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场长期战争

作者:印闲生

本文转载自: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乌克兰局势方面,刚刚结束的G7峰会透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西方主要大国开始着手准备一场与俄罗斯的“长期战争”。
首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F-16战机一事——拜登直接向泽连斯基表示,同意欧洲对乌提供F-16战机。
战机与坦克不同,前者需要完备的机场设施,然后还有飞行员训练、挂载导弹配备、航空燃油消耗、地勤保养维修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非常麻烦。
环顾世界,能够建立起一支规模以上空军部队的国家其实并不多。
而之前西方国家对援乌战机问题的犹犹豫豫,多少有些逃避现实困难的感觉,希望乌军利用物美价廉的地面装备就能取得反攻胜利。
可形势比人强,如今美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与长期性。
由此我们其实可以倒推一下西方对于《乌克兰反攻的预测》,他们似乎不认为乌军能够短期内可以解决战斗,于是才决心升级援助规模,帮基辅建立起足以影响未来战局的空军部队。
对于这一点,德国总理朔尔茨发表了一段很精辟的评论:
“西方盟国为乌克兰飞行员提供F-16战机培训是为了向俄罗斯发出一个信息,既就算莫斯科开展长期消耗战,也不要指望能在乌克兰战争中获得胜利。”
“乌克兰飞行员的培训是一个相当长期的项目,美国还没有作出最终决定。”
朔尔茨的第一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西方国家希望打消掉外界对于乌克兰在长期消耗战中的不利预期,以此来威慑俄罗斯(美国战略界的威慑理论发展了半个多世纪,通常不会给对手留下发挥的“间隙”美国的威慑战略)。
准备一场长期战争
在这张自然走位的照片中,东道主岸田文雄、拜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英国首相苏纳克走在第一排,四位欧洲领导人则走在第二排。
G7峰会有关乌克兰局势长期准备的另一个举动,是宣布新一轮对乌军事援助计划。
其声明中表示:
“将确保乌克兰在2023年至2024年初,获得抵抗俄罗斯所需的预算支持”。
打仗是要钱的,以西方国家2022年援助和给予贷款的金额做估计,乌克兰每年需要的输血大致是800~1000亿美元,其中军费占一半多一点。
在战前的2021年,乌克兰政府财政预算是360亿美元,军费为50亿美元左右。
这360亿美元即乌克兰政府的“开门费用”,战时状态只能多不能少。
至于说军费,乌方2022年的数据相对之前已经飙涨了十倍以上,基本一个月的花费抵和平时期一年。
面对战争带来的高额消耗,俄罗斯的思路是低价卖油气,以跑量为主,乌克兰则主要依靠外部援助。
准备一场长期战争
G7峰会期间,泽连斯基与韩国总统尹锡悦会谈,泽连斯基向他提供了部分非杀伤性武器清单,如:排雷装备、军用救护车、防空雷达等,韩方表示将对这份清单进行慎重考虑。
作为西方世界援乌的头号金主,美国政府的财年是从十月一日到隔年九月三十日,换言之,现在应该着手考虑2023年后几个月和2024年乌克兰的开销了。
而根据美国国务院乌克兰事务特别代表沃克的说法,拜登政府正在准备 2024 年向乌克兰提供60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该方案可能会在9月实施,计划美国总统大选前达成一致。
600亿美元的数字比美国2023财年450亿美元的援乌预算有大幅度提升,不过考虑到它当下只是一个对外放风的草案数据,等到国会走流程时少不了被共和党砍几刀,因此最终金额可能跟2023年大致持平。
编预算是很正式、很客观的一件事情,由此可以推测,美国政府内部大概率认为俄乌冲突将以目前的强度水平持续到2024年,《战争结束的前景》不容乐观。
说来有趣,近期连退出江湖若干年的前国务卿希拉里也出来讲话,她在5月20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表示:
“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再次当选总统,将意味着美国民主和乌克兰的终结。”
“普京曾深信只要特朗普赢得2020年总统大选,将让美国退出北约,因此当特朗普落选时,普京认为他必须继续前进,事实证明这绝对是打错了算盘。”
从希拉里的表态中不难体会,当下乌克兰已经被民主党塑造成为“对外捍卫民主”的样板案例,哪怕仅仅为了2024年总统大选,民主党都不可能选择妥协的方案。
准备一场长期战争
拜登并不是一位广受美国民众喜欢的总统,但只要川普坚持参选,反川的力量就会继续凝聚在拜登周围。对此,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向共和党大金主们表明,前总统特朗普已无法再次赢得总统选举,“只有拜登和我有机会”。
除了援助战机和编2024年预算之外,G7峰会其实还做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发起同俄罗斯进行关于长期冲突的“舆论战”。
在俄罗斯的对外宣传叙事中,目前因乌克兰战事导致的全球粮食、能源危机等事件是西方制裁造成的,俄方愿意遵守协议继续对外出口粮食和能源,缓解全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
而在G7的外宣中,全球经济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是由俄罗斯引起的,既包括战争本身,又包括莫斯科将能源、粮食武器化。
根据历史规律,一场长期战事会让人们的立场进行分化,比如部分西方民众开始厌倦政府对基辅的支持,并将这种情绪延伸到选举投票中。
一家位于英国的非营利组织在 2023 年初进行了广泛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东欧公众对向乌克兰提供财政支持的意愿已经有所下降,例如: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分别有43%和3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政府为乌克兰做得“太多”。
G7显然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这种“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比如在宣传中将乌克兰描绘成防止俄罗斯进一步入侵欧洲的堡垒。
实际上,按照目前G7的叙事逻辑,俄罗斯和普京的形象已经完全黑化。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的定位仍是“挑战”和“风险”。
比如:G7声明中先说了一堆“我们的政策方针不是为了伤害中国,也不是为了阻挠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一个按国际规则行事并增长的中国符合全球利益”,然后再谈所谓的“去风险”如何如何。
熟悉国际政治话术的朋友很容易发现,“去风险”是美国长期以来的对华态度,了无新意;倒是前面安抚中国的几句话很像是法国、德国要求加上的,目的是为了让立场显得有些软化。
准备一场长期战争
断壁残垣中的坦克。攻占巴赫穆特的最后阶段里,俄军其实并不是在“攻城”,而是“拆城”,直接用重火力将剩余的乌军控制区楼房建筑夷为平地。
文章最后,从宏观的角度聊一聊美俄关系。
前中曾详细介绍过开战前美国与俄罗斯的对话沟通过程,当时拜登政府显然还没有排除“联俄制华”策略的可能性。
2021年6月的美俄日内瓦峰会上,双方一度约定要开展“战略稳定对话”,只不过随后普京就发表了《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历史统一性》一文,被视为特别军事行动的舆论前奏。
之所以普京没有选择《另一个剧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俄之间已经没有任何互信了——无论奥巴马、特朗普还是拜登,任何来自美国的善意都会被普京认为是策略性而非战略性的。
而一旦某一方认为具备了“历史机遇”,他们必然选择豪赌一把,断然不会错失良机。
莫斯科如此(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华盛顿亦如此(坚持长期消耗战)。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2852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4日 下午12:25
下一篇 2023年5月24日 下午1: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