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作者:徐飞

本文转载自: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6月6日,乌克兰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突然发生爆炸后溃坝,造成洪水泛滥。滔滔洪水倾泻而下,淹没了下游战区,使四万两千多居民失去家园。事发后,俄乌互相指责对方为“幕后黑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纽约安理会会议厅外告诉记者,联合国无法获得独立信息来核实灾难是如何发生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是一个毁灭性后果”,他指出,其影响在第聂伯罗河沿岸的数十个城镇可见。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被毁后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来源/央视新闻

在人类残酷的战争史上,水坝往往容易成为敌人蓄意摧毁的目标。破坏水坝,可以给敌方造成巨大的人员、经济、生态等损失,让敌人的战争能力陷入暂时或长期的瘫痪状态。因此,这种简单粗暴的战争手段在战场上被屡屡使用。

 

破坏水坝,古已有之

蓄意破坏水坝,其实是“以水代兵”战争思想在战术中的具体运用。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军事理论家孙子就说过“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5),秦国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大举进攻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但是,大梁城城墙很高,城内还有充足的物资储备,秦军久攻不下,陷入持久战的危险之中。就在秦军士气低沉、军心动摇之时,王贲决定采取极端手段,摧毁大梁附近荥口的黄河堤坝,用黄河水倒灌大梁、逼迫魏国投降。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位于黄河沿岸的大梁。底图/谭其骧版《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此之前几十年,秦相张仪曾威胁魏王退出关东诸国的合纵联盟:“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张仪本来就是魏国人,因此他对魏国的水坝分布情况了如指掌。摧毁魏国水坝,可能早就经张仪的建言成为秦国灭魏的备选方案。

 

如今,秦军毫不留情地破坏了荥口的黄河堤坝,汹涌的黄河水顺着秦军事先修筑好的长渠,争先恐后地扑向大梁。大梁高大坚实的城墙被黄河水泡了两个多月,底层的夯土被浸泡变软,导致整个城墙崩塌。大梁城外,数百公里的农田变成泽国,大梁城内,储备的粮食被黄河水浸泡得发霉变质,无法再食用。城内被饿死、淹死的人难以计数。大梁城内军民的抵抗意志被彻底摧垮,魏王见大势已去,只得选择投降。就这样,秦军以不光彩的手段,灭亡了魏国。

 

这种蓄意破坏水坝来攻城的战例,在西方古代史上很少见。因为中国城墙多夯土,欧洲城堡多是石砌,石头城墙经得起洪水的浸泡。然而,到了16世纪,西方人也开始“以水代兵”。1568至1648年欧洲爆发了哈布斯堡尼德兰与西班牙帝国的战争,史称八十年战争(又称为荷兰起义、法德兰斯战争)。荷兰与西班牙军事力量悬殊,难以正面对抗西班牙军队。1584年,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为将侵占荷兰领土的西班牙军队赶出去,派人在堤坝上凿开许多缺口,这些堤坝本来是用于阻挡荷兰西南部的低洼地带不被洪水淹没。滔滔不绝的洪水沿着缺口奔涌而出,摧毁了西班牙军队的营地。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描述八十年战争中荷兰与西班牙军队激战的绘画

然而,这种战术杀敌三千,自损一万,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荷兰泽兰省弗兰德斯地区的乡村被淹,损失惨重。《水文与地球系统科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这场洪水使得荷兰很大一片区域在之后几百年内不适合人类生活,倒灌的海水使土壤出现盐碱化而不宜耕种。

 

二战中破坏水坝

这种蓄意破坏水坝的战争手段,一直延续到20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集团展开殊死搏斗,通过破坏水坝来摧毁敌方经济、屠杀对方平民、迟滞敌军进攻成为手段之一。不过,破坏水坝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迟滞对方的进攻,不得已摧毁自己领土内的大坝。

比如1938年,徐州失守后,日军沿着陇海线铁路向西进犯武汉,于6月初攻陷开封,接着继续向西进攻郑州。郑州是陇海、平汉铁路的交汇处,北扼黄河天险。郑州如果失守,不但各战区的铁路交通会被阻断,而且日军将长驱直入西安和武汉。此时,河南境内的国军主力已经没有余力再与日军展开大战。国民政府决定在河南省中牟花园口掘开黄河堤坝。6月1日,在武汉举行的国民政府最高军事会议经过讨论,蒋介石决定:“策定豫东大军向豫西做战略之转进,同时决定黄河决口,做成大规模泛滥,阻敌西进。”蒋介石说,这是从孙子兵法中学来的“以水代兵”的方法。花园口决堤后,日军为洪水所困,不得不退守徐州,放弃了从郑州进攻武汉的计划,只得从徐州南下渡过淮河,在合肥集结后在进攻武汉。花园口决堤,给国民政府争取到了将大量抗战物资和人员运输到重庆的宝贵时间。日军被迫沿着长江两岸进攻武汉,因地形崎岖等原因,造成惨重损失。

 

然而,花园口决堤造成河南、山东、安徽、江苏1200万人成为难民。泛滥的黄河水又造成大片黄泛区,使得庄稼无法生长,间接引起了1942至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影视剧中逃难的百姓。来源/电影《1942》截图

长期以来,国民政府将花园口决堤嫁祸给日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当局才揭秘国民政府的机密文件,证实花园口决堤的惨剧是国民政府自己所为。

 

