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作者: 酷玩实验室

本文转载自: 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昨天,一个在印度的朋友联系我,说下个月就要回国了。

我问这次待多久,他说这次回来,就不回去了,印度的厂子也解散了。

说实话,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吃了一惊,因为这位朋友做的并不是组装厂,而是负责中上游供应链的某个高端零部件环节,在印度诺伊达做得很大。要是连他也干不下去了,说明印度的制裁力度已经很严重了。

后来他留下一句让我很印象深刻的话:之前谁都没想到,印度这次会做这么绝。

事实上的确如此。2020年印度修改了外国对印投资规则之后,截至目前,已经有多达500家中国厂商遭到了印度的制裁,并且“罪名”扣得五花八门:

小米因“逃避关税”,被追缴5.6亿元人民币税款,被冻结7.25亿美元;

OPPO“错误使用关税豁免”在印度被罚37亿元人民币;

Vivo“涉嫌洗钱”被冻结近4亿元资金;

华为被指控“涉嫌逃税”;

中兴被指控“资金来源不明”;

118个中国应用程序以“国家安全”为由被封禁……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除此之外,中资企业参与印度道路建设直接被拒绝,中印合资企业参与印度列车竞标资格也被取消……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3月,莫迪政府提出的“对华产业替代”政策,明显的意图:
目的就是让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印度资本替代中国资本,并在全球产业中实现“美西方+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取代“美西方+中国”的模式。
甚至有专家将此概括为ABC政策(Anything But China),就是除了中国啥都好谈。
可以说印度正在对中国厂商进行一场“无差别的判罪”,何患无辞。
在重压之下,甚至有些品牌已经扛不住“折磨”,选择了撤离。
前两天,荣耀CEO赵明在新品发布会后的记者会上公布了撤出印度市场的决定:
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和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目前荣耀在印度仍有合作伙伴,并开启了相关业务,同时印度市场保持了盈利。未来,荣耀会采取非常稳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场开展业务。
简而言之,荣耀的离开并非自愿,也并非当下的印度不需要荣耀,单纯是印度营商环境恶化下的无奈之举。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随后他还补充道:实际上,不仅仅是荣耀这样的大型企业最后选择退出印度市场,许多位于印度手机等重要产业链上的我国中小工厂,80%都倒掉了,剩下没有倒闭的,也有不少选择退出印度市场。
正如他所说,荣耀不会是最后一个被逼走的厂商。
7月上旬,小米就被曝正在越南建厂,引发了市场关于小米是否在“曲线逃离印度”的猜想。
更早之前,Oppo、Vivo都传出了极有可能退出印度市场的消息。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放弃自己多年在当地打拼的基业,放弃自己用多年来在“盐碱地”中艰难打造出的供应链体系,寻找下一个海外落脚点。
那么,是不是说莫迪政府的“对华产业替代”政策就要成功了,是不是要真的已经过了河可以拆桥了?
01
说到印度拆桥的故事,可以从小米讲起。
2014年,小米第一次进入印度。当时印度已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惨烈早已成红海。
为了在当地扎稳脚跟,小米第二年就拉来富士康,在印度投资35亿美元设立了生产线,随后双方合作建立的生产线落成投产。
2015年8月,小米在印度发布的红米手机2增强版,就是由富士康印度工厂代工生产。
2020年,全球疫情导致供应链“宕机”,小米不辞辛苦找来三家新的合作伙伴——比亚迪、DBG和Radiant,共同在印度建厂和生产小米设备。
截至目前,小米在印度已经拥有7家制造工厂,3/4的手机零部件做到了本土化,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手机中,99%都在印度生产。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按说做到这种程度,小米应当称得上印度制造业的“功臣”。
 
