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乌克兰未来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美国,是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国家

作者:思想地图

本文转载自:凤凰人文(ID:fenghuangrenwen)

决定乌克兰未来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美国,是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国家
 
联合国《2021年世界幸福报告》,芬兰连续4年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芬兰人均GDP 5.4万美元(约中国的5倍),出口约占GDP的一半,而且多是高技术重型机器和制成品,工程师数量人口占比世界最高。
二战之前,芬兰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1940年和苏联的战争中,还几乎没有坦克,没有现代战机,没有现代火炮,没有反坦克步枪,也没有防空措施。
为什么短短几十年,芬兰能发展这么快?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清醒的自我认识、以及基于现实的妥协精神
我们平时看的东西也都是基于大国视角的大国博弈,但是了解小国外交和生存的智慧,有助于大国和小国打交道时的换位思考,对于一些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如何处理与大国、母国的关系,也非常有借鉴价值。
对于目前的乌克兰如何认识与俄罗斯、英美之间的关系,也很有价值。
决定乌克兰未来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美国,是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国家
现在的芬兰地图:①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②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化”的历史背景:
芬兰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100年,一直是瑞典和俄国争夺的对象,大部分时候被瑞典控制,1809年被俄国吞并,成为自治大公国,保留了自己的议会、执政班底和货币。
20世纪初受到俄国的压迫性统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芬兰独立,爆发内战,双方是德军支持的保守派白军和俄国支持的共产主义红军,白军胜利。如果按人口比例算,芬兰内战是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之前,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内战。
芬兰一直对苏联心存恐惧: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历史上受俄国压迫,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离两国边境仅仅30公里(二战前)。
  • 1918年德国军队就已进驻芬兰对抗共产主义势力

  • 19世纪50年代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两军进入芬兰湾,对圣彼得堡进行封锁或进攻

  • 18世纪初,法国曾在赫尔辛基港建造了巨大的堡垒,以准备进攻圣彼得堡

  •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大林有充分的理由担心德国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扩张版图

  • 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中展望了德国东扩、吞并苏联的愿景

  • 德国在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在1939年3月夺取了捷克斯洛伐克,并开始对波兰造成威胁

斯大林提出,在波兰防务上要共同合作,应对来自德国与日俱增的威胁,法国、英国和波兰都拒绝了这个提议。所以,1939年8月,希特勒和斯大林突然停止敌对,并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了波兰,芬兰被划为苏联势力范围。
决定乌克兰未来的,不是俄罗斯,也不是美国,是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国家
苏联为了增加与德国之间的缓冲空间,要求芬兰把两国边界后移得离列宁格勒更远一些,要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附近建立海军基地。但是芬兰举国不妥协,理由有4点:
  1. 害怕苏联真实目的是吞并整个芬兰