1941年,纳粹德国突袭苏联后,苏军兵败如山倒。为了阻止德军占领克里米亚,苏联当局炸毁了第聂伯河水电大坝,这个大坝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水坝。苏军用20吨的炸药从大坝体内引爆,大坝爆炸后,滔滔河水四处泛滥。然而,洪水的阻敌效果不是很大,德军的攻势只是稍微迟缓了一些。不到一个月,德军就占领了第聂伯河下游的克里米亚,而且几个月后德军居然还把大坝给修好了,要为己所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给敌人造成打击,破坏敌方领土内的大坝。1943年5月,英国为了打击纳粹德国,轰炸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水坝群。该水坝群由三座大坝组成:莫纳坝、索尔普坝、埃德尔坝。鲁尔区是希特勒敢于发动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如果能通过轰炸鲁尔区的水坝来摧毁整个鲁尔区的工业,将大大加快纳粹崩溃的进程。5月16-17日,英国皇家空军617中队的17架轰炸机分3个编队起飞,扑向德国鲁尔区。617中队冒着德军防空部队的密集炮火,轮番向3座水坝投弹。3座水坝全部被炸毁,共计4亿吨的洪水滔滔涌出,形成毁天灭地的气势。鲁尔区125座军需工厂被迫停产,3000公顷的农田被淹没,三万人不知所终。鲁尔区水坝群被摧毁,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对于此事,英国人一直引以为豪,1955年,英国拍摄了一部电影《轰炸鲁尔水坝记》,以此纪念英国空军飞行员轰炸水坝的丰功伟绩。2001年,英国又拍了一部新版电影,可谓乐此不彼。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影视作品中正在执行任务的英国皇家空军。来源/电影《轰炸鲁尔水坝记》剧照

二战末期,德军再被迫撤出克里米亚时,为了继续给苏联造成灾难,再次破坏第聂伯河水电大坝。这次,德军基本将整个大坝炸掉了。战后,苏联重建了第聂伯河水电站大坝,前后花了五年多的时间。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第聂伯河水电站大坝。摄影/rommma,来源/Adobe Stock图虫创意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联合国军”也曾对朝鲜水电设施展开过轰炸行动。不过并没有成功。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的重要性

二战后,国际社会为了尽量减少战争对平民造成的伤害,在《日内瓦公约》的《第一附加议定书》中增加了一项禁令:“例如水坝、堤坝和核电站这类工程和设施不应成为攻击目标,即使这些目标是军事目标——因为这种攻击可能会导致随之而来的平民严重伤亡。”不过,美国从未批准《第一附加议定书》,俄罗斯虽然开始批准了,但又于2019年取消了该议定书的签字。

 

此次乌克兰溃坝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也在第聂伯河,但并非是前面提到的被苏联和纳粹相继炸过的第聂伯河水电大坝。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建于1950-1956年期间,是第聂伯河水电大坝被重建后所新建的大坝。苏联解体后,该大坝位于乌克兰境内,属于乌克兰的大坝。它对乌克兰十分重要。首先,它是乌克兰的第一大水库,是乌克兰南部农业灌溉的重要来源。此外,它是欧洲最大热核电站波罗热核电站冷却用水的主要来源,没有这个大坝,核电站就运转不起来。核电站停工,乌克兰的用电就难以为继。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卡霍夫卡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来源/央视新闻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溃坝后,除了乌克兰平民流离失所这些肉眼可见的后果外,还有一系列严重灾难。首先,大片农田被淹,农业灌溉系统也被破坏,乌克兰的农业(包括渔业)遭到沉重打击;第二,乌克兰的工业受缺水影响,加工和冶金业尤其损失巨大;第三,乌克兰的反攻作战受到阻滞。在大坝溃坝前夕,乌军锁定了“俄军最薄弱的前线阵地”,已经调集大军准备兵分六路大举进攻。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水坝溃坝事件,使得乌军难以渡过第聂伯河发起反攻。而且,之前乌军占领的沙洲全部被淹,洪涝过后,乌军将要面对更宽的河面,以及对岸屈指可数的登陆点。此外,乌克兰基础设施部表示,除可能引发传染病和化学污染以外,洪水还冲走岸边早先埋设的地雷并引发爆炸。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爆炸前后卫星图。来源/央视新闻

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的溃坝,遭受重大损失的也不仅仅是乌克兰。乌克兰是全球重要农产品出口大国,它的农业生产一旦停滞,全球粮食价格都将上涨。北京时间6月6日,CBOT小麦、CBOT玉米、CBOT大豆分别+0.5%、+0.6%、-0.15%;小麦、玉米、大豆日内最高涨幅分别为4.6%、2.6%、1%。后续的连锁反应会延续到哪里,目前尚未可知。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街道已被洪水淹没。来源/央视新闻

乌克兰指控俄罗斯是破坏大坝的幕后黑手,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一份声明中指责“俄罗斯恐怖分子”于夜间对大坝进行了内部爆破。乌克兰外交部无任所大使安东·科里涅维奇也指责俄罗斯炸毁了卡霍夫卡大坝,并强调俄方此举是“恐怖主义国家”的行为,“造成大量平民被迫疏散、生态破坏,并威胁到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

 

而俄罗斯方面指出,水坝是乌克兰蓄意破坏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网站6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是乌军袭击了卡霍夫卡大坝,其目标是破坏克里米亚地区的供水,以及削减外界对乌军反攻受挫的注意力。目前,双方仍各执一词,没有结果。

不管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的溃坝是谁所为,都是难以原谅的战争罪行。

 

参考资料:

1、魏汝霖 编《战史论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

2、郭岱君《重探抗战史》,联经出版,2021年

3、李克峰《轰炸鲁尔水坝》,《兵器》,2004年(1)

4、渠长根《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战争期间,大坝为什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END
作者 | 徐飞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3853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8日 下午12:41
下一篇 2023年6月18日 下午12: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