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美军要在西太平洋“打游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瞭望):瞭望丨美军要在西太平洋“打游击”

 美军把作战环境和战争特点的变化概括为“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认为在这种变化下美军进行正面对抗风险会很高、代价会很大,因此越来越不敢硬碰硬

 美军航母编队的运用方式可能不得不改变:可能会运动至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区域的边缘,运用远程武器打击选定目标,然后在无线电静默状态下快速机动至下一个行动区域,再突然从某处冒出,快速、有力地进行打击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上述战略调整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内陆的反恐作战转向海军远征作战,回归两栖作战老本行,充当前沿存在的支撑力量,在海上纵深防御前沿的对抗区域拒阻对手
 “跳岛作战”的大致实施步骤是:第一步,以小股精锐力量突袭岛礁,搭乘新型登陆舰登陆,夺占机场;第二步,用运输机或舰载运输直升机将攻击系统投送至岛礁上,发射导弹对对手的舰船发动攻击;第三步,部署防空反导系统;第四步,通过运输补给完成对岛礁及周边海域的控制;第五步,以所控岛礁为前进基地,进行下一轮“海上游击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否在对手远程火力打击范围内建立有效的“远征前进基地”?“分布式作战”的部队能否站稳脚跟,存在并战斗?对于美军来说,这都是“生存还是毁灭”式的问题

文丨林治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在戴维·伯格和埃里克·M.史密斯前后两任司令的主导下,根据《兵力设计2030》计划,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包括要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跳岛战术”翻出来升级改造,准备在西太平洋打新形势下的“海上游击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何要实施这种转型、有何具体策略、未来将如何部署、效果如何,值得深入研究。
瞭望丨美军要在西太平洋“打游击”

