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植系暴雷这件事

作者:卡夫卡不忙了

本文转载自:局外人的视界(ID:hooyar_380097485)

今天有粉丝哭唧唧问中植的事,说是全副身家都放里面了。

我能说什么呢?中植暴雷从2018年起就开始有苗头了,到2020年财新报道它浮亏千亿的文已经全网流传了,实在是心大的,盲目自信到2021年12月,解直锟突然死亡也该知道事情不妙了。

早早打算,早点跑路一切都来得及。

事关自家财产的一切传闻,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倘若心存警惕,起码也有两年时间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什么要拖到今天?

好吧,还有人说,我问了啊,财富顾问说没事,我就信了。

恒大出事之前,连恒大的高管都认为没事,你猜他们是蠢还是坏,还是两者都是呢?

恒大要出事了,许皮带各种动用宝贵的流动资金还美元债,拿到香港分红,你觉得许老板真的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态一无所知吗?

同理,解直锟到底怎么死的?窟窿大到老板都只好死遁,怎么,你还对它有信心,存信任,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都是成年人了,你的钱是你自己的,你要对自己负责,别天天指望着有事别人帮你解决,实在没人解决往地上一躺,要国家负责。

回头自己去看看自己签过的那些风险提示,再看看为啥信托不搞刚性兑付了,你又能怪的了谁?

至于信托怎么把自己玩死的,我在《解直锟和中植系背后的那些事》里说的再明白不过,其中有一段还特别画了重点,这里跟大家一起重温一遍:

小资金偶尔赚到超额利润这很正常,但是到了一定规模的大资金,天天都有超额利润,你觉得可能吗?现实吗?社会承受的起吗?

所以为什么千亿公募一个个亏成了狗,倘若它能持续赚钱,市场上还有多少散户有活路?

还有人非要把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非要往zz头上按,说中植的问题不在企业,而是其他原因,荒谬的很!

我这么说了,好多人不信,那么你可以去看看财新的报道,那可是被美国主流点名赞许的媒体,人家一路上揭中植的盖子也干了好几年。

2014年,整个信托行业吃管理费没那么容易了,别的信托都在考虑如何开源节流,独中融剑走偏锋,跑去玩起了当年唐万新的套路,从市场募集资金买垃圾股,玩资产运作,试图包装以后再卖给二级市场的韭菜。

这绝对是条发大财的路子,很可惜,杠杆牛来的快去的更快,大盘跌成狗,中植账面亏损上千亿,但人家很牛叉啊,有四大募集平台,敢顶风作案搞资金池项目,关键是还有大把人信他大而不倒。

市场的盈亏或者可以无所谓。

就好像我,只要个股浮亏了,我就坚决不卖,越跌越补仓,补不动了就装死,只要我的标的质素不错,那么最后一定会盈利出局。

但我是小散户啊,我会选那些资产质量好的票啊。

中植是大资金运作烂票,市场上谁都不是傻子,谁特么脑子有病,跑去接中植的飞刀?况且丫狂妄惯了,得罪了以财新为首的大媒体,但凡有点什么猫三狗四,立刻就会被各种爆料,等于打一手割韭菜的明牌,傻韭菜当然有,但是市场的韭菜也没有被它家承包,自然就从被套变成被深套,那怎么办呢?

只好打资金池的主意,这一次亏了,让下一批资金来接盘,只要现金流还不断,那么盖子还能捂住,不至于暴雷。

想法当然很好,但是那么大规模的资金盘,每一天都要利息成本,你兑付除了付给人家本金还得付利息,只要收益没能覆盖利息,那就是妥妥的亏损,倘若还在亏损,再加上利息损失,这可不就是雪上加霜吗?

所以我们管这个叫庞氏资金盘有错吗?

相信我,每一个玩P2P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想着把客户的钱卷跑,搞出大窟窿的,往往是先搞出了大窟窿,没得办法填,只好自欺欺人,把窟窿越高越大,直到有一天再也卷不动了,只好躺平暴雷。

中植并不比当年那些活跃的P2P高明多少,除了有个正规的金融牌照,还能在同业之间搞到点低成本的资金,对外宣传时也能占三分优势,但内核都是一样的,那么凭啥P2P们都暴雷了,中植能幸免呢?

这么多年来,我看着一个个玩金融控股的大佬覆灭,心里不住的冷笑。

金融这玩意是一把利刃。所谓手持利刃,杀心自起,真是那种品格高尚,有底线,知进退的,他会跑去哈梭搞金融吗?即便真搞了金融,也只可能维持着个不太大的规模,所谓作风骁勇,根本不存在的。

咱就看看中国地产公司里,恒大那是雄心壮志太大,终于把自己作死了,差不多规模的碧桂园,呵呵,传闻不断,喜欢四处宣传啥都不如胆大的老王,再多的政策怕是也救不过来。

再看看中海,万科,为啥到现在还能维持着相对健康的财务指标?

不是因为他们有国资背景,而是他们没有放任自己的贪婪,一味霸蛮非要跟某大,某园比速度,比规模。

1997年,中海差点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在HK楼市,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提速度了。

有时候活得久比什么都重要,但那一代的草莽英雄却不吃这一套,总以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要自己胆子大,即便捅了天大窟窿眼都会有办法混过去。

真是可怜又可笑。

最近很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家。

我并非反对民营企业,只是平时见了太多志大才疏的企业家们,侥幸了太多次,便错误的把时代的机遇当成了自己的能力,渐渐狂妄自大,终于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

能捅出大篓子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能连累那么多人的绝非等闲之辈,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要严加约束,约束并不是束缚他们的发展,而是让他们能把能力用在正确的地方,能有个善终。

有段时间,每次我复盘新疆德隆的时候,都忍不住唏嘘,其实德隆的做法并没有错,新疆屯河被中粮收购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企业,当然,也注入了中粮的糖业资产。

那你说屯河的方向错了吗?并没有,只是德隆没那个能力把牛皮给落实,或者说,做金融倒腾来倒腾去太赚钱了,浮盈乱人心,谁特么又能沉得下心来,锱铢必较的去认真做实业呢?

其实我并不反对民营企业,但绝对反对民营企业们走过度金融化的路线,没有那个熨平周期能力,偏偏受不了高利润的蛊惑。

讲真,我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哪家民营企业玩金融能得善终的,不是臆想的ZZ问题,而是我国国情使然,我们断不能容忍金融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像美国那样,搞出个庞大无比的华尔街,真是好事吗?

美国开国元勋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极度的反金融化的人,像杰斐逊,更是连银行都要反对的,他认为只要鼓励银行业的发展,最后老百姓口袋里最后一个硬币都会落入银行家的手中。

结果果然如此,美国人在高负债下醉生梦死。

二百多年前的人能看穿这一点,为什么现在的人总以为能有例外呢?

最近在管理层的推动下,银行终于肯降低存量房贷的利率了,摆明了就是要让利于民,促进消费,假如中国四大行都掌握在私人手中,他们会同意吗?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行业都能放开民营经济野蛮生长,会创新并不适合在金融业,因为所有的金融创新无非就是变着法的逃避监管,而这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54755.html

(3)
上一篇 2023年8月4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3年8月4日 上午11: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