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来源:智先生
3月13日,美国众议院采取偷袭方式,快速通过了「封禁TikTok」的法案。
这也是美国第二次对TikTok发难了,字节跳动在北美享受到了与华为同等级的待遇。
原罪也和华为一样,因为母公司在中国。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很可笑的现实。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似乎就一直与欧美圈层融洽不来。
这既有意识形态向左带来的天然隔阂,也有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因素。
因此无论是往哪方面发展,只要涉及到与国际接轨,总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限制。
说个和国际政治无关的点,就讲讲体育领域吧,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遇到了非常多的「制裁」。
先是最早期,禁止使用同样颜色的胶皮。
在84年以前,国际乒联对球拍胶皮颜色没有过多要求,选手们可以根据需求自行配置。
可自从蔡振华用性能不同但颜色一样的球拍后,在国际赛场上屡屡使出倒板神技,把对手打得鬼哭狼嚎,于是在1985年,国际乒联规定球拍的两面胶必须是一红一黑。
也因为这一规定,蔡指导在同年世乒赛后,选择了退役。
此后国际乒联针对中国队优势,也多次修改规则——
由老瓦首创的遮挡式发球,在刘指导手上得到发扬光大,很多时候光靠发球就能终结比赛,于是在2001年,国际乒联先是将发球规则改为每两球换发一次,随后增添无遮挡发球的规则;
在奥运前一年,国际乒联认为有机胶水有毒不环保,规定球拍必须用无机胶水,尽管材质的改变一度让中国队很不适应,但最终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十分辉煌,并诞生一旗三升的名场面;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2009年,各队奥运会单打比赛名额由3人减少为2人,从此一旗三升成为绝唱。
类似的事例其实还有很多。
当然了,你说国际乒联光按着中国队削也不客观,对于其他国家「出挑」的球员,国际乒联也是照样出手,主打一个平衡。
只不过由于这二十几年来,由于中国队过于强大,所以受到的限制更多而已。
在多次挨刀情况下,中国队不仅顶住压力,屡创佳绩,甚至还主动给自己增加难度,比如开展「养狼计划」和申请把小球改为大球等。
如果一切的规则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而且一视同仁,那这种限制无伤大雅。
但来自其它方面的制裁就有点离谱了,纯粹是见不得中国好。
就拿这些年欧美一直大力抨击的环保问题来说。
碳中和,一个非常伟光正的概念,自97年问世以来就很火热。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西方的一个阳谋,是专门用来制裁发展中国家的。
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各国首脑齐聚,场面浩大,最后却草草收场,什么也没有落实。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关键在于,发达国家们太贪了。
在历史碳排放量方面,不算欧洲国家,仅仅一个美国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欧美在吃尽红利后,就把气候变暖的锅甩给发展中国家,并拿碳排放来敲诈勒索,想排可以,交钱就行。
嘴上都是正义,心里全是生意,这谁顶得住。
虽然西方国家在耍赖撒泼,可环保却是势在必行。
比起打嘴炮,我国更倾向于付诸实际行动。
早在1998年,我国就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这一点在十八大以后得到落实,蓝天行动在全国范围彻底展开,主打三点,降碳、减污、扩绿。
这十年效果如何?
反正自2015年后,欧美官方再也没有拿环保议题来攻击我国的政策了。
从实际行动来讲,也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懂环保了——
全国城市PM2.5浓度连续十年下降;
全世界新增的绿化面积,有四分之一都来自于中国;
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21630万千瓦,总容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
西方国家没想到中国的环保力度这么大,更想到他们高举碳中和的大旗,反而把中国的光伏产业推到全球第一。
对于中国的环保成就,无论他们承认还是否认,都会很尴尬。
如果西方承认,那世界碳中和发展就有了强力的数据佐证;如果否认,那么排除我国数据,这十年来世界碳中和水平等于原地踏步,毫无长进。
对这一点,丁仲礼院士在09接受采访时就一语成谶,「西方国家所谓的碳减排,根本就是在‘放空炮’。」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可以说,这些年西方国家在环保上的最大成就,是培养了一位环保少女。
俄乌战争爆发后,在能源短缺压力下,他们只能把刚捧上神坛的环保少女拉下马,打成「通俄反贼」。
如果不这样,他们重启火力发电就显得很猥琐了。
为了掩饰在环保方面的开倒车,欧美大搞舆论战,势要把中国拖下水。
什么「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热带雨林就会冒出一股白烟」、「中国每年强迫种植数亿棵新树,这简直是在犯罪」、「治理空气污染反而可能导致气候变暖」。
明明碳排放的概念是西方先提出来的,却在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的时候,又说光伏是21世纪最大骗局,碳排放是中国人的阴谋。
西方国家说要努力实现全球碳中和,可光靠烧煤、任凭山火连绵不绝、放纵日本排核污水是没法实现的。
说实话,哪怕没有能源危机,欧洲想要实现碳中和也不是那么容易。
光节能减排不够,还要开源,也就是开发新能源,需要强大产业链的支持,这本来也是欧洲强项。
毕竟长久以来,欧洲工业水平毋容置疑。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欧洲各国已经实行产业优化,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业,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
这倒是帮他们实现了碳达峰,却也造成制造业空心化的困境。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产业支撑。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几年前,欧美各大车企磨刀霍霍,决意进军新能源汽车,不能让特斯拉和中国车企独霸市场。
结果一通操作下来纷纷败退,奔驰、奥迪、福特等大厂宣布,暂缓全面电动化的战略,回归燃油车基本盘。
为什么暂缓?因为销量不好。
销量不好,最直观的原因是价格太贵了,欧洲新能源车的整车价格,比国产新能源车多了一倍有余。
欧洲车企们想方设法要把成本打下来,但苦于产业链不给力。
说起来也心酸,最早研发新能源电池的欧洲,如今竟然连电池的产能都没办法搞定,还要从中国进口才能弥补缺口。
再加上高昂的人力成本,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又怎么做到高性价比?
