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将回访中国,打头阵的人很不简单。

作者:刘庆彬

本文转载自:黑天鹅商业情报站

普京回访中国前,先派来北京打前站的人已经确定了,不是梅德韦杰夫,也不是总理米舒斯京,而是另有其人。

俄罗斯方面日前表示,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或将于今年访问中国。瓦连京娜本人随后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俄双边会晤的成果,要求双方在近段时间内加强外交互动,她已经指示负责国际交流的相关部门推动此事。

普京将回访中国,打头阵的人很不简单。

(报道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的中俄双边会晤期间,中方就已经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了访华邀请,中方希望普京能在今年内访华。普京目前还没有决定是否接受这份访华邀请,但俄方似乎已经定好了打头阵的人选。而且有三个迹象表明,瓦莲京娜的访华之旅,注定不会只是给普京“打头阵”这么简单。

第一个迹象,就是瓦莲京娜本人的身份。联邦委员会,其实就是俄罗斯的上议院,作为联邦委员会主席的她,就相当于“上议院议长”,是俄罗斯仅次于总统和总理的第三号实权人物,她同时也是目前俄罗斯政治级别最高的女性政治人物。曾任圣彼得堡市长与俄罗斯副总理的她,很早就是普京的坚定盟友,也是克里姆林宫内部的核心人物之一,很受普京信任。

普京将回访中国,打头阵的人很不简单。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

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如果只是给普京“打头阵”,显然有些大材小用。与一些涉及中俄战略关系的关键敏感性问题上,瓦莲京娜可以向中方传达来自普京的信息,并与中方交换意见。去年12月,同样作为普京坚定盟友的梅德韦杰夫,就曾在访华期间向中方转交来自普京的亲笔信。瓦莲京娜此行或许不会再带什么亲笔信,但她所代表的一定是克里姆林宫的意志,她所要跟中方谈的内容,也会有极强的战略高度。

第二个迹象,就是俄乌战场的僵持,以及中国“12点和平方案”的不断推进。俄乌在巴赫穆特战场的僵持,已经持续了近半年,而从上个月开始,就不断有消息说“俄乌双方正在组织春季反攻”,但直到现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少分析都认为,即使双方未来在春节与夏季组织大规模攻势,两边也都难以取得能够影响整个战场局势的决定性进展。而在俄罗斯与西方都筋疲力尽之时,俄乌双方可能就至少会达成一种临时性的停火休战。

普京将回访中国,打头阵的人很不简单。

(从上个月开始,就不断有消息说“俄乌双方正在组织春季反攻”)

换句话说,俄乌局势很可能会朝着“克什米尔化”演进:双方都不承认对方控制的领土,但也无力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局势。而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俄罗斯与西方将进行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但不论战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乌克兰危机最终将会以政治方式解决。从目前来看,如何以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只有乌克兰与中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框架,分别是泽连斯基于去年11月提出的“10点和平方案”以及中国于今年2月提出的“12点和平方案”。

普京将回访中国,打头阵的人很不简单。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提出的,或者说西方提出的那套“10点和平方案”,由于太偏向乌克兰一方,已经被俄罗斯方面明确否定了,不接受。而中方的“12点和平方案”,则成为了当下唯一一个具有可行性,而且两边都没有明确拒绝的和平方案。在不久前的中俄双边会晤中,两国还就该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可以说,未来俄罗斯能接受的和平方案,大概率就是中国的“12点和平方案”。

但俄方此前也曾表示,对于中国和平方案的“某些细节”,他们仍需要同中方进行更多的讨论。设想一下,假如俄方想让普京在未来访华期间与中方就“12点和平方案”达成一致,那么在瓦莲京娜访华期间,就势必要与中方就该方案进行深入的讨论,并要达成一些关键性的共识,提前为普京接下来的访华铺路。

普京将回访中国,打头阵的人很不简单。

(俄罗斯总统普京)

第三个迹象,就是瓦莲京娜的表态“中俄双边会晤的成果,要求双方在近段时间内加强外交互动”。正如她所言,中俄双边会晤虽然达成了不少成果,但如何将这些成果执行落地,需要两国其他部门作出努力。

在会晤期间,中方已经向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发出了访华邀请,而米舒斯京也已经答应了这一邀请。而在会晤结束后,米舒斯京还向5名副总理分别布置了与中俄合作有关的任务,要求他们尽快执行,任务成果将在今年秋季的中俄政府间对话中得到检验。

代表俄罗斯政府层面的米舒斯京,已经率先做出了行动,那么作为俄罗斯上议院代表的瓦莲京娜,自然也需要及时跟上。这两人的访华之旅,意味着中俄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接触,两国之间的外交互动会越来越频繁。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10221.html

(6)
上一篇 2023年4月2日 下午12:37
下一篇 2023年4月4日 上午11: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