结果谁也没想到,当印度的电子产业成熟后,却选择第一个拿它来“祭天”。
 
2022年1月份,印度财政部以“非法汇款给外国实体”为由,向小米出5.6亿的天价税单。
 
4个月后,印度执法当局再次发难,扣押了小米集团存在印度的555亿卢比存款,约合48亿人民币。
5月,印度执法局扣押小米7.25亿美元现金,理由为不当转移资金。
要知道自从小米进入印度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年也不过3亿多元,假如这些钱全被扣押,也就意味着他们多年来的积蓄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通讯电子领域。
1999年夏天,华为在印度的班加罗尔成了“印度华为研究所”。当时这个研究所的成立是有些争议的,一些被派驻印度的华为员工认为,公司在印度设立研究所有些得不偿失。
然而任正非有自己的考虑:印度拥有大量通过CMM认证的软件企业,华为在印度设立研究所.有助于吸收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
所谓CMM,就是把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由低到高分为五级,等级越高,表明该企业软件开发失败风险越低、整体开发时间越短,并能减少开发成本、降低错误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
两年后,华为在印度正式成立了研发中心,并解决了一千名人才的就业问题。“印度研发中心”成为华为在国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换句话说,富士康进到印度让印度蓝领有工可打,印度华为研究所则是给印度白领甚至金领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后来的事实证明,华为真的是在帮印度培养人才。
2003年,华为印度研究所就已经正式通过了CMM五级认证,标志着华为在CMM战略实施上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搭建出完善的人才梯队梯队。
2007年,华为在CDMA市场最大的突破,又是出自于华为印度研究所。
该年年中,华为连续与印度两大主要CDMA运营商、位列全球十大CDMA运营商中的Reliance和TATA签署了设备合同,金额接近3亿美元,由其承揽的基站覆盖面积超过印度国土的一半。
当然这种合作是双赢的,印度也一度是华为的主要海外市场之一。此前,有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8年财年,华为在当地的营业收入从不到2.5亿美元上涨到大概12亿美元;而公开数据更是显示,在2018-2019财年中,华为在印度的净利润指标就达到5.2亿人民币。
2018年,华为又承诺将在3年内,投资1亿美元生产手机,并开设1000家品牌门店。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随着5G时代来临,按理说,在5G方面全球领先的华为,应该在印度获得更大的机会。
然而,华为在印度的境遇却开始急转直下。
去年,华为被排除在印度5G试验的名单之外。
到了今年3月,通过的电信许可规范修正案中,印度又对电信运营商作出规定,要求其在采购设备时,只能从指定机构批准的“可信任”供应商处。
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电信设备商被允许参与本国5G试验。但中国企业并没有在名单之列。也就是说,华为再次与印度5G无缘。
另一方面,华为的消费电子业务也被屡遭“突击”检查。
2022年2月15日,印度税务部门突降与华为相关联的主要营业场所,对其进行搜查行动。
印度税务部门的官员们查看了华为的财务文件、账簿、公司记录、印度业务和海外交易文件,并将部分文件带走。
该部门表示,这次搜查行动是印度专项打击电信公司逃税行为的一部分,这些公司涉嫌通过购买股票、虚假开支等方式向境外母公司转移利润并逃税,这些行为使“印度财政损失巨大”。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政府出手之后,就是媒体上场。
印度报业托拉斯的一篇文章提到,华为通过操纵账簿以减少其应税收入。另有《The economic times》指出,印度税务部门称已有足够的记录材料,证明华为公司和四名被告犯下可根据《所得税法》受到最高可判处两年监禁的罪行。
手法换汤不换药,而且仍是以“偷税漏税”为由。
可见,印度制裁中国企业的手段不外乎就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政策调控不让企业赚钱,另一方面是在税收上大做文章,重金罚款,把多年在印度挣下的利润都罚干净。
在这两根“大棒”之下,中资企业假如决定立刻离开印度,意味着多年在印投资功亏一篑,但不走的话,又无疑面临着继续被压榨、罚款的命运,未来的损失可能会更多,在左右为难之下,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02
如今这样一个局面,其实印度蓄谋已久。
早在2014年,莫迪就提出“印度制造”计划,名义上是希望将制造业占印度总GDP的比重,从当时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逾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
但对于电力不发达、基建水平差、工业底子长期薄弱的印度来说,这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他们将目光一转,投向毗邻的中国,希望通过咱们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充沛的人才储备、成熟的基建技术,帮他们完成这项难题。
当时印度政客也很配合这项计划,用对中国“谄媚”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2014年,印度工业政策与促进部秘书坎特就曾公开表示,印度拥有大量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拥有大量年轻人口和广阔市场,欢迎更多中国公司来印度发展,中印携手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莫迪更是在一次演讲中说出这样的话:“要让印度变成一个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在近期推出了外商直接投资(FDI)政策之后,印度已经成为全球对外国资本最开放的国家之一。”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而当中企来到印度,并逐渐完成本地化之后,印度便开始慢慢露出了獠牙,推出了一个叫“分阶段制造计划”的配套激励政策。