  2. 苏联是虚张声势、实际想要的没那么多

  3. 传统友国会帮助芬兰防卫

  4. 误以为自己至少能和苏联打半年

除了1判断对了,234都是误判。于是1939年11月底冬季战争爆发,但是芬兰太冷,主场作战,苏联准备不足,芬苏伤亡比是1:8,最重要的是苏联要准备防范德国入侵,不想也没法耗下去,双方都想和谈。但是英国和法国仍在敦促芬兰顶住压力,继续抵抗,但友国都没有提供实质帮助,只有德国提供了一批军事装备帮助芬兰对抗苏联入侵。
最终芬兰还是答应了苏联比战前更苛刻的条件,割让了10%的领土,首都附近一个港口给苏联做军事基地。
芬兰在德国和苏联的夹缝中,是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的。苏联在冬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芬兰、德国、英国、美国都认为,如果德苏终有一战,肯定是德国胜利。所以芬兰宁愿在“几个糟糕选项里选择最不糟糕的一项”:宁愿与纳粹德国暂时结盟,还想夺回割让给苏联的领土。
1941年德国队苏联开战,芬兰宣布中立,苏联信不过芬兰,开始轰炸芬兰城市,第二次苏芬战争爆发,成为“继续战争”。芬兰成为德意日之外的第4个轴心国,虽然芬兰不认为自己和纳粹德国是“盟友”,而只是把自己称为“共同作战国”。芬兰也的确坚定拒绝了纳粹德国的2个请求:围捕芬兰犹太人,北端夹击列宁格勒。拒绝夹击拯救了列宁格勒,所以二战后苏联也没有提出更苛刻的领土要求。
从芬兰与苏联的两次战争以及战后外交、发展策略上,可以得到以下经验:
1.所谓友国靠不住
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的第一次苏芬战争中,被芬兰寄予厚望的传统友国都没有提供实质帮助。邻国瑞典怕苏联而不出兵,德国不想与苏联提前开战而不出兵,美国鞭长莫及。
英法两国虽然口头答应出兵,但和德国打得水深火热,根本腾不出手帮芬兰,关键是英法不帮忙,还坑了芬兰一把。当芬兰打不过想和谈的时候,英国和法国仍在敦促芬兰顶住压力,继续抵抗苏联。
时任法国总理向芬兰发去紧急电报,宣称他将在3月底之前向芬兰派去5万名援兵,100架轰炸机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他保证能够“安排”这些援兵从陆路穿过挪威和瑞典到达芬兰。芬兰轻信了这份承诺,继续作战,又死了很多人。
英国后来也承认,法国总理提出的条件不过是一场诡诈,那些军队和飞机根本没有准备好,挪威和瑞典也仍然没有同意给援兵放行,法国总理说那些话不过是为了实现同盟国的目标,以及保住自己的颜面。
2.妥协的现实精神
整个20世纪30年代,大部分芬兰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和苏联之间迫在眉睫的危机。苏联为了防范纳粹德国的威胁,第一次向芬兰提出领土割让、港口驻军要求时,芬兰政府内部各方势力(包括左翼和右翼,即内战中的红军和白军)一致拒绝做出进一步妥协,所有的政党都支持国家政府做出的拒绝向苏联妥协的决定。
1939年,芬兰又错误地判断斯大林提出的要求仅仅是虚张声势。
经过五年两次战争牺牲全国2.5%的人口后,芬兰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不可忽视的痛苦现实:
  • 芬兰就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 不能对西方盟友的援手有任何的期待

  • 必须理解苏联的想法,并且时时放在心上

  • 它必须与苏联各级政府官员保持密切对话;

