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深壹度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

作者:梁正

本文转载自:新华国际头条(ID:interxinhua)

美国司法部近日宣布终止实施超过三年的“中国行动计划”,承认该计划损害了美国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吸引力。过去四年该计划实施所带来的“寒蝉效应”,为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幕墙。该计划为何突然中止?后续是否还会有其他类似计划出台阻碍中美科技交流?

环球深壹度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
这是2020年10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司法部大楼。新华社发(沈霆摄)
备受诟病的“中国行动计划”

众所周知,“中国行动计划”于特朗普当政时期由美国司法部推出,其矛头直指在美国工作的华裔科研人员,或者与中国有交流合作的美国科学家。根据此前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行动计划”总共起诉了148人,其中只有40人或自己认罪或被判有罪,64%的案件尚在审理中,95人仍面临指控。而这148人中,88%的被告是华裔或者华人,包括今年1月刚刚被司法部撤销所有指控的知名华人科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
环球深壹度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
这是2020年7月1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新华社发
在相当一部分案例中,涉案人员均被指控没有向雇主或资助机构披露其与中国科研机构的联系,或者隐瞒了从中国获得研究资助以及薪酬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此类案件中,并无证据表明由于这种交流和合作的存在,而导致了科研乃至商业机密的泄露。这也是为何全美各大学近2000名学者联名致函司法部长质疑该计划,192名耶鲁大学教授联名致函司法部长,认为该计划存在根本性缺陷,20多个亚裔团体联名致函要求停止该计划的原因所在。
 
2月25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陈刚的评论文章,详述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同日,《科学》杂志主编霍尔登·索普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行动计划”必须结束》的评论,明确指出:“(该计划实施)四年后,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被发现的非法活动的数量值得为运营该项目付出代价,也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实际的商业秘密被过早地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行动计划”缘何中止

应该看到,美司法部所谓终止“中国行动计划”,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其并未达到名义上宣传的效果,反而引起了从科学界到民间的普遍反感。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基于过去四年该计划实施所带来的“寒蝉效应”,为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幕墙,从而在事实上达到了阻碍中美科技界知识流动的目的。
但正如索普所指出的,这一计划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对科学事业本身的伤害,是对科学家信心乃至科学信念的打击。索普强调:“科学进步依赖于协作,依赖于招募最优秀的人才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依赖于把这些发现传播给全世界。因此,将科学作为一项与其他国家优秀人才开展的竞赛,作为隐藏着不能广泛分享的秘密的竞赛,违背了科学界的核心价值观。”
环球深壹度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
2020年10月20日,人们走过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司法部大楼。新华社发(沈霆摄)
没有人否认,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都是得益于开放和学习的结果,这其中当然包括向美国学习。
但与此同时,美国能够成为全球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集聚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与智力资源。刚刚出版的《2022年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授予了最多的科学与工程(S&E)博士学位,在美国的科学与工程(S&E)博士生中国际学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数学及统计学领域一半以上的博士学位都授予了国际学生。在出生于美国境外且具有科学与工程学位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工作人员中,约50%来自亚洲,其中大多数来自印度或中国。
尽管新冠疫情降低了学生的流动性,2020年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攻读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国际学生仍然超过了325000人(相比上一年的406000人有所下降),其中大多数学习工程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
“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

高度开放和国际化不但给美国带来了一流的人才和智力资源,多元化并富有活力、创造力的学术共同体,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和丰硕成果。美国作者所著的科学与工程论文在全世界被引用频率最高。与此同时,在全世界多个国家作者合著的科学与工程论文中,35%的文章至少包含一名美国作者。即使在美国近年来对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设置重重障碍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研究者仍然互为对方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美国乔治敦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中,有65%是美中合作的成果。
环球深壹度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
2020年7月14日,一名女子查看美国纽约大学教学楼入口处张贴的通知。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将正常的、对双方互利的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视为“泄露机密”,将在科学界普遍存在的、基于科学家个人兴趣和科学共同体共识的学术兼职、访问工作、国际评审视为隐瞒和欺诈,戴着有色眼镜、甚至用放大镜、显微镜去“检查”科学家的行为,本身就是反科学的。而当科学议题被“政治化”,国家安全被任意化、扩大化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术独立与自由受到挑战、科学家的职业信心受到打击,而这从长远来看对科学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行动计划”被终止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在科技领域遏制思路的转变,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中国行动计划”之后是什么?特朗普时代以来出台的技术出口管制、留学签证限制、科研项目审查等一系列措施,不是美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助力,反而是阻力。美国科技界的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加强中美双方科技界、特别是学术共同体和民间的对话与交流,使科学能够回到自身应有的轨道上来,把科研活动包括合作的选择权交还给科学家。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END-

作者: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387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4日 下午12:00
下一篇 2022年3月5日 上午10: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