这个政策阴就阴在,它干了一件事——提高关税。
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连续五年,针对不同手机零部件上调关税,最高税率达20%。
但当时中资企业在印度建组装厂,很多零部件都是从中国进口,随着关税提高,这些企业进口零件的成本就会被迫大大提升。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又是以中低端机为主,利润本来就低,生产成本上升一点点,立刻就从盈转亏。
无奈之下,一些手机厂商只得将生产零部件的工厂,逐步迁移到印度本土生产。
通过获得这些中资企业的供应链,印度的电子产业飞速进步,从整机装配,到普通器件,甚至到高价值配件,逐一渗透,逐个突破。
根据印度手机和电子产业协会(ICEA)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印度国内电子产业产值增长了整整,翻了一倍有余。而这背后,大多都是来自中国的电子厂商做出的贡献。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到了2020年,印度又颁布另一项政策——“生产关联激励”。
在这项政策中,印度当局表示将约260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的生产,包括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制药、医疗器械,汽车等,要在印度本土制造企业中扶持出“印度冠军”,并创造出6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既然已经有了底子,那我就要扶植自己的本土企业了。
也正是从那一年起,印度开始对中资企业百般刁难。
比如,动不动就突然袭击门店,搜查企业的税务明细,只要稍有问题,就从严处理。
比如,10年前的印度法律规定了外资不需要缴税,今天修改法律,你就要补交10年以来的税。
再比如,发现你把钱汇回自己的国家,就说你有洗钱的嫌疑,必须把钱留在当地。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政客的口风也摇身一变,开始把中国描绘成追赶、提防的目标,描绘成“假想敌”。
2020年12月15日,印度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拉维•普拉萨德就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他的目标是让印度在手机制造领域“超越中国”。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此外他还说,“政府要集中精力让印度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印度未来五年目标是年产10亿部手机、5000万台智能电视和5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
在2020年出版的书籍《印度之路:不确定世界中的策略》中,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也表明了印度当前对待中国的策略,“与美交好、管控中国、与欧洲培养友谊、安抚俄罗斯、拉拢日本、吸引邻国”。
刚好也是在那一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了一场边境争端,随后印度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趁机封禁了TikTok、微信等近300款中国应用程序。并加强了对中国投资的管控。到了第二年,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又以“安全威胁”为由对54款App下达禁令,其中多数是中国企业产品。
不仅如此,印度还将这种野心还在延伸至更多行业,想要抢中国的产业。
2021年10月,印度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尼廷·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在一场活动中侃侃而谈,称特斯拉要想拥有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建厂生产,避免在印度销售“中国制造”,并将“印度制造”的特斯拉向全世界出口。
为了显得更有说服力,加德卡里承诺,印度政府将会向特斯拉保证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并保证特斯拉在印度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还低。“无论想要什么支持,我们的政府都会有求必应。”
在发展迅猛的电动车领域,印度也想复制电子产业的一幕。
03
目前来看,印度这种不通过逐步积累技术竞争力实现产业替代,而是通过绑票式的法律法规实现的“产业绑架”,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担忧。
这个月初,印度传来噩耗——卢比汇率大跌,首度跌破了79卢比大关。
汇率大跌代表着什么?其中一个原因,资金正在外流。
从过去一年来看,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撤出32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过去6个月里,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总共流出280亿。
尤其在3月份,一周就流出近3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单周外资流出纪录。
