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捎来了拜登的橄榄枝

作者:做梦的蛙

本文转载自:李子熙(ID:Lizixi_2020)

马克龙来北京之前,与美国总统拜登通了个电话。
其中有个重要信息,值得玩味,就是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与中国就俄乌危机进行沟通。
这与此前,美国明确反对中国提出的和平计划,形成反差。这个信息释放了一个信号,美国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出现了一点转变。

马克龙访华,捎来了拜登的橄榄枝

不久前,美国兰德公司出台了一份报告,题目是《避免长期战争:美国的政策与俄乌冲突的轨迹》。
这篇报告有两大特点:
第一,抓住了美国这个关键环节。都是从美国的角度来分析这场冲突的,很少谈欧洲。
第二,是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很少强调价值观,都是实际利益的计算。
报告列出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要重点考虑的风险。
美国认为有那些主要的风险呢?
实际上就是两条:
一是俄罗斯直接与北约冲突。
报告里透露了一个事情,在战争爆发之初,美国参联会主席米利向总统拜登递交了一份清单,把美国必须确保的重大事项列在上面。
这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必须避免美国或北约国家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那第二个风险是什么呢?就是俄罗斯可能使用核武器。
关于这一点,美国认为可能性始终存在,特别是使用小当量的战术核武器。普京3月底已经下令,把战术核武器部署到白俄罗斯,离战场更近。
这是美国要重点考虑的两大风险。

马克龙访华,捎来了拜登的橄榄枝

那和这两大风险关系最大的是什么呢?报告认为,首先是领土控制
报告说,俄军占领了乌克兰大约20%的领土,其中的克里米亚是2014年占的。乌克兰现在提出收复所有失地,那这是不是美国的目标呢?
这一点要令国内的亲乌派们失望了,肯定不是。
国务卿布林肯明确表示,美国政策的目标是使得乌克兰“收回2022年2月24日以来”被俄军占领的领土。
这说明,美国不支持乌克兰夺回克里米亚。
为什么?报告说,这是一个极不可能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很可能会刺激俄罗斯使用核武器,或和北约国家发生冲突,你想,这不就是前面讲的美国要避免的风险吗?
帮助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
报告说,如果把利益分为三档:非常重要的利益、一般重要的利益、次要利益的话,那么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给美国带来的好处,都在第二档和第三档,第一档根本没有。
这说明什么?说明对美国来说,支持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
所以,美国不会这么做。
除了领土控制以外,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战争持续时间。
如果你以为美国希望战争长期化,这样可以持续消耗、削弱俄罗斯。那你就想错了,因为同样的,这要看对美国战略利益有没有好处。
这篇报告认为,如果战争长时间拖下去,那么前面说的,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和北约国家直接冲突,这两大风险就会上升。
那好处呢?报告说对美国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继续削弱俄罗斯。
但问题是,俄罗斯的力量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破坏,它的军事和经济要恢复过来的话,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拖长战争时间来削弱俄罗斯,意义没那么大了。

马克龙访华,捎来了拜登的橄榄枝

那报告是什么结论呢?
它认为,美国要避免战争长期化,也不用支持乌克兰收复全部失地。
潜台词是,美国应该着手准备这场战争的结局了。这个结局,一定是谈判结束战争。
谈判结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治解决争端,实现和平。不少战争和冲突都是这么解决的。
但是报告认为,俄乌之间要真正解决争端非常难,特别是领土归属问题,实际上不太可能解决。
那怎么办?还有第二种方式,那就是签订停战协议,只停战,不解决其他问题。
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当然有。
就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停战协议。
朝鲜半岛“三八线”两边到今天为止,还只是停战状态,而不是和平状态。
注意,“停战状态”和“和平状态”,这两个概念在法律上有很大差别的。报告认为,这种停战状态是俄乌冲突未来比较可能的一种结局。
兰德公司这篇报告,尽管不能代表美国政府,但它的分析,符合美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倾向。
此外,美国国内对援助乌克兰的态度,也有很大分歧。众议院议长麦肯锡表示,不能给乌克兰一张空白支票,任其随意填写。

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对拜登政府援乌款项进行监督调查。其背后的用心是什么,可想而知。

拜登面临明年大选压力,不想在乌克兰问题上被共和党抓住把柄。
马克龙访华,捎来了拜登的橄榄枝
在明年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给谈判大门打开了一条缝儿,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不愧是政坛老油条。

因此,拜登在与马克龙的电话中,表示愿与中国接触,加快解决俄乌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马克龙捎来了拜登的口信儿,至于接不接,怎么接,就看我们的心情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11723.html

(2)
上一篇 2023年4月7日 下午12:44
下一篇 2023年4月7日 下午1: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