位于爱沙尼亚塔林附近的阿马里空军基地的美国 MQ-9 无人机(资料照片) 新华社 / 路透

“由海向陆”转向“重返制海”
“海上游击战”是服务于美国大国竞争战略和大国战争需求的产物,是试图破解“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新奇”战法,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想要彰显自身地位作用、为夺取和保持制海权作贡献的体现。
这种“新奇”战法的出炉基于以下背景:
一是美国国家战略大调整,各军种均在进行战法创新。
过去,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是非国家行为体;现在,美国要全力应对的是势均力敌的“同级对手”。根据2022年10月美国发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美国要“全政府”发力,联合盟友,将竞争、合作、对抗相结合,利用“决定性十年”,在同主要对手的战略竞争中胜出。2022年美国新版国防战略要求动员所有国力工具并与盟国、伙伴协作,跨作战域、跨战区、跨冲突频谱无缝融合,实行“一体化威慑”。
国家战略规定了军队要“干什么”,美军对于“怎么干”的回答是提出了新的“联合作战概念”,向“联合全域作战”转型。各军种都以“联合作战概念”为指引,创新军种作战概念,进行兵力设计和开发并加强演练和实际运用。这些新概念针对的假想敌是亚太地区的“高端对手”,美军认为这个对手很特殊,实力不断增长且意志坚定,很难对付。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打“海上游击战”,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国防战略和“联合作战概念”而进行的战法创新。
二是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军对正面对抗缺乏信心。
美军认为,当前战略竞争加剧,随着先进传感器和精确武器的扩散,潜在对手能够运用武器和战术把美国海军舰队和联合部队挡在一定距离之外,将对抗区域作为屏障对美国及其盟国、伙伴实施胁迫。在西太平洋,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前沿基地不再安全,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海上作战体系可能会失效。
美军把作战环境和战争特点的变化概括为“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认为在这种变化下美军进行正面对抗风险会很高、代价会很大,因此越来越不敢硬碰硬。
未来一旦发生海上高端冲突,美军航母编队的运用方式可能不得不改变:可能会运动至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区域的边缘,运用远程武器打击选定目标,然后在无线电静默状态下快速机动至下一个行动区域,再突然从某处冒出,快速、有力地进行打击。这也是一种“海上游击战”。
三是新使命新任务催生了濒海地带“打游击”战术。
当前,美军海上战略正从“由海向陆”转向“重返制海”,强调确保兵力投送和制海权;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强调“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政治上更可行,地理上更分散,作战上更灵活”;在兵力部署上,部分兵力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转移,以加强关岛的防御,加固澳大利亚这个“南锚”(“北锚”是日本)
战略重心后移不代表美军从西太平洋“撤退”,相反,美军正在“锁紧岛链”,在西太平洋进行“海上压制”,目的是把对手前出的力量推回去,一旦发生冲突能够拖住对手为援军到达争取时间,最终把对手封堵在第一岛链之内。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上述战略调整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内陆的反恐作战转向海军远征作战,回归两栖作战老本行,充当前沿存在的支撑力量,在海上纵深防御前沿的对抗区域拒阻对手。近年来,美国海军陆战队陆续出台了“对抗环境中的濒海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分布式海上作战”“内线部队”等概念,“海上游击战”就是上述作战概念在战术层面的落地
“动态用兵,打了就跑”
“海上游击战”以分布式海上作战为指导,采用化整为零、小群多路、超视距攻击等策略,沿第一岛链进行“跳岛作战”,企图从“内线”冲开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防线的缺口,为“外线”增援争取时间。
一是从“内线”进行第一波“脉冲式”打击。
“脉冲式作战”是美军“联合作战概念”的宗旨之一,是“联合全域作战”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精心运用联合部队的强点,以生成或利用相对于对手的优势,其灵魂是“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
美军的设想是,海军陆战队作为“内线部队”,具有隐蔽性强、机动性强、武器装备可负担(配备大量无人平台)等特点,战时能够在前沿冲突区域进行第一波“脉冲式作战”,在濒海地区夺取和控制关键地域、通道和海峡,强化对前沿海域的掌控权,迅速削弱对手的海空和信息优势,迟滞对手行动,为其他部队进入战区创造机会。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称,该部队能够“从内线打开大门”
二是遵循“分布式海上作战”原则。
主要运用小型、分散的地面和海上分遣队来削弱对手从“反介入/区域拒止”圈内集中力量的能力,阻碍其在关键海空交通线的行动自由。过去,协调合成兵种行动最低一级的梯队是步兵连;现在,合成兵种的行动单位可以再往下到班。单位越小,可以越分散。
“分布式海上作战”的特点是分散、机动、一体化,可以增加对手的行动成本,为己方灵活选择行动方案、集结联合特遣部队争取时间,具体来说有五个优势:一是可以针对远程或分布式对手更好地完成任务;二是可以更加灵活机动地获得位置优势实施突击,或者以直接、间接火力更加有效地交战;三是可以减小对手火力的杀伤效果;四是可以增加对手的成本,制造不确定性;五是可以减少行动特征,避免被对手探测到。在精确打击作战中,首先感知、首先开火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三是采取“跳岛作战”的战术。
“跳岛战术”又称“蛙跳战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后期,是以某一个岛屿作为前进基地,绕开不必要的岛屿,有针对性地对重要岛屿发起攻击,避免陷入逐岛争夺的局面。此后,“跳岛战术”被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如今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实质上是美军“跳岛战术”的升级版,主要针对太平洋地区、聚焦于第一岛链,强调将机动性强、低电子和物理特征、容易保障的濒海战斗小分队前沿部署到对抗性海域内一系列简易、临时的岸上位置,支援海上控制作战,实施濒海地带的海上拒止作战,支援海域感知,提供前沿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目标定位以及反定位等能力及前沿持续保障。其关键是要在对手远程打击火力的覆盖范围内坚持对抗,保持持续的进攻态势,破坏对手在前沿海域构建的“区域拒止”体系,为“外线部队”增援和展开反击赢得空间与时间。其核心思想是快速隐蔽投送,两栖夺岛,“以岛制海”。
从想定和演练情况来看,“跳岛作战”的大致实施步骤是:第一步,以小股精锐力量突袭岛礁,搭乘新型登陆舰登陆,夺占机场;第二步,用运输机或舰载运输直升机将攻击系统投送至岛礁上,发射导弹对对手的舰船发动攻击;第三步,部署防空反导系统;第四步,通过运输补给完成对岛礁及周边海域的控制;第五步,以所控岛礁为前进基地,进行下一轮“海上游击战”。

