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隐身机全尺寸模型也上去了?

作者:瀚海狼山

本文转载自:瀚海狼山(ID:HHLSGRZMT)

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隐身机全尺寸模型也上去了?

从传统蒸汽弹射的小鹰级到尼米兹级,再到交流电磁弹射的福特级,这3者的飞行甲板整体布局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没有突破从小鹰级上就确定的所谓最佳起降流程。最明显的就是3者飞行甲板的总面积略有变化,主力升降机的外形与数量也经过了反复调整,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4台弹射器的位置与整体布局。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也就是在都具备4台弹射器的情况下,能不能同时弹射起飞4架舰载机?如果能做到。岂不是一次性出动40架舰载机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只需要同时弹射10次就完成了起飞任务,这样来快速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所有3种大型航母,都无法同时弹射起飞4架舰载机。这是因为斜角甲板上的2台弹射器,如果同时弹射,那么被弹射的,

2架舰载机必然在离舰起飞瞬间撞在一起。这样一来,3大类巨型航母上,同时弹射的理论上限就是起飞3架。而超级大国海军在历史上似乎也进行过这类3架同时弹射的场景测试。从本质上说,就是纯粹的战力作秀。因为同时弹射3架舰载机其实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同时弹射3架,在航母甲板滑跑期间,因为弹射梭的位置限制,这3架飞机不会撞在一起;但是一旦到了离舰爬升的飞行阶段,因为起飞飞机瞬间激发出来的空中乱流,其影响范围远远大于飞机本身;这样在舰上滑跑相隔只有数米的两架并行起飞的舰载机,就有可能陷入严重的相互干扰。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靠右舷弹射起飞的舰载机,离舰后快速蹬右舵稍微向右偏转方向后再爬升。而靠前左舷弹射起飞的舰载机则相反操作,

蹬左舵略微向左偏后再爬升,就是要尽量避免2架飞机空中相撞;或者至少也要避免冲入对方引发的强烈乱流甚至是尾流之内。问题是如果3线同时弹射起飞3架舰载机,那么前甲板靠左舷弹射起飞的这架飞机,就绝对不再敢蹬左舵左偏加力爬升了。要知道在同一水平面上,斜角甲板上还同时起飞了第3架同僚!此时稍微再往左偏航哪怕一点,就会与第3架飞机当空相撞!于是只能严格的直飞爬升。但是海上风力风向千变万化,想一点都不偏航几乎不可能,而且前甲板同时起飞的2架舰载机,本身在空中就会有横向的气压力。于是危险的偏航会随时自然发生。更麻烦的是,斜角甲板4号起飞弹射线本身就比前甲板的弹射线偏后上百米,如果一秒不差的同时放飞3架舰载机,那么斜角甲板上,

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隐身机全尺寸模型也上去了?

弹射起飞的那架舰载机,会自然而然的陷入前甲板同时起飞的2架同僚的危险尾部乱流之中。所以说同时弹射3架,只能偶然搞一下宣传;属纯粹的对外作秀,实际风险极大,且毫无实战意义。不论是有4条还是3条大型弹射线。最科学也是最实用的弹射起飞模式,都是只利用斜角甲板的弹射线与前甲板的左舷的弹射线;这样整体起飞效率最高。因为斜角弹射线可以先起飞空中速度较慢;而且甲板整备期间,占地也最大的螺旋桨固定翼预警机。在预警机起飞后,则整个后甲板都可以作为密集起飞主力舰载机的待出发区。而在前甲板上,此时原本右舷弹射线所在的位置,也可以全部开辟为临时起飞整备区,足够十几架舰载机进行加油挂弹的复杂操作。一前一后2条弹射线可以同时起飞2架。而每2架起飞后,

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隐身机全尺寸模型也上去了?

后续2架要求至少相隔90秒;也就是至少1分半钟后再弹射起飞。就是要人为避开前一批次起飞引发的空中乱流。而最终的全舰起飞总效率,不是有几条线可以同时弹射;而是2条线偏流板后面的整备速度,能不能跟上90秒一个批次的节奏。因此弹射前实际可用整备空间的大小,才是全航母总起飞效率的关键。当前在新平台上可以发现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恰恰也是按照以上描述的位置在同步进行双线弹射。这再次说明新平台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很可能只剩下舰桥上高度精密的数十部相控阵还需要局部微调;但是完全不影响开展小车类的最大效率弹射测试。另外还可以看到一架隐身主力舰载机的全尺寸模型已经上舰,显然是作为甲板模拟调度测试之用。不见F15T弹射模型而直接用隐身版上舰?则暗示,

同时弹射2台小红车,隐身机全尺寸模型也上去了?

不久后一步到位,部署40架以上的全隐身舰载机阵容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在原产地双隐身舰载机早就编队练习战术多时了。却从来没见过F15T的双机编队。如果交付后就是全隐身阵容;或者至少是大部分隐身阵容。这可要让所有现役的尼米兹与半成品福特们都要集体哭晕在诺福克。毕竟过去20年的宝贵时光,他们都去度假了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399725.html

(2)
上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上午10:22
下一篇 2023年12月11日 上午10:5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