一边是中国电车在欧洲大陆纵横驰骋,一边是自产新能源车无人问津,汽车大厂们合计了一番,还是退回内燃机大盘更舒服。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来势汹汹,西方国家也开始搞事情。
2023年9月13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无论中国怎么佐证停止了对电动车的补贴,欧盟就是不听。
顺带提一点,当时法国和德国仍然在对本国的电动车行业进行补贴,这是很明显的双标行为了。
可以推论,在结束反补贴调查后,下一步应该就是提高对国产汽车的关税。
原本的10%是不用想了,究竟是与美国27.5%持平,还是更高,那就要看他们脸皮的厚度了。
在欧洲祭出反补贴大刀后,美国政府紧随其后,在11月发布关于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的新规则。
本来22年宣布的通胀削减法案就够狠的了,这新规则一宣布,基本就把中国新能源车拒于北美门外。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玩不起就耍赖,是西方日常基操了,见怪不怪。
这也恰好证明,中国这步棋走对了。
在碳中和这一终极远景前,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不是闭关锁国就能避免的。
我们的步伐越坚定,在度过目前产能过剩、增速放缓、电池污染等瓶颈后,发展就会越迅猛。
除了特斯拉,当其他西方车企重归新能源赛道时,就会发现与咱们的差距又拉大。
技术层面领先一截,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这是强大产业链的优势所在。
说起产业链构建,也是中华民族的心酸史。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
这一切源于几十年前巴统委员会对中国的制裁。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巴统成员国包含北约、日本和澳大利亚等17个发达国家。
它最狠的一点,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产品。
当时新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在这种高压封锁下,所有工业生产设备都没法进口,因此前几年过得非常困难。
后来还是在苏联的156工程援助下,我国才从无到有,建立起整套的工业体系。
尽管在60年代与苏联分道扬镳,但老大哥的帮助不可抹杀。
在此后自力更生的岁月,中国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硬是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创举,让世界震惊。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同时崛起的中国红也让西方国家更加警惕。
在苏联解体后,巴统自然没有存在的意义,但取而代之的是的《瓦森纳协定》、核供应集团、桑格委员会、澳洲集团等组织,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对我国进行封锁,管制军民两用技术的流通。
这一下子堵死了中国工业强国的道路,所以在过去十几年,国内总是盛行造不如买的风气。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个是别再想自主创新,乖乖呆在世界工厂的低端位置,那西方国家高兴时就给点甜头,让中国成为规模最大的科技成品消费国。
众所周知,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反正七八十年代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即使难关再多,但是每迈过一个坎,都会令脚下的路更踏实。
可以说,中国的产业链之所以如此完整,纯粹是因为这70年来西方的持续封锁,硬是把我国给逼成一个全产业链国家。
盾构机、C919大飞机,中国空间站正是全产业链下的产物。
每攻克一个高端制造领域,对应的「工业皇冠」就会少一个,再这么弄下去,就真没剩多少工业皇冠了。
当下,你会发现国际的舆论环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十几年前,美国抨击中国不民主,不开放市场,中国指责美国是霸权主义;
现在,美国抨击中国是霸权主义,而中国指责美国不民主,要搞关税壁垒和贸易清单,是闭关锁国……
可以很确定的是,越到今年年底,唱衰中国新能源和光伏行业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多,新一轮的鼓吹氢能源已经开始造势了,欧美国家会爆发越来越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五次工业革命」,「人类之星」和「未来之光」……
但在历史大势面前,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
唱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星火智库立场,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ghuozhiku.com/419519.html

(2)
上一篇 2024年3月21日 下午3:06
下一篇 2024年3月22日 上午2: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