瞭望丨美军要在西太平洋“打游击”直升机在阿拉伯海航行的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资料照片)新华社 / 美联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兵力设计
2020年3月23日,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格推出《兵力设计2030》构想(每年发布升级版,最新版于2023年6月发布),计划未来十年至少组建3个濒海战斗团,将美国海军陆战队转型为更轻、更快、承担小规模夺岛作战并主要实施“区域拒止”作战的部队。具体设计如下:
作战任务:濒海战斗团将在对抗性海上空间实施“远征前进基地作战”;以各种系统实施打击行动;协调防空反导作战;支援海上感知;支援海军水面战;支援信息作战。
组织编制:濒海战斗团具有规模小、轻型化、机动化的特点。每个团编配大约1800~2000人,由4部分组成,包括1个指挥要素(团部);1个濒海战斗队,辖1个步兵营和1个反舰导弹连;1个濒海防空营,实施防空、对空监视和早期预警、空中控制、前沿重新武装和加油行动;1个作战后勤营,负责远征前进基地的重新补给、导弹库管理、与高级后勤供应者对接、医疗援助、弹药和燃料分发、野战维修等任务。
装备配置:濒海战斗团用来打“海上游击战”的系统主要有4种。一是“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该系统发射“海军打击导弹”来攻击军舰,导弹装在联合轻型战术车辆上,可地基移动,用于海上拒止和控制。二是MQ-9“死神”无人机。这是一种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主要任务是持续猎杀对手目标,亦可作为情报监视侦察平台,运用传感器向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实时数据。2023年5月,海军陆战队接收了8架MQ-9“死神”无人机中的第一架。三是AN/TPS-80地空任务定向雷达。这是一种远征多功能雷达系统,初始部署于2018年,旨在提高濒海战斗团的反击能力及防御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能力。四是海军中型登陆舰。这种战舰可以填补大规模多任务两栖战所需大型舰艇与小型短距登陆艇之间的能力差,系低特征岸对岸抢滩登陆舰,战区内持续力强,可在对抗环境中独立或与其他水面战舰一起行动。
兵力部署:2022年3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第3陆战团重组为第3濒海战斗团,部署于夏威夷陆战队基地。该团随即在日本列岛及菲律宾群岛等诸多地点展开了实战性非常强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演练,如连续两年参加了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2023年9月25~28日又参加“兵力设计整合”演习,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并有望在两年内形成全面作战能力。2023年11月15日,第12陆战团改编为第12濒海战斗团,驻冲绳地区(第一岛链)。美军计划将第4陆战团从冲绳转移到关岛,于2027年将该团重组为第4濒海战斗团。此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在夏威夷组建了第一个MQ-9A“死神”无人机中队,成立了陆战队信息司令部。
“海上游击战”管用吗
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转型计划已近四年,在组织、装备和训练上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海上游击战”还很不成熟,甚至存在一些致命问题。
一是兵力设计有缺陷。《兵力设计2030》计划出台以来,美军内部争议不断。批评者中有许多退役的陆战队高级军官及行政部门前官员,他们质疑:削减装甲、火炮和航空能力,将破坏陆战队诸兵种有效合成的传统,削弱战斗力;濒海战斗团是为西太平洋夺岛战而设计的,其他地区怎么办;新的作战概念并未得到证实;没有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二是盟友支持与否存疑。一方面,“海上游击战”若运用于西太平洋的岛礁,必须确保美军进入这些区域没有政治障碍。另一方面,如果美国要利用盟友的岛屿或基地作战,那么这些国家可能遭到军事打击,届时它们的立场就会动摇。因此,美国能否真正获得盟友的支持,是有疑问的。
三是美国没有火力打击优势。“海上游击战”以第一岛链为主战场,美国没有“地利”优势。在这一区域,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否在对手远程火力打击范围内建立有效的“远征前进基地”?“分布式作战”的部队能否站稳脚跟,存在并战斗?对于美军来说,这都是“生存还是毁灭”式的问题。
刊于《瞭望》2024年第7-8期
监 制 | 潘 燕
编 辑 | 唐朵朵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1548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2月22日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4年2月23日 上午9: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