当时的飞行高度只有80多米
3名机组成员不幸罹难
空勤操作员石磊身受重伤
 
多处遭重创,鼻梁粉碎性骨折
仪器柜沿脸部和下颌深深切入
手腕手掌骨折、肌肉多处撕裂……
 
仅历经五个月的治疗与休养
石磊身体还留着金属片
他却喊话“我还要上飞机”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

夏天机舱里高温近50摄氏度
石磊汗如雨下却丝毫不在意
凌晨3点多起床,检查仪器
每日就像一只不停转的陀螺
 
石磊24年间飞行80多万测线公里
完成25个测区的航空物探测量
相当于环绕地球20圈
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戈壁荒滩
瘦下3斤换来一亿吨煤
在七台河铁西工区上
5个钻井队100多名职工
仅有的4名女工3人做后勤工作
王秀英是唯一一名女地质检验员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

她每天要2次徒步16公里
去钻机检验煤芯、检查原始记录
承担三编、预测和资料整理工作
 
遇到暴雪将活动板房门完全堵死
便只能从窗户跳出去清除积雪
20多分钟的路程却走了近1个小时
而这,只为了一次记录
 
为了找到煤她总说“再累也值”
跑企业、看图纸、找专家
确定采空区数量、位置
研究安全钻进工艺、方法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

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瘦了3斤
项目结束时老采区深部
又新增煤炭资源储量1亿吨
王秀英自豪地说
“用3斤肉换来了1亿吨煤,值!”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每日加班、无双休
这不仅是王秀英的常态工作
也是每一名地质人的真实写照

永远错过父亲的生日
2012年陕西省的3名地质队员
前往可可西里赤布张错湖
进行项目调查
却在2月19号失联
 
本以为完成可可西里的工作
荣浩便可以回老家
为父亲过60岁大寿
却传来了噩耗……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

他们当中最小的才23岁
3人都有一定勘探经验
开车携带7至10天的食物
无线电台、2个GPS、1个卫星电话
 
因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下山
19号陕西、青海、西藏三地
组成的1000多人的搜救队
进行联合搜救
 
由于失踪区域位于可可西里的南缘
海拔在4900到5000米之间
空气含氧量低、昼夜温差大
救援队的车常常陷在雪堆里
 
千余人的联合搜救
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
均毫无收获
直到13年2月其中一人的尸骨
被可可西里牧民偶然发现

艰苦!队员遗体运出竟用38个小时,危险的地质工作太重要了

图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23岁的荣浩

地质调查工作总是与风险同行
十分艰苦,也极具危险
战风沙、斗严寒
钻草丛、爬岩壁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地质队员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为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
勘探全国资源状况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向所有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致敬

参考资料:
2005.05.26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华盐湖之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
2012.03.02西海都报:陕西3名地质队员可可西里失踪 相关部门全力搜救

2014.12.11人民网:石磊同志介绍

2014.12.29人民网:王秀英:扎根一线干事业 献身地质显身手

2015.09.07中国矿业报:让历史告诉明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地质矿产史料展简记

2017.10.18鱼眼看矿业:工作当成感恩之旅--最美地质队员王秀英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08293.html

(2)
上一篇 2021年11月25日 下午1:35
下一篇 2021年11月25日 下午2:4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