  • 必须向苏联证明自己可以信守承诺、履行协议,从而获得苏联的信任。

1944年起,芬兰国民开始清醒的认识现实,并达成共识,芬兰政府领导者与苏联政府领导者密切对话,并学习从苏联的角度看问题
苏联在处理与芬兰关系时的主要动机无关意识形态,而是关乎战略和地缘政治因素,具体指的是:苏联重视的是保卫其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免受经由芬兰或芬兰湾发动的攻击,毕竟这种情况曾发生过。
如果苏联觉得自己的前线并未受到威胁,那么芬兰也会很安全。但是,只要苏联觉得不安全,芬兰也没有办法安全。说远一些,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冲突都有可能让苏联感到不安并因此对芬兰提出要求,所以说,芬兰必须积极地维护世界和平。
战后,芬兰被迫做出在外人看来极不光彩的事情:芬兰通过了一部追溯法,宣布芬兰政府领导者在战时采取的保卫芬兰的政策是非法的。芬兰法庭裁定,其战时总统、战时2位总理,战时外交部部长、另外4位部长以及芬兰驻柏林大使获罪入狱。之后,这些领导者在舒适的特殊监狱刑满获释,大多数被重新选为或任命为政府高层。
由于苏联领导者很信任二战后芬兰的2位总统,芬兰没有像一般的民主国家那样,在两位总统任满后就让他们卸任,两人在位时间一共长达35年,第一个10年,第二个25年。
1973年,芬兰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展开谈判之时,为了保证第二个总统能履行自己许下的承诺,芬兰议会通过了紧急法令,推迟了原定在1974年召开的总统选举,将总统任期延长4年。
除赔款外,芬兰还须同意与苏联开展更多的贸易往来,与苏联的贸易额要达到芬兰贸易总额的20%,还必须进口次等的苏联制成品,尽管芬兰能以更实惠的价钱从西方买到这些东西,且质量更好。
二战后几十年,很多芬兰人开的都是产自苏联的“莫斯科人”(Moskvich)牌汽车,这种车老是出故障。那时,很多欧洲产的和美国产的汽车都有敞篷的设计:车顶可以滑动,人们可以在天气不错的日子打开车顶,享受灿烂的阳光。
一个广为流传的芬兰笑话是这么说的,莫斯科人牌的新车型不但有敞篷,而且有“敞底”:不仅车顶可以滑动,车的底架也可以滑动。那么,问题来了:车底又没有阳光,“敞底”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只要你的莫斯科人牌汽车出了故障(这是很容易发生的事),你就可以打开“敞底”,伸出双脚站在地上,自个儿把车子往前推啦!
在发展与西方的关系方面,芬兰努力避免让苏联觉得芬兰与西方的经济融合度过高。在一些西方国家成为芬兰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的同时,芬兰也成了苏联的第二大西方贸易伙伴(仅次于联邦德国)。西方商品主要经过芬兰进入苏联。对苏联来说,芬兰是西方技术的主要来源,也是苏联面向西方的主要门户。这点和乌克兰有相似的地方,乌克兰应该发挥俄罗斯和西方的中介作用。
3.清醒的自我认识:“芬兰化”
二战后,芬兰“无底线取悦”苏联的举动,吓坏了西欧和美国的一众观察者。在美国或德国,绝对不会出现仅仅为了避免惹怒苏联而推迟总统选举或总统候选人退出竞选这样的事情。这些行为似乎违背了民主国家赋予其公民的行动自由权
他们给芬兰的这种政策取了个贬义的代名词,叫作“芬兰化”。《纽约时报》在1979年是这样解释芬兰化的:“在一种可悲的状态下,一个弱小的国家屈服于强大的邻国,对自己的主权自由做出可耻的、令人尴尬的让步。”那些斥责芬兰化的人认为,芬兰的政策实质上就是懦夫之举。
一个美国人对芬兰人说:倘若芬兰真的与苏联发生冲突,美国肯定会帮助芬兰。可能再没有别的话会比这句话更让一个芬兰人感到残忍、无知以及不得体的了。
在芬兰的国家记忆里,充斥着这么一种难以言说的苦痛:在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之际,无论是美国、瑞典、德国、英国还是法国,都没有对芬兰伸出援手。这段历史告诫着芬兰人,芬兰的存亡和独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仅如此,只有当苏联感觉安全并对芬兰委以信任时,才是芬兰可以心安的时候。
二战后芬兰第二个总统吉科宁说过:
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并非是绝对的……无须屈服于历史必然性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4.“芬兰化”的乌克兰启示
启示1:不要寄希望于英美
现在乌克兰寄希望于英美,从芬兰历史可见,弱小的国家或地区,从来都是大国的棋子,用于制衡另一个大国,大国本身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弱小”随时可能成为大国的“弃子”。
就像所有国家都袖手旁观芬兰一样,英法即使提出出兵,其真实目的也是用借道挪威与瑞典的借口,达到占领瑞典矿区、切断纳粹德国军路的真实目的,从未想过真正帮助芬兰。
现在的乌克兰,非常像是二战前的芬兰一样,认不清现实。
启示2:乌克兰要让俄罗斯放心
乌克兰是不可能完全中立的,想撇清和俄罗斯的关系,撇开俄罗斯过自己的小日子,完全不可能。乌克兰应该学学芬兰是怎么取得苏联的信任的,要尽量取得俄罗斯、普京的信任。说到底就是屁股坐在哪边的问题。
芬兰为了取得苏联的信任,割让领土、驻军就不说了,甚至进口苏联次品,保持和西方的距离,推迟总统选举……几乎时刻站在苏联的角度处理问题。
现在乌克兰和英美走的过近,完全摆不清自己的位置,很多乌克兰人的屁股甚至完全坐在英美一方。
 
于是招来了俄罗斯的战争。
 
乌克兰当然委屈,就像是当年的芬兰一样,也十分委屈。但生存,很多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很少给你谈道德。天真的小孩子才讲道理,成年人只看利益。无论如何,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战争,乌克兰政客玩砸了。
乌克兰未来能走到哪一步,还是取决于乌克兰政客与人民的智慧。
而乌克兰的未来,也早已注定,那就是“芬兰道路”。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156625.html

(7)
上一篇 2022年3月9日 下午12:55
下一篇 2022年3月10日 上午11: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