这股“减持潮”,已经超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规模。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印度“媚华”到“对华产业取代”的过程中,面对中国企业表现出180度的态度转变,必定也会让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心怀不安。
并且,尽管面对其他国家的在印企业,印度虽然没有表现出对华“ABC”的极端态度,但印度也开始对其他国家的企业下手了。
比如,今年6月,美国线上零售巨头亚马逊,也被印度政府猛坑了一把。
在进入印度之前,亚马逊也很懂印度规矩。该国已经有塔塔集团和信实集团两大线下零售巨头,惹不起。
2012年,经过亚马逊游说,印度政府终于同意以10个邦为试点,引入外资背景的线上零售商。最终,亚马逊以2亿美元间接入股了印度未来集团的未来零售。
2年后,也就是2014年,亚马逊老板贝索斯来到印度,还受到莫迪的亲自接见,希望贝索斯能加大对印度的投资。看起来,一团和气。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结果2020年,未来集团直接把自己的零售、批发、物流、仓储业务卖给了零售巨头信实集团。
亚马逊以违反合同,把未来集团给告了。可能是出于对印度法律的了解,亚马逊将此案件提交给了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审理。亚马逊胜诉了。
但是,未来集团以“非法干预其商业决策”,上诉到印度最高法院。未来集团胜诉了。
也是在2020年,贝索斯再次来到印度,却被印度工商部长告知,他的投资行为会“依法”受到质疑和调查。
官司打到今年2月,亚马逊进一步认清了印度法律的现实,表示只要未来集团归还当初投资的2亿美元就既往不咎。然而,未来集团表示,因为经营不善,没钱给。
不仅如此,亚马逊还必须缴纳20亿卢比的罚款。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或许印度不知道,全球的企业家也会像消费者评价外卖一样,评价各个国家的信用。
就在前阵子,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已暂停在印度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
法国烈酒集团 Pernod Ricard、瑞士建筑材料公司 Holcim、花旗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都宣布了迁出印度的计划。
德国零售商麦德龙选择出售经营了20年的印度业务。美国通用也放弃了在印度的工厂…..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 FDI),全球占比从 3.4% 下降到了2.8%。
此前传出要将工厂迁入引入的特斯拉,也转向印尼,将其作为下一个亚洲工厂的落脚点。
如今的印度中低端产业还没有完善,帮自己修桥铺路的人却正在被赶走,自己的高端制造业还没成型,外资却不愿意再将高科技产业迁入印度。
一个不尊重外资的地方,外资也不会尊重你。一个不讲商业道德的国家,其他国家也不会和你讲道德。
一个只把外资当作耗材、养肥了就杀的地方,外资也同样会用脚投票,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扭头纷纷离你远去。
尾声
虽然目前印度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人口也即将超过我国,但在一样东西培养起来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永远没有可比性。
这样东西,就叫信用。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帕诺什·穆道库塔斯教授就曾在《福布斯》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称从信用评级的角度来看,印度没有资格与中国平起平坐。
他在文章中表示,在信用评级机构看来来,所有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都给了中国一个近乎完美的分数,这个分数同美国接近。但它们给了印度一个近乎垃圾的分数。例如,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的打分,中国是A+ ,而印度是BBB-。
靠过河拆桥,印度就能超越中国?
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和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从左至右:标普、穆迪和惠誉;第二行为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第三行为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
印度要知道,以市场换技术的本质,是要追求彼此长期受益,而不是单纯地外资来带飞印度,利用完人家,就一脚把人踢开。
明白这点之后,印度的产业升级才能有实质性的变化。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实他们如今这样,对我们来说也并不一定就是件坏事。
就像上次,印度在基建项目上故意排斥中国,从而避免中国把关于基建的“功力”传授给印度一样,印度打压中国电子行业,也使得印度失去承接中国手机产业的机会,客观上阻止了印度对中国手机份额的截夺。
也避免了我们再次看到东郭先生与蛇的故事。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中国的潜质,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中国的胸襟,更不是所有国家都有中国的格局,有些国家天生就没有,你后天给它多少资源,多少人口,它都没有。
从如今这场闹剧看来,印度成不了中国,你给它多少年,它都成不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222067.html

(6)
上一篇 2022年7月30日 下午2:51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午12: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