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作者:李晔

本文转载自:一界oneworld(ID:yijie_20200518)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日前,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发表声明称,2003年赴美的旅美大熊猫“乐乐”于2月1日上午被发现不幸离世。“乐乐”终究没能回到祖国的土地上。“乐乐”的离世,引发了多方关注。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旅美大熊猫“乐乐”生前吃竹子的画面

早在2022年初,就有网友指出,“乐乐”和同行熊猫“丫丫”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也有曾前往动物园的外国观众留言表示两只大熊猫生活饲养环境欠佳。目前,中国动物园协会已同孟菲斯动物园展开对接,将及时组建专家组并尽快前往孟菲斯动物园,与美方专家共同开展大熊猫死亡原因调查。同时,驻美国使馆发言人也就旅美大熊猫“乐乐”离世答记者问。

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赴美大熊猫能引发如此多的关注?我们又为什么会让熊猫走出国门?熊猫“出国”会带来什么?

01

为什么是大熊猫?

早在公元685年,武则天就托“遣唐使”赠送日本天皇两只“白熊”和70多张“白熊”皮。据考证,“白熊”即大熊猫,这也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熊猫用于外交的记录。但曾经人们对大熊猫缺乏认识理解,对于熊猫的记载也相对局限于感受认知方面,熊猫并未进入大众视野。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至19世纪中后期,近代博物学在欧美得到发展。博物馆、动物园的兴建推动对动物标本的需求,而大众科学的日渐普及使理性娱乐、教育和保育逐渐成为近代动物园的主要发展方向。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发现此前欧美闻所未闻的大熊猫,引发了西方人前往中国捕杀、转运大熊猫的潮流。这既有对于物种本身的好奇,也体现了殖民主义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对熊猫价值的认知进一步提升。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环境的变化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往来,熊猫成为了展示中国对外交往的诚意的象征,以“国礼”的身份走进世界人民的视野。熊猫外貌独特,黑白两色与中国传统的阴阳相同,自身的具象成为了代表中国普遍元素的特殊物种,其丰富的形象意涵在多方面的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而1983年的大熊猫栖息地,箭竹开花大量死亡,造成大熊猫栖息地锐减,使大熊猫保护被提为重要议程。经过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得到更积极地推行。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继续沿用大熊猫形象作为徽标,使熊猫这一“容易被识别并且可以让人轻易产生强烈的印象”的形象更为世界所知。大熊猫的形象与救助、关爱等联系,形成了大熊猫的媒体形象的双向互动。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自此,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晶晶”,越来越多的重要会议、博览会以熊猫为标志,让大熊猫的形象成为中国特色的隐喻。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引发的关注,大熊猫的形象逐步从实体走向了概念,从局限的自然栖息地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东方明星”。熊猫形成了代表中国的象征,而熊猫以科研名义“出访”也为外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就是我们所知的“熊猫外交”。

02

大熊猫抵美:渊源、半个世纪

中美之间关于熊猫的“交流”渊源甚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熊猫在中国被西方“发现”以后。美国探险家、博物学家等对熊猫展示了浓厚的兴趣,加剧了偷猎行为,使不少大熊猫被制成标本。后民国政府出台多种措施逐步限制大熊猫商业化捕猎、出售行为,限制外国人来华捕猎大熊猫。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而至抗战时期,为争取西方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在美国《时代》杂志创办人亨利·鲁斯创办的“美国援华联合会”提出申请后,国民政府做出积极回应,1941年11月9日举行“赠送熊猫典礼”。1941年对美赠送大熊猫通常被视为开启“熊猫外交”的标志性事件,并有继续对美赠送大熊猫,如1946年赠送布鲁克林动物园熊猫。而在抗战后,因在解放战争中连连败退,国民政府赠送美方大熊猫进入相对停滞的阶段。同时因时而动调整了大熊猫出口的方案。

而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在美国媒体的语境中,中国的大熊猫成为了“共产主义熊猫”,在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大于对熊猫本身的研究、观赏、认知。而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得到缓和,美国的“熊猫热”再次得到发展。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帕特·尼克松亲自主持了接收仪式,吸引众多美国民众前往动物园观看大熊猫。在这一时期,熊猫从意识形态的代名词演变为“友好大使”“来自中国的礼物”,似乎随时能“偷走”民众的心。而这也是中美“熊猫外交”的重要体现。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1972年4月20日,尼克松总统夫人出席欢迎接收大熊猫仪式

1982年至1994年间,中国主要通过“巡展与商业性”的租借方式开展“熊猫外交”,取代了此前的政治性赠送大熊猫。当1992年大熊猫“玲玲”去世,美国的两大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报》同时用头版报道,可见西方主流媒体对大熊猫的重视。

自1996年中国与美国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来,大熊猫出现在美国的4家动物园即圣地亚哥动物园、亚特兰大动物园、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和此次引发争议的孟菲斯动物园。这些动物园分布在美国主要城市,每年吸引大量观众前去参观,参观的群体中多以学生家庭为单位,增加了熊猫的知名度。

2016年9月4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宣布大熊猫正式从“濒危”变成“易危”时,美国媒体对此进行了正面的报道,肯定了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成果。而2022年,美国国家动物园也举办了相应的庆祝活动,对中美50年来大熊猫的合作予以肯定。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熊猫外交”的出场,与外交环境、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与生态保护、国际合作也密不可分。熊猫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也成为了我国软实力的象征,代表着中国国家身份。“熊猫外交”的悠长历程,也为我们的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03

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

大熊猫作为媒介,极大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发展。

大熊猫的“出国”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包容、多样,大熊猫保护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自然为本的传统文化观念也在其中得到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也让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得到改善。

伴随大熊猫媒介形象的演变,大众对于大熊猫的喜爱、追捧从未停息,大熊猫早已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动物类型之一,与中国国家形象息息相关。大熊猫的每次展出,都吸引相当数量的观众尤其青少年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一只熊猫,何以如此引发关注?

大熊猫的媒介形象也体现在文化产品的输出。无论吉祥物、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并受大熊猫吸引,前往相关城市,为相关城市带来了对应的经济效益,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大熊猫的繁育、保护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实质效果。

通过熊猫外交,中国文化以新的形式进行传播,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熊猫成为国家形象乃至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重视熊猫外交,让熊猫走出国门。而未来,我们也相信更多的人会通过大熊猫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我们能够讲好自己特有的“中国故事”,发扬特有的文化。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李晔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0495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午1:43
下一篇 2023年3月20日 下午1:5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已开通vip会员功能,付费文章和付费资源,vip会员均可免费查看与下载,建站不易,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